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查股网  2025-03-29  浦发银行(600000)公司公告

公司代码:600000 公司简称:浦发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24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 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二.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

告披露一致

√是 □否

三.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浦发银行母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其中母公司评价范围包

括总行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控股子公司评价范围包括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科

创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和28家村镇银行。

2.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指标占比(%)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之比100%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之比100%

3.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按照重要性原则,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开展,建立总行、分行和独立审计的三级监督与评价体制,采取日常监督评价、专项监督评价和独立监督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监督评价。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事项包括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科技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合作业务等方面的业务和管理事项。公司业务方面,在传统领域重点关注公司信贷业务管理,加大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评估,以及对公结构性存款、对公保险兼业代理、对公资管产品等财富业务合规销售等方面;交易银行业务领域,重点关注国内保函、保理业务、国内信用证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银票承兑、商票贴现等票据业务,以及供应链业务、公司现金管理等业务等方面;普惠金融业务领域,重点关注小企业在线融资业务、客户类型划型等方面;跨境金融领域,重点关注国际单证业务、国际贸易融资、跨境咨询、外汇存款、外汇贷款、跨境贷款等业务,以及离岸转授权管理、贷后管理、运营服务日常操作及管理、服务收费等方面,开展监督评价。

零售业务方面,在授信业务管理领域,重点关注零售风险管理、贷款三查机制执行、资产质量管控、风险化解与处置等方面;在个人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理财业务领域,重点关注理财类业务合规销售、销售合同文本、销售录音录像执行、销售人员资质、销售适当性落实、销售专区建设,以及私人银行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及家庭服务信托业务等方面;在网络金融业务领域,重点关注自助设备密钥管理、智能设备专项更新、生活服务商业务和远程银行业务等方面,开展监督评价。

金融市场业务领域,重点关注金融机构销售、资产托管、自营资金投资、自营投资资产证券化、代客衍生、代客贵金属、信用债投资、债券投资、票据等方面,开展监督评价。

风险管理方面,重点对于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分行授权执行情况,授信审查审批流程规范性及履职情况,征信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合规操作等情况,特殊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已核销资产和抵债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监督评价工作。

运营管理方面,重点对于零售、公司及资金运营业务和信用运营业务,以及运行监控、生产运营和运用综合管理,开展监督评价工作。

信息科技管理方面,重点对信息安全制度管理、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通信与网络安全、访问控制管理、主机安全、终端安全、信息系统开发安全与运维、IT资产管理、安全检测与加固、信息安全事件、外包管理、安全检查、数据安全等方面,开展监督与评价。

财务管理方面,重点对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规定落实情况、各类费用列支、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方面,开展监督评价工作。采购管理方面,重点对于采购机制建设、采购运营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签署等方面,开展监督评价工作。

在其他方面,重点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收费规范性、数据治理、开户尽调、反洗钱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监督与评价。同时,对信用卡业务发展,以及合作业务和互联网贷款等专业领域,加大了监督评价和管理力度。

4.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重点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执行监督、消费者权益保护、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互联网贷款、合作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的内容。

5.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

面,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是 √否

6. 是否存在法定豁免

□是 √否

7. 其他说明事项

(二).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公司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1. 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是否与以前年度存在调整

□是 √否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重大缺陷定量标准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利润总额导致错报的可能性大于利润总额的5%(含)导致错报的可能性大于利润总额的2.5%(含)、小于利润总额的5%(不含)导致错报的可能性小于利润总额的2.5%(不含)

说明:

无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督完全无效;因重大错报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其他对报表使用者正确判断造成重大影响的缺陷。
重要缺陷单独缺陷或连同其他缺陷对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等控制目标的实现造成重要负面影响。
一般缺陷不构成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的其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说明:

3.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重大缺陷定量标准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利润总额导致错报的可能性大于利润总额的5%(含)导致错报的可能性大于利润总额的2.5%(含)、小于利润总额的5%(不含)导致错报的可能性小于利润总额的2.5%(不含)

说明:

无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对本公司的经营目标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被相关部门处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公司缺乏民主决策机制;公司未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或内控管理散乱;重要业务控制系统性失效;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大面积流失;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重大缺陷,经过合理的时间后未得到整改;其他对公司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情况。
重要缺陷单独缺陷或连同其他缺陷对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等控制目标的实现造成重要负面影响。
一般缺陷不构成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的其他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说明:

(三).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1.3. 一般缺陷

2024年度公司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时,能够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各项监管政策,统筹风险防控和经营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内控基础。公司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确立数智化战略转型目标,重点布局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将转型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实施“简清工程”重塑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积极落实重点领域支持政策,致力于普惠金融、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贷款以及涉农贷款增长,加大对制造业、科技性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风险处置和降旧控新,推动系统性提升内控管理质效,资产质量持续上升,公司经营状况保持平稳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存在部分需要改进的事项对经营管理不构成实质影响,公司将继续有序推进数智化战略转型,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结构,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进一步夯实内控管理基础。

