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禾致源:营收再增1亿元

查股网  2024-12-27 20:09  诺禾致源(688315)个股分析

转自:天津广播电视台

天津北方网讯: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三地合力,不断壮大生物医药等六条产业链,链上企业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今天的“信心中国实干向新,2024年经济回望”系列报道我们走进诺禾致源,来看他们如何通过核心技术不断拓展新领域,今年,实现营业收入再增1亿元。

  研发在北京、生产在天津的诺禾致源是生物医药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得益于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完善,企业营收连续三年增长,去年突破了20亿元。今年,他们计划再增加1个亿。不过,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随着医学领域基因测序应用的竞争越发激烈,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缩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生物分子育种商业化步伐,全面实施生物分子育种重大项目。分子育种,底层技术就是基因测序,诺禾致源捕捉到了机会,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今年初,诺禾致源决定,在稳住医学领域基因测序市场的基础上,向农业领域拓展布局。但是,他们急需农业领域专业力量的支撑。今年3月,京津冀联合推出“千团千企创新融合计划”,教育部门帮着诺禾致源对接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联手立项了玉米、大豆、棉花、肉猪等方面的育种课题。

  有了京津冀高校的支持,企业组建了三地的科研团队。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马策,硕士期间专门研究种子科学与技术,被田仕林招入麾下,成为育种产品部部长,组建了20人的跨学科团队。有4人专门负责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方面的农学研究,有10人专攻大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图像识别等底层技术,还有6人是基因检测、合成生物等领域的能手。经过四个月的集中攻关。眼前这个不到0.05毫升的液体,就是企业推出的首款拳头产品——玉米“芯片”,里面存储着有五千多段优良性状信息,通过与每一代杂交品种的比对,将传统育种的时间从6年,缩短到3年。今年夏天一经推出,就占领了近4成的市场份额,给企业带来了近5000万元的新营收。

  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在海外加快布局。目前,诺禾致源按照国际标准,业务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企业计划在德国和日本增加绵羊、肉牛等动物分子育种业务。不过,由于企业在海外的厂房空间有限,需要将国内智能产线规模压缩,把三条产线的功能集成在一台设备上,才能实现在当地生产。在市区两级工信部门的帮助下,诺禾致源与零部件供应商协同攻关,三个月完成研发,眼前这台设备,今年九月份,正式在诺和致源德国慕尼黑分公司投用。

  由于业务布局领先,今年,海外农业领域市场也带来了5000万元的收入。时刻拥抱变化和挑战,今年前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明年,诺禾致源还将深耕分子育种领域,将研制出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育种“芯片”,服务国家战略。(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