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元科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元科技”、“上市公司”、“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号——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对嘉元科技的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次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 工作内容 | 持续督导情况 |
1 |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针对嘉元科技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
2 | 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 保荐机构已与嘉元科技签订了保荐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
3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了解嘉元科技业务情况,对嘉元科技开展了持续督导工作 |
4 |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报告 | 未涉及 |
5 |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 未涉及 |
6 |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范及其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 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嘉元科技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
序号 | 工作内容 | 持续督导情况 |
7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 保荐机构督促嘉元科技依照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
8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 保荐机构已督促公司规范执行内控制度 |
9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信息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 保荐机构督促嘉元科技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
10 |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保荐机构对嘉元科技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审阅,未发现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而应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
11 |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 因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不准确、财务核算不规范、内幕信息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嘉元科技于2022年10月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2〕133号)和《关于对廖平元、黄勇、叶敬敏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2〕134号)。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警示函后,高度重视警示函中提出的问题,公司及相关人员认真吸取教训,切实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保荐机构对公司进行了多次现场督导辅导,督促公司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及信息披露质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
12 |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2022年度,未发现嘉元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现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
13 | 关注公告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 | 2022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未发现嘉元科 |
序号 | 工作内容 | 持续督导情况 |
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生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不符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技存在该等事项 | |
14 |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 嘉元科技于2022年10月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2]133号)和《关于对廖平元、黄勇、叶敬敏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2]134号)等监管文件,提到公司存在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研发管理不规范、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不准确、财务核算与管理不规范、内幕信息管理不规范、业务管理不规范、投资管理不规范等情况,保荐机构已就相关事项督促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 |
15 |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 保荐机构已制定了现场检查的相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现场检查工作要求 |
16 | 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人应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或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二)违规为他人提供担保;(三)违规使用募集资金;(四)违规进行证券投资、套期保值业务等;(五)关联交易显失公允或未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六)业绩出现亏损或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七)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情形 | 2022年度,保荐机构现场检查暂未发现嘉元科技存在该等情形 |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嘉元科技于2022年10月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2]133号)和《关于对廖平元、黄勇、叶敬敏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2]134号)等监管文件,提到公司存在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不准确、研发管理不规范、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不准确、财务核算与管理不规范、内幕信息管理不规范、业务管理不规范、投资管理不规范等情况,保荐机构已就相关事项督促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
此外,保荐机构根据此次现场检查情况,提醒上市公司注意如下事项:
、2022年至报告出具日,公司董监高团队发生一定变化,原总经理杨锋源、董事会秘书叶敬敏内部职位发生变化,原财务总监、副总裁黄勇于年报披露后离职。保荐机构提示公司关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重要高管职位变动对公司经营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提醒公司关注募集资金投资进度及公司经营外部环境,对出现变化的情况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3、截至2022年末,公司银行存款总计20.62亿元,其中有部分资金存放在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有
3.35亿元存放在梅州客商行,有
1.15亿元存放在广东华兴银行,占公司202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的
23.04%,比例较高。同时,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1.24亿元,短期借款余额7.17亿元,长期借款余额3.70亿元,存款及贷款余额均较高,呈现“存贷双高”的情况。保荐机构提醒公司注意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合理规划公司的资金存放。
保荐机构将督促公司对上述事项做出说明或进行整改。
三、重大风险事项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对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未来如公司不能准确地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可能使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位于行业前列。随着铜箔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铜箔的质量及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如果在研发竞争中,公司的技术研发效果未达预期,或者在技术研发换代时出现延误,将导致公司面临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公司经过长期发展,在生产工艺、核心技术方面积累了很强的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公司拥有稳定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拥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公司十分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制定了相应机制,鼓励技术创新,保证了各项研发工作的有效组织和成功实施。如果未来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将受到不利影响,使公司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
