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那栋房子的隐喻

查股网  2024-07-12 07:28  荣昌生物(688331)个股分析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当有了钱之后,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光宗耀祖”。如何衣锦还乡呢?盖大房子就是老一辈人的一致选择。这

并没有错,毕竟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房子都是一件有价值的资产。但如果所有人都把赚来的钱去买房子,那么只会产生更大的泡沫,对整个经济大环境而言并无益处。

在我看来,荣昌生物现阶段资金链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对于“风光”的痴迷。

上市4年时间,荣昌生物共从资本市场融到近80亿元,这足以帮助其建立起一条能够稳定创造现金流的产品线。然而,最终荣昌生物却选择了投身“房地产”经济,预计累计花费37亿元投入到生物产业基地之上。

很多人将荣昌生物的问题归结为管线研发不力。这其实仅是表象,管理层更深层次的利益割裂才是造成困境的根本诱因。创新药真的需要“房地产”吗?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答案,但在百利恒天创始人朱义眼中,房子就是Biotech最不需要的资产。

尽管荣昌生物在资本市场中正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但当路人经过荣昌生物的生物基地时一定会由衷感叹:你看那栋房子多么气派!

01

新旧思维的碰撞

房健民是荣昌生物的“话事人”。

他既是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首席科学家,也是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可以说,荣昌生物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功,房健民当属首功。

从过往履历看,房健民拥有丰富的医疗行业经验,同时又是公司项目研发的主要负责人,那么他应该深知药物研发的不易,如此经验丰富的老炮为何会将公司引向“房地产”呢?

这值得深思。

对于应该将融来的钱投入到哪个方向,荣昌生物管理层本身是存在明显方向摇摆的。在第一次港股IPO时,荣昌生物计划将50%的资金投入到创新药研发,而生物基地建设的资金仅为25%;但到了第二次A股IPO时,荣昌生物计划投入到创新药上的资金已经缩减至30%,而生物基地建设的资金则提升至40%。

也就是说,从回归A股那天起,荣昌生物最看重的事就已经不再是创新药研发,而是改为“房地产”建设。

图:荣昌生物两次募资用途,来源:锦缎研究院图:荣昌生物两次募资用途,来源:锦缎研究院

难道是“老炮”房健民突然迷失自我了?个人以为这种概率并不高。

房健民虽然主导荣昌生物的研发与经营,但其在公司持股比例却仅为4.82%,而持股18.81%的烟台荣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才是大股东。

烟台荣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东人数众多,但其中却唯独没有房健民。这份股东名单中,王玉晓是王威东之子;林永青是林健之子;熊娙是熊晓滨之女。换言之,这间公司本质是由王威东、林健、熊晓滨三人联合控制,而出任公司董事长的王威东无疑才是真正的“大佬”。

图:烟台荣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股权结构,来源:招股书图:烟台荣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股权结构,来源:招股书

如果将王威东、林健、熊晓滨三人看做独立个体,那么他们的持股份额其实与房健民相差不多,但他们三个却以组成联合实体的方式存在,其背后的深意已经不言自明。

在荣昌生物2022年公布的股权激励名单中,王威东、林健均获得了较多的股权激励,何如意、傅道田、李嘉、温庆凯等核心管理团队也获得了不少份额的激励,而唯独房健民再次缺席。

2023年中,房健民在荣昌生物的工资高达813.99万元,为所有管理层之最,这也从侧面表明,房健民更像是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公司的主人,他赚的钱还是以工资为主。

图:荣昌生物2022年股权激励对象,来源:公司公告图:荣昌生物2022年股权激励对象,来源:公司公告

或许在研发层面,房健民拥有极高的话语权,但在企业发展大方向上,这可能就不是他能决定的。所以,荣昌生物聚焦“房地产”经济,这个锅房健民不该背。

02

中国创新药需要“傻子”

能够在2008年与房健民共同投身创新药产业,王威东是颇具战略眼光的,而这种魄力也是荣昌生物成为中国ADC第一股的原因。

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荣昌生物一定遇到了诸多艰险,其中的辛酸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懂。如果当年RC48不是选择尿路上皮癌这个小适应症作为切入点,那么或许RC48也会败在“大魔王”DS-8201面前,所以荣昌生物能有今天的成功,完全是幸运女神的眷顾。

或许也正是因为创新药产业的高度不确定性,才让荣昌生物管理层“知难而退”选择了保守,毕竟“房地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创新管线研发则不是。

实际上,融到钱就建基地的并非只有荣昌生物一家,而是当时那个时期创新药公司的普遍选择,美其名曰向Big Pharma转型,但其实本质还是聪明地选择了固定资产。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传递一个观点,那就是创新药的核心价值在于“寻租权”,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创新药企业比拼的是研发,而不是固定资产。成为Big Pharma,这绝非创新药企业的终极目标,能够研发出填补临床空白的核心药物才是应该追寻的目标。

创新药公司应该把钱花在哪里?正是不确定性极大的临床阶段。中国创新药产业的问题不在于没有钱,而是有了钱之后并没有把钱花到应该花的地方。临床阶段是一个比拼金钱和速度的阶段,只要每个临床阶段都能快一点,那么药企就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每个临床都慢一点,那么最终只会让所有投入的资源浪费。

中国的创新药老板都太聪明了,以至于把专注研发的人当成“傻子”。真的把钱都放到不确定性极大的临床中烧掉?那还不如去拿地建厂,最起码能够安安稳稳。

对于荣昌生物而言,或许其已经完成了夙愿,毕竟能够孵化出两款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产品,这已经算得上一种成功。

但如果中国创新药都这般“急流勇退”,那么谁来进行前沿研发呢?那些真正想搞研发的企业又如何融到资金呢?

归根到底,中国创新药产业最欠缺的不是别的,而是野心,一颗傲视群雄的心。

中国创新药产业,更需要一些“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