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冠宇市场份额提升净利增25% 拓展市场境外收入占总营收63.3%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A股锂电企业珠海冠宇(688772.SH)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近日,珠海冠宇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总营收115.41亿元,同比增长0.83%;实现净利润4.30亿元,同比增长25.03%;实现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51.01%。
对于公司净利润增长,珠海冠宇表示,主要系市场份额提升、持续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成本费用管控优化、汇率波动增加汇兑收益等综合因素所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珠海冠宇发力海外项目的建设。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境内收入为38.76亿元,毛利率为17.33%;境外收入为73.06亿元,毛利率为30.58%,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3.3%。
营收净利双增
3月31日,珠海冠宇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收115.41亿元,同比增长0.83%;实现净利润4.30亿元,同比增长25.03%;实现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51.01%。
珠海冠宇在2024年度报告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聚焦核心业务,推动市场拓展,客户份额有效提升,且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成本控制,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上行也为财务收益提供了正向支撑。
从细分业务来看,珠海冠宇传统的消费电池业务已进入成熟期。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笔电类产品实现营收63.44亿元,同比下降4.04%,销售量同比增长13.28%;手机类产品实现营收32.51亿元,同比下降5.17%,销售量同比增长7.93%。报告期内,珠海冠宇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为40.44%,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动力和储能市场是珠海冠宇近年来的重点布局领域。2024年,公司动力及储能类业务实现营收9.82亿元,同比增长48.70%。其中,汽车低压锂电池和行业无人机电池合计占收入比例为80.38%,成为动力类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不过,尽管动力电池业务增长迅速,但其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仍较低,仅为8.5%。
研发费用逐年上涨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冠宇成立于2007年,拥有珠海、重庆、浙江等六大生产基地,公司是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长期服务于全球知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国内项目的延缓,珠海冠宇并未停止海外项目的建设。
1月,珠海冠宇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不超过20亿元的马来西亚冠宇电池新能源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投产,目前已处于前期工程建设阶段。而这或许与珠海冠宇的收入结构有关。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境内收入为38.76亿元,毛利率为17.33%;境外收入为73.06亿元,毛利率为30.58%,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3.3%。
同时,珠海冠宇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研发团队,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策略,在综合多个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提前布局未来产品技术的开发,支撑未来产品战略。
财报显示,2020年—2023年,珠海冠宇研发费用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分别为4.06亿元、6.23亿元、7.72亿元、11.5亿元。2024年,其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6.82%至14.5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64%。也就是说,近五年时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达44.09亿元。
截至2024年末,珠海冠宇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专利2205项,其中发明专利698项,实用新型专利1483项,外观设计专利24项。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整合。
2024年的年报中还披露了珠海冠宇的股东变化。2021年上市时持有珠海冠宇3.70%股权的小米长江与持股2.22%的杭州长潘,纷纷减持珠海冠宇股份。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小米长江从2023年开始减持珠海冠宇股份,2023半年报时持股比列已降低至2.70%。截至2024年底,小米长江持有珠海冠宇 1.70% 股权。对比初期3.70%的股权比例,小米长江已抛售2%的股权;杭州长潘的持股比例则降至1.81%。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