对于报告期内有待改善的一般性缺陷,公司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总基调,紧紧围绕“搭赛道、夯基础、提质量、强队伍、增效益”经营主线,坚定落实数智化战略,打造五大赛道新优势;坚持效益和质量优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夯实基础管理,锻造稳健发展强劲韧性;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强化全面风险管控能力,完善管理举措;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全员合规意识,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1.4.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5.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2.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3. 一般缺陷

2024年度公司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时,能够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各项监管政策,统筹风险防控和经营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内控基础。公司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确立数智化战略转型目标,重点布局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将转型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实施“简清工程”重塑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积极落实重点领域支持政策,致力于普惠金融、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贷款以及涉农贷款增长,加大对制造业、科技性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风险处置和降旧控新,推动系统性提升内控管理质效,资产质量持续上升,公司经营状况保持平稳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存在部分需要改进的事项对经营管理不构成实质影响,公司将继续有序推进数智化战略转型,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结构、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进一步夯实内控管理基础。对于报告期内有待改善的一般性缺陷,公司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总基调,紧紧围绕“搭赛道、夯基础、提质量、强队伍、增效益”经营主线,坚定落实数智化战略,打造五大赛道新优势;坚持效益和质量优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夯实基础管理,锻造稳健发展强劲韧性;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强化全

面风险管控能力,完善管理举措;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全员合规意识,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2.4.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5.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四. 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1.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本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及下一年度改进方向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公司在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报告期内有待改善的内部控制一般性缺陷,公司已采取了积极的改进和控制措施,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构成实质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总体良好。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明晰战略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明确“数智化”战略,重点布局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五数”经营新模式,打造客户经营与服务、数据经营管理、智能化大运营、产品创新和服务、风险管理“五大体系”,实施区域、行业、线上化以及数字化创新“四大策略”,构建组织、资源以及政策和文化“三大保障体系”,并配套N个经营配套内容,全行各部门、各机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整体规划和布局下,同向发力,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合规经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立以“四个三”为重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总分支三级角色管理,推广经营主责任人制;守牢一二三道防线,一道防线明责任,前后夹击管控风险;压实贷前、贷中、贷后三段责任;强化过程管理、责任管理和工具管理三个管理。秉承“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四早”原则,践行“拿出真本事、开展真业务、管住真风险、实现真发展”的“四真”要求,通过前端评级优选客户、押品增厚缓释、限额控制总量,助力授信优质投放与成本有效节约。打造数字化模型

验证平台、智能化评级管理、风险预警自动推送等系统工具,筑牢风险防控“数智长城”。

三是夯实内控基础,完善制度、流程与系统。全面开展弄虚作假专项治理、屡查屡犯整治、案件防控与员工行为排查等重点工作,推动将关键风险点嵌入系统强化刚性控制。结合外部案防形势和内部实际情况,制定案件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开展5大重点领域案防措施有效性评估,将员工违纪违法、涉密、弄虚作假等作为排查重点,强调严管与厚爱结合、管控与疏导并重。启动规章制度优化完善攻坚行动,全面梳理近年来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对全行制度体系开展全面重检,集中开展制度修订完善工作,推动全行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高效,进一步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体验感。四是推动“简清工程”,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经营管理从“管理体验”向“客户体验”转变,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加强对一线的支撑和服务,创造“中后台为前台服务、总行为基层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的氛围。打破部门限制,优化组织方式,通过项目制、专班制、实施重点工程、常态化安排柔性团队等方式强化组织保障,收集基层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断点”问题,通过行领导分片包干、成立流程专班持续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五是持续打造全链条消保工作体系,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事前持续做好消保审查工作,优化消保审查机制,依托系统加强对分行消保审查开展情况及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后督,防范产品“带病上市”。事中加大检查力度,聚焦营销宣传、销售适当性管理、可回溯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通过分行现场检查、神秘客户暗访检查等方式,强化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和督导。事后完善消保考核体系和评价内容,强化理财经理、客户经理、信用卡中心消保考核,加强对机构及员工消保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

2025年,公司将持续按照内控优先、信息透明原则,在开展各类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时,充分识别业务产品和管理活动中存在风险,采取相关控制措施,制定规范有效的制度确保有章可循;持续推动合规数字化转型,推进员工异常行为、业务合规监测模型的常态化部署;加强合规宣传力度,做好合规培训、宣传和警示工作。同时,将持续加大各级监督评价工作力度,对于发现问题推进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系统改造、机制落实等相关工作,并通过强化日常管理、检查、考核、培训等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其他重大事项说明

□适用 √不适用

董事长(已经董事会授权):张为忠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3月27日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