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能源、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科科技交流纪要

查股网  2025-07-01 16:53  晶科能源(688223)个股分析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转自:全球光伏)

大全能源交流纪要】

一、公司对于光伏行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通过头部硅料企业并购来淘汰存量落后产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方案有何看法?

答:针对光伏产业目前存在问题与挑战,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企业相继提出了多种探索方案,体现出了相关方对于行业势必要实现健康发展的强烈意愿。无论探索方案以何种时间表和路线图顺利落地,对于光伏行业本身来讲,就已经走在了改善向好的道路上。公司作为产业主要的参与企业,公司始终保持积极支持、配合的态度,愿意参与和协同发挥各方优势,寻求解决之道。

二、硅料价格目前是多少?公司对后续硅料价格走势有何看法?

答:硅料最新价格可参考6月2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报价: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3.44万元/吨,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19万元/吨。

供给端方面,下半年西南产能存在复产预期,叠加高存量产能影响,硅料库存或重回高位,供给格局未见明显改善。需求侧方面,伴随前期抢装潮结束,下半年光伏装机需求力度减弱,增速放缓,供需失衡状态短期内难以扭转,硅料价格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当前N型致密料已接近头部企业含税现金成本附近,预计下探空间有限。

公司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在持续的降本增效工作、灵活的生产运营模式及稳健的财务安全垫等多方协同下,积极应对行业周期下的价格波动挑战。

三、公司账面上还有充足的现金,除了主营业务以外,会有其他的资本开支计划吗?

答:在当前行业格局下,公司优先聚焦现有业务的降本增效和生产运营优化,短期内暂无新增资本开支计划。公司将以稳健的财务管控与灵活的运营模式为核心,通过强化现金流储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筑牢财务安全防线,提升行业周期底部抗风险能力,持续夯实长期价值。

四、公司二季度现金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吗?

答:现金成本的降本工作受到被动降本和主动降本两方面影响。工业硅作为硅料的核心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持续走低为现金成本下降起到直接作用。

此外,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会持续主动地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以确保产品长期的市场竞争力:

合理优化原辅料采购及供应模式,激活竞争机制,从供应链上保证原料品质和成本。

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全能源研究院科技创新力量和产业化优势,开展深度合作研究,调控多晶硅产品N型料比例,降低综合能耗。

通过数字化制造提高成本控制精度,打造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具有显著优势的智能工厂。

五、公司今年还会有新的资产减值计提计划吗?

答:公司将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及监管规范,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供需变化、存货周转情况等因素,对资产价值进行动态评估与审慎计量,合理计提跌价准备,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价值。

六、公司当前硅料库存是多少?行业目前有多少库存?库存降至多少才算来到安全水位?

答:目前公司硅料库存维持在安全合理区间;行业硅料库存约40万吨。结合产业历史规律及当前供需格局,行业硅料库存规模满足2个月的下游需求水平,可被认为库存水位达到相对安全可控的状态。

七、公司二季度产量是多少,后续产能利用率会有变化吗?

答:根据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二季度产量指引为2.5-2.8万吨,2025年度产量指引为11-14万吨。公司会根据产品价格、市场行情确定最优生产模型。

八、产能利用率的下调对现金成本有何影响?

答:硅料的单位现金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构成。其中,变动成本包含硅粉、电力、蒸汽及主要辅材等费用,固定成本包含人工工资福利等开支。

产能利用率变化对现金成本的影响,核心体现在固定成本分摊层面。当产能利用率降低,产量减少,单位产品分摊成本也相应增加,但是固定成本在单位现金成本中占比有限,影响较小。硅粉、电力等变动成本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与产能利用率的变化没有直接关联。

九、公司去年使用了多少度绿电?有开展碳足迹工作吗?

答:2024 年,公司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通过购买绿电等方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率。报告期内,公司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达5,514,085.28 兆瓦时。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2024年,正式启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查,系统推进碳减排计划,依托自身的技术和业务优势,逐步降低全产业链及产品的碳足迹,为构建绿色低碳的未来贡献力量。

十、公司回购进展如何?

答:2025 年 4 月 21 日,公司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股份回购计划,回购资金为 5,000 万元至 10,000 万元人民币。

截至2025 年 6月30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5,323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90,753.82 元。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回购期限内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做出回购决策并予以实施,同时根据回购股份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隆基绿能交流纪要】

1、请问近期市场需求情况如何?现阶段行业整体处在什么状况?

答:随着国内光伏抢装潮的结束,近期终端市场需求走弱。目前,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海外贸易壁垒升级、能源政策调整等诸多挑战,总体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阶段。

2、请问公司是否有调整HPBC2.0产能扩张计划?

