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斯闪崩,仔细想想也没那么意外
营收同比暴增110%,净利润同比暴增215%,艾力斯公布了一份惊人的半年报。
但让投资者惊掉下巴的是,这样一份业绩显著增长的财报,换来的却是大量投资者的集中抛售。股价下跌背后,市场中却并未有明显的利空消息放出,投资者也对这样的闪崩摸不着头脑。
然而,如果大家长期追踪第三代EGFR-TKI,就会从其身上看到曾经PD-1的影子。艾力斯的闪崩,并不应该单纯从公司身上找原因,而是应该跳脱出公司,看一看整个第三代EGFR-TKI的市场变化。
01
伏美替尼即全部
对于现阶段的艾力斯而言,伏美替尼就是其全部的价值体现。
纵观艾力斯在研管线,其将几乎所有的研发精力都放在伏美替尼适应症扩展之上,很明显它是有想法继续提升伏美替尼营收天花板的。除伏美替尼外,仅有KRAS G12D抑制剂AST2169进入临床,但进度却仅停留在临床1期。
如此管线结构意味着,艾力斯业绩释放,核心原因就在于伏美替尼的持续放量,可以说伏美替尼的表现决定了艾力斯的未来。这种高度依赖于单一爆款产品的营收模式风险较高,所以艾力斯也希望分散这种风险。
2023年11月,艾力斯与基石药业达成合作协议,获得了后者RET-TKI普拉替尼胶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推广权。虽然普拉替尼是国内首款上市的 RET-TKI,但这个适应症规模却并不大,每年国内新增患者数约1万-2万人。再加上艾力斯仅有商业化权益,并不会给其业绩带来太大帮助。
基于此,艾力斯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值,仅与伏美替尼的商业化表现深度绑定,其并没有更多的在研管线释放预期。
02
下一个PD-1?
今年,或许是伏美替尼最高光的时刻,凭借先发优势艾力斯实现了惊人的增长。
伏美替尼并非一款源头创新产品,它实则是阿斯利康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的替代产品。EGFR-TKI诞生至今,共经历过三个代际,目前奥希替尼已经成为这一靶点的主流。由于奥希替尼可以真正全面解决T790M耐药性问题,成功让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进一步延长至38.6个月,因此其逐渐成为EGFR-TKI的主流,单年营收已经达到57.99亿美元。
卓尔不凡的疗效让奥希替尼成为行业“效仿”的对象,伏美替尼就是在奥希替尼骨架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的药物,目的就是实现对奥希替尼的国产替代。当然,伏美替尼并非唯一企图替代奥希替尼的产品,翰森制药的阿美替尼更是比伏美替尼早一年实现国产替代。
伏美替尼之后,贝达药业、倍而达、南京圣和药业均在过去两年获批了自己的第三代EGFR-TKI。时至今日,国内致力于替代奥希替尼且已经上市的第三代EGFR-TKI增至6款,而且还有更多管线在临床研发之中。
这一景象像极了当年红极一时的PD-1市场。随着第三代EGFR-TKI入局者的增多,行业内卷恐将到来。
03
替代思维终会内卷
无论是当年的PD-1,还是如今的三代EGFR-TKI,它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致力于海外爆款药物的国产替代。
虽然这种me-better产品也隶属于创新药,但其却并没有太深的产业护城河,因为海外爆款药物的研发路径是透明的,艾力斯可以去做me-better,翰森制药、贝达药业、倍而达、南京圣和药业以及其他药企都可以。当产品数量增多,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内卷,就是价格战。
艾力斯目前一切的成绩,都是建立在伏美替尼两年的先发优势之上。其实并非只有伏美替尼卖得好,翰森制药的阿美替尼同样是一款三十亿级营收的产品,只不过翰森制药并没有对外透露太多细节而已。
正如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创新药的核心价值就是知识产权寻租权。
依靠专利保护,在某一适应症形成垄断,从而获得很高的药物销售价格。这种高售价实则就是“租金”,而MNC正是依靠这份租金进而创造利润。所以患者买到的创新药,大部分花费都相当于向药企支付了专利“租金”。
类似于伏美替尼,其本质上是对于奥希替尼的国产替代,从根源上就是一种依靠性价比取胜的产品。这种情况下最怕的就是行业玩家增多。当竞争者多了,性价比的比拼也就会更加激烈。
当年贝达药业就是依靠第一代EGFR-TKI的国产替代,成为创新药一哥。但这只是一种时代红利的体现,并不会长期存在。随着产业进步,或是竞争者增多,这种暂时的替代红利必将逐渐消退。中国创新药的未来,一定不能止步于国产替代,而是应该致力于真正地去做源头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出海,才能兑现价值。
看清楚了这个道理,大家也就能够明白为何闪崩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