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

http://ddx.gubit.cn  2023-06-21  成都银行(601838)公司公告

联合〔2023〕4390号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其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确定维持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维持“成银转债”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特此公告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评级总监:

二〇二三年六月二十日

www.lhratings.com 1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

注:经营风险由低至高划分为A、B、C、D、E、F共6个等级,各级因子评价划分为6档,1档最好,6档最差;财务风险由低至高划分为F1-F7共7个等级,各级因子评价划分为7档,1档最好,7档最差;财务指标为近三年加权平均值;通过矩阵分析模型得到指示评级结果评级观点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对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银行”)的评级反映了2022年以来,其作为上市银行,在当地竞争力较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较为完善、小微金融业务品牌效应较强、信贷资产质量处于行业较好水平、贷款拨备充足、盈利水平较好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联合资信也关注到,2022年,成都银行所在区域内同业竞争激烈、非标投资或存在一定的信用及流动性风险、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等因素对其经营发展及信用水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未来,成都银行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经营区域内较强的竞争力以及业务的不断转型优化,业务发展、获客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需关注宏观经济增长承压以及区域信用环境变化可能对其经营发展及信用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合评估,联合资信确定维持成都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维持“成银转债”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优势 1. 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成都银行主要机构与业务集中在成渝及西安地区,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其业务规模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中位居前列,广泛的客户资源和经营网络使其在成都市金融同业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且跨区域的业务布局有助于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2. 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较为完善。作为上市公司,成都银行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完善,信息披露规范,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3. 中小微金融业务在当地具有较强品牌效应。成都银行精准营销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使其

www.lhratings.com 2

注:“重庆银行”为 “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沙银行”为“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原银行”为“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分析师:马默坤 登记编号(R0150221120003) 谢冰姝 登记编号(R0150220120073) 邮箱:lianhe@lhratings.com 电话:010-85679696 传真:010-856792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号 中国人保财险大厦17层(100022) 网址:www.lhratings.com中小微金融业务在当地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及竞争优势。 4. 信贷资产质量较好,拨备充足。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且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优化,贷款拨备保持充足水平。 5. 盈利水平较好。得益于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成都银行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加之成本管控能力较强,整体盈利能力较好。 关注 1. 区域内同业竞争激烈。成都地区金融机构数量较多,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对成都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2. 非标投资面临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2022年以来,成都银行进一步降低信托受益权及资管计划投资规模,但在当前监管环境下,相关业务仍面临一定的结构调整压力,需关注其非标投资在后续监管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3. 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及政策调整对相关业务发展及资产质量的影响。成都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考虑到房地产业易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需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政策调整对其业务发展及资产质量的影响。

www.lhratings.com 3

注:上述历史评级项目的评级报告通过报告链接可查阅

www.lhratings.com 4

声 明

一、本报告版权为联合资信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复制、转载、出售、发布或将本报告任何内容存储在数据库或检索系统中。

二、本报告是联合资信基于评级方法和评级程序得出的截至发表之日的独立意见陈述,未受任何机构或个人影响。评级结论及相关分析为联合资信基于相关信息和资料对评级对象所发表的前瞻性观点,而非对评级对象的事实陈述或鉴证意见。联合资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的评级报告遵循了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本报告所含评级结论和相关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或财务建议,并且不应当被视为购买、出售或持有任何金融产品的推荐意见或保证。

四、本报告不能取代任何机构或个人的专业判断,联合资信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及评级结果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

五、本报告系联合资信接受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委托所出具,引用的资料主要由该公司或第三方相关主体提供,联合资信履行了必要的尽职调查义务,但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联合资信合理采信其他专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但联合资信不对专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承担任何责任。

六、除因本次评级事项联合资信与该公司构成评级委托关系外,联合资信、评级人员与该公司不存在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

七、本次跟踪评级结果自本报告出具之日起至相应债券到期兑付日有效;根据跟踪评级的结论,在有效期内评级结果有可能发生变化。联合资信保留对评级结果予以调整、更新、终止与撤销的权利。

八、本报告所列示的主体评级及相关债券或证券的跟踪评级结果,不得用于其他债券或证券的发行活动。

九、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均视为已经充分阅读、理解并同意本声明条款。

分析师: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www.lhratings.com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

一、跟踪评级原因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关于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进行本次跟踪评级。

