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大直径”创造新的“最大直径”!看铁建重工“梦想号”背后的故事
以“最大直径”创造新的“最大直径”!在上海市静安区,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正掘地潜行、施工不停。再过几个月,这里将建成世界最大直径、上海首个垂直掘进(盾构)地下智慧车库,实现城市空间利用率“翻倍升级”。
“梦想号”,上海地下智慧车库掘进的“绝对主力”,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和专利密集型产品。其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铁建重工)联合中铁十五局集团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而成,填补了掘进机产品型谱的世界空白,是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代表作”之一。该装备的研发应用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
“梦想号”整机高约10米,开挖直径达23.02米,最大开挖深度可达80米。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项目负责人姚满具体介绍,大部分掘进机的作业方式是横向开挖,“梦想号”则是从地面向下纵深掘进,能够适用于15米至23米不同直径竖井掘进,实现一机多用和智能化井下无人作业。并且,“梦想号”可以针对不同复杂地质采取多样化工作模式,具有适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高、成本低、绿色环保和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小等优势,能够有力支持新型工业化“提档加速”。
“以‘梦想号’为代表的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及系列产品能够聚势而生,高效落地,离不开铁建重工实施‘自主+协同’创新,以及‘自主+合作’转化共进的模式。”铁建重工知识产权负责人郝蔚祺解释,作为制造业企业,铁建重工坚持自主研发,始终将专利与产品、产业紧密结合,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既保护了创新,又实现了专利价值。“但面对一些技术瓶颈时,研发时间很长,从而会影响产品落地的周期。”郝蔚祺说。
为此,铁建重工近年来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优势,推动一部分合作专利技术加速应用到产品中,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
一方面,铁建重工持续自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研发过程中,围绕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整机及工艺、开挖系统、出渣系统、支护系统等方向开展专利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共提交了100多件专利申请。另一方面,铁建重工与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密切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了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的多自由面高效破岩机理、大尺寸高承压密封设计方法、重载大尺度构件高精度位姿控制技术,通过机理、研究、试验、运行等全链条合作,充分释放高校科研资源优势和企业的产业化优势。
“在技术创新和转化过程中,自主与协同双模式相辅相成,点燃了专利产业化的加速器,提升了产品研发效率,不仅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作出贡献,也有效带动了特种钢材、硬质合金、机械传动、电气系统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高价值产业链聚链成势。”郝蔚祺说。
截至目前,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及系列产品已应用于上海地下智慧车库、广(广州东)花(花都天贵)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宜宾至攀枝花高速)等多个交通、市政、国防领域的竖井工程建设中,市场应用规模超80亿元。
“历时十多年,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世界装备装备中国’已成为过去,‘中国装备装备世界’正在变成现实。”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表示,作为中国地下工程装备企业的排头兵、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铁建重工将更加精细地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作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不断开拓“中国装备装备世界”之路。(本报记者 李倩)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铁建重工以自主+协同创新点燃专利产业化的加速器——汇聚创新力量 铸就“国之重器”)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