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邦股份: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http://ddx.gubit.cn  2023-05-10  方邦股份(688020)公司公告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保荐机构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被保荐公司简称:方邦股份
保荐代表人姓名:袁琳翕联系电话:0755-81902000
保荐代表人姓名:张冠峰联系电话:0755-819020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邦股份”、“公司”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负责方邦股份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现场检查相关问题

本持续督导期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对方邦股份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公司存在财务核算不准确、募投项目信息披露不准确和重大交易未及时披露等三方面问题,并于2022年11月印发《关于对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2﹞170号)和《关于对苏陟、胡根生、佘伟宏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2﹞169号)。

根据广东证监局认定的事实,2023年1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关于对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上证科创公监函〔2023〕0004号)。

针对上述事项,公司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认真吸取经验

教训,已对本次事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内部批评、谈话,对发现的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并及时提交了整改报告。公司也将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强组织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组织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全体股东利益。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已督促公司及相关人员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积极整改,加强对上市公司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投资者权益。

(二)经营业绩由盈转亏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62.63万元,同比增长 6.89%,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母净利润-8,212.15万元,同比下降-653.01%,出现由盈转亏的情形。

公司利润规模同比大幅下降,出现亏损,主要系受如下因素影响:(1)本督导期内,全球经济增长承压、居民消费动力不足,全球智能手机终端销售呈现疲软局面,公司主要产品屏蔽膜业绩出现较大下滑。(2)本持续督导期内,公司铜箔业务产品主要为锂电铜箔、标准电子铜箔,为过渡性产品,且铜箔客户类型主要为贸易商客户,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铜箔的产能利用率、良率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二季度和三季度受产品结构调整等影响销量出现明显下降,全年实现铜箔产品销量约1600多吨,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叠加相应折旧费用,铜箔生产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导致铜箔业务出现较大亏损。(3)本持续督导期内,母公司总部及生产基地投产,相应折旧等费用增加。(4)本持续督导期内,为满足公司未来业务拓展需要,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由于公司研发产品为基础复合电子材料,应用领域涉及芯片封装、超细线路FPC制备以及新能源电池新一代负极集流体等,认证周期长、且生产稳定以及提升良率需要时间,年度内如可剥离铜箔等新产品暂未产生销售。(5)本持续督导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上述问题不涉及整改事项。若上述因素持续存在,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仍存在

下滑或亏损的风险。保荐机构提请公司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充分地揭示相关风险,加强公司盈利能力,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上述事项引致的相关风险。

二、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 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风险

受下游智能手机产品终端销售增长钝化、铜箔业务产能利用率和良率等各方面处于爬坡阶段导致毛利亏损、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及相关管理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若以上不利因素不能较快扭转,且挠性覆铜板、可剥铜等新产品不能较快形成规模收入,公司业绩存在继续下滑风险。

(二) 核心竞争力风险

1、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涉及专利权的不当申请并使用、利用诉讼仲裁事项拖延或打击竞争对手等。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策略,虽然公司已采取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但仍存在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风险。与此同时,尽管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但仍不能排除因疑似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被起诉的可能性。

2、核心技术泄密与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作为技术导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技术包括精密涂布技术、卷状真空溅射技术、连续卷状电镀/解技术、材料合成及配方技术等。公司已将相关核心技术申请了专利,但仍存在部分非专利核心技术或工艺,因此这部分非专利技术或工艺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保护。同时,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公司技术人员对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如果该等技术人员流失或泄密可能影响公司的后续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可能形成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三) 经营风险

1、毛利率下滑风险

2019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终端出货量增长钝化,智能手机终端厂商进而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公司电磁屏蔽膜毛利率主要受降价的影响呈逐年下滑趋势。公司本年度综合毛利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现有产品竞争加剧、新技术更迭或新竞争者进入、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使得公司的产品售价进一步下滑,届时如果公司原材料、工艺和规模效应等优势不能使产品单位成本也相应幅度下降,公司的毛利率可能下滑,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有所下滑。公司将通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性能、进一步加强潜在客户开拓及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开展内部降成本等措施,促进公司毛利率趋于稳定。

2、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和下游应用领域集中的风险

公司电磁屏蔽膜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大,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电磁屏蔽膜产品目前直接下游客户均为FPC厂商,终端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在公司其他产品尚未大规模投入市场前,如果电磁屏蔽膜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更迭或新竞争者进入等因素的影响有所下滑,将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新产品产线安装调试周期、客户认证、良率提升及市场推广风险