答:根据公司2025年经营计划,公司将在今年重点优化产能结构,集中资源开展HPBC2.0先进产能替换和升级迭代,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HPBC2.0电池、组件产能均将超过50GW。截至目前,公司正在按照本年度经营计划稳步推进HPBC2.0产能升级,HPBC2.0电池、组件产能持续增加。

3、请问HPBC2.0电池技术的单GW建设投资变化?

答:根据2025年公司新建HPBC2.0电池项目的情况,HPBC2.0电池技术的单GW建设投资相较2024年已经有所下降。

4、请介绍下HIBC技术和产品情况?

答:在2025年6月的上海SNEC展会上,公司正式发布了HIBC技术及产品。HIBC(Hybrid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高低温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融和了HJT和BC技术的优点,将组件效率显著提升。

依托2382mm×1134mm标准尺寸,HIBC组件功率突破700W,量产效率高达25.9%,功率密度超过259W/㎡。目前公司HIBC电池技术的规模化量产条件已经成熟,2025年5月在欧洲光伏展会发布的EcoLife系列产品正是基于HIBC技术制造,接下来将逐步推向工商业市场。

5、今年以来,行业对钙钛矿电池技术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公司也在该技术领域公布了多项进展,请问目前公司如何看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以及是否有量产规划?

答:公司围绕光伏+绿氢等清洁能源技术,形成了“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高效研发体系和雄厚技术储备,持续探索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潜力,推动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近年来,公司保持对前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持续研究,多次刷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2025年4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4.85%。尽管钙钛矿叠层电池有着转换效率高等优势,但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仍然存在稳定性等诸多问题,因此,目前该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尚无量产计划。

6、请问公司是否有布局其他新业务的计划?

答:截至目前,公司没有布局其他新业务的计划。

7、请问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产品出货量情况,受国内抢装是否显著?

答: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光伏抢装潮对光伏产品出货量有一定积极影响,具体出货量数据待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之后做进一步交流。

晶科能源交流纪要】

1.今年公司产能提升规划以及SNEC期间新品发布情况如何?

SNEC期间公司发布了TigerNeo的3.0系列产品,最新高效组件可实现670W的最高功率,以及高达24.8%的组件效率与85%的双面率。公司今年将完成40%以上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2025年底前形成40-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升级改造不涉及新增产能,有利于进一步加速行业产能出清,助力行业“反内卷”。

2.公司现在平均交付产品的功率档位是多少?高功率产品相比现有产品的成本和溢价如何?

按照2382mm*1134mm的标准版型,公司升级后组件产品当前交付功率档位在640W-645W,相较于未升级的产品有15-20W左右的提升。得益于更优的发电增益和LCOE测算,公司高功率产品相较传统产品可实现10%左右的溢价,同时随着量产的进一步顺畅,成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3.今年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同比环比增速较高,如何看待下半年以及未来需求持续性?三季度排产与全年在手订单情况如何?

今年上半年抢装结束后,下半年中国市场需求依赖大基地项目支撑,同时海外市场需求并无明显下滑。长期来看,光伏市场发展须解决电网消纳瓶颈,同时光储配套必要性进一步提升。得益于印太和中东非等增速较好地区的订单支撑,公司三季度排产整体相对稳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规模为85.66亿美元,全年在手订单可见度较高。

4.公司与METLEN集团达成储能战略合作,签署3GWh储能项目,请问该项目交付时间与签约价格如何?

公司与希腊能源公司METLEN集团签署的框架协议,将在智利和欧洲市场部署超过3GWh的储能项目。此次合作基于双方当前正在智利推进的1.6GWh标杆项目,该项目公司供应其G25MWh储能系统,价格参照正常市场化水平,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交付。

5.公司目前现金储备与负债结构如何?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303亿元。其中受限资金仅64亿元,较2023年大幅下降41%。未受限货币资金239亿元,占营收25.8%,连续三年增长,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2024年资产负债率逆势降低2个百分点,同时致力于持续优化债务结构,短期债务占比仅16.93%,超半数为3年以上长期借款。结合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计划预测,整体资金状况健康、债务风险可控。

6.公司N型TOPCon新的转换效率纪录主要应用了哪些技术?

近期晶科能源实现了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25.58%的最高转化效率,以及182N型TOPCON电池27.02%的转换效率。此次双效率纪录的突破,是基于电池端采用的金属化激光增强、高品质发射极钝化、局域吸收钝化接触等多项先进技术;在组件端,则通过集成胶膜图形技术、SMBB超多主栅技术、反光膜技术等多项关键创新技术及前沿设计。

7.公司如何看待目前多晶硅价格走势,采购何种套保策略?

硅料价格与行业库存水平以及下游开工率动态相关。当前行业呼吁“反内卷”的共识下,推动长期价格修复和供给侧产能出清的积极因素较多。多晶硅价格期货短期波动较大,公司套保策略偏谨慎,仅针对确定性订单进行部分套保。

晶科科技交流纪要】

Q:公司有何市值管理计划?

