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松科技: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http://ddx.gubit.cn  2023-05-22  瑞松科技(688090)公司公告

!"#$%&'()*+,-!./01234%&'()*+

5655789:;<=>?@+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持续督导》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证券”、“保荐机构”)作为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松科技”、“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持续督导保荐机构,负责瑞松科技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年度/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2年度,广发证券对瑞松科技的持续督导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

序号

序号工作内容实施情况
1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已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2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保荐机构已与瑞松科技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已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瑞松科技开展了持续督导工作。
4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2022年度,瑞松科技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5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2年度,瑞松科技无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的情况。
6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保荐机构督导瑞松科技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7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保荐机构督导瑞松科技依照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8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保荐机构督导瑞松科技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9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保荐机构督导瑞松科技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10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证券交易所报告。2022年度,保荐机构对瑞松科技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11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2022年度,瑞松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前述事项。
12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2年度,瑞松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13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2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14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人应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上市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人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2022年度,瑞松科技未发生前述情形。
15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5日内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2022年度,瑞松科技不存在前述情形。

+",-./0,-123456789:;)*在本持续督导期间,2021年度公司有1份设备买卖合同及其相关依据,未完全符合公司按时段法核算收入的统一标准,应按照时点法确认收入处理。为更准确的反映公司经营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公司对上述事项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对受影响的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年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和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和追溯调整。

整改情况:公司于2023年4月25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定期报告更正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此议案发表了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已督促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AB

、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593.45万元,同比增长8.03%;实现归属于

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73.18万元,同比下降34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14.52万元,同比下降556.80%。主要原因系:(1)报告期内,国内经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项目开工情况及国内外物流运输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有所延误,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关规定,为真实、

准确地反映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年度经营成果,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2年确认的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总额为10,554.18万元。其中,公司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偿债能力、企业信用、财产执行情况等因素,本报告期计提其相关资产的专项减值准备9,305.32万元。

(3)公司加大对数字化业务和其他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随着业务规模、员

工规模的增长,期间费用增加所致。

、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人才流失对公司经营影响的风险。公司的业务需要大量具备对机器

人、焊接、机械、电子、工业软件、编程、传感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运用能力的研发技术人员,要求技术人员对各行业领域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的技术要求、工艺设计等具备深入理解,并具备丰富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相关经验。尽管公司一贯重视并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市场激烈争夺的对象,公司面临一定的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2)核心技术被侵权对公司经营影响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

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各类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技术成果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重要技术成果被泄露或专利被侵权,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公司技术更新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风险。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飞速发展。但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存在不确定性、研发效果和成果存在不及预期等固有风险,可能会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产生

不利影响。

、经营风险

(1)主要客户业绩波动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风险。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

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目前,汽车制造行业是自动化程度最高、机器人应用最深入的行业之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特点,行业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若主要客户业绩发生波动,将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稳定性构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受到宏观经

济整体放缓以及外部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产销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若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则有可能导致公司对客户应收账款不能回收,或坏账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亦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的风险。

(3)公司所处行业和市场竞争加剧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风险。汽车装备、

3C、汽车零部件、机械重工等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的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可能会全面跟进和模仿,从而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4)公司焊装业务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风险。报告期

内,公司汽车焊装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可能会使得导致公司对客户需求依赖程度较高,影响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如果汽车行业客户的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其他行业领域收入规模不能及时扩大,将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5)公司销售区域相对集中且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未来市场开拓失败的风

险。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华南、华东区域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汽车行业的客户具有产业集群的区域特征,一般分为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六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系统行业领域、汽车焊装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由于市

场开拓需要一个过程,若未来华南、华东区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市场开拓进度不及预期,将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公司存在未来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行业风险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由机器人零部件生产厂商、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系统解决方案商、终端用户四个环节组成。一般来讲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系统解决方案为机器人商业化和大规模普及的关键。从收入角度来看,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焊装生产线业务、其他行业的生产线和机器人工作站业务等,并不从事机器人本体或其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公司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环节。系统解决方案环节市场规模较大,但集中度较低,在产业链中相对处于弱势。若公司不能有效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需求,来自于汽车制造、两轮车、机械重工、3C半导体、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其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整体受到宏观经济景气度、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影响。虽然公司建立了合理的业务结构,覆盖汽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半导体等多个行业,有效分散行业集中度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但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公司各个行业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增长速度将带来显著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公司所处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