二、主体概况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银行”)前身为成都城市合作银行,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以及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处和36个城市信用社的股东于1996年共同发起设立,于201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2年,成都银行共有累计票面金额人民币 17.16亿元的可转债转为 A 股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为1.23亿股。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股本总额37.36亿元,前十大股东及持股比例见表1;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金控”)为成都银行控股股东;成都市国资委间接持有成都银行31.24%的股份,为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

表1 2022年末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股东名称持股比例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999995%
丰隆银行(Hong Leong Bank Berhad)18.497062%
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501586%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6.398770%
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169307%
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634287%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141483%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1.637266%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行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1.070709%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6042组合0.890459%
合 计63.940924%

注:本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相加数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造成,下同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共有分支机构240家,包括14家分行、31家直属支行和下辖195家支行,其中在成都地区设有1家分行、31家直属支行;此外,在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德阳、阿坝、泸州、绵阳设有13家分行。成都银行下设2家控股村镇银行,即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宝应锦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

61.00%和62.00%;发起设立合营企业四川锦

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持股比例为

38.86%;参股西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

例为5.3018%。

成都银行注册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御街16号。

成都银行法定代表人:王晖。

三、已发行债券概况

“成银转债”

2022年3月3日,成都银行公开发行8,0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80.00亿元,期限6年,并于2022年4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证券简称“成银转债”,证券代码“113055.SH”。“成银转债”的付息日为2023年至2028年每年的3月3日,第一年的利率为0.20%、第二年的利率为0.40%、第三年的利率为0.70%、第四年的利率为1.20%、第五年的利率为

1.70%、第六年的利率为2.00%。“成银转债”

的转股期为2022年9月9日至2028年3月2日。“成银转债”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成都银行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上资金运用与

www.lhratings.com

募集说明书承诺用途、使用计划及其他约定一致。

“成银转债”自2022年9月9日起可转换为该行股份,2022年6月22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告,拟根据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调整“成银转债”转股价格,转股价格自2022年6月29日起由14.53元/股调整为13.90元/股。截至2022年末,累计已有人民币17.16亿元“成银转债”转为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占“成银转债”发行总量的21.45%。因转股形成的股份数量累计为1.23亿股,占“成银转债”转股前成都银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3.42%。

四、营运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分析

2023年一季度,宏观政策以落实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决策部署为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聚焦于继续优化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健全REITs市场功能、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推动经济运行稳步恢复。

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5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从生产端来看,前期受到较大制约的服务业强劲复苏,改善幅度大于工业生产;从需求端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消费大幅改善,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加强,内需对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支撑。信用环境方面,社融规模超预期扩张,信贷结构有所好转,但居民融资需求仍偏弱,同时企业债券融资节奏同比有所放缓。利率方面,资金利率中枢显著抬升,流动性总体偏紧;债券市场融资成本有所上升。

展望未来,宏观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投资

和消费增长,同时积极扩大就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而在美欧紧缩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仍存的背景下,外需放缓叠加基数抬升的影响,中国出口增速或将回落,但消费仍有进一步恢复的空间,投资在政策的支撑下稳定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内需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继续修复的主要动力。总体来看,当前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有望延续回升态势,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完整版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分析详见《宏观经济信用观察季报(2023年一季度)》,报告链接

https://www.lhratings.com/lock/research/f4a89bc372f。

2.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四川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区域内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成都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快;202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成都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为当地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但当地商业银行同业竞争较为激烈。成都银行的主营业务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并向重庆市、西安市延伸。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22年,四川省经济在全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持续上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出台以及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节点,按照《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天府新区加快建设和代管简阳,拓展了成都的城市发展空间。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成都重点打造“5+5+1”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

www.lhratings.com

绿色食品五大产业为重点,同时,着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五大重点领域,并加快培育新经济发展。202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成都市经济增速亦有所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2.8%。成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2022年,成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4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404.1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5.0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为2.8∶30.8∶

66.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9%、59.6%、35.5%。2022年,成都市全年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

0.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第三产业

投资增长6.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1.7%。2022年,成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2.4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35.0亿元,同比增长8.8%。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97元,较上年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1元,较上年增长6.2%。截至2022年末,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31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0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但是,随着成都市金融业持续发展,国内主要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外资银行在成都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当地同业金融机构竞争较为激烈。

3.商业银行行业分析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提升带动其资产规模增速加快,从而带动整体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回升,且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及受经济下行冲击较大的薄弱环节倾斜,信贷资产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所提升。

