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延续ESG数据化绩效

http://ddx.gubit.cn  2023-10-16 16:29  中芯国际(688981)公司分析

自中芯国际独立发布ESG报告以来,均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在图表融合、数据可视化、图文设计、报告可读性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那么,具体效果如何呢?

文 | 季生

来源 | 《经理人》杂志

2022年3月,中芯国际(688981.SH)第一次独立发布《2021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报告范围、图文设计水平、可读性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同年6月,公司对2021年ESG报告作出修订,最终报告内容扩充近20%,可见该公司对ESG颇为重视。

2023年3月,公司再度独立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这也是公司ESG委员会成立的第二个年头。相比往年,新的ESG报告又有哪方面的改变与突破呢?

渐入佳境的ESG架构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2020年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募集资金规模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公司拥有领先工艺制造能力和产能优势,能够向客户提供0.35微米到FinFET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但是在全球各地设有营销服务办事处,以中国大陆为依托,向全球范围内客户提供晶圆代工服务。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拥有先进制程能力的企业,中芯国际在为国产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分忧解难的同时,还在可持续发展引导下,持续践行ESG理念。

2021年,中芯国际便将原有的CSR(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改为ESG委员会,2022年该组织架构虽然并未出现较大变动,但是在具体职能与分工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深化调整。如图表1所示,打造以董事会为最高决策层的四级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ESG指导委员会主席为董事长,副主席为CEO,主要负责领导ESG委员会、制定相关ESG战略及方向;ESG委员会委员则由相关部门领导人员担任,负责具体ESG工作开展;ESG办公室为具体ESG议题方案行动负责人,负责执行与统计汇报。

始终坚守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中芯国际ESG绩效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表现,据2022年ESG报告披露,经济绩效方面,营业收入为72.73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归母净利润为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同时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对应研发投入为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环境绩效方面,环保投入约13亿元,单位产品用电量、用水量与去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2%、3.3%;社会绩效方面,招募新员工7606名,同比增长54.3%,其中应届毕业生2132名,同比增长167%,志愿者服务时长40987小时,同比增长214%,“芯肝宝贝计划”累计捐赠金额近4000万元。

2022年,中芯国际分别获得恒生ESG指数A+评级、ISS ESG“最佳”等级、中证ESG指数AA评级。通过新浪财经APP平台查询,近期也有9家ESG评级机构对中芯国际作出评级,分别是路孚特、中财绿金院、商道融绿、盟浪、中诚信、秩鼎、晨星、妙盈、华测CTI,其中秩鼎给出了AA级,具体来看,该机构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分别给出AA级、A级、AA级,是所有评级机构中,给出评分最高的机构,总体而言,评级达到A级及以上的只有3家,占比33%,与公司获得的ESG成就相比,评级等级差距较大,那么,主要是哪方面的因素造成各评级机构之间的评级差异呢?

一般来说,一份完整ESG报告的E、S、G三个维度普遍参考权重是10%、60%、30%,通过对中芯国际2022年ESG报告粗略统计与划分,其对应三个维度内容占比分别为17.34%、49.33%、33.33%,在内容篇幅分布上,这次的ESG报告相比2021年,内容篇幅减少了18%左右,但是在设计排版方面做出了进一步优化,大大提升了报告的观赏性、可读性。其次,中芯国际与标准ESG报告在环境总评与社会责任总评两个维度权重划分差距较大,如环境总评中侧重污染与废物排放,社会责任总评中侧重员工情况、社会贡献指标等,另外在公司治理方面,主要提及架构、运营管理,三个维度的内部指标权重、指标完善性以及执行力度的不同,造成了各评级机构之间的评级差异。

中证ESG评价体系将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拆分成13个主题、22个单位及近200个指标,使其更能充分反映ESG指标具体情况,根据该评估体系,《经理人》对中芯国际2022年ESG报告重新进行梳理与分析。

四大管理体系助力节能减排

在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芯国际积极响应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政策,逐步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如图表3所示,公司已经建立四大管理体系,通过实时监控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产污环节、能耗环节、排放环节以及有害物质处理环节等指标,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管控目标,助力公司实现绿色节能运营目标,最终成长为绿色低碳企业。

环境管理体系。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经营危机与挑战时,中芯国际持续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以气候变化为底层逻辑,完善气候变化政策、气候变化风险与机遇识别、温室气体核查体系、公开披露环境责任信息机制四大架构,使其能够更好地让公司在面临气候变化时提供决策支持。

温室气体排放盘查体系。中芯国际已经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依照国际ISO组织的ISO 14064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建立温室排放气体盘查体系,2022年单位产品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强度为3.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8英寸晶圆当量-光罩数,同比增长10%,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8英寸晶圆当量-光罩数,同比增长9.7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待进一步优化。另外,在国家“双碳”政策引导下,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与新能源类企业合作,帮助公司减少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管理体系。中芯国际依托国际ISO组织的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设立三级能源管理架构,2022年单位电能消耗强度同比下降7.21%,单位天然气消耗强度同比下降7.86%,单位蒸汽消耗强度同比增长33.33%,单位水资源消耗强度同比下降3.3%,能源消耗总量为3376.52百万千瓦时,能源消耗强度为13.45千瓦时/8英寸晶圆当量-光罩数,同比提升5.32%,该体系监控下,公司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并未很好兼顾环境效益,但是在后续发展上,公司兼顾绿色运营,比如建设光伏项目降低厂区能耗、高标准建设绿色产区等。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根据该体系,公司对废水、废气、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以及流程控制,从源头加强管控有害物质的产生,而已产生的有害物质争取做到100%合规处置或者环保回收,整个产生过程进行数据监控,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动用公司资源与号召力,鼓励员工参与环保活动。

