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百亿更年期药物市场!康鹏科技创新中间体获批
(来源:梧桐树下官方号)
近日,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602)通过上证e互动披露,其一款医药中间体的下游药物已获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与绝经相关的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VMS,又称潮热)。这一突破不仅为全球更年期女性健康带来新选择,更成为公司在医药领域技术沉淀与战略布局的集中体现——既是CDMO业务深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其从精细化工向创新医药原料领域延伸的关键佐证。
一、全球首创疗法背后的技术硬支撑
此次获批的药物作为全球首个双重神经激肽(NK)靶向疗法,突破了传统激素疗法的血栓风险局限与非激素药物的疗效瓶颈,其核心中间体的研发生产深度依赖康鹏科技深耕二十余年的氟化技术与碳碳键偶联技术。作为公司构建的两大核心技术平台之一,氟化技术通过在化合物中精准引入氟原子,可显著提升药物的靶向选择性与代谢稳定性,为该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优化提供了底层工艺支撑。
这一技术优势并非偶然。截至2024年底,康鹏科技已累计获得专利115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核心技术体系持续为医药中间体研发赋能。公司自1996年成立之初便聚焦医药化学品领域,1997年即实现医药中间体对美国礼来公司的稳定供应,二十余年间持续深耕含氟医药产品研发,形成了从实验室小试到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技术能力。此次药物获批,正是其“技术驱动+长期主义”研发战略的具象化成果。
二、从研发初期绑定到商业化落地的全周期协同
该药物的成功获批,延续了康鹏科技与医药原研企业“研发初期介入、全周期绑定”的合作基因。长期以来,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早在原料药研发阶段即深度参与,通过定制化研发匹配原研药企业的创新需求,待药物进入临床乃至商业化阶段后逐步扩大供应规模。 截至目前,公司客户涵盖默沙东、礼来、拜耳等全球知名医药企业。
这种模式在该药物研发中同样清晰可见:从早期中间体结构设计到工艺优化,康鹏科技凭借氟化技术优势深度嵌入客户的新药研发链条,既保障了合作的稳定性,也为后续市场放量奠定基础。目前,该药物的上市申请已进入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的审评阶段,若后续顺利获批,将有望成为康鹏科技医药业务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康鹏科技除该药物外还有两个进入临床三期的新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未来随着另两项产品成功上市,三者将形成协同,共同构成公司医药业务的增长梯队。
三、百亿市场潜力与战略布局的双向共振
从市场维度看,更年期相关血管舒缩症状(即潮热)是更年期女性最普遍的症状,根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2021年5月发表的文章,80%处于更年期过渡阶段的女性会出现血管舒缩症状。但传统治疗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激素疗法因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血栓风险而应用受限,非激素药物则面临种类匮乏、现有药物疗效不足的问题。康鹏科技本次获批的药物将为绝经相关症状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此外,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更年期女性人数预计将增至12亿,每年新增4700万人,庞大的患者群体为VMS治疗药物创造了广阔空间。据Research Nester研报数据,2024年全球VMS治疗市场规模约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元),预计到2037年将达11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9% 。而康鹏科技的中间体供应能力,有望借助这一市场红利实现规模突破。
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康鹏科技此次医药中间体下游药物的获批,不仅验证了其研发实力,更是其“双轨战略”成功落地的重要标志,也是迈向“成为中国精细化学品领域先行者”愿景的关键一步。
在这一战略框架下,公司一方面在新材料板块持续扩充产能以巩固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则在医药CDMO板块通过核心技术转化,不断开拓增长空间。二者的协同效应清晰可见: 短期看,将直接增厚CDMO业务收入;长期看,通过深化与跨国药企合作、切入多肽等新兴赛道、把握全球创新药政策机遇,公司有望在创新药产业链中占据高附加值环节,逐步摆脱传统化工的周期性波动,构筑更具韧性的长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