得益于较大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拨备覆盖率有所提升,但部分区域商业银行仍面临较大信用风险管控压力。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7万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63%,关注类贷款占比

2.25%,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10和0.06个百

分点。盈利方面,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净利润增速放缓,整体盈利水平有所回落。负债及流动性方面,商业银行住户存款加速增长带动整体负债稳定性提升,各项流动性指标均保持在合理水平,但部分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资本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整体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此外,强监管环境引导银行规范经营,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且随着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合并重组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性银行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银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且在监管、政府的支持下,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将逐步提升;综上所述,联合资信认为商业银行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展望为稳定。完整版行业分析详见《2023年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链接https://www.lhratings.com/lock/research/f4a89bc3749。

五、管理与发展

成都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运行良好,各治理主体能够较好地履行相应职责,且内控执行情况较好,内控水平逐步提升;股权结构较

www.lhratings.com

好,前十大股东无股权质押情况,关联交易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成都银行根据《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了“三会一层”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建立了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高级管理层为执行机构的公司治理架构,2022年各治理主体按照职责规定和规范程序履行相应职责,公司治理运行情况良好。2022年,成都银行董事长及行长均未变更。截至报告出具日,成都银行董事会由13名董事组成,监事会由6名监事构成,高级管理层9名,高级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授权下较好地履行了董事会赋予的职责。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成都金控和丰隆银行(Hong Leong Bank Berhad),持股比例分别为19.999995%和18.497062%,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控股股东为成都金控,实际控制人为成都市国资委。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前十大股东无质押情况;前十大股东中有1家股东持有的成都银行的部分股份被冻结,冻结股份数量5000万股,占全行股本总数的1.34%,整体对外质押股份比例较小,相关风险可控。

关联交易方面,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向关联方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1.9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0.86%;关联方债权投资总额

2.30亿元,占债权投资总额的0.11%;2022年,

成都银行关联交易利息收入2.39亿元,占利息收入的0.70%,关联交易风险较小。截至

2022年末,成都银行关联授信指标均未突破监管限制。

六、主要业务经营分析

2022年,成都银行在当地金融机构中保持较强竞争力,且异地分行为其业务发展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存贷款市场份额较上年均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成都地区金融机构数量较多,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对其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2022年,成都银行主营业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资产规模位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前列。成都银行的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竞争对手以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凭借地方法人较短的决策链条、良好的客户基础及广泛的经营网络,成都银行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在当地排名前列,具有较强的同业竞争力。同时,成都银行稳步推进跨区域发展战略,分支机构向四川省内其他地市及重庆市、西安市延伸,异地分支机构对成都银行盈利的贡献度稳步提升,营业网点已基本实现四川省内全覆盖,且跨区域的业务布局为其业务拓展带来更大空间。但另一方面,成都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多,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对成都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在成都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分别为11.72%和7.07%,在成都地区排名前列(见表2)。

表2 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及排名

项 目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
占比排名占比排名占比排名
存款市场份额10.02%410.98%311.72%3
贷款市场份额5.13%66.20%57.07%4

注:存贷款市场占有率为成都银行业务在成都市内同业中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成都银行提供资料,联合资信整理

1.公司银行业务2022年,成都银行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战

略规划,将当地经济特色与自身市场定位相结合,公司存贷款业务实现较快发展;在宏观

www.lhratings.com

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成都银行通过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精准营销战略,推动公司贷款规模快速上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小微金融业务在当地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及竞争优势,小微信贷业务发展较快。公司存款方面,成都银行在梳理、更新重点客户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深挖账户增存潜力,进一步深化与优质客户合作,通过招商引资活动、募集资金账户营销等,实现公司存款稳定增长。此外,成都银行通过财资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以及产品吸引,优化提升存量客户,同时瞄准重点行业龙头行业客户进行增存稳存的工作。得益于上述措施,2022年,成都银行公司存款规模进一步提升,发展态势较好。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银行公司存款总额(含保证金存款,下同)3677.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3%。公司贷款方面,2022年,成都银行持续围绕省市重点发展战略,在城市更新、绿色环保、建圈强链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时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食品饮料等重点产业;此外,成都银行还开展实体攻坚