中芯国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数字化程度较高,每个环节基本都有相应的指标去监控,后续则需要反过来,通过数据指标反馈从源头解决问题,而不是仅做单纯的数据汇总。另外,加大力度落实战略层面制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举措,争取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局面。

以员工为核心,构建社会责任架构

在中芯国际以员工为核心动力的前提下,尽管2022年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公司仍旧大规模招募新员工,新增员工7606名,同比增长54.3%,员工总人数达到21619人,劳动合同签订率100%,以员工为基础的保障体系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

为了留住人才,中芯国际从员工权益、激励机制、职业发展三大方向出发。在员工权益方面,公司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公司福利体系,比如创建安全工作环境、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完善生活设施丰富员工生活、创建学校满足员工子女教育需求;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外,还增加股权激励、专项奖励和长期服务奖励,如2021-2022年间,共计向5119名员工授予股权激励;在职业发展上,公司建立了管理类和技术类双向晋升通道,每个通道均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公司在工程技术及研发序列上设立了快速发展项目,以技术为基础建立快速晋升通道,另外,为了提升员工自身竞争力,公司还开展多种培训课程、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与校企合作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中芯国际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教育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递正能量。2022年,公司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数约1.4万人,服务时长超4万小时,相比2021年均出现了大幅提升,但是在公司开展“芯肝宝贝计划”、肝移植、人工耳蜗和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等项目援助上,2022年公益捐赠647万元,帮助患者119名,而去年公益捐赠806万元,帮助患者206名,在社会公益捐赠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情况。其次,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创建的两所民办学校,在学费方面,非员工子女没有折扣,且学费较高,若是从公益教育角度出发,还需寻求教学质量与费用之间的均衡。

据2022年ESG报告披露,中芯国际利益相关方为股东/投资人、员工、政府、客户、供应商和社会,为此,公司通过公告、热线与邮箱、股东大会、调研等方式,获取利益相关方关于ESG方面的建议和期望,确认重大性ESG议题、并对其分析、审核和讨论。其中在客户服务上,公司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产品,并准时向客户交付高标准的优质产品,对于客户的需求与建议,公司及时做出反馈,使得客户对公司满意度连续多年在80分以上。在供应商管理中,由于公司所处的芯片行业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供应链安全可控对于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公司将ESG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供应商管理,通过降低风险高区域的供应商占比来降低了产业链与环境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的风险,多方努力下,2022年公司在国内的原物料供应商占比提升至65.13%,相比去年提高了12.33个百分点。

中证ESG指数将社会(S)维度划分为责任管理、利益相关方和社会机遇,中芯国际建立了较为完善责任管理制度,很好地倾听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与建议,并及时作出改进与反馈,这一过程充分得到了相关方的认可,而在社会机遇方面的力度与公司行业地位有所差距,且举措较为单一,未来需要加强在该领域里的布局。

责任优先于效益

从公司披露的ESG报告来看,目前公司董事会里有9名董事会成员,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占比44%,超过上市公司要求独立董事占比三分之一的要求,有利于保证公司绩效,避免大股东等核心方损害公司利益情况的发生。当下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如图表4所示,各委员会之间受职权范围管治,其中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属日常运作机构,与内部审计机构合作,合规开展审计与监督工作,及时防范日常经营风险,保障企业长期健康经营发展。

在现代企业高效管理机制作用下,公司技术竞争力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为18799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2869件,同时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信息安全防护制度,确保公司及利益相关方权益不被损害,在此基础下,公司仍旧坚持技术创新,自2018年起,每年研发费用投入高达几十亿元,在未来这高研发投入趋势也将继续保持下去。

作为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晶圆制造类企业,中芯国际近些年的ROE(净资产收益率)表现并不是很好,每年ROE基本在10%以下波动,与全球龙头企业台积电20%以上ROE回报率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另外,上市近二十年,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近千亿元,然而,截至2023年中旬,公司却从未向投资者进行过现金分红,从投资角度出发,中芯国际并没有让投资者很好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算不上是一家优秀的上市企业,从行业角度出发,晶圆制造行业需要维持较大幅度的资本开支。

尽管公司目前账目上有339.2亿元未分配利润,但若是扣除新产能扩建资金、资本开支等支出,其经营自由现金流将比较紧张,甚至可能为负,因此,不采取现金分红的政策对于当下公司而言,是理性且必要的,从国家层面出发,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具备先进制程能力的企业,中芯国际承担更多的是产业自主可控的社会责任,故而,在投资回报率上,外界应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