、锂电铜箔核心技术迭代的风险锂电铜箔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锂电铜箔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抗拉强度、延伸率、粗糙度、抗氧化性等技术指标,其中厚度对产品生产的影响为厚度越薄,负荷率越低、成品率越低、开工率越低和工艺成本越高,为解决上述生产工艺上的难题,需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具备较强的工艺技术和研发实力。公司目前在极薄锂电铜箔上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如公司不能持续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升技术能力与产品性能,公司的锂电铜箔产品的经营及其市场竞争地位将受到影响。
(二)经营风险
1、营业规模扩大而导致的管理风险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了多项产能扩大投资建设项目,预计公司经营规模将逐步扩大,这对公司的人才储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品牌推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架构、管理团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管理层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
、客户相对集中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9.81%。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客户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知名厂商,而锂离子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汽
车行业快速发展,且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公司下游企业对原材料供应要求十分严格,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有各自的原材料认证体系,为避免出现质量波动风险,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但如果主要客户出于市场战略、原材料供应、产品技术等原因而终止与公司合作,或对方自身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降低,而公司无法及时拓展新客户,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公司客户主要为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客户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审批制度。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领域,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终端客户接受爬坡阶段,储能电池还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受项目立项、审批、资金预算管理、政府补贴发放和新能源汽车终端应用市场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公司业绩存在一定季节性波动风险。
4、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公司一贯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采用了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体系。但是,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完全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生产设备使用不当及其他人为原因等导致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并由公司承担相应责任的风险。
5、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和下游应用领域集中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产品直接下游客户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厂商,终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下游应用领域较为集中。在公司其他类型产品尚未大规模投入市场前,如果锂电铜箔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更迭或新竞争者进入等因素的影响有所下滑,将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6、公司未来产能过剩导致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公司目前拥有多个在建铜箔生产项目及拟建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
规模将相应扩大,有助于提升公司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但如果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对高性能铜箔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或其他行业发展和技术变化导致铜箔市场产能过剩,将给公司的产能消化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高景气度,作为锂电池上游端的锂电铜箔需求也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公司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竞争力,充分消化新增产能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7、人力资源风险公司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先进员工、优秀员工、储备干部、工艺和品质工程师培训考核机制,制定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计划等。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招聘竞争压力加剧,为保持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降低新员工流失率、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公司通过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招聘策略等方式,保障了生产经营所需人力资源。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将需要更多的高级管理、专业技术和销售人才。若未来公司不能引进和培养足够的人才或现有人员出现较大流失,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公司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在战略发展中的作用,继续完善内部定向梯队培养、外部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学历提升,夯实员工素质、完善人才结构,实施渐进式人才梯队建设,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
8、环保相关的风险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排放物和噪声,因此公司自成立以来建立了系统的污染物处理管理制度和设备体系,对每一项新建或技改项目都要经过严密论证,使公司的“三废”排放达到了环保规定的标准。但若出现环保方面的意外事件、对环境造成污染、触犯环保方面法律法规,则会对公司的声誉及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环保方面的要求日趋提高,未来将更加全面、细致,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颁布更多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并不断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环保要求,这都将导致公司的环保成本增加,从而对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9、实际控制人风险廖平元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有实质性影响。若实际控制人用其控股地位,对公司经营决策、利润分配、资金使用、生产经营等重大事项进行干预,将可能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
(三)财务风险
、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公司各细分产品毛利率的变动是销售单价和单位成本变动综合影响的结果。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使得公司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公司产品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生产铜箔的主要原材料为铜线,铜线采购价格采用“铜价+加工费”的定价方式,铜价波动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铜线市场价格存在一定波动。公司产品售价按照“铜价+加工费”的原则确定,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转移和分散了铜价波动风险。但铜价波动仍会造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同时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毛利率。如果铜价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公司销售定价中的“铜价”与采购“铜价”未能有效匹配,可能造成公司业绩波动;其次,即使公司销售产品订单铜价与采购铜价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对产品毛利影响较小,但铜价上涨会影响销售收入进而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此外,铜箔行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流动资金的需求较大,若铜价持续上涨可能导致公司日常流动资金的需求随之上升,带来现金流压力增大的风险。
3、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57,756.36万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11.50%。公司应收账款的客户分布较为集中,应收账款前五名合计占比为
