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代表委员最新议题,亿华通张国强两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氢能产业

查股网  2025-03-04 09:00  亿华通(688339)个股分析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2025 年作为 “十四五” 规划收官与 “十五五” 规划编制谋划之年,两会政策制定备受瞩目。从地方两会及前期政策导向来看,将更注重精准与可操作性。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的议题最先被媒体挖掘出来。张国强从五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的建议:

加大产业链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支持力度;

完善奖补资金发放机制,及时发放奖补资金;

打造低成本氢气供应保障,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氢能高速及其它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

推进氢能在工业及电力等领域的多元化示范应用。

在张国强看来,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路径。“氢能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是实现我国能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张国强表示,氢能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对推动“双碳”目标达成、带动产业升级、塑造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张国强认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产业融资困难;二是产业链资金垫付压力大;三是车用高纯氢保障能力不足;四是行业规模小,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张国强从五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的建议:加大产业链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支持力度;完善奖补资金发放机制,及时发放奖补资金;打造低成本氢气供应保障,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氢能高速及其它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推进氢能在工业及电力等领域的多元化示范应用。

具体来看,在加大产业链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支持力度上,张国强建议支持国家中长期国债用于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及日常运营,支持各类投资机构设立主要投向氢能领域民营企业的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机构为氢能领域民营企业提供创新型信贷产品、专项债券和担保支持等金融服务。

关于完善奖补资金发放机制、及时发放奖补资金方面,张国强建议国家及地方加快拨付奖励资金进度,跟踪监督奖补资金拨付到位情况,专款专用。同时,建议政府结合产业形势和发展需求,尽早发布后续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支持政策,避免出现政策空窗期,打击产业发展信心。

而在打造低成本氢气供应保障、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张国强则建议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建立多渠道、稳定、经济的多元氢能供应体系,同时通过鼓励离网制氢、电价优惠等措施,加大绿氢供应,稳步提升绿氢供应比例。

在开展氢能高速及其它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方面,张国强建议强化全国范围内的氢能高速示范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国氢能高速示范路线、氢能供应等。重点示范线路适当超前布局加氢站,同步开展边坡光伏现场制氢等先进模式试点应用。

关于推进氢能在工业及电力等领域的多元化示范应用方面,张国强建议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积极开展储能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

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薛济萍也围绕氢能提出议案。

薛济萍认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氢能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氢能的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健全,从而引发市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绿氢制造成本仍居高不下,市场需求不足,接受度低。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以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衔接政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于2025年年底即将期满,而氢能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衔接政策,以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例如,可以延续或优化现有的“以奖代补”政策,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调整奖励标准和条件,鼓励更多城市和企业参与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中,进一步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以及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对源头制氢进行适当补贴。影响绿氢成本高的因素主要为电价和生产设备。随着行业竞争和技术进步,电解槽、储运等关键设备成本逐年降低,为未来绿氢替代传统能源提供了可能性;现阶段政府可以出台补贴政策,重点向制氢端倾斜,直接对绿氢生产企业进行成本补贴,则会成为降低绿氢生产成本的关键。如按生产量给予财政补贴,为绿氢在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的市场推广提供保障。

三、加强技术研发支持。近年,国内氢能技术进步迅速,但技术研发投入比例仍低于国际水平,如燃料电池的寿命和功率密度,储氢瓶碳纤维的国产化,液氢装备技术等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氢能领域的科技投入。通过政策支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创新组织模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氢能领域“卡脖子”技术及装备的突破与应用。

根据两份议题的核心内容推测,今年两会关于氢能如何发展的议题在政策支持方面可能是一个重点。

政策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上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还可能体现在如何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绿氢制备补贴方面。

另一个领域,储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集中议题的区域,比如完善氢能储运设施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大氢能和其他能源类型的协同发展,应该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范畴。

此外,推进氢能在冶金、交通、电力、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可能也是议题的重点。

(转自:氢能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