C"=>DEAB

2022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F"GHIJKL6MNOP9QRS

2022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20年
调整后调整前
营业收入1,005,934,510.46931,125,068.60955,857,058.388.03798,906,310.35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1,004,230,276.78930,139,097.15954,871,086.937.97798,831,549.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731,772.2625,579,662.6027,752,379.28-345.2449,939,878.1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145,163.7116,669,374.2218,842,090.90-556.8025,988,771.5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662,918.81-60,605,871.10-60,605,871.10不适用12,140,731.14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2020年末
调整后调整前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69,562,415.28944,063,107.47946,235,824.15-7.89933,645,227.58
总资产1,775,976,599.811,675,379,091.941,659,764,198.006.001,647,597,244.34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20年
调整后调整前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930.380.41-344.740.77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930.380.41-344.740.7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130.250.28-552.000.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922.722.95减少9.64个百分点5.9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401.782.00减少10.18个百分点3.09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6.704.774.651.934.84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

较上年度同比分别下降,主要原因有:

(1)报告期内,国内经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项目开工情况及国

内外物流运输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有所延误,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关规定,为真

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年度经营成果,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2年确认的信用减

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总额为10,554.18万元,对公司2022年度合并利润总额影响10,554.18万元(未计算所得税影响)。其中,公司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偿债能力、企业信用、财产执行情况等因素,本报告期计提其相关资产的专项减值准备9,037万元;

(3)公司加大对数字化业务和其他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随着业务规模、

员工规模的增长,期间费用增加所致。

2、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44.74%,主要原因系净利润下降所致。

T"UVWXY6MZ)*

、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研发人员185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60%,此外拥有设计人员206人,占比27.39%,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已获得知识产权310项,其中267项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5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3项。

作为国际主流整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公司积累大量先进工艺技术和应用案例,并通过自身研发,部分主要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协助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应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此外,公司抓住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在巩固原有汽车焊装业务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大力开拓汽车零部件、两轮车、工程机械、3C、船舶等行业的自动化业务。

公司开发了包括重载机器人和专机型搅拌摩擦焊接系统、轻量化材料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电梯工业自动化装配焊接系统等众多行业急需的国内外领先工艺及装备,促进了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数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力优势

一直以来,公司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根据技术、产能、工艺等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整线装备,提供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到交付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

作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可有效避免众多提供商在设计理念、制造标准、技术支持、产品对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保证机器人生产

线和成套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从而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基于在数字化智能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公司制定了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为方向的中期技术战略。公司在资金、人员上积极投入,以工业软件为突破口,综合开展在设计、分析、制造、系统仿真、虚拟装配、虚拟调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工厂数字化与制造智能化转型。

公司全资子公司飞数软件专注研发设计类与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和平台的开发、销售、服务及产业生态建设。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技术积累及国内外众多战略合作伙伴的支持,公司工业软件新业务快速开展;另一方面,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会反过来巩固公司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加工装备方面的行业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行业生态。目前已开发的软件产品包括设计仿真一体化、设计高效协同平台、行业标准零部件库、产线在线运维平台等。

公司机器视觉业务拥有五大技术优势:电控技术、工业AI算法、IOT云技术、视觉方案能力和机器人应用技术。产品具备二维/三维检测能力、小于1um的超高精度检测能力、毫秒级检测速度及大于99.99%的检测成功率。公司拥有10余种品牌机器人及400多个汽车行业视觉项目的应用经验,在尺寸测量、二维/三维引导定位、深度学习分类和检测、文字识别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重点推出用于工业场景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RAIDI,以及汽车VIN码激光划刻、清洗、检测一体机等产品。RAIDI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该产品集标注、训练、模型调优功能为一体,可用于解决复杂缺陷定位、检测、分类等问题,适合多品种、小批量、小样本数据的各类工厂自动化复杂应用场景。汽车VIN码激光划刻、清洗、检测一体机具有白车身VIN码生成到检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功能。机器采用高频高能激光脉冲照射工件表面形成字符并清洗字符表面烧痕,通过3D视觉获取字符3D点云,利用深度学习OCR识别技术核对字符内容,检测字符深度和缺陷。该标准品机台可广泛应用于汽车VIN码、各类金属制品的SN号的生成及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信息可追溯的特点。

、项目经验和质量管理优势

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客户需求差异化大,机器人生产线制造工艺复杂,公司需要深入理解客户的行业特征、经营模式、产品属性、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才

能设计制造出符合客户严格技术要求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下游客户的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因此,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求供应商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并且通常对项目实施团队的专业程度、实施经验、售后服务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公司在多年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工程机械、3C、电梯、船舶等行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能够深入了解细分行业客户的业务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求,从而不断积累大型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公司在各大行业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完备的质量检验程序,以确保产品品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广州瑞北、武汉瑞北均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广州瑞北2010-2022年连续12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相关奖项,并于2017年及2021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最高奖“品质优秀奖”。长期以来,公司凭借较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对品控有严格要求的日系汽车制造厂商的高度认可。

