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国际: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查股网  2025-04-25  中工国际(002051)公司公告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国际或公司)董事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穿越行业下行周期,将高质量绘就的“十四五”蓝图进一步转变为务实成果,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现将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标准践行责任担当

(一)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进

2024年,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稳中求进年度主题,实现了经济效益总体平稳,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效能逐步释放,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效提升的良好局面。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08亿元,保持高位运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0.22%;新签合同额合计33.90亿美元,同比增长7.4%。中工国际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抓好中白工业园建设运营,中白工业园各项工作2024年再上新台阶。援塔吉克斯坦政府办公大楼项目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揭牌投入使用。

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在两国总理见证下正式落成。援白俄罗斯国家足球体育场项目稳步推进。乌兹别克奥林匹克城项目获得中央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二)保持战略定力,各项战略部署稳步推进

2024年,面对宏观环境和行业波动带来的挑战,公司识变应变,主动求变,动态调整业务布局,立足“新细分赛道”、“新市场布局”和“新资源配置”的“三新”定位,加强协同合作,持续打造差异化、专业化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

业务布局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聚焦主责主业更为突出。在海外,重点国别和新领域市场项目陆续落地签约、生效。尼加拉瓜、哈萨克斯坦等新市场和重点国别布局成效显著,新签尼加拉瓜国家应急响应系统项目、尼加拉瓜布卢菲尔兹深水港一期建设等项目;滚动开发中白工业园中心区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印度尼西亚新首都政府公务员住宅项目等多个项目;尼加拉瓜蓬塔韦特国际机场B标段生效,创造性成为我国在拉美地区首个人民币主权商贷项目,为人民币国际化作出中工贡献;哈萨克斯坦年产50万吨纯碱厂项目创新融资模式,荣获Global Banking & Markets(GBM)颁发的“年度公司银团贷款奖”和“年度出口信用融资奖”;伊拉克九区连井项目顺利生效,实现公司在伊拉克油气工程领域的滚动开发。在国内,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耕优势领域。公司以设计咨询为引领,充分发挥设计咨询与工程承包业务深度融合优势,在医疗健康、公共建筑、现代物流、能源工程、数据中心、科研实验、数字化技术多个板块保

持持续发展态势;聚焦能源环境、新基建等重点业务领域,进行纵向整合,形成工程项目全价值链运作,不断做强做优国内工程业务。关键核心装备研发与制造业务以核心技术为突破点,以优质产品立足,索道“单项冠军”优势愈发稳固,物流仓储业务持续发力,起重运输板块增长显著。持续加大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开发力度,首个索道投建营项目落地实施,实现索道投建营项目0到1的突破;持有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运营资产规模再上新台阶,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运营的污水处理规模跃升至28万吨/天,向中等规模迈进。

业务融合多点开花,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2024年,公司依托控股股东国机集团在机械工业领域的综合优势,签约并生效尼日利亚吉加瓦州农业机械化中心项目,成功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和农业机械设备“走出去”再添新彩。所属中国中元加强与公司本部的融合互促,抢抓国际化发展新机遇,合力承接了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新城、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大学及医院等项目,形成优势互补的海外市场新局面。2024年是北起院“拓展国际市场”主题年,北起院通过与公司本部及属子公司的密切合作,国际业务版图进一步延伸至尼泊尔、日本、巴西等国家,海外业务同比大幅增长。北起院设计、制造并指导安装的缅甸Pyin Oo Lwin BE Fall索道,成为缅甸首条由中国企业全程参与的索道项目;哈萨克斯坦-25°C自动化冷库系统集成项目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套智能冷库,也是目前中亚地区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立体冷库项目。江南环境发挥自身技术和装备制造优势,依托国机集团综合业务优势,签约尼日利亚阿布贾电站等项目,进一步夯实环保

装备走出去基础。

(二)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持续跟进战略落实,助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推进“十四五”战略中期调整落地实施。2024年是“十四五”战略中期调整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为完成“十四五”战略中期调整落地落实,积极献言献策。部署在公司年度工作会及时宣贯,对布局战新和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践行ESG理念等调整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推进战略落地实施;公司董事会和公司派出外部董事指导中国中元、北起院、中工环境科技完成子战略中期调整。

稳步有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公司成立“十五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并经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讨论和建议,公司编制印发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正式启动编制工作。2024年,公司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本部海外工程事业部研讨会、职能部门调研会、北起院业务板块战略研讨会,广泛收集公司高质量改革发展的战略建议。完成了公司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和对标分析,为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三)坚持精准改革破局,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在国资委“双百企业”改革工作成效的评估中,中工国际获评“优秀”,中国中元获评“标杆”。

