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上半年主营业务稳中有进 创新能力增强长期发展韧性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8月28日晚间 成都先导公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业绩稳定,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5.10%;归母净利润1019.77万元,同比增长75.19%;扣非归母净利润205.95万元,同比增长876.80%。
成都先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进博士表示:“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各个核心技术平台与关键新药研发能力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同时,公司深化外部合作,迭代内部创新能力,持续累积成长势能,为增长潜力和发展韧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驱动公司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和关键新药研发能力的协同效应持续放大,实现营利双增。具体来看,DEL板块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实现收入7275.74万元,同比增长1.91%;FBDD/SBDD板块,英国子公司Vernalis (R&D) Limited获得前期项目的里程碑收入,带动整个板块实现收入6264.15万元,同比增长52.05%,证明其技术及专业经验的有效性及商业价值。STO板块增长态势持续,实现收入2881.10万元,同比增长59.31%,其中递送分子相关的小核酸一站式项目商业转化以及核酸CDMO项目交付贡献明显。
公司在四个核心技术平台及新药管线上持续投入,进一步增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果。报告期内,随着技术平台商业化项目增多,公司将业务重心适度转向商业项目,同时稳步审慎地推进自主研发新药管线,因此整体研发投入为3073.4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5.78%,同比减少9.4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成都先导一直致力于核心DEL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升级。上半年,公司制定了万亿DEL库迭代计划,并完成了部分DEL分子的迭代。报告期内,项目平均筛选成功率(获得功能性的分子)超过85%,完成10个项目的化合物IP转让。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已累计完成了96个项目(超过900个化合物实体分子)的化合物IP转让。
与此同时,STO平台能力建设迅速推进,目前已开发了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如肝内靶向的GalNAc、基于C16的肝外递送分子等,其中,基于C16和其他未公开靶点的递送分子已实现商业化收入。此外,控股子公司先东制药已完整交付符合GMP条件的首个小核酸CDMO商业项目,业务前景向好。TPD平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全新的基于PROTAC 的项目合作和研发,并新增了基于分子胶(Molecular Glue)技术的筛选项目。
另外,公司持续推进DEL+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自主设计并搭建的自动化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同时,结合AI/ML数据驱动的合成路线规划完成了AI/ML算法、建模,并完成首轮“设计-合成-测试-分析”(DMTA)循环迭代。
新药管线方面,公司早前进行聚焦调整后,截至报告期末,共有3个项目处于I期临床阶段,2个项目处于IND申报准备阶段,2个处于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确认阶段。其中,HG146(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适应症)已完成I期临床并确定RP2D(临床II期推荐剂量)及差异化适应症,目前II期临床正在筹备中。随着药物发现与优化平台的完善,未来公司将产生更多新药项目并推进至临床阶段,同时加速部分新药管线的对外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