公司标准铜箔正处于产能、良率爬坡期,同时可剥铜、挠性覆铜板等新产品处于客户认证、小批量生产阶段。若以上工作推进不及预期,都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募投项目延期风险

虽然公司在研究确定募投项目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市场研究和论证工作,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募投项目计划仍会受到宏观环境、上下游行业环境、公司经营状况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进度慢于预期。若公司募投项目持续延期,则会导致产能释放进度明显落后,可能会影响公司业务开展进度,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持续加强项目进度统筹、提升项目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效率、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等措施,加快募投项目投产进度。

5、未能及时消化屏蔽膜相关产能的风险

尽管公司根据未来下游市场发展情况、公司业务发展规划以及产能现状等对电磁屏蔽膜扩产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制定了相应的产能消化措施,但如果下游应用领域发展和公司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市场环境出现新技术更迭或行业竞争加剧等,公司将面临屏蔽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产后新增产能未能及时消化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大销售团队建设力度,优化客户服务能力,落实销售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加强潜在客户开拓以消化相关产能;同时进一步加快挠性覆铜板、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电阻薄膜等新产品的开发,利用该等产品与屏蔽膜相关核心工艺、设备的共通性,以及时消化在屏蔽膜产品市场开拓未达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过剩产能。

6、公司屏蔽膜产品在虚拟现实装备、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率不达预期的风险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娱乐化、自动化发展,虚拟现实装备方兴未艾且“轻薄短小”化明确,内部信号传输愈趋高频高速化,长远来看将带动公司电磁屏蔽膜产品的市场需求。但由于目前虚拟现实、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阶段仍相对初级,公司电磁屏蔽膜产品在以上领域的应用还较少,这种潜在需求尚未转变为普遍的、必选的实际技术方案,预计中短期内电磁屏蔽膜产品的渗透率较难有显著提升。公司将密切关注新虚拟现实、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加强与相关终端的技术交流,以逐步促进电磁屏蔽膜在该领域的渗透进度。

(四) 行业风险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行业壁垒降低,形成新的竞争对手,现有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发生不利变化,公司产品竞争可能会有所加剧。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储备、产品布局、销售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相对优势,将导致竞争力减弱,难以保持以往经营业绩较高的增速,对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 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产品的直接下游客户主要为电路板厂商、锂电池厂商等,终端客户主要为智能手机厂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厂商等。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智能

手机、新能源汽车等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若未来下游所涉行业发生波动,将可能对公司经营持续性及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重大违规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对公司出具了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2﹞170号),具体参见本报告“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之“(一)现场检查相关问题”,除前述情况外公司本持续督导期内无重大违规事项。

四、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2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元,%

主要财务数据2022年2021年(调整后)增减幅度
营业收入312,626,261.30292,469,877.926.8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18,043.9633,090,464.86-305.5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121,464.2914,849,813.43-653.01
经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3,430,179.1426,847,082.35322.50
主要财务数据2022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增减幅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44,140,869.741,620,441,840.80-4.71
总资产1,967,930,907.961,924,873,132.512.24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增减幅度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850.41-307.3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840.41-304.8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030.19-642.1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12.05减少6.36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00.92减少6.12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9.4621.84减少2.38个百分点

注:上表对2021年度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或者重述,主要原因为: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5 号》(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

品对外销售的,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对上年同期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2022年度营业收入312,626,261.3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9%,主要系受智能手机终端销售下降影响,屏蔽膜销量以及价格同比下降,导致屏蔽膜业务收入减少5401.39万元,同时铜箔业务因销量增加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7461.85万元,总体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加6.89%。

2、2022年度公司与净利润相关的财务指标出现较大幅下滑,主要系:(1)全球经济增长承压、居民消费动力不足,全球智能手机终端销售呈现疲软局面,公司主要产品屏蔽膜业绩出现较大下滑。(2)公司铜箔业务产品主要为锂电铜箔、标准电子铜箔,为过渡性产品,且铜箔客户类型主要为贸易商客户,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铜箔的产能利用率、良率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二季度和三季度受产品结构调整等影响销量出现明显下降,全年实现铜箔产品销量约1600多吨,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叠加相应折旧费用,铜箔生产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导致铜箔业务出现较大亏损。(3)报告期内,母公司总部及生产基地投产,相应折旧等费用增加。(4)报告期内,为满足公司未来业务拓展需要,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由于公司研发产品为基础复合电子材料,应用领域涉及芯片封装、超细线路FPC制备以及新能源电池新一代负极集流体等,认证周期长、且生产稳定以及提升良率需要时间,年度内如可剥离铜箔等新产品暂未产生销售。(5)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3,430,179.14元,较同期增加