公司将改革的精神继续向子公司进行穿透和纵深推进。中国中元顺利完成领导班子和全体中层干部的换届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有效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地,营造积极竞争、良性发展的工作

氛围,充分激发干部潜能,焕发企业发展新动能;北起院完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进一步促进深度融合与高效协作,谋求多元化发展;公司严格贯彻国资委有关规定,发布贸易管理办法,并成功推动中工江苏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中农机、中工物流深化改革工作,提升人均效能与资源配置合理性。

(四)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再结硕果。2024年,公司持续落实“十四五”科技发展子规划,通过强化统筹引领、完善创新体系、组织协同攻关等措施,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实现新成效,取得新成绩。公司全年主持或参加标准制定69项,其中牵头发布了2项起重机国际标准,参与发布了2项起重机国际标准;获得省部级和全国行业性以上各类优秀成果奖90项;科学技术奖15项;申请专利119项;授权专利111项。北起院于“十四五”初研发的“永磁直驱”技术,成功实现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应用该技术的“烟台蓬莱阁脱挂索道”项目于2024年成功通过验收;“高端客运索道研制及装备系统技术研究”和“盐碱地”成套系统技术两个项目,成功获批国机集团重大科技专项立项;中工环境科技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认定,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证书。

建设研发新平台,培育技术核心竞争力。中国中元顺利通过“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两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复审;北起院申报的“机械工业索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智能仓储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两项,成功入选第十批机械工业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这是公司在科研平台建设领域取得又一新的里程碑。

积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坚持推动

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前瞻性新兴产业两条主线,以核心技术攻关为主要突破点,以资本运营为重要手段,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服务业等战新产业重点发力,积极拓展战略新兴产业版图,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公司战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07%,强势驱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引擎。

二、持续完善董事会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2024年,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清晰、运转协调高效。中工国际董事会持续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核心职能,坚持打造“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协作高效”的董事会,外部董事专业所长充分发挥,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决策作用持续强化,董事会高质量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工国际的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和规范治理能力受到监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蝉联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董事会办公室最佳实践案例”等多个奖项,连续第三年获得董事会“金圆桌奖”之“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连续入选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等多项指数。

(一)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科学决策,规范高效运转

2024年,公司规范高效组织召开董事会11次,共计审议55项议案,董事会会议通知、召集、议事程序、表决方式和决议内容合法合规,运作规范高效,促进了公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董事会全年重点审议事项包括:制定经理层选聘方案、董事和高管换届选举、高管年度考核、财务决算及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工资总额预算方案和应收账款保理等,促进了公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累计召开15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包括6次审计委员会、3次提名委员会、3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3次战略与ESG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各专门委员会的专业作用。审议前置审批议案涉及中长期发展决策权、财务事项管理权、高管业绩考核权等董事会职权,充分发挥了专门委员会决策、监督作用,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效能

推动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重大原则,始终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方向,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深度结合。2024年,公司动态修订“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及权限表,权责边界更加清晰,决策程序更加规范。董事会决策后,重点监督议案执行落地情况,全年经理层对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汇报5次,涵盖董事会全部决议的相关落实情况。董事会通过实施成效的监控和反馈检查机制,确保决议事项全程跟踪,事后有回音,执行不走样。

优化规章制度,夯实规范治理基础。2024年,公司及时制定或修订《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等多项基本制度文件,为董事会运行提供良好制度保障。

(三)多措并举,建立健全董事履职支撑服务体系

2024年,公司继续建立健全董事履职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并落实信息共享、组织调研、交流答疑、意见落实等举措,全方位支撑外部董事履职;邀请外部董事提前参与议案酝酿和决策论证,公司记录、跟进、督办董事在履职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条条有回复,件件有落实,为董事履职尽责提供保障。

贯彻落实《外部董事履职支撑服务工作细则》等多项履职支撑制度。坚持每天、每月向董事发送宏观、行业、类比公司信息,每季度编制《董事会工作简报》,汇总公司经营、改革、业务要闻、投关、资本市场表现等信息,为董事履职提供支撑。及时向外部董事提供公司深化改革、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其他有关重要信息,邀请外部董事参加公司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组织安排董事项目现场调研并落实董事建议,为外部董事履职提供便利条件。

(四)提高子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上下贯通加强董事会体系建设

持续完善子公司董事会应建尽建。2024年,公司推进下属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工作,具备条件的子公司均设置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此外,公司建立了中工国际外部董事人才库,科学合理配置具备法律、投资、财务、审计等专业背景或管理工作背景的中层干部兼任外派董事或担任专职外部董事,有效支持下属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