、本土化服务优势

相对于国外同行业公司存在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连续性不强、项目提交过程复杂等弱点,公司充分发挥本土厂商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全生命周期跟踪、开发、服务的模式。公司致力于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型,在研究开发、生产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符合本土客户的需要。

在前期开发设计阶段,公司即与用户保持密切接触,邀请用户联合参与设计和调试,充分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解决客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工艺问题,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对技术工艺和项目实施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质保期后,公司售后服务团队可快速响应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另外,公司开展人员培训和交流活动,并建立用户定期回访制度,通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用户进行系统维护,售后服务效果明显。未来公司还将大力拓展售后维保和产品升级业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市场和品牌优势

公司不断开拓下游市场,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工程机械、3C、船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公司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技术和服务网络,现有客户包括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厂商,客户粘性较高。公司还取得了一贯以品控严苛著称的日系汽车厂商的高度认可。公司在行业内特别是华南地区拥有突出的品牌地位,在华南地区汽车焊装机器人生产线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公司不断开拓其他行业客户,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服务,不断赢得各行业客户的信赖。

、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董事长孙志强先生拥有20多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客户服务经验,把握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副总裁和技术负责人刘尔彬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并曾留学德国从事焊接技术与工业工程研究,长期从事机器人焊接和智能系统技术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市场化推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核心人员何艳兵先生为公司工艺技术总监,长期针对工业机器人、焊接以及智能制造技术进行深度研发,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IWE);飞数软件研发总监梁树永先生一直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有2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飞数软件销售总监任特先生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并取得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参数技术(PTC)从事过售前技术及大客户营销工作,于达索中国从事过solidworks相关产品华南渠道管理工作。

公司还拥有一支优秀的机器人和智能技术专家顾问团队,成员包括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协会会士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公司与松下、库卡、博世力士乐、德国IBG工业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等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训,为公司培养现代焊接和机器人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4]^MZ9\4_`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研发的投入和项目的发展。2022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

用的总额达到6,743.10万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研发人员185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60%,此外拥有设计人员206人,占比27.39%。

公司一向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申请各类专利、著作权等。报告期内,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合计31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合计25项。

a"bcdJ_`efghijklm!n

不适用。

o"pqrs6tu)*9efQE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及余额情况如下:

项目

项目金额(元)
募集资金净额405,874,233.95
加:理财产品利息收入262,904.11
加:结构性存款利息收入9,314,153.77
加:定期存款利息收入2,478,197.29
加:其他募集资金利息收入982,302.60
减:以前年度已使用金额262,090,030.58
减:本期募投项目投入使用金额6,639,126.67
减:本期购买但尚未赎回的定期存款65,000,000.00
减:手续费支出4,325.27
2022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85,178,309.20

2022年度,公司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v"wxxy"z{w|3"}A"~A0???R3?6#x"??"??9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如下:

、直接持股情况

姓名

姓名类别任职状态期末持股数量(股)报告期内增减(股)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孙志强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裁现任20,125,435-0
颜雪涛副董事长现任1,403,000-204,0880
刘尔彬董事、副总裁、技术负责人现任1,085,670-0
宗煜董事现任0-0
张剑滔独立董事现任0-0
闵华清独立董事现任0-0
马腾独立董事现任0-0
柯希平董事离任6,488,308-0
廖朝理独立董事离任0-0
张彦敏独立董事离任0-0
卢伟东独立董事离任0-0
罗渊监事会主席、职工代表监事现任0-0
查晓红监事现任0-0
叶王根监事现任0-0
蔡雄江监事离任642,835-0
郑德伦副总裁、财务总监现任522,304-0
孙圣杰副总裁现任964,253-0
陈雅依董事会秘书现任0-0

、间接持股情况

姓名类别任职状态间接持股主体在间接持股主体所占股权比例(%)间接持股主体持有公司股份比例(%)
柯希平董事离任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99.340.96

2022年度,副董事长颜雪涛先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

减持公司股份数量204,08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0%。公司报告期内离任的董事柯希平实际控制的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1,220股公司股份;此外,2022年12月16日,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与赵伟先生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厦门恒兴将其持有的3,368,030股公司股份以27元/股的价格转让给赵伟先生,截至本报告出具之日,其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并已取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过户登记确认书》。除此之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公司股份没有变动。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的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v!"à???,-./??éè42ê?6íìAB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以下无正文)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