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新材: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http://ddx.gubit.cn  2023-04-28  派克新材(605123)公司公告

证券代码:605123 证券简称:派克新材

无锡派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三年四月

无锡派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克新材”或“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扩大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及盈利能力,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拟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公司就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95,000.00万元(含195,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投资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投资总额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1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智能产线建设项目129,656.69100,000.00
2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46,167.4037,000.00
3补充流动资金58,000.0058,000.00
合计233,824.09195,000.00

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如果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上述项目募集资金拟投入的金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解决。在不改变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提下,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顺序和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背景

1、“十四五”期间我国军机装备数量提升和结构改善带来庞大的增量市场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

快武器装备自主化和现代化,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在军机领域,我国现役军机数量和结构与世界空军强国差距较大,升级换装需求强烈。根据《World Air Forces 2023》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军用飞机总数3,284架,而美国军用飞机总数达13,300架,我国军用飞机总数与美国差距近万架,绝对数量依旧不足。同时,在细分机型方面我国军用飞机构成也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强烈的结构性升级换装需求。根据《World Air Forces 2023》数据,我国现役战机以歼7、歼8、Q-5等为代表的二、三代机占比超过40%,而美国空军二、三代机已经基本退役,目前已经形成以F15、F16等四代机为主,F22、F35等五代机为辅的格局。“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军机结构性升级换装的新时期,以J-10、J-11、J-16等为代表的四代机预计将基本完成对老旧战机的替代,成为空军战斗机绝对主力,同时J-20等第五代战机也有望迎来加速列装。此外,在后续航空装备升级与更新换代下,航空发动机需求也十分庞大。当前我国部分战机已换装国产WS10发动机,后续在核心装备自主化的要求下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战机数量将不断提升;同时,随着WS15等新一代军用航空发动机在“十四五”期间的交付与批量列装,预计国产发动机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区域力量平衡的要求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军机将加快升级换代,未来3-5年将迎来军用飞机更新换代的高峰,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2、国内民机市场蓄势待发,即将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在民用航空领域,根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预计未来20年将有9,284架飞机交付中国市场,占全球交付飞机数量的21.9%,总价值约1.47万亿美元。预计到2041年我国民用航空市场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增长到21.1%。因此,我国民用航空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自主化水平,《“十四五”规划》明确将重点推动国产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2021年3月,C919飞机首批5架购机合同正式签署,标志着该机型即将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2022年11月C919正式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生产许可证,正式开启产业化之路,并于2022年12月实现首架交付。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至2022年年底C919客机已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另一方面,近年来以ARJ21-700为代表的国

产涡扇支线客机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后续伴随着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购买的ARJ21-700陆续交付,ARJ21支线客机在中国民航机队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因此,在国内民航市场需求强劲的背景下,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3、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方向驱动上游锻件企业向机加工环节延伸

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机加工是锻造完成后的下一道主要工艺环节,经过机加工处理后的零部件再经过表面处理等环节后即可进行装配。由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结构与形状较为复杂,各零部件间配合度高,因此对于加工精密度要求很高,且加工材料多为钛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等难加工金属材料,因此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中普遍需要利用五轴加工中心等高端设备进行现代化机加工处理。过去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件、零部件精密加工及装配主要由下游主机厂统一协调,但随着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等下游核心主机厂均以“小核心、大协作”作为发展方向,聚焦核心总装业务,而通过供应链整合的方式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专业配套企业负责,为产业链上游的锻造企业向机加工环节拓展延伸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目的

在上述背景下,公司经过深入论证和审慎决策,拟将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入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智能产线建设项目、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一方面将积极把握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提高自身在航空航天用环形锻件领域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扩大在高端锻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顺应下游客户的发展需求,将现有锻件生产和粗加工业务向下游延伸至精密加工环节,提高产业链覆盖度和全产品周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附加值和盈利水平。此外,通过本次发行公司将增加自身资金储备,满足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对公司营运资金的需求,增强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基本情况

(一)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智能产线建设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拟由公司或全资子公司实施,实施地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项目总投资额129,656.69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00,000.00万元。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航空航天用环形锻件5,500吨。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129,656.69万元,主要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和铺底流动资金费用等,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投资额(万元)比例
1工程费用98,034.3675.61%
1.1建筑工程费23,525.4618.14%
1.2设备购置费70,219.0054.16%
1.3安装工程费4,289.903.31%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740.256.74%
3预备费1,067.750.82%
建设投资合计(1+2+3)107,842.3583.18%
4铺底流动资金21,814.3416.82%
项目总投资(1+2+3+4)129,656.69100.00%

3、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主要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方案设计、土建工程、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等。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达产后,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8.75%,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58年,项目投资回报情况良好。

5、项目审批情况

截至本可行性分析报告出具之日,本项目的备案及环评等手续尚在办理过程中。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合规办理。

