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查股网  2024-05-24  凯赛生物(688065)公司公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或“公司”或“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及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项目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于2024年4月19日至2024年4月26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查阅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3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文件;

(3)查阅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明细及相关内部审议文件、信息披露文件,查阅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关于2023年度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

(4)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6)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7)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利用生物制造方法从事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等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生物制造行业对企业的技术实力有较高的要求,且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工艺水平的提升,技术人员队伍的传承性和持续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虽然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股权激励、薪酬福利等措施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但未来不排除行业内潜在竞争对手提供更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吸引公司人才,或公司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公司技术人才流失,而公司又不能安排适当人选接替或及时补充相关技术人员,则可能带来研发进程放缓或暂时停顿的风险,对公司保持持续竞争力和业务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外泄或失密风险

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公司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商业秘密外泄,并引发了一些纠纷及诉讼,公司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但仍对公司带来了一定影响,分散了公司精力,增加了公司维权成本。尽管公司通过专利布局、通过软件、硬件等管理措施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但仍难以完全杜绝,未来若再次发生核心技术外泄或失密,可能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技术研发滞后风险

近年来投资界、科学界、政府对合成生物学高度重视,加速了该领域技术科学和产业化研究水平的提升,若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资源,有可能在该领域取得相对公司更先进的技术,公司可能因此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目前,公司所处的长链二元酸、戊二胺和聚酰胺行业技术发展路径较为清晰,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公司对行业内和相关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进展一直保持紧密的关注和跟进。但在未来生物制造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排除出现重大技术革新,导致工艺流程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也不排除出现成本或性能更具优势的新型产品或材料,对相关产品实现重大替代的可能。若公司无法顺应趋势,面对变革,则公司的部分产品将失去市场需求,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未来的原材料和能源采购价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公司的原材料、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到下游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都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新项目建设进度、产品达产进度及销售不确定性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基戊二胺的大规模产线已投产,开始贡献销售收入,上述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的过程仍可能存在一定的设备调试、技术工艺调整优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存在达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由于项目投资建设受到项目所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变动、人员组织、供应商设备加工、土建安装速度以及宏观环境、贸易和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可能对项目建设和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建设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此外,在实践中,下游化工材料生产商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和更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以PA56和PA66为例:虽然两种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性能各有优劣,但PA56作为一种新型通用型聚酰胺材料,进入市场时间相对较短,客户对于该材料的性能深入理解和熟练使用需要过程,此外,相较于PA66较为完善的应用标准,生物基聚酰胺相关标准仍在进一步推广完善过程中。若市场对新产品如生物法癸二酸、生物基聚酰胺5X

系列等适应时间较长,将影响公司未来营业收入的增长。

3、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产品的生物转化过程需要一定压力的蒸汽、各种电压等级的供电设施及导热油设施等,且生物基聚酰胺聚合是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进行,因此公司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老化,如公司不能始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意识,及时维护、更新相关设施、设备,则公司仍然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对员工人身及公司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在极端情况下,若公司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或背负巨额赔偿义务,或者因安全生产事故被主管机关责令停产整改或被吊销有关资质、许可,则会对公司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此外,如果国家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标准,公司面临着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投入进一步增加、相关成本相应增大的风险,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4、环保合规风险

虽然公司主要产品通过生物制造方法生产,生物转化过程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发酵或酶转化方式进行,且公司不断扩大玉米等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的利用,但生产过程中仍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若因管理不到位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公司未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公司可能会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处罚,甚至被要求停产整改,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国家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公司也面临着环保成本增大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大。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外大型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良好。公司已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充分的坏账准备。但若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或者客户自身经营状况和商业信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可能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存货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大。公司出于谨慎性考虑,期末已对部分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若未来主要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下降,或因国内外政策或市场原因造成客户变更或取消订单计划,从而导致公司产品无法正常销售,则可能造成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需要计提跌价准备,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税收优惠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若未来有关税收优惠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公司未来因不能持续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等原因导致无法满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存在产品销往境外和部分原材料进口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发生汇兑损益较大。若人民币汇率未来发生较大变化,将会引起公司以外币结算的外销收入和以外币结算的境外采购价格波动,外汇收支相应会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变动主要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下游市场需求波动、太原技术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产能爬坡、生物基聚酰胺新产品尚处于推广期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公司下游市场需求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原材料或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生物法癸二酸产能爬坡或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则公司毛利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

