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科技七年累亏12.7亿研发缩水 股价上涨2.5倍两股东套现7000万

查股网  2025-02-17 08:55  青云科技(688316)个股分析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A股市场上最强DeepSeek概念股遭股东减持。

1月24日以来,青云科技(688316.SH)股价强势上涨,至2月14日,累计涨幅2.5倍。

股价大涨,青云科技大股东趁机高位减持套现。2月14日晚,青云科技披露,股东横琴招证睿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横琴招证”)减持期间届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当日,公司还披露,另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也完成了减持计划。

粗略估算,此轮减持计划,两大股东合计套现超过7000万元,堪称是“一夜暴富”。

与股价大涨并不匹配的是,青云科技的业绩惨淡。2018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根据业绩预告,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0.98亿元。至此,2018年至2024年的七年,公司累计亏损12.67亿元。

青云科技的研发投入缩水。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35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为1.26亿元0.84亿元。

青云科技何时能扭亏为盈?

两大股东同时高位套现

股价涨至高位,青云科技的股东趁机“收割”。

K线图显示,1月24日以来,青云科技从32.82元/股开始上涨,连续6个交易日“20cm”涨停。2月14日,股价盘中高点达到115.31元/股,较1月23日的收盘价上涨了251.34%。

股价大涨,青云科技的股东欣喜不已,趁机高位减持套现。

2024 年 10 月 22日,青云科技披露,横琴招证持有公司311.3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6.52%,这些股份为公司IPO之前取得。因其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横琴招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62.13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1.30%,自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进行。

当日,青云科技还发布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嘉兴蓝驰帆畅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蓝驰”)、天津蓝驰新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天津蓝驰”)分别持有青云科技358.12万股、93.44万股股份,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 7.49%、1.96%。嘉兴蓝驰、天津蓝驰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 451.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9.45%。这些股份也是青云科技上市之前取得。嘉兴蓝驰、天津蓝驰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规划,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 95.58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2%。减持期间也为自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进行。

2月14日,横琴招证减持期限届满,其于2024年11月12日至2025年2月1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47.80万股股份,减持价格区间为38.29—58.87元/股,套现1910.12万元。

当日,青云科技还披露,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2月12日,嘉兴蓝驰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蓝驰分别减持了75.80万股、19.78万股,减持价格区间分别为38.27—91.80元/股、38.27—91.76元/股,合计套现约7072.85万元。

何时能走出亏损困境

股价大涨,青云科技的两大股东趁机减持套现,是为了落袋为安。

青云科技的股价大涨,与DeepSeek概念直接相关。不过,对于公司股票纳入DeepSeek概念股,青云科技在澄清公告称,公司未直接或间接持有深度求索公司股权;DeepSeek系开源大语言模型,任何用户皆可免费基于该模型开展训练工作,公司旗下部分产品也进行了DeepSeek的接入,但公司未与DeepSeek签署服务合作协议,与其没有业务合作,该事项对当前主营业务开展无实质影响。

青云科技是一家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方案提供商,构建起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布局AI算力云服务与服务生态,持续打造云原生实践;布局混合云市场,无缝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一致功能与体验的混合云。公司围绕“数字化、AI 算力、信创、云原生”四大场景,打造核心业务线,帮助企业构筑坚实的数字基石,实现全场景自由计算。

青云科技称,公司深耕云计算领域已超 12 年,长期致力于技术自主研发创新和产品应用实践,技术实力雄厚,是中国原创科技的典型代表。

公司长期以来依靠自主研发获得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在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面对日益旺盛的 AI 算力需求,公司率先面向智算中心建设者和运营者推出经过实践检验的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智算平台,面向智算资源使用方推出 AI 算力云服务,帮助企业紧追 AI 创新步伐,并通过早期项目的成功经验持续优化迭代产品,形成了正向循环。

不过,青云科技仍然深陷亏损困境。

上市之前的2018年至2020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2亿元、3.77亿元、4.29亿元,同比增长17.77%、33.74%、13.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49亿元、1.90亿元、1.63亿元,连续三年亏损。

上市后的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4亿元、3.05亿元、3.36亿元,同比变动-1.11%、-28.04%、10.0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亿元、-2.44亿元、1.70亿元,依旧是连续三年亏损。

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9790.73万元,依旧为亏损。

综上,2018年至2024年的7年,公司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约12.67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青云科技的研发投入在缩水。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35亿元,2022年、2023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26亿元、0.8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为0.52亿元,同比减少0.14亿元。

当然,研发投入减少,对应的营业收入也有所下降,公司研发费用率仍然较高。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31.84%,2022年、2023年分别为41.31%、25%。

只是,青云科技何时能扭亏为盈,备受期待。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