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发挥“链主”引领力 “四链”融合赋能光伏高质量发展
转自:新华财经
以“同心创生态,携手筑高峰”为主题的光伏产业生态创新大会近期在江苏常州举行。会上发布的《创新光伏产业生态常州倡议》提出,要共构现代产业新体系,共塑科创协同新格局,共创产融对接新模式,共建低碳应用新样板,共同投身全球能源革命新浪潮,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共同奋斗。
作为大会承办方之一,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光伏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天合光能积极推动创新赋能、集群发力,推动江苏乃至全国光伏产业“建圈强链”,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光伏产业迎十年黄金机遇期
伴随全球能源安全和转型的迫切需要,光伏产业迎来巨大市场发展空间。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电力将成为主要能源载体,占比51%,其中光伏电力需占未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近50%,总装机量需增加至2018年的24倍,是电力脱碳的重要路径之一。
与此同时,作为新能源中成本较低的发电方式,近年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已在全国众多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加之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有望构成稳定的光储电力系统,进一步突破成本桎梏,推动光伏电站电价低于火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会议期间表示,预计到2030年光伏发电成本和电价或将在现有基础上再下降50%。在青海等西部地区,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可降至0.1—0.2元/kWh,在江苏等沿海地区,可从0.4元/kWh降至0.2元/kWh。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未来十年将是整个光伏产业增长的黄金期,全球光伏单晶装机量将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5倍,从原来280GW增长到1300多GW。”高纪凡说,光伏将成为未来能源变革的主力军,成为装机量最大的清洁能源。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光伏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新增并网容量已超过去年上半年总装机量,达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创历史新高。
打造“四链” 融合生态正当时
伴随全球光伏行业进入十年黄金赛道,我国产业化技术水平也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在制造端,光伏组件、多晶硅产量连续16年、12年居全球首位;在应用端,新增和累计装机量连续10年、8年居全球首位。在创新领域,我国专利申请量12.25万项,占全球8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申请量4500项,居行业前列。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未来十年关键阶段,继续确保中国行业领先地位,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先发优势,我国光伏产业可以率先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而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要实现从企业集聚的“点”的汇聚,到产业链发展的“链”的构建,再到“面”的协同和提升,全力打造高能级的产业生态。
此外,构建新生态,政企合作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金融企业与实体经济的协同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协同发展,尽可能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共享机遇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样本
作为光伏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天合光能是国内首批规模化开展光伏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的企业,其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建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组件出货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天合光能锚定低碳发展机遇,致力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建高能级光伏生态。早在2014年,由天合光能等企业建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为行业提供自我管理和全球沟通的平台;2020年,发起成立600W+创新生态联盟,打通从研发、制造及应用等多个核心环节,吸引近100家企业加入;2022年,随着储能行业蓬勃发展,推动成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储能技术研发、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平台。
本次大会期间,1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订光伏制造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自主创新局面,构建长短互补的生态型开放创新模式。广发银行、江苏银行等17家金融机构签订金融生态协议,为光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当前,常州正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据天合光能董事会秘书吴群介绍,天合光能一直积极参与常州新能源领域相关基金的设立、管理,通过杠杆投资协助解决初创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利用自身业务渠道广泛优势,在企业供应链上大力导入中小型、初创型企业中符合标准的产品,并及时向其反馈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的使用痛点,实现行业正向循环,共同促进技术迭代升级,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行业发展。(吴琼王璐璐)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