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云从科技,裁员求生

查股网  2025-05-14 16:29  云从科技(688327)个股分析

原标题:「AI四小龙」云从科技,裁员求生

“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交出了一份“一言难尽”的年报。

数据显示,云从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3.98亿元,同比下降36.69%;归母净亏损为6.96亿元,同比扩大8.12%。

「数智研究社」发现,云从科技这份年报中,营收指标创出上市以来新低,归母净利润则是连亏八年,累计亏损接近46亿元。

遥想2022年当年,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夸下海口”,2022年至2025年间营收要从16.82医院增至40.11亿元,2025年扭亏为盈。如今来看,上述“预言”均如梦幻泡影,沦为笑谈。

云从科技,何以至此呢?

业务“塌方式”崩溃

2024年,云从科技营收下降36.69%。对于营收下滑,云从科技将其归因为“公司主动推进产品组合与客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收缩低附加值业务单元、聚焦优质客户群体,推动业务质量结构性优化,却不可避免导致新签订单规模的收缩。”

对于归母净亏损的同比扩大,云从科技虽没有明确点出归因。但「数智研究社」了解到,业务营收下滑、产品毛利下滑,均是影响云从科技利润表现的关键因素。

从业务来看,当前云从科技主营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和泛AI领域或其他五大业务模块。其中,泛AI领域或其他业务成为2024年最 大营收来源,为1.48亿元,智慧治理为第二大业务,实现营收1.44亿元,其他业务如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三块业务营收总和才刚刚突破1亿元。

从业务营收增速看,仅有泛AI领域或其他业务营收增速为正,且增速达到136.10%。其他业务板块的营收增速均为负数,其中智慧商业、智慧出行、智慧治理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4.74%、-63.77%和-57.86%,智慧金融的营收增速也有-29.77%的下滑。

若以产品来分类的话,2024年云从科技的产品类别主要有软硬件组合、技术开发、基础操作系统、应用产品、核心组件、技术服务等六大类。六大产品类别中,营收的增速均为负数,其中基础操作系统的营收下降最 大,达86.94%。

从产品毛利率水平来看,六大产品类别中,只有软硬件组合产品的毛利率呈现正增长,但增幅也仅有0.69个百分点。其他五大产品类别毛利率均为下降态势,其中,基础操作系统毛利率下降23.78%,应用产品类别毛利率下降15.65%。

从各项经营指标来看,2024年云从科技,用“塌方式”的崩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在盈利重压之下,云从科技的现金流也在持续流出。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云从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7亿元。截至2024年末,云从科技账上资金仅有8.38亿元,按照目前的经营状态,云从科技的资金只能够维持两年了。

“降本”不“增效”

要知道,取得如此“营收净利双降”的业绩,还是云从科技“刀刃向内”,缩减员工瘦身之后的结果。

「数智研究社」发现,截至2024年末,云从科技在职员工数量为453人,相较2023年末的801人减少了348人,减员比例达到了43.4%,近乎腰斩。

其中,研发人员是减员的“重灾区”。2024年末,云从科技研发人员数量为228人,相较2023年的467人减少了239人,减员比例超过了51%。研发人员减少后,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也下降了18.27%,为4.72亿元。

减员后,研发人员的薪酬总额从2.53亿元骤降至1.27亿元,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从57.71万元降至55.94万元。减员后,“降本”的效果似乎起到了,但提“增效”就略显尴尬了。

对于大砍研发人员一事,云从科技在财报中也明确提及,“公司智能技术平台及核心算法体系已完成战略级升级,促使代码类研发岗位的结构性需求呈现递减态势。在此过程中,公司依托自主创新的技术矩阵与产品架构,系统性优化了研发工作流程,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研发效能的范式转换。”

事实上,在「数智研究社」看来,云从科技如此大幅度“瘦身”,尤其大规模的研发人员流失,对其后续技术创新能力的冲击肯定十分明显。尤其,目前云从科技核心技术人员仅剩下2名,前副总裁及AI平台负责人、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张岭也选择在2025年1月离职。

在“降本”都难以“增效”,云从科技持续亏损的这几年,股东、投资者们也没有了耐心,纷纷抛售加速离场。

第二大股东佳都科技,在2023年解禁后的次日便减持了604.2万股,套现1.41亿元。2024年,佳都科技再度减持761888股,持股比例降至3.56%。2025年一季度,云从科技再度减持1114.2万股,持股比例进一步降至2.48%左右。

第三大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云逸众谋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在2024年内减持近1500万股,持股比例为2.95%。2025年一季度,其继续减持云从科技,持股数降至2646.28万股,再度减持超400万股,离场决心不减。

其实,从前三大股东中,两位股东的加速减持可以看出,云从科技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彻底“失宠”。资本市场上,云从科技在2023年4月的新高44.17元/股后,跌跌不休至2024年的7.25元/股,跌幅高达83.60%。在不断调整中,云从科技的股价虽上浮至13.66元/股,但至今仍看不见继续向上的潜力。

反倒是,云从科技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要与“AI四小龙”的另外三家依图科技、商汤和旷视竞争外,在2025年初Deepseek爆火后,云从科技还面临着“杭州七小龙”等不断涌现的新兴玩家们的挑战和竞争。诸多互联网“大厂”如字节跳动、腾讯、华为等均在入侵云从科技的业务。

在AI大模型竞争不断加剧,新兴明星企业不断崛起之际,不断亏损的云从科技,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吸引力。也许,留给云从科技的日子,已经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