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康药业守护百姓健康做好药
转自:消费日报网
什么是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价格惠民、安全有效、质量百分,尤其是老百姓的常用药,即便没有利润我们也要坚持做。”悦康药业董事长于伟仕说,“以奥美拉唑为例,一瓶14粒可以吃一周,价格却只有几元钱,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2月15日,记者走进悦康药业,深入了解了企业对“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使命的全方位践行。
20余年风雨兼程,悦康药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于伟仕带领悦康药业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发展成为如今市值60多亿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
□ 本报记者 于 芳 文/摄

守匠心 “质”胜未来
一进入悦康药业位于北京亦庄的总部办公楼,两行大字标语“药品质量只有一百分,九十九分等于零”映入记者眼帘,明示着企业对唯质先行理念的执着追求。
“选择制药行业,就必须对生命负责”,这是于伟仕创立悦康药业至今从未改变过的初心,也是全体悦康人的庄重诺言。
“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患者可能无法直接感知到药品质量好坏,所以企业的良心至关重要。”于伟仕对此感触颇深, “要想走得长久,还是要靠勤奋、靠诚信。”
于伟仕创立悦康药业后,质量原则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在药品质量方面,悦康药业的内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从原料到生产、运输、销售,任何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正是悦康药业对质量的苛求,使其获得了行业和百姓的多方认可,实现飞速发展。2008年悦康药业的产值就已突破1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行列。
悦康药业以“产品、产能、产业链”为核心,在北京组建了集团药物研究院,并以安徽、河南医药原料基地为基础,在北京、广州、合肥建立了不同的制剂生产基地。原料、辅料、制剂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从源头保证了药品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排放,不仅构筑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让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做领跑 聚力向“新”
于伟仕说:“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创新,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出安全有效、质量百分、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就是制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多年来,悦康药业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储备多项前沿技术,打造悦康特色的竞争优势。目前,悦康药业打造了涵盖核酸药物、多肽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中药创新药、高端化药的十一大核心技术平台,真正实现了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转型。该公司储备了20余项一类新药重点管线,具备了技术积累与管线布局双重优势。同时,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300余项,形成了强大的创新专利壁垒。
对于创新的坚守也体现在最为细微的瓶盖上。悦康药业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摒弃了业内普遍使用的单独防潮包,采用了在瓶盖内置干燥剂的创新设计,避免干燥剂与药品的直接接触,可更好地保证产品品质与用药安全,同时瓶内的密封软垫密封精度高,还有防伪的作用。
悦康药业将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放在企业创新发展的首要位置,构建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现有以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等知名院校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500余人,并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导工作站等创新体系,构建了全方位、可持续的校企联合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对于未来发展,于伟仕笃定地说。2023年,悦康药业研发费用为4.36亿元,占营业收入达10.38%;2024年前三季度,悦康药业研发投入3.15亿元,同比增长3.94%。
20余年来,悦康药业已经形成了全流程、全链条的一体化研发技术平台,建立了从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到商业化的全链条的研发体系。
逐浪潮 数智赋能
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助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近年来,悦康药业与华为携手,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全面合作。
依托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悦康药业将进一步实现研发效率、生产管理、供应链协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客户服务全方位的提质增效与加速创新。双方将共同探索数智技术与医药行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数智化浪潮中塑造发展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悦康药业已围绕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方向,投入巨资对现有药品生产线进行技术工艺改造和设备智能化升级,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首批“全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绿色工厂”。
放眼未来,悦康药业正向着“打造创新引领的医药全产业链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全力加速。悦康药业集团董事长于伟仕表示,悦康药业将持续为人民研发更多安全有效、质量百分、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