322.50%,主要系收到税费返还和政府补助资金同比增加所致。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首位,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核心技术已居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根据市场调研、技术进步、下游客户需求等情况不断对各项核心技术进行更新迭代,在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不断实现新的产品应用。公司对各项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整合运用亦是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技术应用组合实现多元化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高

端电子材料及应用解决方案。2022年度,公司继续深耕高端电子材料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持续保持原有竞争优势,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六、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1、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2022年度研发费用支出6,082.48万元,较2021年研发费用支出小幅下降4.76%,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46%。

2、研发进展

公司围绕电磁屏蔽膜、电磁屏蔽罩、挠性覆铜板、可剥铜、薄膜电阻等产品进行专利布局,2022年度新申请专利共31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新增授权专利共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件。

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共460件,其中发明专利250件,含韩国专利16件,美国专利15件,日本专利15件。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获得专利237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包含美国发明专利6件、韩国发明专利6件、日本发明专利4件,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八、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同意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1212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00,000股,共计募集资金人民币1,077,600,000.00元,扣除与发行有关的费用人民币98,560,377.37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979,039,622.63元。

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19年7月18日全部到位,并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19年7月18日对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到账情况进行了审验,

并出具了“天健验[2019]7-65号”《验资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50,262.07万元,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7,548.28万元,募集资金余额为55,190.17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3个募集资金专户、2个结构性存款账户、6个大额存单账户,募集资金存放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

开户银行银行账号募集资金余额备 注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支行120907891510703288,637,157.16活期存款
1209078915820006510,000,000.00大额存单
1209078915820011010,147,916.67大额存单
1209078915820013730,000,000.00大额存单
1209078915810108447,000,000.00结构性存款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支行1096600000037309418,075,620.94活期存款
1096600000047298281,443,111.12大额存单
1096600000049767821,110,666.67大额存单
1096600000049766710,550,611.11大额存单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萝岗支行360208912920023226924,936,668.95活期存款
3602005711200240010,000,000.00结构性存款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萝岗支行44050147004209866666-账户已注销
合计551,901,752.62

公司2022年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累计投资金额301,325.33万元,累计获取投资收益1,200.89万元,期末理财产品余额为22,025.23万元。

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

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胡云连、广州力加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加电子”)、广州美智电子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美智电子”)、李冬梅,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455.5802万股、1,408.6260万股、720.0000万股、

234.7710万股,2022年度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数未发生增减变动。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为苏陟、李冬梅、胡云连,其中苏陟和李冬梅为夫妻关系。2022年度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数未发生增减变动。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

2、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2022年度,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直接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

姓名职务性别年龄年初持股数年末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
苏陟董事长、总经理50000不适用
胡云连董事5214,555,80214,555,8020不适用
李冬梅董事、副总经理442,347,7102,347,7100不适用
高强董事、首席技术官59000不适用
王靖国董事46000不适用
叶勇董事56603,018604,0181,000增持股份
钟敏独立董事(离任)50000不适用
张政军独立董事54000不适用
崔小乐独立董事48000不适用
姓名职务性别年龄年初持股数年末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
倪丽丽独立董事45000不适用
喻建国监事48000不适用
崔成强监事60000不适用
张美娟职工监事37000不适用
佘伟宏董事会秘书(离任)48000不适用
王作凯董事会秘书3805,0005,000股权激励计划归属的股份
胡根生财务总监40000不适用
刘西山董事(届满离任)52000不适用
田民波独立董事(届满离任)53000不适用
金鹏独立董事(届满离任)52000不适用
夏登峰监事会主席(届满离任)72895,8750-895,875因自身资金需求减持股份
赵亚萍监事(届满离任)50902,000796,000-106,000因自身资金需求减持股份
合计///19,304,40518,308,530-995,875/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

十、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