行动,着眼于重点领域突破,以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精准营销为手段,推动营销名单提质扩容,同时也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工作,提升目标客户转化率,扩大业务客群,以上举措推动成都银行公司贷款业务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公司贷款总额(含贴现,下同)3795.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75%,占贷款总额比重77.81%;其中贴现余额17.9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0.37%。普惠业务方面,成都银行从健全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建设专业化队伍等方面持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成都银行在科创金融、制造业金融、文创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基础客群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入重点产业研究,促进文化金融深度融合,通过“1+N”批量业务模式实现供应链金融规模增长,推动企业活跃客户扩容提质。随着成都银行对小微企业培育力度的持续加大,其普惠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54.24%,企业活跃客户较年初增长11.87%。

表3 存贷款业务结构

项目金额(亿元)占比(%)较上年末增长率(%)
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
客户存款
公司存款(含保证金存款)2717.423242.263677.5761.0759.5856.1819.3113.43
储蓄存款1658.172099.922737.4437.2638.5941.8226.6430.36
应计利息74.2999.24131.511.671.822.0133.5932.52
合计4449.885441.426546.52100.00100.00100.0022.2820.31
贷款及垫款
公司贷款及垫款2023.732903.253795.8771.2474.5177.8143.4630.75
其中:公司贷款1997.162833.013729.6270.3172.7176.4541.8531.65
贴现26.4855.3717.990.931.420.37109.10-67.51
个人贷款及垫款807.20982.121069.9728.4225.2121.9321.678.94
应收利息9.7310.8912.430.340.280.2511.9214.07
合计2840.673896.264878.27100.00100.00100.0037.1625.20

注:公司贷款中不含年报中“贸易融资”项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www.lhratings.com

图1 存贷款业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2.零售银行业务2022年,得益于在当地良好的客户基础及自身服务特色,成都银行储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个人贷款业务亦实现较快发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成都银行持续推进“大零售”转型。储蓄存款业务方面,成都银行坚持优化线下网点布局,将金融服务融入社区生活;同时在线上积极优化多渠道服务,扩充“1+N”优惠场景生态;此外,成都银行还将金融科技与零售业务深度融合,依托数字化大零售系统群,不断提升精细化、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加大对有效客户群体的拓展力度,全面开展客户提档升级,进一步挖掘存量客户潜力,推动储蓄存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储蓄存款余额2737.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36%,占存款总额的41.82%,占比有所提升。

个人贷款业务方面,按揭贷款为成都银行个人贷款主要构成部分。2022年,成都银行持续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相关政策,通过聚焦重点城市,优选区域、项目,使资源向刚需客户、优质区域、优质合作机构回归,促进按揭贷款增长;个人消费贷款方面,成都银行坚持走“白名单”模式发展消费贷款业务,通过提升业务线上办理体验,打造“成行消贷”品牌,推动其消费贷款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

增强,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不断增长,信贷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个人贷款总额1069.9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93%;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余额863.67亿元,个人按揭贷款增速有所放缓,占贷款总额的

17.70%,占比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个人消费贷

款及信用卡透支余额127.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0%,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增速较快,但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仍较小。

3.金融市场业务2022年,成都银行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监管环境以及自身风险偏好配置资产,资金运用效率较好;主动负债力度加大,市场融入资金占比控制在合理水平;投资资产规模保持增长,投资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托受益权及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规模持续压降,但仍需关注非标投资面临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同业业务方面,2022年,成都银行同业资产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大,同业资产以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主,存放同业款项相对较少;同业交易对手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主。同业负债方面,成都银行持续增强同业负债精细化管理,科学规划负债品种及期限,同时积极拓宽负债渠道,保障资金融通的稳定性;2022年,成都银行进

www.lhratings.com

一步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市场融入资金规模持续增长,市场融资渠道以发行同业存单及债券为主。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同业资产余额707.8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7.71%;市场融入资金余额1652.4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19.30%。

投资业务方面,2022年,成都银行进一步加大投资资产配置规模,投资标的主要包括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资产管理及信托计划、基金及债权融资计划等。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投资策略逐步向债券和基金倾斜,非标投资占比保持下降趋势。成都银行债券投资品种主要为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企业债券,其余为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债券、同业存单和少量资产支持证券,2022年利率债投资规模及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企业债的外部信用评级主要集中于AA

+

(含)及以上,以川渝地区城投债为主,债券投资策略较为审慎。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债券投

资余额2202.23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及政策性金融债券合计占债券投资总额的69.94%,企业债券占债券投资总额的20.66%,同业存单及银行同业发行债券合计占债券投资总额的

