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保荐机构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被保荐公司简称:华强科技 |
保荐代表人姓名:刘伟 | 联系电话:021-38966588 |
保荐代表人姓名:张展培 | 联系电话:010-56839300 |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科技”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保荐机构,对华强科技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截至2024年末,公司募投项目新型核生化应急救援防护装备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生产基地项目”)、新型核生化防护基础材料研发平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研发平台项目”)和信息化(数据驱动的智能企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信息化项目”)的募集资金累计投入进度分别为
7.35%、
0.48%和
32.77%,存在募集资金投入比例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延期或变更的风险。具体情况参见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二、重大风险事项”之“(七)关于募投项目延期或变更的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已在《2024年年度报告》之“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之“(九)其他重大风险”之“1.关于募投项目延期或变更的风险”中进行了风险提示。
2025年
月
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八
次会议,审议通过《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方案及新增募投项目的报告》,对生产基地项目、研发平台项目和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同时新增“新型给药装置及包装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具体情况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方案及新增募投项目的公告》(公告编号:
2025-019)
(二)107产品的审价进展107产品从2019年开始交付客户使用,因其审价周期远超一般产品,导致部分货款无法回收,从而形成公司对单位A和单位B的大额应收账款。2024年4月12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确认107产品相应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式和计提比例的议案》,公司在2022年末对单位A和单位B的107产品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式进行调整,由账龄组合计提改为单项计提,并在充分考虑单位A和单位B历史坏账准备计提情况的基础上,确定15%的计提比例。在107产品审价完成前,如无其他证据表明单位A和单位B的付款能力出现不利变化,对于单位A和单位B的107产品相关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均按照上述方式和比例执行。
截至2024年末,107产品的审价程序仍未最终完成,相关应收款项仍未能回收。
针对上述事项,保荐机构督促公司持续跟进107产品的审价进展,尽快完成上述应收账款的回收,并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重大风险事项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特种防护装备方面,军方重点型号研发任务的周期较长,经过一系列长时间严格的试验和验证试验考核,列装定型后,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但能力与订货不直接匹配,研发投入大,对公司个体防护装备产品规模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公司集体防护产品市场向好,用于提高在XXX战场环境下生存能力的XXX指挥所集体防护系统,自2024年已开始批量订货,但后续订单情况还需要根据部队需求落
实,具有一定的不确定。
医药包装方面,公司新研制的用于填补我国自主研制技术与产品空白的胰岛素笔式注射器用预灌封橡胶组件等产品,关联评审周期延长,产业化进程减慢,可能影响公司整体规模效益。
以上风险可能引起营收规模的减少导致成本摊销不匹配,相关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支出较大,导致盈利能力下滑影响。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特种防护装备方面,为保持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研发关键技术、运用新材料、开发新的工艺及设计,不断满足军方提出的装备性能新要求。
虽然目前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具有优势,但如果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或在技术升级迭代过程中未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行业内出现其他重大技术变革,甚至研发失败,则可能导致公司失去技术优势、产品被替代,出现不能获得足够订单或不被客户认可的风险。
在药用胶塞行业中,公司面临着与外资品牌及国内其他优质企业的市场竞争。若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售价等方式抢占市场空间、加剧竞争,则可能导致市场的供应结构和产品价格体系发生变化,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公司未来盈利的实现受到宏观经济、市场环境、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情况、管理层经营决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公司特种防护装备订单受到国际形势、国家国防战略以及军方采购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因国家国防战略等原因导致军费支出预算调整,或受国际形势、军方采购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军方改变采购计划或延长采购周期,公司可能面临订单延迟甚至订单取消的情况,导致军品销售收入结构变化、销售收入实现时间延后甚至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医药包装产品原材料部分来自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外依存。如果外贸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因国际政治关系导致公司的相关原材料供应不足或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带量采购药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如果下游药企客户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或在带量采购招标中中标,将导致该药企客户对药用胶塞产品的需求出现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财务风险