继续开展子公司董事会和派出外部董监事履职评价。2024年,持续对公司所属重要经营子公司董事会建设和派驻子公司的外部董事、监事履职情况的科学评价,有效提升子企业董事会的规范运作水平和外派董监事行权履职能力。

不断加强子公司董事会能力建设,提升履职水平。一是继续组织子公司董事会建设讨论会,对子公司董事会建设相关制度进行了宣贯,对《中工国际下属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指引》进行了讲解辅导。二是指导下属企业董事会规范有效运行,并编制董事会会议文件示范文本、“三会”流程表等指导文件。三是持续开展子公司董监事培训,邀请律师、独立董事、外部专家就新《公司法》等内容进行分享。

(五)强化风险意识,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2024年,公司董事会继续有效发挥防风险作用,持续关注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国际化经营、汇率变动、担保等事项及风险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度重大风险评估报告、2024-2026年审计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开展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多项风险防范议案,健全了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了公司风险防控能力。此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不断加强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每季度听取公司审计部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对公司内部审计和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持续加强信息披露工作,不断提升ESG绩效水平

2024年,公司努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价值传播效率,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和经营质量,持续践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ESG绩效水平。

(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石

公司以满足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宽自愿性信息披露范围,2024年高质量完成定期报告和59篇临时公告披露,自愿披露经营亮点比例近三分之一,积极传递公司发展成果,披露内容“接地气”,信息披露质量得到监管认可,连续十四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最高A级评级,努力让投资者看得清、听得懂。

(二)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ESG绩效水平不断提高

董事会于2023年首次审议披露符合国际标准的ESG专项报告,确立了公司在行业ESG先行者的地位,受到国资委、主流评级机构及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2024年,对照新政策、新指引,公司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可持续信息的披露水平。董事

会连续第二年审议披露ESG中英双语报告,并创新性制作发布英文版ESG宣传片,将可持续、负责任、有温度的央企形象向海外传播。公司ESG工作受到市场高度认可。华证指数、中诚信分别提升公司评级至A、AA,在中诚信、商道融绿评级榜单中位列行业第一,Wind、中财绿金院、国新ESG等其他主流机构行业评级榜单中名列前茅。公司连续第二年入选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连续第四次获证券时报评上市公司ESG百强,尼泊尔博克拉机场、埃塞俄比亚贝雷斯1号糖厂分别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评选为“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标杆项目”以及“2024年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案例”,人民日报旗下全景网向公司授予首次设立的ESG奖项——杰出ESG价值传播奖,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公司ESG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三)积极传递公司投资价值,改进和加强市值管理工作公司不断丰富投关活动内容和形式,采取线上线下调研、参加策略会、业绩说明会、发布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与投资者加强交流,通过多维度和多元化的投关活动,让投资者走得近、有信心,助力公司价值实现。

踊跃同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开展双向互动。2024年,召开定期报告业绩说明会四次,通过现场或线上参加券商策略会方式,全年接待券商、基金、资管、信托等80余家机构,发布投资者调研记录表10份;获得国内主流分析师和专业投资机构10余份研究报告。全年累计回复互动易问题47道,接听投资者电话百余次,适时传递公司战略、经营和价值导向,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公司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案例”和“投资者关系最佳实践

案例”等奖项。

持续实施现金分红,积极回报股东。公司积极响应新“国九条”精神,大幅提升现金分红比例,董事会制订了《股东回报规划(2024年-2026年)》,明确未来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40%。公司自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持续稳定,截至2024年末,累计现金分红金额约30.86亿元,2023年度现金分红金额约1.5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42.9%,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借助新媒体力量多层次立体传播公司价值。接受主流财经媒体对董事长关于新质生产力和ESG专访,并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专访文章和视频;行业专业期刊《国际工程与劳务》刊登董事长署名文章;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可视化年报、证券时报报道、获奖报道等新闻文章,以创新方式全方位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与投资价值。

四、2025年度董事会工作计划

2025年,董事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将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系统谋划“十五五”蓝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剧烈变革的行业环境,公司将积极识变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规划。

二是加快推进设计咨询企业“新能力建设”,推动向科技型工程公司转型。公司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重点领域业务,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设计咨询的国际化能力,发挥咨询设计前端牵引作用,服务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三是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打造重要增长极提供硬核支撑。公司将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在低碳绿色建筑、智慧建筑、智能制造、大科学设施、生态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加大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努力建立高维竞争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切实赋能公司发展。

四是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加强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关注合规挑战和ESG管理风险,充分考虑全球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化解的预案和工作机制。

2025年,公司董事会将继续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和防风险的核心作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定维护股东利益,严格遵守监管规则;做好“十四五”发展战略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战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积极践行ESG管理理念,更好地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