9.34%。此外,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信托

收益权及资产管理计划余额293.66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的9.77%,占比及规模较上年末均明显下降,资金主要投向四川省内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持有的基金投资余额为314.06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的10.44%,占比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基金类型主要为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债权融资计划余额183.00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的6.09%,资金主要投向四川省内建筑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收益方面,以利润表中债券及其他利息收入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加总衡量总体投资收益来看,2022年,成都银行实现总投资收益

124.81亿元,较上年上升2.40%。

表4 投资资产结构

项 目金额(亿元)占比(%)
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
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1472.901718.012202.2355.2164.4673.24
政府债券890.311106.121202.9933.3741.5040.01
政策性金融债券17.7515.67337.160.670.5911.21
银行同业发行债券13.3820.9537.790.500.791.26
企业债券210.95334.12455.087.9112.5415.13
同业存单336.50235.45167.8412.618.835.58
资产支持证券4.005.701.370.150.210.05
信托受益权及资产管理计划562.74435.11293.6621.0916.329.77
理财产品47.8231.080.001.791.170.00
基金投资340.08210.22314.0612.757.8910.44
债权融资计划232.30257.21183.008.719.656.09
其他类11.9913.6713.900.450.510.46
投资资产总额2667.832665.303006.84100.00100.00100.00
加:应计利息30.0735.0738.97//
减:投资资产减值准备31.1837.4132.07//
投资资产净额2666.722662.963013.74//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2022年,成都银行积极应对资管新规及理财新规的要求,完成

了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化工作;同时,成都银行主动适应资产管理市场及财

www.lhratings.com

富管理市场发展趋势,不断丰富理财产品体系,着力树立区域品牌形象,成功发行了首款封闭式“固收+”理财产品,资产管理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66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存量理财产品全部为净值型理财产品。2022年,成都银行实现理财业务管理费收入4.49亿元,较上年增长19.41%。

七、财务分析

成都银行提供了2022年合并财务报表,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上

述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成都银行合并范围包括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宝应锦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资产质量2022年,得益于贷款规模较快增长,成都银行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速,资产结构以贷款和投资资产为主,其中贷款规模上升较快,资产结构有所优化,但仍需关注其非标投资在后续监管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表5 资产结构

项目金 额(亿元)占 比(%)较上年末增长率(%)
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
现金类资产627.49577.84669.099.627.527.29-7.9115.79
同业资产434.35611.12707.846.667.957.7140.7015.83
贷款及垫款净额2727.263743.104688.8641.8048.7251.1037.2525.27
投资类资产2666.722662.963013.7440.8734.6632.84-0.1413.17
其他类资产68.5288.4596.971.051.151.0629.089.63
资产合计6524.347683.469176.50100.00100.00100.0017.7719.43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1)贷款

2022年,成都银行信贷资产规模保持增长,贷款客户集中风险不显著;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需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及政策调整对相关业务发展及资产质量的影响;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贷款拨备水平充足。

2022年,成都银行贷款和垫款规模增长明显,2022年末贷款和垫款净额4688.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27%,占资产总额的

51.10%。从区域分布来看,2022年,成都银

行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对成渝地区的信贷投放,成都地区的贷款投放占比保持在70%以上,异地贷款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内其他地区以及重庆、西安等地,2022年末成都地区和异地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73.48%和

26.52%。行业分布方面,成都银行贷款主要集

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2022年末上述前五大贷款行业占比分别为26.62%、16.63%、8.07%、6.52%和

5.38%,合计占比63.22%,行业集中风险整体

可控。房地产贷款方面,成都银行根据房地产市场和政策变化,制定房地产行业相关授信政策,优先支持成都市“5+2”区域以及西安主城区核心区域,有效控制成都二、三圈层及重庆主城区核心区域,审慎介入其他区域,同时对房地产信贷风险实施持续监测。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

318.07亿元,占比为6.52%,个人购房贷款占

比降至17.75%;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建筑业贷款203.1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16%,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考虑到房地产业易受宏观

www.lhratings.com

调控政策的影响,需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相关政策调整对相关业务发展及资产质量的影响。客户集中度方面,2022年,成都银行对于大额信贷投放管理较为审慎,2022年末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分别为4.78%和38.35%。同时,成都银行不断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大额风险暴露指标均保持在监管要求范围内,客户集中风险不显著。2022年,成都银行继续坚持“严控新增、化解存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同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化解贷款风险。2022年以来,成都银行一方面通过制定信贷政策指引,强化客户准入,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从源头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成都银行通过现金清收、转让、诉讼以及核销等方式,加快存量不良贷款处置。2022年,成都银行核销及转出不良贷款2.33亿元。2022年,得益于较好的区域经济环境、增长较快的正常类贷款规模以及较为有效的风险防控及不良清收处置措置,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规模均有所下降,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占比亦有所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且处于同业较好水平。从不良贷

