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锂科研发人员薪酬“腰斩”,发生了什么?

http://ddx.gubit.cn  2023-08-23 15:22  长远锂科(688779)公司分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近日,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远锂科”,688779.SH)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长远锂科上半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7万,比去年同期的13.62万元大跌近一半。

《华夏时报》记者8月21日致电长远锂科,工作人员表示,上半年平均薪酬减半主要与公司业绩相关。

数据显示,长远锂科近一个月获得2份券商研报关注,给出买入评级的有1家。信达证券8月22日发布研报称,给予长远锂科增持评级。

原材料价格暴跌

长远锂科成立于2002年,是五矿集团通过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的下属公司。长远锂科2011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资料显示,长远锂科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新能源电池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的正极材料;当前,长远锂科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2021年8月,长远锂科上市。公司称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核心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同时已开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及产能建设,未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将成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下游企业优化库存结构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长远锂科半年报业绩数据较为“难看”。数据显示,长远锂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90亿元,同比下滑35.94%;净利润6451.21万元,同比下滑91.49%。

关于业绩下降的原因,长远锂科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很大,碳酸锂价格从最高60万元/吨跌至18万元/吨,公司产品销售单价下降。同时,下游需求放缓,车企电池厂去库存,公司订单较少,营业收入下降。

“但长期来看,公司还是很看好新能源赛道,并不会冒更大的风险去更换赛道。”工作人员表示。

毛利率降12个百分点

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供给持续增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攀升导致议价能力减弱,不断侵蚀中游材料端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长远锂科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17%,同比减少11.93个百分点。

不过,长远锂科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聚焦市场开拓,持续加大销售力度、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费用管控、不断优化工艺、改善产品巩固市场地位,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542.27万元,环比增长52.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8.28万元,环比增长6741.42%。根据鑫椤锂电统计,2023年上半年公司位于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

然而,虽然长远锂科第二季度环比数据虽有所提高,但从同比数据看,同比降幅仅是“收窄”了一点。今年一季度,长远锂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2.99%,净利润同比下滑99.69%。今年二季度,长远锂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3%,净利润同比下滑85.99%。

长远锂科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正有序推进募投项目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按计划进行项目建设、设备采购、设备调试等工作,上述项目达产达效后,公司的正极材料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过,如果上述项目达产达效后,未来市场发展未能达到公司预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市场开拓未能达到预期等,导致新增的产能无法完全消化,公司将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面临扩产后产能利用率下跌的风险。”长远锂科称。

研发员工工资“腰斩”

从同类企业业绩情况,同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小有名气的厦门钨业(600549.SH)、容百科技(688005.SH)等上市公司半年业绩也有所下降。

厦门钨业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87.30亿元,同比下降22.47%;营业利润14.57亿元,同比下降4.75%

容百科技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94亿元,同比增长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9亿元,同比下降48.46%。

而长远锂科面临的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当前,除了上述企业,华友钴业(603799.SH)、万华化学(600309.SH)等上市公司也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有布局。

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长远锂科选择的应对方法为“降薪”。

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远锂科员工数量有所提升。研发人员数量从去年同期的283人提升至今年的295人。然而,从薪酬总数看,增加了12人的情况下,研发人员薪酬总数却由3854万元降至2065.96万元,大幅下降了1788.04万元。而研发人员的上半年平均薪酬更是由去年的13.62万元骤降至7万元。

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公司来说,员工的薪酬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如果公司的薪酬水平大幅下降,可能会引发员工的不满和离职潮,对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当记者提出薪酬锐减致人才流失的忧虑时,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对于核心研发人员拥有员工持股等方案,短期内不会造成核心研发人员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