52.87%。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与主要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密切相关。公司主要客户信誉较好,历史回款情况较好,但如果未来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变动,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此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4、存货跌价及固定资产减值风险公司顺应市场形势,扩大业务规模和产能,存货和固定资产规模逐年增加。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93,660.29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274,518.89万元。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损失。同时,若行业变动,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存在固定资产减值风险。
5、所得税优惠政策变化风险公司于2020年12月1日取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批准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三年,证书编号:
GR202044000850。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继续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减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如果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不再符合相关的认定或鼓励条件,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6、固定资产折旧导致利润下滑风险2022年
月
日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483,559.72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44.79%。随着相关在建工程的建成,公司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如果行业环境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公司存在因为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及所带来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波动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利润来源于锂电铜箔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产业。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不断普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急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而带动了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锂电铜箔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国
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处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提高过程,如果新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铜箔行业在我国已发展了数十年,虽然行业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但目前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市场快速发展,原有的锂电铜箔企业在报告期内不断扩大产能,部分标准铜箔企业相继进入锂电铜箔领域,通过对原有PCB用标准铜箔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或者新建产线来提升锂电铜箔产能,加剧了锂电铜箔市场的竞争。同时,部分其他产业的资金相继涌入锂电铜箔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锂电铜箔行业的竞争。
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和变化趋势,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开拓新的市场,有效控制成本,则可能导致公司的竞争力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领先优势,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氢能源等新能源可能替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公司主要产品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为主。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上,而由于纯电动汽车易出现续航能力弱和能量补给慢等问题,而氢作为动力来源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则可克服了现有纯电动汽车的上述痛点。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仍面临复杂性、脆弱性和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等问题,短期内大规模应用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时机不成熟。由于未来技术革新的发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不排除替代锂离子动力电池,而公司因对新产品研发失败等不能及时供应与之匹配的新产品,将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4、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
等领域,因此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下游行业和企业需求波动风险的影响。近年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5G通讯产业等需求高速成长带动了公司铜箔产品需求的增长。但是,下游市场需求的高景气度存在无法持续的风险。因此,未来如果出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或消费者偏好变、5G通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情形导致市场需求大幅波动,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同时,公司生产少量PCB用标准铜箔产品。下游行业主要为锂离子电池行业和印制线路行业,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3C数码产品等。下游应用领域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经济运行周期变动较为敏感。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动,且公司未能及时对行业需求进行合理预期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业务增速放缓。
(六)募投项目相关风险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公司已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可行性论证是基于对市场环境、产品价格、技术发展趋势、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预期所作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化、技术方向变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成本增加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募集资金项目不能如期实施,或实施效果与预期值产生偏离。公司将紧跟政策、技术、市场发展趋势,严格做好募投项目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保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期实施。
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市场需求预测、公司技术研发能力等因素提出,公司经审慎测算后认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良好。但是考虑未来的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环境等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项目实施风险(成本增加、进度延迟、市场
变化、技术方向变化、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和人员工资可能上升等因素,有可能产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2年度,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2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 | 2022年 | 2021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 | 464,084.54 | 280,417.95 | 65.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2,050.44 | 54,995.91 | -5.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51,577.96 | 49,720.85 | 3.7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946.32 | 31,867.04 | -143.76 |
主要财务数据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738,649.15 | 359,066.24 | 105.71 |
总资产 | 1,084,133.87 | 606,043.77 | 78.89 |
2022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 | 2022年 | 2021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2.12 | 2.38 | -10.92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2.12 | 2.38 | -10.9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2.10 | 2.15 | -2.3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2.10 | 17.88 | 减少5.78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1.98 | 16.16 | 减少4.18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4.94 | 5.24 | 减少0.30个百分点 |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产能扩大,业务订单和营业收入增加所致。
