2024前沿生物技术研究解读一——25%的创新药异地生产
2018-2023年,全国共有133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出现跨区域1研发生产的创新药有33款,占比达25%。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深入实施,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解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医药行业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创新药跨区域研发生产的趋势愈加明显,“北京药,沧州产”“上海研发,苏浙生产”等异地生产模式逐渐兴起。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一线城市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又解决了创新药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在疏解一线城市资源压力的同时,又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发展。
创新药跨区域研发生产情况
>>>
一、本地药,异地产
在全国获批创新药的20省(区、市)中,有8地的创新药出现跨区域研发生产,其中上海创新药异地生产的特征最为明显。上海的创新药在江苏生产的比重为47%,在浙江生产的比重为10%,在苏浙两地生产的比重超过五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呈现由内核向外围扩散的趋势,各地协同合作、分工明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走实走深。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产业合作对接较弱,北京的创新药在江苏生产的比重为20%,在天津生产的比重为7%,在河北生产的比重为0。
>>>
二、本地药,本地产
浙江、湖北、湖南、山东、河北、天津等12省(市)的创新药未出现跨区域研发生产,具备自研自产的基础条件。其中,浙江既是研发大省也是生产大省,浙江获批的13款创新药均在本地生产,获批数量和生产数量均居全国前五,表现亮眼。值得关注的是,湖南、湖北、安徽等六大中部省份获批的创新药均在本地生产,中部创新药产业提质向新,呈迎头追赶之势。
>>>
三、异地药,本地产
江苏、广东具备充分的生产载体资源、产业人才资源、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资源和强大的产业集聚势能,对创新药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有较强的吸引力。江苏生产的创新药有50款,其中2/3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四川、海南等其他省(市),对创新药落地生产的吸引力较强,是创新药生产大省。广东生产的创新药有10款,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海南、新疆的创新药落地生产,具备创新药规模化生产的优质土壤。东部沿海地区既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又能够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药落地,是创新药产业发展高地。
注:
1.本研究的“跨区域”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