6、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

公司正在推进多个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使得固定资产折旧也相应增加。公司在建项目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项目投产后经济效益不及预期,则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存在因折旧金额大量增加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生物基聚酰胺的生产和销售,聚酰胺应用于纺织、电子产品、薄膜、汽车零件、环保涂料等行业,该等行业需求同样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及社会消费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若客户对相应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则公司的业绩会受到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目前商业化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包括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利用生物制造技术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未来不排除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得重大技术突破,从而与公司直接竞争。

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领域,根据公开信息或媒体报道,有其他厂家宣布计划进入该领域。例如,2021年1月4日,新日恒力公布,其子公司的5万吨/年月桂二酸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并于2022年4月1日,公布该项目通过技术验收达到预定使用状态;2024年3月27日,宁科生物发布《关于重要控股子公司停产的风险提示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中科新材于2024年2月7日进入停产状态,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仍处于临时停产状态。

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方面,根据公开资料,日本东丽公司及日本味之素公司曾尝试合作通过生物技术生产戊二胺,韩国希杰宣布进入生物基戊二胺市场,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对外公告计划投资建设生物基戊二胺及聚酰胺56项目,于2022年10月公布2万吨生物基尼龙56项目成功试生产。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公告签署《生物酶法制备尼龙56技术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涉及开发以赖氨酸为原料的生物法戊二胺及尼龙56的技术。

若上述项目及类似项目等成功达产,则将与公司产生直接竞争,未来可能对公司产品销售量及利润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未来随着生物制造市场的扩大与成熟,不排除会有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及研发实力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对公司业务造成冲击。

(五)宏观环境风险

1、宏观政治环境、经济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太原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产能逐步扩张中。但如宏观经济出现下

滑,或者客户所在行业及其下游行业景气程度降低,则可能影响该等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或销售数量的下滑,公司业绩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受国际形势影响,石油及原材料价格有大幅上涨的风险,将可能对公司产品成本产生影响。此外,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多变,中美贸易摩擦前景尚未真正明朗,俄乌局势恶化,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大,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虽然中国经济仍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但未来的增长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2、关税等进出口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产品外销和部分原材料进口的情形。其中公司产品外销地区主要包括美国、欧盟等,原材料进口地区主要包括日本、中国台湾等。因中美贸易摩擦,公司主要产品长链二元酸曾被列入加征关税清单,加征15%的关税,并于2019年12月实施,随着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上述加征关税并未实际实施;公司重要产品PA5X于2018年起实际加征关税25%至31.5%;公司部分长链二元酸品种实际加征关税25%至30%。因此,后续包括美国在内的上述国家或地区对公司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材料大幅提升关税或实施贸易限制政策,若公司无法将关税加征相关成本转移,将不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3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211,417.49244,110.40-13.3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52.4455,326.60-33.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655.1955,408.60-44.6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945.1380,367.37-29.14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末2022年末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16,418.061,094,895.531.97
总资产1,883,337.281,782,728.065.64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30.95-33.6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630.95-33.6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530.95-44.2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15.12减少1.81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75.13减少2.36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8.957.69增加1.26个百分点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本期公司营业收入211,417.49万元同比下降13.39%,主要系公司受国际市场环境、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收入有所下降,但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依然保持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

2、本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52.44万元同比下降3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655.19万元同比下降44.67%,基本每股收益0.63元/股同比下降33.68%,稀释每股收益0.63元/股同比下降33.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53元/股同比下降44.21%,主要系受国际市场环境、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美元汇率波动致使汇兑收益下降。

3、本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9.14%,主要系上期公司进项税留抵退回导致。

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进行编制,并相应调整2022年、2021年同期数据及对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技术优势

