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大跳水,募资超60亿元的荣昌生物咋缺钱了?

查股网  2024-01-17 22:48  荣昌生物(688331)个股分析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1月17日,于沪港两地上市的创新药企荣昌生物股价大幅下跌,截至收盘,荣昌生物A股股价收于45.50元/股,同比下跌15.71%,创2023年以来新低;港股股价收于24.30港元/股,同比下跌22.73%,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低。当日,荣昌生物的市值较前一交易日下降了超40亿元,而与2021年2月股价最高时相比,公司市值已累计蒸发超500亿元。

盘后,荣昌生物紧急公告,对公司现金流紧缺等传闻进行了澄清。

A股、H股同日跳水,

公司紧急公告澄清

1月17日开盘后,荣昌生物A股及H股的股价均低开低走。

其中,荣昌生物A股股价一度跌超17%,最低触及44.49元/股,截至收盘,公司A股股价收于45.50元/股,同比下跌15.71%,创2023年以来新低。2023年初至今,公司A股股价累计跌幅达41.28%。

同日,荣昌生物H股股价一度跌近27%,最低触及22.80港元/股。截至收盘,公司H股股价收于24.30港元/股,同比下跌22.73%,创上市以来新低。

由于荣昌生物同时于A、H股上市,根据证监会给出的计算方法可知,1月17日,荣昌生物的市值约为203.2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蒸发了约42.39亿元。而2021年2月16日,公司市值最高曾达到约705.36亿元,与彼时相比,目前荣昌生物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超500亿元。

对此,1月17日晚间,荣昌生物发布H股公告称,公司注意到了其股价及成交量出现了异常变动。经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其并不知悉造成异常变动的原因。

此外,在公告中,荣昌生物也表示,公司董事会也注意到了今日在网上的若干评论,声称公司现金流紧缺,及面临取得银行授信困难及潜在的来自供应商的诉讼风险等。公司董事会澄清,上述评论的内容及陈述与事实不符,且极具误导性。

1月17日,A股及港股创新药板块普遍下跌。其中,A股万得创新药概念指数下跌3.16%,47只成分股均出现下跌。成分股中,沃森医药下跌5.92%,康希诺、康龙化成、神州细胞等9只股票跌超4%。此外,港股市场中,康方生物、基石药业、君实生物等创新药企跌超7%,科伦博泰生物、药明合联等药企也跌超5%。

作为曾经的创新药企领军人,荣昌生物一度有过高光。

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由荣昌制药创始人王威东与科学家房健民共同设立的一家创新生物药企。自成立以来,主要研发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药物。

2020年11月,荣昌生物在港上市。彼时,公司的发行价为52.10港元/股,发行市值约249.22亿港元。上市后,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至2021年1月,公司股价突破100港元/股,同年2月,公司股价最高接近150港元/股。

2022年3月,荣昌生物又成功登录科创板,成为一家A+H两地上市公司。彼时,公司股票发行价为48元/股。2023年2月,公司A股股价曾一度超过95元/股。

而从产品上来看,在2020年上市之初,荣昌生物共拥有3类核心药物,包括主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泰它西普(RC18)、抗肿瘤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以及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RC28。

2021年,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这也是首个上市的中国药企自研ADC药物。

同年8月,荣昌生物与美国药企西雅图基因达成协议,以2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授权了维迪西妥单抗在亚洲以外(包含日本、新加坡)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而这一交易额刷新了当时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交易记录。

上市募资累计超60亿元,

研发管线众多吞噬现金流

虽然盘后公告中,荣昌生物对现金流紧缺等问题进行了澄清,但整体来看,随着近年来公司销售费用、研发投入的提升,其货币资金账面余额持续下降、负债率逐渐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2020年至2022年,通过在沪港两地上市,荣昌生物累计募资超60亿元。具体来看,2020年11月,荣昌生物在港上市。通过此次上市募资,公司共计募资约5.9亿美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当年全球募资额最高的一起生物医药IPO。2022年3月,荣昌生物登录科创板,通过此次上市,公司获得的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5.06亿元人民币。

此外,2021年,荣昌生物通过向西雅图基因授权RC48,也一次性收获了2亿美元的首付款。

不过,截至目前,荣昌生物仍未实现稳定盈利。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下称“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72亿元、7.72亿元、7.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9.99亿元、-10.31亿元。而这主要是公司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较高所致。

由于研发管线众多,近年来,荣昌生物的研发投入水涨船高。

截至2023年6月末,荣昌生物共有RC18、RC28等11类在研产品,其中,RC18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RC48的 HER2表达胃癌、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均在国内获批上市。此外,公司RC18、RC48等产品中的共计10个适应症处于国内三期临床阶段、19个适应症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也因此,报告期内,荣昌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11亿元、9.82亿元、8.5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85%、127.19%、111.50%。

此外,由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于2021年获批上市,荣昌生物也扩充了商业化团队规模并加大了商业化推广力度,这使得企业的销售费用也出现了相应的增长。报告期内,荣昌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63亿元、4.41亿元、5.4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987.54%、67.59%、94.41%。

而在此影响下,截至2023年9月末,荣昌生物的货币资金余额已降至6.09亿元,而2022年末,这一数字为21.87亿元。

或许是预见到了上述情况,早在2023年3月,荣昌生物就发布公告称,2023年度拟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授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中长期借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仅从授信额度上看,公司仍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销售费用及研发。

从荣昌生物的资产负债表上看,上述授信或许确实起到了作用。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的短期借款账面余额为0.14亿元、长期借款账面余额为6.28亿元,而在2022年末,公司上述两项借款的余额均为0。

受此影响,2023年三季度末,荣昌生物的资产负债率由2022年底的17.29%增至28.26%;现金短债比也由36.36降至8.25。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是企业必须走出的一步。从过往情况来看,荣昌生物两款已上市的创新药均表现良好。

据粤开证券数据,2021年首次进入医保后,维迪西妥单抗单价下降71.85%,但当年的销量却增长了1513.23%,成功拉高了公司的营业收入。公司此前在投资者会议上也披露,泰它西普2023年三季度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23年12月,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均成功续约新版医保目录。

对荣昌生物而言,未来若想要走出亏损困境,或许要看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能否在市场中取得更多的份额,以及其未来的新产品能否继续收获市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