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盈利37亿研发费增93% 拟定增39亿加码创新药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创新药成功出海,百利天恒(688506.SH)终于实现业绩扭转。
年报显示,2024年,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实现净利润37.08亿元,同比扭亏。
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BL-B01D1达成了首付8亿美元、总额84亿美元的战略合作交易,是百利天恒扭亏的原因。
经营业绩实现突破的同时,百利天恒稳步推进创新生物药的研发,已拥有14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并在全球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百利天恒正在推进定增事项,拟募资不超过39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同时,公司还在推进赴港上市。
二级市场上,4月1日,百利天恒股价盘中创下新高,收盘报248.5元/股,较IPO发行价24.7元/股累计上涨9倍,目前总市值达996亿元。
迎来盈利拐点
近日,百利天恒2024年年度报告释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实现净利润37.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8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过去的2021年—2023年,百利天恒持续亏损,对于2024年迎来盈利拐点,百利天恒表示,主要系公司收到核心产品BL-B01D1(EGFR×HER3双抗ADC)的海外合作伙伴BMS基于合作协议支付的8亿美元不可撤销、不可抵扣首付款所致。
据悉,BL-B01D1是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Newconcept)且唯一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2023年12月份,百利天恒与全球跨国药企BMS达成战略合作,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首付8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71亿美元),以获得与公司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的权利,公司负责BL-B01D1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业化以及生产,并负责生产部分供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使用的药品。
据悉,本次交易刷新了全球ADC类药物单品交易总价的纪录,也创下国内创新药战略合作交易的首付款及总交易额双项纪录。
随着创新药成功出海,百利天恒海外营收在2024年达到53.31亿元,营收占比91.55%。
此外,2024年,百利天恒还加速推进BL-B01D1针对多癌种的全球临床研究进程。年报显示,去年BL-B01D1共获得近10个临床试验批件,已在中国和美国开展30余项针对10余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基本已覆盖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等不同肿瘤适应症。
研发费用达14.43亿
此前多年,百利天恒都主要从事化药制剂与中成药制剂业务,2014年,百利天恒开启了转型创新药之路,在西雅图成立biotech公司SystImmune。之后5年,百利天恒建起了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ADC和融合蛋白在内的技术平台。
转型后,百利天恒研发投入逐年加大,2020年—2023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96亿元、2.79亿元、3.75亿元、7.46亿元。
2024年,百利天恒研发费用为14.43亿元,同比增长93.34%。公司在研创新药管线产品在国内外推进顺利,已拥有14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并在全球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国内开展的10余项III期临床研究及在美国开展的6项临床研究。
与此同时,百利天恒还向市场募资,继续加码创新药。
3月9日晚间,百利天恒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00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除了计划在A股定增之外,百利天恒还在推进赴港上市。2024年7月,百利天恒在港交所首次递交IPO申请。同年12月,公司港股IPO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批准,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上市聆讯,审议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不过,今年1月,因文件期满失效,百利天恒第二次递交港股上市文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