公司应用先进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生物制造核心科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保有大量的研究、生产商业秘密和专利,拥有从产品创意设想到产业化实践的完整经验,在生物、化学、材料、工程等领域均设有研发团队。公司重视打造技术竞争力,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318项发明专利在内的406项专利,获得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颁发的“《可持续与创新奖》(SUSTAINABILITY & INNOVATION)”,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优势企业”。

2、国际化团队生物制造经验积累优势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卓有远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及成熟的研发团队,积累了大量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专业研发人才,公司长期重视从内部挖掘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公司一方面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来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通过提升人员素质、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公司管理团队稳定,且管理层多为研发背景人员,对于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发展具有良好的判断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对于从研发到产业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产业链优势

公司目前商业化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包括为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公司拥有从聚酰胺单体(长链二元酸/戊二胺)到聚酰胺再到聚酰胺改性复合材料的完整生产链条,主要核心原材料由企业自主掌握。作为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副会长会员单位和上海市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一方面,公司通过自主供应聚酰胺单体,能够确保聚酰胺产品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全产业链持续进行工艺优化,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保持自身产品竞争力优势。

4、成本优势

公司在规模化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新技术开发和升级,不断优化生产工艺

流程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成本优势。公司拥有完整平台能够自产聚酰胺单体并以此生产聚合物,主要核心原材料由公司自主掌握。

5、绿色生产和碳减排政策优势

公司通过生物制造方法生产,反应过程温和,三废排放少,原料部分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原料,对于解决化石资源依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生物制造新材料的绿色概念在高端品牌中较易获得认可,公司的生物基戊二胺实验性产品经下游国际客户验证,已用于汽车表面漆涂料,该应用获得欧洲新材料大奖(ECSInnovation Award)。

公司生物基产品采用可再生的农作物作为原料,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碳,再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出生物基产品;生物制造过程条件温和,节能减碳,因此,生物基材料有望做到零碳甚至负碳,对降低碳排放有显著作用。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检测,生产每吨生物基聚酰胺56比传统尼龙66或尼龙6普遍减少50%碳排放;生产每吨生物法癸二酸比化学法癸二酸减碳约40%以上;此外,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以塑代钢应用于轻量化场合,终端产品由于减重而降耗节能,以塑代塑替代热固性材料实现材料循环使用,都可以实现对碳中和的有益贡献。绿色生产和轻量化是公司产品的特点,用生物基材料的高性价比与石油化学品竞争,发展空间广阔。

6、业务布局合理优势

公司现有生产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金乡、乌苏,并正在太原建设第三个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当地具有原材料、能源等资源丰富、价格较低的优势。此外,公司总部及主要研发实验室设立在上海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及其周边省份相关产业链较为完整,下游企业数量较多,便于吸引高端人才。此外公司在美国和香港设立了子公司从事境外销售。公司业务地理位置布局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使公司更贴近国内外客户和市场,从而提高了公司拓展客户和服务客户的能力。

公司于2023年年中公告了拟定增募集不超过66亿元,并引入招商局集团作为间接股东的方案,这一方案的落地将为公司在生物新材料领域的业务开拓和在生物制造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带来更大机遇。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凯赛生物和招商

局集团双方将携手共进,致力于将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开发成为双碳时代的生物基基石材料,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此外,公司通过战略投资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研发布局,前瞻性地补齐与业务相关的技术能力版图。2023年1月,公司战略入股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分子之心,实现了对AI蛋白质结构预测、设计技术领域的深度布局;2024年1月,公司与具有丰富仿真模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3P.COM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旨在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各类产品应用提供最后一步的技术衔接。

7、品牌和客户优势

公司是目前全球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实现生物法制造系列长链二元酸并大规模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同时实现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生物制造技术突破,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杜邦、艾曼斯、诺和诺德、赢创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商业合作关系,并配合下游客户深度研发产品潜在应用,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良好的品牌和客户基础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客户,也有利于公司未来向产业链下游的快速延伸。

8、质量优势

公司重视在产品、生产、供应链、人力等运营管理环节全面高质量发展。公司产品质量优良且性能稳定,作为全球长链二元酸市场主导供应商,产品作为业内标杆,并定义了该产品主要生物指标、质量标准、方法等重要参数。