1、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5.2%,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医药包装及医疗器械产品毛利率为18.22%,同比减少2.64个百分点。如果未来市场竞争加剧、低毛利率的产品构成提高、药用丁基胶塞需求下滑,或者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则公司毛利率可能存在持续下滑的风险。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0,392.60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
17.18%。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受军品回款情况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对军方应收账款未发生实际坏账,亦未因应收账款回款问题发生诉讼及纠纷,实际执行中受军方审价、军方付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回款周期较长的情况。如出现大额应收账款长期未回款情况,将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资金流转产生不利影响。
、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775.11万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主要原因系原材料采购支出同比增加以及军方及主要客户销售回款延后,如果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仍出现并持续,公司可能会存在营运资金紧张的风险,进而可能会对公司业务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五)行业风险
1、生产经营信息不宜披露的风险军品行业的特殊性使部分生产、销售和技术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不宜披露或直接披露。由于上述涉密信息豁免披露或脱密处理,投资者不能通过产能、产量、销量、价格等指标以及客户、供应商信息来了解、判断公司军品业务的部分具体信息,可能难以准确估计公司的盈利趋势,从而影响对公司价值的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军队客户订单采购的波动风险公司主要产品的最终客户为军队,军方采购具有计划性较强、项目周期较长的特点,一般产品先通过研发认证定型后,军方会进行持续的批量采购。由于公司产品的销售受到军方采购需求的限制,如军方采购计划发生变化,公司的产品销售将受到较大影响。
、因军品定价延迟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公司部分军品的价格采取军方审价方式确定,对于审价尚未完成但已实际验收交付的军品,公司按照暂定价确认收入,于审价完成后将相关差价计入完成审价当期。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公司存在因军品审价导致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六)宏观环境风险军工作为特殊的经济领域,主要受国际环境、国家安全形势、地缘政治、国防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如未来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导致国家削减国防支出,使得军方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数量产生波动,出现订单减少的风险,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七)关于募投项目延期或变更的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首发募投项目生产基地项目、研发平台项目和信息化项目投入进度分别为7.35%、0.48%和32.77%,投入进度较低。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7.72亿元,新建防护装备产业化生产基地,增加个防产能18万套、集防产能约1万台套,项目实施周期计划为3.5年,预计2025年末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子项目——
239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保障了2024年239产品的生产交付。但进入“十四五”以来,受军改及装备竞争性采购影响,公司传统常规装备订货需求萎缩,下一代防护装备方向尚不明朗,基于降低经营风险、谨慎盲目投资的原则,公司放缓了募投项目投资节奏。“十四五”中期,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指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是当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重点面向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和体系效能型转变,围绕备战打仗提高打赢能力、增加新质新域作战力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防护装备向智能化、模块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新一代透气式防毒服、XXX一体化防护、自洗消防护材料、广谱吸附材料等先进技术、材料将成为新型防护装备主流趋势,因此公司募投项目中的部分建设内容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新型防护装备研制生产需要,可能存在项目调整或延期的风险。
研发平台项目计划投资3.53亿元,拟建设核生化防护基础材料研发平台,以满足公司特种防护装备核心材料研发和小试、中试需求,项目实施周期计划为
3.5年,预计2025年末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平台项目已完成整体设计方案的编制,并同步开展中试线、实验室、检测室等项目的设备调研。随着近两年公司XXX一体化防护、XX通用型过滤吸收器等一批科研项目的按时推进,以及广谱吸附材料制备、球形活性炭复合织物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公司面向特种防护装备升级换代需求,以前沿技术和核心材料研发为牵引,充分论证工艺技术路径,提出了研产一体化能力建设需求,加快推动新型防护材料智能化发展,打造系列化集体防护系统。因此公司募投项目中的部分建设内容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军品科研生产需求,可能存在项目调整或延期的风险。