款地区分布来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成都地区贷款不良率为0.88%。从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上述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3.46%、1.98%、1.09%和2.40%,上述行业不

良贷款主要为前期银行不良快速增长期形成的不良贷款,随着存量风险的逐步化解,不良贷款规模及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末均有所下降。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及政策调整影响,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需持续关注上述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变动情况。

从五级分类划分标准来看,成都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风险分类管理,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同时对尚未逾期但符合不良贷款认定条件的贷款也纳入不良贷款管理,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78%,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79.89%;重组贷款余额16.37亿元,其中计入不良贷款12.02亿元。从贷款拨备情况来看,2022年,成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且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持续增加,拨备覆盖水平持续提升,贷款拨备充足。

表6 贷款质量

项 目金额(亿元)占比(%)
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
正常2772.893823.554805.6597.9598.4198.76
关注19.3723.7622.420.680.610.46
次级6.567.5410.120.230.190.21
可疑16.9411.234.160.600.290.09
损失15.1819.3023.480.540.500.48
不良贷款38.6838.0637.771.370.980.78
贷款合计2830.943885.374865.84100.00100.00100.00
逾期贷款39.1237.2039.391.380.960.81
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87.5381.8579.89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13.49153.35189.44///
贷款拨备率///4.013.953.89
拨备覆盖率///293.43402.88501.57

注:因四舍五入效应致使数据加总存在尾差,贷款合计金额不含应计利息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www.lhratings.com

图2 关注、不良、逾期贷款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2)同业及投资资产

2022年,成都银行同业资产规模有所增长,同业资产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由于贷款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投资资产占比有所下降,投资资产未出现违约情况,但仍需关注其非标投资在后续监管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2022年,成都银行根据自身流动性管理和资金收益需求,增加了同业资产配置,同业资产规模有所上升。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拆出资金交易对手主要为国内信用状况较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余额分别为15.79亿元和

608.21亿元,同业资产中划分为阶段三的余额

为0.02亿元,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其余皆划分为阶段一。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对同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为0.57亿元。整体看,成都银行同业资产已减值规模较小,且减值准备计提较充分,面临的信用风险可控。

2022年,成都银行投资资产规模有所增长,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投资品种主

要包括债券、信托受益权及资产管理计划、基金投资及债权融资计划等。从会计科目来看,成都银行投资资产主要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构成;其中根据持有债券不同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债券投资被分别计入上述三个科目;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被计入债权投资科目,基金投资被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分别占投资资产净额的17.81%、

66.92 %和14.81 %。从投资资产质量来看,截

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无违约投资资产,债券投资及其他债权投资均被划入阶段一。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债权投资科目减值准备余额32.07亿元,其他债权投资科目减值准备余额0.6亿元。

(3)表外业务

成都银行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表外业务,需关注其表外风险敞口及面临的信用风险。成都银行的表外授信业务以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及开出保函为主,成都银行将表外授信业务纳入一般信贷管理流程,持续实施表内外贷款一体化管理的政策。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01.48亿元,开出保函余额77.85亿元,表外业务存在一定风险敞口。

2.负债结构及流动性

2022年,随着客户存款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主动负债力度的加大,成都银行负债总额增长较快,储蓄存款占比上升带动核心负债能力进一步提升。表7 负债结构

项目金 额(亿元)占 比(%)较上年末增长率(%)
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
市场融入资金1180.781266.911652.4519.4717.6919.307.2930.43
客户存款4449.885441.426546.5273.3975.9676.4622.2820.31

www.lhratings.com

其中:储蓄存款

其中:储蓄存款1658.172099.922737.4427.3529.3231.9726.6430.36
其他负债432.53454.91363.277.136.354.245.18-20.14
负债合计6063.197163.248562.24100.00100.00100.0018.1419.53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2022年,成都银行综合考虑流动性和资金需求等内外部因素融入市场资金,主动负债力度加大,市场融入资金规模明显增加,但占负债总额的比重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市场融入资金余额1652.4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19.30%;其中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余额229.99亿元,拆入资金余额20.02亿元,应付同业存单余额1120.02亿元,应付二级资本债券余额170.00亿元,应付可转换债券余额58.97亿元,应付金融债券余额30.00亿元。