6、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突破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卡脖子”技术,提升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整体装备制造水平航空发动机被喻为飞机的“心脏”,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由于我国航空事业起步较晚,航空发动机仍是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国内巨大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产品垄断,即使国内研制的民用机型,也只能选用国外发动机。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工作条件恶劣,对零部件的强韧性、抗疲劳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辗轧技术锻造的特种合金环形锻件,具有组织致密、强度高、韧性好等优点,大量应用在发动机机匣、燃烧室、安装边、密封环等重要零部件中,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件,直接决定航空发动机以及飞机本身的性能、寿命及安全性。此外,在航天领域,环锻工艺也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和导弹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对环形锻件的规格和精密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商用发动机用特种合金大型异形薄壁件、700℃用特种合金环形件等先进产品的技术水平,助力我国难变形材料精密成型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整体提高关键环件精细化程度、工艺稳定性和环件质量可靠性。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解决国家航空发动机等高技术装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提高我国航空航天核心装备的整体制造水平。

(2)把握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扩大公司在航空航天用环形锻件领域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航空航天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在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基础上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充分享受宏观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国防军工建设处于重要窗口期,各型先进军机将从研制和试产过渡到大批量装备的放量期。在建设战略空军的背景下,我国军机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将为

上游配套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创造历史性的机遇。未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一代军用飞机、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运载火箭等领域对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目前,随着公司产品在军用和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运载火箭及导弹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公司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任务逐年增加,现有生产条件和产能规模已无法完全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公司不断发展的要求。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的产能规模,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在航空航天精密环形锻件领域的整体竞争优势。

(3)提高公司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夯实基础

航空航天领域特种合金锻件的生产,尤其是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锻件产品的生产对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均有较高要求,需要根据其设计尺寸和使用目的选用合适的专业设备进行锻造。面对航空航天领域下游客户需求的增长以及对产品规格和精密度要求的提升,发行人现有设备规模和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部分大型高端锻件产品的生产需求,需要增加资本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本次募投项目拟引入2000mm环件自动生产线、1500吨/5米碾环机、12000吨压机等大型高端锻造设备,并配套专业热处理设备、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成套理化检测设备,提升公司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从而为公司未来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夯实基础。

7、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为了支持、鼓励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要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端新材料如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C919”大型客机的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的系列化发展,并将“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论证,推动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1000产品研制,突破宽体客机发动机关键技术,实现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产业化”作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航空

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重点型号自主研制,建立我国“两机”动力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把我国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行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以满足我国航空、能源和电力工业对高性能动力装备的需求。本项目的主要产品为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主要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运载火箭以及重型燃气轮机等尖端领域,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领域和方向。

(2)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整体技术和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在部分领域完成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追赶,但目前在军用飞机数量、整体装备水平以及民用飞机自主化程度等方面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军用飞机装备情况来看,据《World Air Force 2023》统计,美国现有军机数量为13,300架,而中国军机总数仅为3,284架,且整体装备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从规模提升和装备更新换代角度未来均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民用飞机领域,我国客机市场主要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国外企业占据,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预计未来国产大飞机在国内和国际民航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同时,近年来我国航空发动机在技术和产品方面陆续取得突破,“太行”系列发动机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从涡喷到涡扇、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历史性跨越,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也步入快车道,随着我国军用和民用飞机数量和性能的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也将迎来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除此之外,我国在大推力运载火箭、远程导弹等领域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得到释放。因此,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对精密锻件的需求也将持续快速增长,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公司具有充足的技术、人员及市场储备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研发和技术、人才梯队以及市场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已形成了深厚的积累,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研发和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截至2023年3月末拥有授权专利80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领域,公司已掌握异形截面环件整体精密轧制技术、特种环件轧制技术、超大直径环件轧制技术、环件生产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难变形合金组织均匀性控制技术、难变形合金复杂构件预制坯成形技术、难变形合金精锻全流程

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型精锻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是国内少数几家可为航空发动机、航天运载火箭及导弹、卫星、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提供配套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产品的民营企业之一。在人员储备方面,公司持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已打造了一支覆盖研发、技术、营销、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核心团队,核心人员均在锻造行业拥有多年从业经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富有前瞻性的行业视野。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磨合,公司核心团队已凝聚成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精诚合作的实战型管理团队,为本次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在市场和客户资源储备方面,公司凭借长期积淀的研发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与中国航发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等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了英国罗罗、美国GE航空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认证。深厚的客户资源储备能够有效保障本项目新增产能的消化和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拟由公司或全资子公司实施,实施地址为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项目总投资额46,167.40万元,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37,000.00万元。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航空航天用结构件、航空装备大型模具工装共41,740件的精密加工能力。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46,167.40万元,主要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投资额(万元)比例
1工程费用39,996.7086.64%
1.1设备购置费38,194.0082.73%
1.2安装工程费1,802.703.90%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93.992.59%
建设投资合计(1+2)41,190.6989.22%
序号项目投资额(万元)比例
3铺底流动资金4,976.7110.78%
项目总投资(1+2+3)46,167.40100.00%

