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产业趋势展望|科技篇:科技创新,大国之本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以AI大模型为代表,科技产业已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科技产业链有望迎来算力、模型、应用、终端、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全栈式创新升级,产业价值有望重塑,带来诸多投资良机。同时,自主可控的科技作为大国立足之本,亦有望逐步打破海外壁垒,全面国产化落地。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创新与安全并重是科技产业发展之主线,我国科技企业有望充分把握新一轮创新浪潮,加速对国际领先水平追赶并在部分重要领域形成引领。
▍展望一——算力:多模态带动算力需求倍增,全球AI算力迎来爆发增长。
AI技术在产学研各端加速突破,多模态能力成大模型下一阶段重点,训练和推理规模大幅扩增,带动AI芯片、光模块、服务器需求显著提升。结合信通院、IDC、Gartner、TOP500、华为GIV等的预测,2030年全球算力规模将增至56 Zflops,对应2021-2030年CAGR~65%,其中智能算力占90%以上。英伟达计划2024年发布的B100 GPU芯片,预计较H200性能或提升超过100%,AI核心算力产品快速迭代。
▍展望二——应用:突破传统对话模式,2024年料将成为各形态AI应用大规模落地元年。
2024年,预计国产通用大模型将在多模态、逻辑能力、安全性等方面迎来升级,国产模型能力将对标GPT4.0同等或以上能力。基于更强模型,应用端料将突破传统对话模式,全面应用于视觉生成、代码加工、逻辑解析、流程优化等各类场景。我们看好AI应用产品在办公、教育、企业管理、传媒娱乐等领域落地,参考海外Copilot等产品形态,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各形态应用有望开启大规模落地。
▍展望三——自动驾驶:城市道路自动驾驶推动智能汽车加速渗透。
基于transformer+BEV大模型的自动驾驶能力快速演进,自动驾驶领先的龙头车企(小鹏、华为、理想等)将快速落地城市NOA,推动自动驾驶需求爆发,预计自动驾驶高配选装比例将大幅提升。城市NOA将成为评价新能源车是否智能的核心要素,其能力的差异也将决定不同车企的估值溢价。
▍展望四——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将继续在硬件、软件上迭代升级,商业化落地时点渐行渐近。
硬件上,机器人的关节向高输出扭矩、轻量化升级,机器人具备更丰富的传感能力;软件上,机器人的泛化性能力增强,端到端网络在机器人上得到部署应用;2024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并首先在工厂中开始应用。
▍展望五——跨终端:跨终端OS提升用户体验。
华为鸿蒙OS、小米澎湃OS等跨终端操作系统持续迭代。跨越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慧家居的跨终端操作系统,方便数据流转、跨屏展示,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人车家生活便利联通,成为下一代智能汽车和智慧终端产品重要卖点之一。
▍展望六——出海:看好消费电子和汽车等领域企业品牌化和出海加速,带动中上游供应链自主化机遇。
1)消费电子领域,中国具备成熟+相对低成本的消费电子产供应链配套,2024年我们看好具备较好品牌力、良好创新能力及优秀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出海,持续拓张成长空间,同时自下而上带动上游元器件的更多国产化机会。
2)汽车领域,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将维持20%的同比增长,有机会超过600万辆,连续第3年双位数高增;车企的盈利能力将继续受益于出海加速,同时盈利中国际化占比将提升。类似2023年商用车板块出海带来的投资机会可能即将在乘用车板块和特斯拉北美零部件产业链上再度上演。
▍展望七——多模态:定义新一轮智能产业革命。
多模态交互贴合真实世界需求,我们相信以谷歌Gemini为起点,多模态将在2024年成为大模型标配,开启产业化浪潮。技术上,大模型不断拓展边界,多维认知和输出能力全面赶超人类,并在自我优化迭代方面有所突破。应用上,AI Agent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与机器人、智能驾驶、MR等场景深度结合,成为智能产品的技术基座。产业化上,大模型全面放量,逐步渗透医疗等专业、低容错领域,商业收入指数级增长。
▍展望八——硬件端:重量级大脑及轻量级硬件周边同步创新升级,带动板块创新由点及面与AIGC能力形成正向反馈。
我们认为,以云端作为“AI大脑”来处理主要的训练和部分推理任务,边缘端和终端作为“小脑与四肢”处理即时、频繁的用户端推理任务,具备成本+隐私性双重优势,两者相结合的混合AI模式有望实现更强大、更高效且高度优化的AI。
▍展望九——电动化:汽车电动化推广进程中,为打消用户的续航、补能、售后焦虑,核心部件锂电池正向“更高”、“更快”、“更全”的方向发展。
1)更高能量密度——锰铁锂、超高镍、固态电池等新材料体系加速推广;
2)更快充电速度——电池充电倍率预计从1-2C提升至3-5C;
3)更全市场服务——电池检测、维保、回收等后市场服务更加齐全。
▍展望十——安全:供应端有望逐步打破海外壁垒,安全可靠的科技产业链将实现G-B-C端全面渗透。
随着软、硬件全栈式自主创新进一步突破,各行业安全需求料将在2024年加速凸显:
1)硬件侧:芯片设计、半导体制造&封测、设备&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向先进制程、高端制造升级,供应链波动持续,国产替代全面提速;
2)软件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及ERP、EDA、CAx等工业软件全面完善功能、性能、生态等能力,同时在政策指引下,信创从党政走向行业,国产软件将实现加速渗透;
3)卫星领域:低轨卫星轨道资源稀缺,海外具备先发优势,预计2024年我国将进入低轨卫星密集发射阶段,为国家空间信息安全及国防安全保驾护航。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国内政府与企业IT支出不达预期的风险;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持续趋严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相关产业政策不达预期的风险;全球流动性不及预期的风险;企业新业务投资导致利润与现金承压的风险;技术创新不及预期的风险;产业细分热门方向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