客户存款是成都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2022年,得益于覆盖面较广的物理网点、较好的客户基础以及积极的营销策略,成都银行客户存款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为业务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资金支持,客户存款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且客户存款规模保持较高增速。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储蓄存款占吸收存款(不含应计利息)的比重为42.67%,占比有所提升,核心负债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从存款期限来看,定期存款(含保证金存款)占存款

总额的60.07%,客户存款稳定性较好。

成都银行各项流动性指标保持在较好水平,但鉴于投资资产中有一定规模的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受益权资产,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022年,成都银行相关流动性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但另一方面,成都银行投资资产中仍有一定规模的期限较长的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8 流动性指标

项目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
流动性比例(%)64.6067.6881.44
流动性覆盖率(%)249.96244.81260.08
净稳定资金比例(%)101.20105.32116.72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3.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2022年,成都银行净利差收窄,但得益于贷款规模的较快增长,成都银行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加之其成本管控能力较强且资产减值计提下降,净利润持续上升,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表9 盈利情况

项目2020年2021年2022年
营业收入(亿元)146.00178.90202.41
其中:利息净收入(亿元)118.27144.22165.1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亿元)3.665.326.77
投资收益(亿元)21.9221.2925.7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亿元)0.773.46-1.70
营业支出(亿元)77.6290.8785.43
其中:业务及管理费(亿元)34.8640.7949.37
信用减值损失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亿元)41.4548.3133.85
拨备前利润总额(亿元)109.49136.21150.66
净利润(亿元)60.2878.31100.43
净息差(%)2.192.132.04

www.lhratings.com

净利差(%)

净利差(%)2.312.152.00
成本收入比(%)23.8722.8024.39
拨备前资产收益率(%)1.811.921.79
平均资产收益率(%)1.001.101.19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9417.6019.48

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包含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成都银行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债券及其他投资利息收入和同业业务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主要为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和发行债券利息支出。2022年,在积极落实减费让利等金融纾困政策及利率下行背景下,成都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同时,受同业竞争加剧、个人定期存款增长等因素影响,成都银行付息负债成本率有所上升,净利差水平有所下降。但得益于贷款规模的明显增长,2022年成都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增长,推动营业收入持续上升。2022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2.41亿元,利息净收入165.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1.61%。

2022年,得益于投资资产规模增长,成都银行整体投资收益有所上升,2022年实现投资收益25.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70%。

成都银行营业支出主要为业务及管理费和信用减值损失。2022年,成都银行业务发展推动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增长,带动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但得益于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以及营业收入的增长,成都银行成本收入比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2022年为24.39%,成本控制能力较好。2022年,得益于信贷资产质量改善,成都银行贷款减值计提力度有所减小,带动整体信用减值损失呈下降趋势。2022年,成都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规模33.85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37.58亿元,金融投资减值损失转回5.35亿元,信用承诺减值损失1.39亿元。

2022年,得益于利息净收入及投资收益的增长,成都银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

较小,加之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成都银行净利润增长明显,减值损失占拨备前利润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从盈利指标来看,成都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及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增长,整体盈利能力保持行业较好水平。

4.资本充足性2022年,成都银行主要通过利润留存及发行债券的方式补充资本,但由于业务快速发展加大了对其资本的消耗,其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2022年3月,成都银行成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目前已有部分可转债转为A股普通股,对成都银行资本具有一定补充效果。

2022年,成都银行主要通过利润留存及发行债券的方式补充资本;成都银行盈利能力较好,当年分配2021年股东现金股利22.76亿元,现金分红对利润留存的影响较为有限,成都银行资本内生能力较强。2022年3月,成都银行成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 8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截至2022年末,已有累计票面金额人民币 17.16亿元的可转债转为A股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为1.23亿股,对成都银行资本具有一定的补充效果;此外成都银行于2022年12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6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相关债券发行及转股对成都银行资本形成一定补充。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所有者权益614.26亿元,其中股本37.36亿元、永续债59.99亿元、资本公积77.71亿元、未分配利润254.38亿元。作为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较为多元化,能够保证其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

www.lhratings.com

2022年,随着信贷业务的较快发展,成都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保持增长,风险资产系数亦有所上升,2022年末风险资产系数

