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先锋”亏掉29亿再融25亿,荣昌生物烧出一个未来?
来源:野马财经
何时赚钱?
有着“ADC(一类抗癌药)第一股”之称的荣昌生物(688331.SH)在多年亏损后,正值“再融资门槛”。
荣昌生物上市保荐机构近日公开了对该公司2023年的督导跟踪报告,其中指出荣昌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3亿元,营运资金依赖外部融资,若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研发项目。
上述这段话正应对了荣昌生物眼下的融资计划。早在3月底,荣昌生物就发布了一笔总额25.5亿元的定增预案,但在预案发出时,荣昌生物尚无确定的发行对象。
一般来说,一家上市公司从确定发行对象,到通过股东大会、提交证监会审核、执行增发预案要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荣昌生物这次会用多久完成25.5亿元的融资呢?
3年“烧掉”近15亿,
进入超1450家医院“卖药”
荣昌生物在公告中表示,融资25.5亿元主要是用于“新药研发”,这些新药包括临床前研究及RC18、RC48、RC28、RC88、RC148及RC198等产品的临床研究。
上述这些新药研发项目的总投入资金约29.46亿元,也就是说,其中超过85%的资金要靠融资解决。
但现在药企融资的情况并不乐观。专注医疗创新的新媒体“动脉网”前不久发文表示,现在医疗企业融资正在“降温”,当前投资人对于被投企业的“变现能力”格外重视。
来源:罐头图库
荣昌生物财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公司只有在2021年实现盈利,净利润约为2.76亿元,其余年份均为亏损,其中2023年亏损约15.11亿元,亏损额度同比扩大。自荣昌生物2020年港股上市以来,2020年~2023年公司合计亏损高达约29.31亿元。
从盈利指标上看荣昌生物的“变现能力”,其成绩并不出色。
但在亏损的同时,也要看到荣昌生物营收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荣昌生物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0.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72亿元增长40.26%,其中核心产品泰爱(泰它西普)、爱地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合计增长42.13%。
平安证券报告显示,上述两款产品在2023年的销售额均超过5亿元,成功把荣昌生物带入创新药企第二梯队。
来源:公司财报
“野马财经”注意到,上述两款药物目前获批上市的新药主要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泰它西普)以及胃癌、尿路上皮癌(维迪西妥单抗),也是患者的刚需药,应用市场规模较大。
虽然如此,但荣昌生物在营收大涨的同时,却仍然亏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销售费用支出较大。
“野马财经”查询了解到,荣昌生物上述两款药物的商业化团队在2023年分别完成超过800家医院及650家医院的药品准入。
但随之而来的是销售费用大涨。财报数据显示,去年荣昌生物销售费用同比大涨75.90%,达到约7.75 亿元;而2022年的销售费用为 4.41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67.59%,2021年为2.63亿元。以此计算,其2021年~2023年的合计销售费用约为14.8亿元。
荣昌生物表示,随着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准入医院数量及覆盖药房数量增加而同步大幅增加的,同时一线销售人员的扩充、商业化推广力度加大都增加了销售费用的支出。
尤其是销售团队的人员扩张,2021年,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分别初步搭建完成自己的销售团队,起初人员分别为132人和180人,但到了2023年底,这两支团队的人员分别增加到750人和600人,合计人数是2021年的4倍多。
2021年,上述两支销售团队分别覆盖了全国445家和374家医院,而到了2023年,覆盖医院数量分别超过2200家医院和2000家医院,覆盖医院数量是2021年的5倍左右。
荣昌生物的“10亿元大单品”还有多远?
