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源科技信披违规受罚,受损投资者索赔正当时
记者 萧峰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深化推进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财务核算与公司治理的合规性成为监管重点。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监管部门现场检查中暴露出多重内部控制缺陷,涉及收入确认、研发费用核算及公司治理等核心领域,为资本市场敲响了合规经营的警钟。2022年9月28日,公司发布《力源科技: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称收到《关于对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万中、沈学恩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5年2月28日,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的邓律师接上海金融法院通知参与开庭审理,庭上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
内控失控致违规频发
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公司 2021 年度存在收入确认时点违规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 —— 收入》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但公司部分项目在材料尚未完全发至客户项目现场、未达到合同约定验收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确认营业收入合计 23,568,942.37 元,导致财务报表收入数据失真。
研发费用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公司未按照实际工作工时将管理人员、仓管人员薪酬在研发费用与其他成本费用间合理分摊,涉及金额 1,894,276.53 元,同时将原材料卸货费用等搬运费错误计入研发费用。此外,公司未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无法准确归集研发项目支出,违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关于研发费用核算的规定。
公司治理层面亦存在程序瑕疵。2022 年召开的部分董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显示召开方式为 "现场会议",但实际通过通讯方式召开;部分会议记录记载的会议地点与实际不符;未按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保存会议记录原始载体。上述行为违反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关于会议程序的规定。
监管部门已向公司出具《责令改正决定书》,要求全面追溯调整收入确认时点,建立研发费用专项管理制度,完善三会运作流程及记录保存,并在 60 日内提交整改报告。本案揭示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常见的治理短板:财务核算依赖主观判断、研发费用成为利润调节工具、三会记录存在 "抽屉协议" 现象。
受损投资者维权通道
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的邓律师(tz315-wh)表示,初步判断在2021年8月25日至2022年9月29日(含当日)期间买入,并在2022年9月29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提出索赔(最终索赔条件须以法院认定为准)。
目前,力源科技的索赔正在征集中,受损股民可联系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tz315-wh),咨询是否符合索赔条件及流程。律师费在投资者实际获赔后收取,前期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