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创投股东清仓减持暴露减持新规的不足
包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内的A股首发前原始股东的减持一直都是困扰A股市场的一大毒瘤。这些原始股东的减持,让股东成了提款机,因此严重动摇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成为A股市场走势长期不振的重要因素。
也正因如此,在高层今年7月24日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背景下,证监会在今年8月27日晚发布了《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以下简称“减持新规”)。减持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随后,证监会组织召开了专家学者和境内外投资者座谈会,表示要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供给,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依法严惩欺诈发行、虚假披露、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仅表示要“依法严惩”违规减持行为,而且还首次将对违规减持行为的“依法严惩”提高到了与“依法严惩欺诈发行、虚假披露”相同的高度,这也足见管理层对依法严惩违规减持行为的高度重视。
而在证监会减持新规出台一个月之后,沪深交易所对减持新规作出了进一步的安排与落实。比如,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预先披露减持计划时,应当对是否存在破发、破净或者分红不达标等情形进行判断;不存在有关情形的,可以披露减持计划,并说明具体情况。同时规定,本通知所称破发是指,减持计划公告前20个交易日中的任一日股票收盘价低于首次公开发行时的股票发行价格。股票收盘价以首次公开发行日为基准向后复权计算等。沪深交易所的通知,让减持新规更具可操作性。
然而,就在沪深交易所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通知发布之前,寒武纪创投股东国投创业基金的清仓减持无疑挫中了减持新规的软肋。9月22日晚,寒武纪发布公告称,股东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即“国投创业基金”)减持实施完毕,本次累计减持739.87万股,套现14.81亿元,减持后,国投创业基金持有寒武纪股份数量仅剩1176股,基本完成清仓。
实际上,清仓减持的创投股东不只国投创业基金一家。在今年上半年AI概念疯狂炒作的行情中,寒武纪股价从约54元飙涨至年内最高的271.47元,区间累计最高涨幅近4倍。高涨的股价让寒武纪的创投股东觅得退出良机,除了国投创业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古生代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古生代创业”)、南京招银和湖北招银相继清仓了公司股份,年内完成减持金额累计超过41亿元。
而根据寒武纪公司招股书和历次减持公告梳理,从2016年8月到2019年9月,有6家基金对寒武纪进行了总额28.2亿元投资成为原始股东,而截至上述这次套现离场,这几个股东合计套现了66亿元,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作为创投机构的退出应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创投机构陪伴着上市公司经历了企业上市前的一些风风雨雨,阶段性地支持了企业的成长。在完成使命后退出,这是无可非议的。那么,为什么寒武纪创投股东们的退出却在市场上惹起争议呢?究其原因在于,尽管寒武纪已经上市了,但该公司的盈利仍然遥遥无期。该公司上市三年,公司业绩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有越亏越大之势。如2020年亏损4.35亿元,2021年亏损8.25亿元,2022年亏损12.57亿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5.45亿元。如此一来,寒武纪创投股东们的退出,显然是把风险转移给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这是股市在允许亏损企业上市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利。但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说,在企业仍然亏损的情况下允许创投机构退出,这实际上是增加了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是将创投机构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了公众投资者。因此,对于仍然亏损着的企业,创投机构该不该退出,这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了。
而减持新规显然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减持新规的不足之处,所以减持新规还要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规范减持行为的股东,不能限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还应包括A股首发前所有的原始股东,以及参加非公开发行的股东。其次,还应将企业盈亏情况与相关股东的减持相结合,对于亏损企业,原始股东及参加非公开发行股东都不得进行减持,避免这些股东将风险转嫁给公众投资者,这一条应同样适用于创投股东。
此外,还应完善分红与减持挂钩的方法,规定上市公司给予公众投资者的分红金额未超过融资额度的,公司重要股东(如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不得减持股票。至于目前的分红与减持挂钩方法存在重大弊端,比如一些微利公司,每年也分配30%的利润,其给投资者的回报是非常有限的,这类公司就不应该允许其重要股东减持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