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朱义十年磨剑坚守创新药 百利天恒出海年赚36亿市值934亿

长江商报消息 朱义沉寂多年研发的创新药成功出海后,百利天恒(688506.SH)首个盈利年度也出现了。
2月27日晚间,百利天恒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归母净利润达36.58亿元,一举弥补了此前3年的亏损。
百利天恒创始人朱义,下海之初就有一个创新药的梦想。投身房地产赚了第一桶金之后,他果断转身,进入心心念念的医药制造行业,从仿制药起步,向创新药转型。
2014年,百利天恒的创新药研发提速。当年,朱义在海外成立新药研发中心,押注双抗ADC赛道。十年之后,朱义在这一赛道上拼杀出来,多年的努力开花结果,百利天恒成为创新药赛道的“黑马”。下一个十年,朱义也将在创新药研发路上继续“狂飙”。
地产商和仿制者
朱义在众多创业者中较为特殊,他用“曲线救国”的道路完成了自己创新药的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朱义1963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在四川大学无线电系、复旦大学生物系分别完成本硕学业后,回到四川大学读管理学博士。毕业后,朱义曾在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任教,1991年1月任成都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四达生化厂厂长,次年,朱义辞职奔赴如火如荼的下海潮中。朱义的想法很简单,他想下海挣钱,等迅速积累资本,再回归基础研究。
朱义的创业之路开启于一间废弃的仓库,他和妹妹创办了一家叫做“新博科技”的公司,最开始计划做医药代理。但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后来朱义选择离开,再次回到成都。彼时,房地产开始在全国热起来,朱义用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房地产项目中赚了第一桶金,这成为后来他投身医药的资金来源。
据了解,早年,国家并未开放民营企业办制药厂。1996年,朱义只能在工商局先注册了百利药业,一边继续从事房地产,一边等待时机。
两年后,政策放开,他花了600万元,把一个租来的仓库改建成药厂,人生的重心也随之转向了医药制造。当时,江苏一家药厂有好几个药品批文要出手,但百利药业的资金只够买一个批文,要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之间做选择,朱义最后选择了生产自己更有把握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1998年,百利药业正式投产,第一款仿制药利巴韦林颗粒(商品名新博林)就此推出。这款药物真正崛起,是因为2003年非典疫情。那一年,利巴韦林颗粒的销售额上亿。从商战中厮杀出来的新博林,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百利药业借此机会,与全国各个医药公司建立了渠道关系。朱义也开始布局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把握住了仿制药的黄金时期。那时,百利药业的年销售额稳定在十亿元以上,每年有七八千万的现金流稳定入账。
不过,2010年前后,国内的仿制药和创新药环境也在悄然改变。2010年春节,朱义在公司致辞中提到,“世界上只有两种药,仿制药和创新药,没有第三种,而仿制药的利润将会下降到比刀片还薄。”他认为,是时候去做创新药了。
科学家和科创板首富
在成立创新药前端研发中心之前,朱义已经在开始考虑该从哪个赛道切入创新药。
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启动。朱义和上海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一共花了500万元,拿到了两个国家新药创制的研发项目,一个是研发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一个是研究用于治疗淋巴瘤的融合蛋白。他还从一家日本药企,引进了一款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
遗憾的是,到2013年,这些新药项目宣告失败。期间,朱义也寻找过其他创新药项目,但都不如意。不过,朱义的心气依然很高,他以科学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从事的事业。他所寻找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新药项目,这些项目还要是国际医药巨头辉瑞、默克等没有做过的项目。
在上海寻觅了两三年无果后,2014年,正值美国生物医药寒冬,朱义逆势出海,在西雅图正式成立biotech公司SystImmune。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之后5年,朱义搭建起了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ADC和融合蛋白在内的技术平台。
在全力押注创新药后,在对创新药公司的管理上,核心的试验设计上,朱义都参与其中。
这期间,巨大的压力笼罩着朱义。在刚开始转向创新药时,化学仿制药还能为百利天恒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为其创新药研发做“补贴”。但随着国家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药品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多种政策影响下,百利天恒的仿制药业务营收下滑,而创新药投入不断,最后陷入亏损。
回首这段历程,朱义在采访中坦言:“确实有些莽撞。因为到了2020年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时,才真正体会到资金消耗的巨大压力。”期间,朱义从外部寻求的资金,每一笔都花的特别谨慎。
很快,科创板给百利天恒打开了募集资金的通道。2023年1月,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实际募资8.84亿元,现金流紧绷问题得以缓解。有了资金之后,朱义花钱就大胆了一些,朱义在采访中称,百利天恒在2023年进行了高强度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2023年6月,百利天恒受邀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汇报BL-B01D1的首个人体临床I期研究数据。数据一亮相,相当惊艳,有8家跨国药企主动寻求合作。彼时,百时美施贵宝在会场密切关注着BL-B01D1的数据,2023年12月,这一跨国药企和百利天恒签订了协议。
“对百时美施贵宝来讲,找到了与其战略相匹配的战略性资产,对百利天恒来讲,获得了实现出海全球化的重要的、重量级的合作伙伴。”朱义很满意这次合作,而且百利天恒也有了更充足的钱用于研发。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百利天恒持续亏损,3年累计亏损达11.62亿元。但与百时美施贵宝的这一笔交易,让百利天恒扭亏为盈。
根据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归母净利润达36.58亿元,同比扭亏,且弥补了此前3年的亏损。
如果说朱义仿制药的成功是偶然因素带来的运气成分,那创新药,就是他深耕10年一步一个脚印坚守出来的成果。
在首款创新药成功出海后,百利天恒的股价不断走高,持股74.35%的朱义身家也水涨船高。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上,朱义以417亿元身家排名第63位,被赋予“科创板首富”的称谓。
实际上,朱义财富或不止于此。以持股比例、2025年2月28日收盘时百利天恒934亿元的市值来计算,朱义持股市值高达69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