为71.85%。2022年,成都银行业务的较快发展加大了对其资本的消耗,资本充足指标有所下降,资本面临一定的补充压力。

表10 资本充足情况

项目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
资本净额(亿元)621.03690.30866.84
一级资本净额(亿元)464.76522.72618.88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亿元)404.22462.11558.23
风险加权资产余额(亿元)4365.265310.126593.04
风险资产系数(%)66.9169.1171.85
股东权益/资产总额(%)7.076.776.69
杠杆率(%)6.896.556.42
资本充足率(%)14.2313.0013.15
一级资本充足率(%)10.659.849.39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68.708.47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八、外部支持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节点,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2022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5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2.4亿元,政府财政实力较强,支持能力较强。

成都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在成都市排名靠前,同时,作为区域性银行,其对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维护当地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成都市及四川省金融体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此外,成都市国资委为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考虑到成都银行在当地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地方政府的实际控制人地位,当出现经营困难时,获得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可能性大。

九、债券偿还能力分析

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尚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金额为62.84亿元。以2022年末财务数据为基础,成都银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对存续债券本金的保障倍数见表11。

表11 债券保障情况

项 目2022年末
尚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金额(亿元)62.84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尚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金额(倍) 司债券金额(倍)19.66
股东权益/尚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金额(倍)9.77
净利润/尚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金额(倍)1.60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审计报告,联合资信整理

从资产端来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和逾期投资资产占比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资产出现大幅减值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其仍然持有一定规模的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资产端流动性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负债端来看,成都银行负债主要来源于客户存款和市场融入资金,存款基础较好且资金来源渠道较为丰富,负债稳定性较好。整体看,成都银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和股东权益对存续债券的保障能力较好;联合资信认为成都银行未来业务经营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综合考虑其资本实力、业务经营及流动性等情况,其能够为存续债券提供足额本金和利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违约概率极低。

www.lhratings.com

十、结论

基于对成都银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外部支持及债券偿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联合资信确定维持成都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维持“成银转债”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www.lhratings.com

附录1 2022年末成都银行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法人19.999995%
丰隆银行(Hong Leong Bank Berhad)境外法人18.497062%
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法人6.501586%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其他6.398770%
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法人4.169307%
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境内非国有法人2.634287%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法人2.141483%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法人1.637266%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行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1.070709%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6042组合其他0.890459%

资料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www.lhratings.com

附录2 2022年末成都银行组织架构图

资料来源:成都银行年报,联合资信整理

www.lhratings.com

附录3 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指标计算公式
现金类资产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同业资产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市场融入资金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同业存单+发行的债券
投资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未按上述科目分类的投资资产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100%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100%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100%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贷款余额×100%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
利率敏感度利率平移一定基点导致净利息收入变动额/全年净利息收入×100%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库存现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余额×100%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100%
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100%
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100%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优质流动性资产/短期现金净流出×100%
存贷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100%
风险资产系数风险加权资产余额/资产总额×100%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各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各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各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净额/各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杠杆率(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100%
净利差(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100%
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收入×100%
拨备前资产收益率拨备前利润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100%
平均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10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净资产总额+期末净资产总额)/2] ×100%

www.lhratings.com

附录4-1 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设置及含义

联合资信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为:AAA、AA、A、BBB、BB、B、CCC、CC、C。除AAA级、CCC级(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各信用等级符号代表了评级对象违约概率的高低和相对排序,信用等级由高到低反映了评级对象违约概率逐步增高,但不排除高信用等级评级对象违约的可能。具体等级设置和含义如下表。

信用等级含义

AAA

AAA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概率极低

AA

AA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概率很低

A

A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概率较低

BBB

BBB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概率一般

BB

BB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违约概率较高

B

B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概率很高

CCC

CCC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概率极高

CC

CC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C

C不能偿还债务

附录4-2 中长期债券信用等级设置及含义

联合资信中长期债券信用等级设置及含义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

附录4-3 评级展望设置及含义

评级展望是对信用等级未来一年左右变化方向和可能性的评价。评级展望通常分为正面、负面、稳定、发展中等四种。

评级展望含义

正面

正面存在较多有利因素,未来信用等级调升的可能性较大

稳定

稳定信用状况稳定,未来保持信用等级的可能性较大

负面

负面存在较多不利因素,未来信用等级调降的可能性较大

发展中

发展中特殊事项的影响因素尚不能明确评估,未来信用等级可能调升、调降或维持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