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能:以数字化技术打造风电行业
本报记者 贺王娟
一支支长达100米、重达30吨的白色叶片整齐排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显得蔚为壮观。若不是旁边现代化的楼体建筑,让人很难意识到这是一座制造风电叶片的生产工厂。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三一重能位于湖南韶山的叶片工厂,探索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的“智造”奥秘,其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有何过人之处?在绿色化、低碳化布局方面又有何可借鉴之处?
提高生产效率
时下正是叶片交付旺季,记者到达韶山叶片工厂时注意到,现场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断。走进工厂内部,5条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还未成型包裹着树脂材料的大型绿色叶片有序摆放在不同的产线中,可以看到只有少数工人在负责叶片涂料、设备的检测以及生产材料的辅助吊装、运送。
现场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传统的叶片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工序都需要用人工来完成,例如生产过程中的铺层、灌注、打磨、喷漆等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工作业,不仅生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质量一致性。但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对于叶片的生产、质量安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自动化生产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
据上述技术人员介绍,该工厂使用自动化生产流程后,一支叶片的生产工期从原来的40多个小时缩短到了25个小时左右。以叶片灌注为例,通过采用规模化集中灌注技术,实现了树脂材料进、存、用全流程高度自动化,使得叶片灌注就像汽车去加油站加油一样便捷、精准,灌注效率提高了25%。此外,通过运用激光引导技术,实现了叶片表面的自动打磨以及大面积自动喷漆,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也让叶片的出品质量更稳定。
在数智化方面,该工厂运用数字孪生、5G互联网、AR、VR等技术,自主开发了“数字元平台”控制系统,仅需一个平板电脑即可实时监控工厂的生产指标,将一个传统的制造工厂打造成“聪明”的5G全连接数字工厂。
“例如,在环境方面,通过采集厂内所有温湿度仪数据,监控车间温湿度数据,可以确保生产环境条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因温湿度影响导致叶片缺陷发生。”上述技术人员介绍说,“在人员和物料管理方面,厂内全覆盖的定位基站安装,可以实现全厂人与物实时动态监测和定位,并且通过连通MOM(制造运营管理)、IOT(物联网)等系统,实时监控叶片生产进度以及生产过程中重要设备的用电、温度、真空度数据,以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帮助管理者随时了解生产进展并及时发现生产异常。”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大部件,叶片成本占到机组总成本的20%至30%,叶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风机的发电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由于风机大型化的演变,近年来业内对于叶片质量安全问题愈加重视。
在上述技术人员看来,智能化产线的使用,最为直观的效果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但智能工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产品提质,随着数字化检测设备引进和质量系统的开发应用,可以帮助质保人员更加精确的获取和分析产品质量数据,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一些低级质量问题的发生。
践行ESG理念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已成为衡量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指标。ESG理念强调企业不仅要关注财务绩效,还要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角度衡量企业价值,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表现可量化、可比较。
三一重能董秘周利凯坦言,作为一家国际化风电企业,公司十分重视将ESG理念融入日常的生产经营中。
具体到韶山叶片工厂,在环境保护方面,该工厂被评为湖南省级绿色工厂,工厂69%的用电需求都是依靠工厂自有的光伏、风力发电系统解决。此外,工厂还使用电动化运输设备引入高效的环保设备,来推动园区的绿色低碳控制。同时公司也注重对于当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加大对绿色环境的保护以及通过降低生产噪音等方式维护当地生态平衡。
在周利凯看来,在社会实践方面,可持续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公司制定了供应商行为规范准则、可持续发展采购管理手册两个标准,来保障供货公司各环节的产品都能满足低耗、高质的要求,并以此强化高质可靠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生产基地,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基地,而且还是最大的关键零部件中心,中国风电产业正持续为全球风电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三一重能为代表的头部风电厂商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将“中国智造”带向世界。
三一重能方面对记者表示,除锻造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外,近些年公司大力践行“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海外业务,并组建多支海外销售团队,重点布局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欧洲和拉美等区域市场,力争成为世界级风电品牌名片。
据了解,三一重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风能展会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公司的风机产品,通过参加多届风能展,公司的风机设计与技术性能吸引了不少海外客户的关注,且风机产品已成功获得海外客户和市场的认可。
2024年,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提速,并接连斩获订单。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获得印度市场1624MW风电机组订单,与此同时,三一重能还在海外多地成立子公司、推动印度工厂扩产、筹备哈萨克斯坦工厂建设,以加强海外保供能力。
整体来看,目前中国风电“出海”仍在起步阶段,并呈现向好发展趋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风电整机商出口风电机组3.67GW。而仅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攀升至5GW,超过去年全年。
此外,据市场机构预测,2033年全球风电总需求将翻一番,中国风电整机商将占据中国以外风电市场20%的市场需求。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风电产品已成为全球风电产业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未来世界风电装机量的增长需要中国产能支撑。
三一重能方面表示,公司将以“推动人类高效使用清洁能源”为愿景,把国内智能制造标准推广到海外,打造中国装备制造名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各方合力促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贺王娟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高水平代表。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成为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也意味着我国风电领域的制造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凭借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优势,三一重能的发展势头正劲。笔者在走访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时,看到了我国风电企业的“智造”能力。可以说,无论是制造水平还是装机规模,中国风电已成为全球风电产业的领先者。
从供应链水平看,目前中国已是全球风电产业大多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最大生产基地,其中,发电机、轮毂、机架等铸锻件,以及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60%至70%以上,风电装备制造能力稳居世界前列,构建起了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风电产业体系。
但在探索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方面,中国风电企业仍需加大创造能力、形成合力。如大型化趋势下,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海上风电产业链的构建以及如何更好地与新型电力系统相融合。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行业如何形成合力提升整体产业链的市场价值,也是中国风电企业应该共同面对的“必答题”。
对于风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优化和升级,一直是三一重能技术研发方向的重点,这也是行业企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之一。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产品创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功能改进,而是涉及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优化升级。未来对于整体产业链技术升级,提升风电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是需努力的重要方向。
可喜的是,随着风电行业自律公约的落地,行业低价竞标等不良行为得到改善。这表明,业主方更加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经济效益,这也将推动风电企业更注重产品性能的提升,推动产业进入良性竞争。
可以期待,在加强行业自律后,风电产业将形成合力、理性竞争,提升产业及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市场空间以及进一步增强中国风电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