“野马财经”统计,2020年至2023年,荣昌生物合计研发费用约34.65亿元,加入上文统计的14.8亿元销售费用,荣昌生物2020年上市以来,研发和销售费用的累计支出达到约49.43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荣昌生物港股上市时,募资净额约37.85亿元;2022年A股上市时,募集资金净额约25.06亿元,A+H双平台上市,合计为荣昌生物带来近63亿元资金。
但截至2023年底,这两项IPO募资分别仅剩4322万元和1.96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以上数据可以很清楚看出,新药研发和商业转化对一家创新药企的资金需求非常庞大,荣昌生物四年内两次上市融资的剩余资金仅约3.8%。
此外,荣昌生物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仅余约7.43亿元,这个数额约等于荣昌生物2023年的销售费用(约7.75亿元),此外还有很多经营成本,比如去年的研发人员总薪酬就高达4.56亿元,人均年薪超34万元。
而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费用支出的大部分是新药的研发费用,2023年,荣昌生物研发投入约13.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20.62 %。
正如华泰联合证券分析所言,如果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研发项目,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荣昌生物CEO房健民曾在2022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做一款新药真正花钱的是进入临床试验后,研发费用呈现指数级增长,“要刹车也刹不住了”。“野马财经”查询了解,荣昌生物目前共有8个分子处于临床开发阶段,涉及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的开发。
为了争取更多资金,荣昌生物在定增融资之外,还计划在2024年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5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授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中长期借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
但对创新药企更残酷的是,即使“烧掉”大笔资金研发新药,也会面临激烈的同行竞争,盈利更难。在国内,能否冲破10亿元销售门槛,是很多机构衡量一家创新药企的标准之一,因为销售规模超10亿元往往意味着盈利或至少有盈利预期。
在平安证券的分类中,按产品销量把创新药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销售规模在10亿元以上、5亿元~10亿元、5亿元以下和即将商业化。
其中,第一类的代表如百济神州,其核心品种泽布替尼2023年销量突破10亿美元,复宏汉霖2023年曲妥珠单抗、斯鲁利单抗分别实现收入27.4亿元和11.2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荣昌生物目前处于“第二段位”的“队友”包括君实生物,其特瑞普利单抗2023年实现收入9.2亿元,诺诚健华奥布替尼2023年收入6.7亿元,三生国健2023年益赛普实现收入5.7亿元。
这在业内被称为“大单品”战略,荣昌生物目前两款主力产品的单品销售已经突破5亿元,是否能成为10亿元的“大单品”,或许也是荣昌生物想要的答案。
“核心圈”年过六十,
烟台“老将”期待新药扭亏
从目前行业产品研发情况看,荣昌生物要形成自己的“10亿元大单品”并不轻松,多个公司在研发、商业转化方面与荣昌生物存在同类竞争。
据《科创板日报》发文统计,截至2023年底,包括诺诚健华、智翔金泰、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在内,有将近10家上市公司开展关于红斑狼疮的药物研发,这对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销售将形成较大竞争。
荣昌生物另一款主力产品维迪西妥单抗,则要和罗氏的曲妥珠单抗、BMS的纳武利尤单抗(O药)、ImClone(Eli Lilly)的雷莫西尤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默克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等多个已上市产品“同场竞药”。
此外,荣昌生物在研药品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比如华东医药(000963. SZ)用于治疗卵巢癌的ADC药物ELAHERE(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完全批准,而荣昌生物研发的RC88也是用于该病症,但进度落后于华东医药。
荣昌生物目前的情况也反映到股价上,公司股价曾在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的95元/股,接近百元,截至4月22日,已跌至不足50元/股,总市值约270.2亿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
在荣昌生物面临“再融资门槛”的关键阶段,投资人士更关注公司管理团队的情况。
作为荣昌生物实控人、董事长的王威东,1993年就建立了荣昌生物,如今已经65岁,他与荣昌生物执行董事林健还是黑龙江商学院(现称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制药专业的校友,二人同在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但林健今年已经69岁。
实际上,荣昌生物的董事会成员中,除了独立董事,其他人大部分年龄都在50岁以上。其中62岁的房健民早在2011年进入荣昌生物,先后任职荣昌生物美国董事、迈百瑞生物董事长和总裁,2020年5月至今担任公司执行董事,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管理、业务与战略规划,并全面负责公司药物研发工作
王威东、房健民和林健这三位年过六旬的老将构成了荣昌生物董事会中的“核心层”,面对投资降温、同行竞争,三位老将能否继续带领荣昌生物完成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升级之路,实现公司扭亏为盈呢?
你对创新药上市公司的前景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