信息化项目计划投资0.99亿元,项目实施周期计划为4年,预计2025年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电子采购平台、销售管理平台、安全环保监管数字化平台的系统搭建和上线运行,完成了丁基胶塞生产数字化应用和商密网数据中心服务器及私有云部署,完成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招标准备工作。因前期项目顶层设计周期较长,目前项目投入进度较原计划有延迟。后续公司将加快招标采购、部署实施和上线运行工作进度,但能否如期完成仍存在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三个募投项目投入进度较原计划均有延迟。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及“十五五”规划前期论证,细化论证募投项目实施内容,若短期内公司出现产能扩张需求不明显、行业市场需求变化或募投项目预期不能带来效益等情况,未来可能会根据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对募投项目可行性进行再论证、内容变更或者延期等,因此,公司存在募投项目延期或变更的风险。
三、重大违规事项
2024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 | 2024年度/2024年12月31日 | 2023年度/2023年12月31日 | 增减幅度 |
营业收入 | 61,134.81 | 57,275.31 | 6.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252.79 | 792.51 | 184.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6,495.81 | -7,602.74 | -14.5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775.11 | -6,687.60 | 105.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419,977.68 | 417,025.98 | 0.71% |
总资产 | 488,004.72 | 505,164.53 | -3.40% |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增减幅度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7 | 0.02 | 250.00%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7 | 0.02 | 250.0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19 | -0.22 | -13.6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54 | 0.19 | 增加0.35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55 | -1.81 | 增加0.26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9.26 | 9.03 | 增加0.23个百分点 |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134.81万元,同比增加6.74%;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2.79万元,同比增加18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95.81万元,亏损同比减少14.56%。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1.82个百分点,基本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特种防护装备产品及研发服务类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增加,二是减值损失同比减少导致利润水平提高。
特种防护装备板块,自2022年开始,受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及部队装备订购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产品订购计划延迟,产能利用率下降,规模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导致特种防护装备产品毛利率连续两年下降;本报告期内,受产品销售收入增加的影响盈利能力有所恢复,毛利率同比增加6.99个百分点。医药包装板块,本报告期内,药用丁基胶塞产品收入同比增长0.78%,毛利率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主要受产品结构及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利润的增加导致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同比增加。
2、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13,775.11万元,净流出同比增加105.98%,主要系原材料采购支出同比增加所致。
3、截至2024年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9,977.68万元,同比增长0.71%;总资产488,004.72万元,同比下降3.40%,基本保持稳定。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的细分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从事军品业务所需的全部军工资质,参与起草《军用防毒服通用规范》《车载三防方舱滤毒通风装置通用规范》《电动送风过滤式防毒面具规范》等兵器行业标准以及参与编制《呼吸防护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国家标准、《军用过滤吸收器通用规范》等国家军用标准。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药用丁基胶塞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医药包装协会
药用胶塞专委会五家主任单位之一,主持和参与起草、制订了《上市药品包装变更等同性\可替代性及相容性研究指南》《丁基胶塞输液瓶塞》《丁基橡胶抗生素瓶塞》《丁基橡胶药用瓶塞化学试验方法》等行业标准。
2、强大的综合产品能力公司拥有强大的防护装备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涵盖防毒服、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装备,以及阵地防御、机动平台、移动掩蔽部等集体防护装备,覆盖陆、海、空、火箭军、武警等多个军兵种。公司紧跟国防军工发展需求,拥有核心研发团队,可以快速响应军方需求;建立了科学的生产流程和全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依赖于专业的特种防护装备生产线以及防护核心炭材料中试线,公司的产品在防护性能、生理舒适性大幅提升。此外,公司引入精益生产理念,采用RFID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控制,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集防装备柔性总装生产线,实现了生产的节拍化、均衡化,以及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灵活结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同时,公司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医药包装、医疗器械等民品市场,主要包括药用丁基胶塞系列产品、非PVC多层共挤膜、医用防护服、防护口罩等。公司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建成国内首个智能化丁基胶塞生产车间,实现生产效率提高51%、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2%、能源利用率提高17%,打造了丁基胶塞行业智能制造标杆。