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制造体系及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源头把控生产质量;同时设有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过程监控实现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构建全方位、快速的售后保障体系,确保高质量的客户服务;通过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系统化、可持续化的管理和支持。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未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单位:万元

项目2023年度2022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18,912.8018,771.470.75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18,912.8018,771.470.75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8.957.69增加1.26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为了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增长0.7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1.2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总额、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上年不存在重大变化情况。

(二)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本持续督导期内的变化情况

序号技术名称主要创新点或先进性技术来源是否取得专利或其他技术保护措施对应工艺体现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或具体表征
1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构建高效工程菌现代基因工程编辑手段用于工业微生物代谢途径改造自主研发以商业秘密形式保护,同时已申请系列专利基因工程? 绿色二元酸菌种的开发及产业化。 ? 通过AI辅助技术,对长链二元酸菌种中关键酶进行设计及改造,并获得酶活显著提升的变体。
2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微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利用在线传感器技术采集生物代谢过程各种生理参数,进行大数据分析,实施智能化控制过程自主研发在专利方式申请保护的同时,对其中最为核心、最难得知的某些工艺参数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生物工程? 十四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新发酵工艺的稳定生产。 ? 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乳酸、戊二胺工艺的开发,优化耐受工程菌及其发酵条件,进一步降低成本。
3生物转化/发酵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针对性地高效实现生物制造去杂质过程自主研发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并辅以商业秘密保护生物化工? 完成十四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的提取新工艺的开发,并实际应用于生产。 ? 农业废弃物有效组分高效分离技术,完成实验室阶段性实验,过渡至中试实验。
4聚合工艺研究生物材料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设计相应的生产装置和工艺,针对市场需求研究改性方法自主研发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并辅以商业秘密保护生物高分子材料聚合与改性? 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开发,通过对原材料、工艺、设备中的改进,实现系列产品性能提升。 ? 为满足市场需求丰富产品线,产品在熔点、流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方面进行扩充,形成不同性能系列聚酰胺产品。
5生物基材料下游应用开发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在纺丝、工程材料、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特异性应用开发自主研发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并辅以商业秘密保护生物基材料的配方及下游应用工艺开发? 联合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建筑模板领域的应用。 ? 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电池壳、光伏边框、储能箱的工艺,进行实验室级别样品测试。 ? 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集装箱的工艺,完成小规模样箱及辅材评估。

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如下:

认定称号认定年度产品名称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
单项冠军产品2018、2021长碳链二元酸

2、本持续督导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如下:

类型本年新增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7958714318
实用新型专利372411788
外观设计专利////
软件著作权////
其他////
合计11682831406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实地查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予以执行,募集资金使用已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程序,基于前述检查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本持续督导期内,公司存在以下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不及原计划预期情形:

“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使用进度不及原计划预期,主要原因是受当地管控措施影响,项目的施工作业、物料采购、基础建设等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2022年,上述项目所在地均受到严格管控,人员跨区域流动受到较大的限制,施工建设、设备运输等方面均受到影响,致使项目实施进展未达预期。针对上述事项,保荐人已敦促上市公司及时进行信息披露,2023年1月9日经发行人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将“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2年12月延期至2023年6月,将“乌苏技术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2年12月延期至2023年12月,发行人独立董事对本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并于2023年1月10日进行了公告。“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项目使用进度不及原计划预期,主要原因是受项目所在地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变动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较原计划进一步有所延长。针对上述事项,保荐人已敦促上市公司及时进行信息披露,2023年8月7日,发行人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将“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3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发行人独立董事对本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并于2023年8月8日进行了公告。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直接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 Ltd.直接持有165,199,321股公司股份,本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增减变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张红光直接持有6,000股公司股份,系本持续督导期间增持。除Cathay IndustrialBiotech Ltd.及张红光外,公司其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本持续督导期间内,除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张红光自愿增持公司股份6,000股

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增减变动;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署页)

保荐代表人:

孟 夏周 焱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 5 月 24 日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