A: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市值管理相关工作,并且已于3月6日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提出了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经营质量;适时开展股份回购,维护公司市值;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推进员工持股计划,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传递投资价值;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加公司透明度;鼓励控股股东增持,提振市场信心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在“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经营质量”方面,公司按照工作计划努力做好各项业务的经营管理,持续高质量推进各类型电站的开发和建设,坚持滚动开发、持有、出售的轻重资产相结合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电站产品化交易水平、提高交易规模,保持电站产品良好的流动性,今年一季度公司已完成440MW户用光伏资产包转让,近期又完成了76.55MW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转让。

在“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方面,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9754万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比例30%,若叠加2024年实施回购资金,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2.38亿元,占到归母净利润的73.25%。后续若有进一步计划,公司会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披露。

Q:公司可转债本月触发回售,后续有何计划?

A:随着2024年开始公司控制自投电站装机节奏,持续高质量推进各类型电站的开发和建设,进一步提升电站产品化交易水平、提高交易规模,公司电站产品保持了良好的流动性,现金流和货币资金进一步充实,给予了市场和投资人充分信心,确保了转债价格稳定。

6月17日至6月23日回售期间,有效申报数量仅120张。后续公司将持续关注和做好各项业务的经营管理,坚持滚动开发、持有、出售的轻重资产相结合运营模式,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保持充分灵活性。

同时公司年均获得集中式电站指标和分布式项目签约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梯队,也为公司优选新增投建项目,持有运营发电和推进多种类型的电站转让,提升现金流能力,提供了足够的选择和增长弹性。这样进一步保障了公司业务的长期稳定性和现金流愈加充裕,亦可为公司可转债后续计划提供更多积极应对选择。

Q:公司海外项目有哪些储备,西班牙项目进展如何?

A:截至2024年末,公司海外项目储备总量超2.4GW,包括光伏、储能、光储一体、数据中心配套等多种类型项目。推进中的项目包括:2022年中标的沙特300MW光伏项目,2024年已实现并网发电;2023年中标的沙特400MW项目顺利完成融资闭合,正在建设中;哥伦比亚200MW项目工程总包确定等等。

此外,公司在欧洲的西班牙、波兰和意大利,拉丁美洲的智利和哥伦比亚等重点市场,均有储备项目已拿到了项目开发权。公司海外业务已建立从开发到出售的利润闭环模式,未来这些海外项目也将逐步兑现贡献业绩。

公司西班牙175MW电站项目2024年完成预出售给华电香港,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待项目建成投运并满足各项交割先决条件后,将按协议进行股权交割。

Q:公司当前储能业务发展如何?2025年如何计划?

A:储能业务是公司2025年的核心战略工作之一。公司已在全国多点布局储能业务,覆盖电源侧、网侧和用户侧等多种应用场景。截至2024年底,不计入电源侧配储情况下,公司自持独立储能电站规模298MWh,新增获取备案储能项目容量超1,970MWh。

今年,公司将依托近年持续储备的丰富项目签约资源,以及覆盖多场景多类型的储能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经验,并结合政策细则落地情况,进一步扩大各类储能项目建设和运营规模,目前已有多个储能项目超GWh纳入推进计划中。

Q:136号文各地细则陆续出台,公司如何看,后续如何应对?

A:目前,陆续有新疆、湖南、蒙东、蒙西、广西、山东、广东等省份地区已发布136号文承接正式方案或征求意见稿,各地根据自身新能源发展情况,针对新老项目制定了具体的机制电价执行方案。整体看对存量的“老”项目较友好,而对未来的新项目,支持程度不一,且尚待竞价情况再做评估。

136号文之后,带来的主要影响就是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有望重塑绿电企业收益模式和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运营包括电力交易能力,形成更高竞争壁垒。

具体到新投建项目方面,在各地细则出台前,公司进一步将工作聚焦在消纳和电价确定性高的项目上,严格评估自投项目机会,分布式加强乙方服务型业务拓展。另外针对存量资产,公司已建立大资管体系,以“资产增值保值”为核心目标,进行电站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化运营,加强电力交易团队和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和寻求绿电交易,力争稳定甚至提高结算电价,同时进一步加大电站转让规模,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在开发方面,聚焦开发优势,拓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海上风电、风光制氢、抽蓄调峰、数据中心等园区绿电直连合作在内的新模式,积极储备项目资源,蓄力发展,也做积极变现。新兴业务方面,视政策情况,大力发展储能业务,积极布局售电、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新兴业务。通过多样化的业务模式,结合自身领先的发电侧电源数量和用电侧客户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也可为公司创造更大收益。

来源:正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