3、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三等奖等科技奖项,公司获得兵器装备集团三型个人防护服研制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司子公司华强制盖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宜昌市铝塑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公司承担和参与了我国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透气式防毒服的研制,拥有吸附功能面料制备等防毒服核心技术;拥有三维头面型结构的防毒面具面罩正向
设计、氯化丁基橡胶配方及注射成型、防毒面具自动化装配等防毒面具核心技术;拥有核生化防护与内部环境综合集成控制、军用毒剂与有毒工业化学品广谱过滤防护材料等集体防护核心技术;研发了滤毒罐失效预警模型、单兵生命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一体化呼吸器集成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同时,作为医药包装龙头企业,公司掌握丁基胶塞核心技术,并不断提高其性能,努力实现国产替代。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共有技术研发人员13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
20.51%,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经过长期积累,公司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目前累计取得已授权专利221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含国防发明专利6项)。
公司先后研制生产用于日本遗留化学武器处理的履约防毒服、用于火箭军部队人员使用的防毒服和用于奥运安保陆航直升机人员的防毒服、外贸用透气式防毒服;参与研制人防紧急避难所、人防核化检测车等重点产品,用于特殊环境下保障危险物品检测和人员掩蔽。
公司重视与外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与防化研究院、防化学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工研究所、火箭军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并与其他军工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发。
4、独特的产品试验验证能力
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试验验证能力,建立了专门的试验检测机构——理化计量中心,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CNAS)认可。理化计量中心包括原材料、具体产品、计量检定等专门实验室,拥有质谱仪、光谱仪、光度计、粘度仪、比表面积测定仪等试验设备,可对比表面积、防护时间、断裂强力、抗弯长度、阻燃性能、防油等级、静水压等进行检测。
公司拥有国内防护领域稀缺的实验室和用以检验试剂的剂库,具备独有的检测能力,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试验数据、试验方案、试验经验。公司拥有个体防护装备系统性防护性能评价试验平台、模拟沙林实毒试验的DMMP检测装置、大
型三防系统整体防护性能试验系统、模拟大气粉尘试验装置等测试设备。
5、优质的客户资源军方对供应商的准入资质有严格的认定流程,公司凭借在特种防护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出色的军品质量管理水平,与军方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不断的市场开拓,在药包材领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稳定的客户群,与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奥赛康药业、罗欣药业、悦康药业、海正药业、卫康制药、绿叶制药等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24年度,未发生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六、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5,660.12万元,同比增长9.3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26%,较上年同期增加0.23个百分点。
(二)研发进展
2024年度,公司各项在研项目均在有序研发中。2024年度,公司新专利申请5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新获授权专利34项,其中发明13项,研发成果持续得到体现。
七、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八、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3368号)同意注册,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8,620.62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为人民
币35.09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02,497.56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人民币21,282.47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81,215.08万元。前述募集资金已于2021年12月1日全部到位,由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了大信验字〔2021〕第1-10041号《验资报告》。
公司已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并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124,296.31万元,其中:以前年度使用88,248.32万元,本年度使用36,047.99万元。本年度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金额 |
2023年末募集资金结余金额 | 201,761.46 |
减:本期募投项目投入金额 | 3,447.99 |
减: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转出 | 32,600.00 |
减:手续费 | 0.13 |
加:利息收入 | 3,899.40 |
2024年末募集资金结余金额 | 169,612.74 |
注:上述余额包含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银行名称 | 银行账户 | 性质 | 余额 |