2、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度同比增长,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加、购资产扩大产能以及发行可转债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根据公司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利润出现同比下滑超过50%的情况,主要是受到下游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对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和变化趋势,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开拓新的市场,有效控制成本,公司竞争力将下降。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情况
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为5,363.12万元,较2021年度研发费用下降63.49%,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的要求,调整执行相关会计处理方式所致。
(二)研发进展情况
公司2022年度各项在研项目正常开展,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申请技术专利
项,其中发明专利
项、实用新型专利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报告期内,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评“梅州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
八、新增业务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规
(一)2019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2022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2,391.56万元(不含手续费),募投项目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554.12万元;2022年度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为
121.27万元,2022年度收到理财产品利息收入
0.00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
资金155,918.02万元(不含手续费),累计募投项目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554.12万元;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为4,110.67万元,累计收到理财产品利息收入3,408.24万元。
截至2022年
月
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结存情况如下:
项目 | 金额(万元) |
募集资金净额 | 150,956.95 |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 | 4,110.67 |
理财产品利息收入 | 3,408.24 |
减:募投项目已投入金额(不含支付的发行费用) | 154,881.04 |
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金额(不含置换预先投入的发行费用) | 1,036.98 |
手续费支出 | 3.73 |
募投项目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 2,554.12 |
期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 | - |
其中:专户存款余额 | - |
定期存款余额 | - |
(二)2021年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情况2022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42,029.76万元(不含手续费),2022年度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为1,011.37万元,2022年度收到理财产品利息收入1,488.47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102,597.35万元(不含手续费),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为1,760.51万元;累计收到理财产品利息收入2,066.00万元。截至2022年
月
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23,885.46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理财产品利息收入)。截至2022年
月
日,“2021年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结存情况如下:
项目 | 金额(万元) |
募集资金净额 | 122,516.46 |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 | 1,760.51 |
项目 | 金额(万元) |
理财产品利息收入 | 2,066.00 |
置换未付的发行费用 | 139.91 |
减:募投项目已投入金额(不含支付的发行费用) | 87,756.65 |
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金额(不含置换预先投入的发行费用) | 14,840.70 |
手续费支出 | 0.08 |
期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 | 23,885.46 |
其中:专户存款余额 | 23,885.46 |
定期存款余额 | - |
理财产品余额 | - |
(三)2021年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情况2022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83,836.76万元(不含手续费),2022年度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为
944.22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183,836.76万元(不含手续费),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为944.22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54,952.82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理财产品利息收入)。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1年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结存情况如下:
项目 | 金额(万元) |
募集资金净额 | 337,838.75 |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 | 944.22 |
理财产品利息收入 | - |
置换未付的发行费用 | 6.63 |
减:募投项目已投入金额(不含支付的发行费用) | 58,900.76 |
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金额(不含置换预先投入的发行费用) | 124,936.00 |
手续费支出 | 0.02 |
期末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 | 154,952.82 |
其中:专户存款余额 | 119,952.82 |
定期存款余额 | - |
理财产品余额 | 35,000.00 |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一)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
月
日,嘉沅投资持有发行人7,363.37万股,持股比例为
24.19%,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廖平元先生直接持有嘉沅投资90%的股权,为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
截至2023年4月28日,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二)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单位:股
姓名 | 职务 | 2022年初持股数 | 2022年末持股数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 | 增减变动原因 |
廖平元 | 董事长 | 0 | 0 | 0 | - |
杨剑文 | 董事、总裁 | 0 | 0 | 0 | |
刘少华 | 董事、联席总裁 | 0 | 0 | 0 | - |
杨锋源 | 董事、执行总裁 | 0 | 0 | 0 | - |
李建国 | 董事、常务副总裁 | 0 | 0 | 0 | - |
赖仕昌 | 董事 | 11,708,145 | 8,789,145 | -2,919,000 | 个人资金需求 |
董全峰 | 董事 | 0 | 0 | 0 | - |
廖朝理 | 独立董事 | 0 | 0 | 0 | - |
张展源 | 独立董事 | 0 | 0 | 0 | - |
施志聪 | 独立董事 | 0 | 0 | 0 | - |
郭东兰 | 独立董事(离任) | 0 | 0 | 0 | - |
刘磊 | 独立董事(离任) | 0 | 0 | 0 | - |
孙世民 | 独立董事(离任) | 0 | 0 | 0 | - |
潘文俊 | 监事会主席 | 0 | 0 | 0 | - |
李战华 | 监事 | 1,945,800 | 1,465,800 | -480,000 | 个人资金需求 |
李永根 | 监事 | 0 | 0 | 0 | - |
李海明 | 董事会秘书 | 0 | 0 | 0 | - |
王俊锋 | 总工程师 | 0 | 0 | 0 | - |
叶铭 | 副总裁 | 0 | 0 | 0 | - |
姓名 | 职务 | 2022年初持股数 | 2022年末持股数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 | 增减变动原因 |
肖建斌 | 副总裁 | 0 | 0 | 0 | - |
叶敬敏 | 副总裁 | 0 | 0 | 0 | - |
叶成林 | 副总裁 | 0 | 0 | 0 | - |
黄勇 | 副总裁 | 0 | 0 | 0 | - |
钟丹 | 副总裁 | 0 | 0 | 0 | - |
廖国颂 | 财务负责人 | 0 | 0 | 0 | - |
合计 | - | 13,653,945 | 10,254,945 | -3,399,000 | - |
截至2023年
月
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质押或冻结的情况。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无。(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