3、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主要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等。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达产后,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6.40%,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38年,项目投资回报情况良好。

5、项目审批情况

截至本可行性分析报告出具之日,本项目的备案及环评等手续尚在办理过程中。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合规办理。

6、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客户的转型升级需求,提高公司全产品周期服务能力

在我国军工行业“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要求下,随着新一代军用、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产量的不断提高,下游主机厂普遍聚焦核心总装业务,向“供应链管理+装配集成”模式转型,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基于供应链管理和节约外协成本的要求,下游主机厂更倾向于选择现有配套单位发展精密加工和零部件装配业务。对上游锻件生产企业而言,过去仅完成锻造和粗加工环节即交付下游主机厂的模式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持续提升,未来需要将锻件以目前的毛坯状态向更高附加值的精密加工或零部件交付状态转变。对于航空航天用大型复杂构件的生产,需要建立从原材料理化测试、下料、自由锻液压机或碾环机制坯、模锻、热处理、锻件理化测试、粗加工到精密加工的集成式全流程生产线。因此,行业内领先的锻件生产企业需要适应下游主机厂业务模式和产品需求的转型升级,打通原本分散的零部件生产、精密加工和处理环节,从而降低下游主机厂客户供应链管理压力,提高自身面向客户的全产品周期服务能力。

本项目的建设充分结合航空航天锻件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提高公司自

身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实力,将现有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下游拓展和延伸,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航空航天锻件领域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全产品周期服务能力,巩固并扩大公司在国内航空航天锻件领域的优势地位。

(2)向下游延伸公司业务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金属材料锻造领域,主营业务为各类结构钢、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材料的环锻件、自由锻件及精密模锻件的研发及制造,在国内锻造行业已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国内锻造行业的标杆企业。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产品已覆盖在役及在研阶段的多个型号航空发动机、军用飞机,并参与了长征系列及远征上面级等系列型号运载火箭和多个型号导弹的研制和配套。长期以来公司向下游客户交付的主要是锻件毛坯或经粗加工的半成品,由下游客户在公司交付的锻件产品基础上进行零部件的精密加工,产业链附加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拓展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业务对于公司来说,一方面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公司行业地位,提升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本项目以延伸公司锻件产业链、拓展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业务为目标,针对航空航天用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等要求,拟引进双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等尖端加工设备,并对生产全过程实施在线智能控制,以提升公司数控加工装备实力和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公司锻件产品向精密加工状态交付转变,挖掘锻件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7、项目的可行性

本项目是公司在现有航空航天等高端锻件生产和加工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尖端数控加工中心,进一步强化自身航空航天锻件精密加工能力的重要举措。从技术储备角度,本项目将有效提升公司的高端锻件精密加工能力,其主要涉及的加工类型如车削、铣削、镗削等已经是公司现有成熟工艺,公司具备实施本项目的技术基础;从生产和经营模式角度,本项目的精密加工环节主要以公司现有锻件和粗加工产品为进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后交付下游客户,因此可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供应链和生产管理体系,业务规模扩大对公司管理复杂度的影响有限;从市场和客户资源储备角度,本项目未来主要客户与公司现有客户基本重合,无须重新进行市场开发,同时本项目属

于公司顺应下游客户发展需求而进行的业务链延伸和整合,有利于提高下游客户对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增强公司与下游客户的合作粘性,因此项目实施具备成熟的市场条件。

综上,公司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锻件领域的长期技术和工艺积累、富有经验的人才梯队、强大的客户资源和成熟的销售渠道,将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情况可参见本可行性分析报告“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基本情况/(一)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智能产线建设项目/7、项目实施的可行性/(3)公司具有充足的技术、人员及市场储备”。

(三)补充流动资金

1、项目基本情况

公司拟使用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中的58,000.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近年来,公司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收入和资产规模稳步提升。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司仅依靠内部经营积累和间接融资较难满足业务持续快速扩张对营运资金的需求。本次公司拟将募集资金中的58,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符合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现状及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营运资金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资产结构更加稳健,可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具备必要性和合理性。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未来整体战略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是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公司在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领域的业务规模和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次募集资金的运用计划合理、可行,符合公司及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均将有所增加,有助于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转股前,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的财务成本较低,利息偿付风险较小。本次可转债的转股期开始后,若本次发行的可转债大部分转换为公司股票,公司的净资产将有所增加,资本结构将得到改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壮大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公司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符合公司及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无锡派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6日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