交通银行宜昌分行宜港支行 | 425425008011000168854 | 活期 | 81,690.42 |
中国银行宜昌自贸区支行 | 565171194070 | 活期 | 6,989.57 |
中信银行宜昌分行 | 8111501012200832022 | 通知存款 | 7,234.37 |
合计 | - | - | 95,914.36 |
注:中信银行宜昌分行募集资金专户中的活期存款余额自动购买7天通知存款,按照7天通知存款结息,使用不受限制。
公司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将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存入理财专用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财专户募集资金存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银行名称 | 理财专户账号 | 类型 | 余额 |
交通银行宜昌分行宜港支行 | 425899999601000003790 | 七天通知存款 | 4,698.38 |
中国银行宜昌自贸区支行 | 567787527052 | 结构性存款 | 5,100.00 |
569087531885 | 结构性存款 | 4,900.00 | |
570387523717 | 结构性存款 | 5,100.00 | |
571687528264 | 结构性存款 | 4,900.00 | |
572987523267 | 结构性存款 | 6,426.00 | |
574287520266 | 结构性存款 | 6,174.00 | |
575587524092 | 结构性存款 | 18,564.00 | |
576887520974 | 结构性存款 | 17,836.00 | |
合计 | - | - | 73,698.38 |
(二)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披露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不存在未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的情况,不存在募集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形。
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一)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公司控股股东为兵器装备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兵器装备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56,812,800股股份,占比45.52%;同时,兵器装备集团通过南方资产间接控制公司85,534,000股股份,占比24.83%。因此,兵器装备集团合计控制公司70.35%股份。2024年度,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数未发生增减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兵器装备集团和南方资产间接控制公司70.35%股份。2024年度,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数未发生增减变动。
(二)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公司股权激励对象胡新武于2022年6月因意外身故、贺良冬于2023年6月因公调离公司,根据《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财资[2016]4
号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批准的《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其二人获授的激励额度需要进行转让处理。
公司于2024年3月2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股权激励对象胡新武、贺良冬股权转让事项的议案》,同意将原激励对象胡新武、贺良冬通过宜昌华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宜昌华军”)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授予公司董事长孙光幸、副总经理刘波、纪委书记侯开举。股权转让事项完成后,上述人员将通过宜昌华军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孙光幸:
承接上述股份的50%,即:112,650股;刘波:承接上述股份的25%,即:56,325股;侯开举:承接上述股份的25%,即:56,325股。本次股权分配仅涉及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宜昌华军的有限合伙人变更,不会导致宜昌华军持有公司股份发生变化,亦不导致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除上述情况外,2024年度,公司董监高持股情况未发生变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情况如下:
姓名 | 职务 | 直接持股数(股) | 间接持股数(股) | 合计持股数(股) | 合计持股比例 | 2024年度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
孙光幸 | 董事长 | - | 112,650 | 112,650 | 0.03% | - |
刘榜劳 | 董事、总经理 | - | - | - | - | - |
唐伦科 | 董事 | - | - | - | - | - |
张亚昌 | 董事 | - | - | - | - | - |
邹晓丽 | 董事 | - | - | - | - | - |
徐斌 | 董事 | - | - | - | - | - |
王广昌 | 独立董事 | - | - | - | - | - |
刘洪川 | 独立董事 | - | - | - | - | - |
刘景伟 | 独立董事 | - | - | - | - | - |
刘跃东 | 监事会主席 | - | - | - | - | - |
程烈源 | 职工代表监事 | - | - | - | - | - |
沈洁 | 职工代表监事 | - | - | - | - | - |
孙岩 | 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 | - | - | - | - | - |
姓名 | 职务 | 直接持股数(股) | 间接持股数(股) | 合计持股数(股) | 合计持股比例 | 2024年度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
陈德安 | 副总经理 | - | - | - | - | - |
潘言宏 | 副总经理(离任) | - | 362,700 | 362,700 | 0.11% | 无 |
周超 | 副总经理 | - | 301,800 | 301,800 | 0.09% | 无 |
唐国庆 | 副总经理 | - | 251,400 | 251,400 | 0.07% | 无 |
刘波 | 副总经理 | - | 56,325 | 56,325 | 0.02% | - |
赵晓芳 | 董事会秘书 | - | 198,800 | 198,800 | 0.06% | 无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 | ||||
刘伟 | 张展培 |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