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元科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查股网  2024-05-21  嘉元科技(688388)公司公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元科技”或“公司”或“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在现场集中工作时间为2024年4月15日-4月26日。远程搜集并审阅相关资料、走访公司主要经营场所、走访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走访公司的新增客户与供应商等检查方式覆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的时间段。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查阅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3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文件;

(3)查阅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关于2023年度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

(4)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6)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7)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经核查,发行人存在下述问题:

(一)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超期

公司于2023年2月11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度、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7亿元(包含本数)的2021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公司在使用上述可转债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实施现金管理时,存在一笔在授权期限内实施的协定存款未在授权期限到期时及时赎回的情况,公司发现后已及时赎回,未对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实质损害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利益。2024年3月12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补充确认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补充确认了上述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事项。保荐机构已针对上述事项发表了核查意见。

(二)募集资金建设延期

公司于2023年6月21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五

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及地点并延期的议案》,同意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前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等因素,对2021年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铜箔表面处理系统及相关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从2023年4月延期到2024年6月,同时增加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将本项目已购置的铜箔表面处理设备调配至江西嘉元使用。上述募投项目延期不存在改变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形。保荐机构已对上述事项出具核查意见。但保荐机构关注到截至2022年底,该项目投资进度43.86%(累计募集资金投入/承诺募集资金投入金额),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投资进度为46.85%,投资进度较缓慢,存在较大延期或变更的风险。公司于2023年10月27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等因素,对2021年度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从2023年4月延期到2024年12月。本次对宁德嘉元年产1.5万吨项目延期是公司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审慎决定,仅对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进行调整,未改变募投项目的投资内容、投资规模、募集资金用途及实施主体。公司独立董事对本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对上述事项出具核查意见。截至2023年底,“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投资进度(累计募集资金投入/承诺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88.04%。此外,公司“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铜项目”计划于2024年9月完成,截至2023年底投资进度71.93%,存在较大延期或变更的风险。

鉴于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保荐机构提醒公司及时披露募集资金的投资进度及可能存在的延期、变更情况,确保相关信息披露及时、准确。

(三)理财账户操作不规范

保荐机构在对公司募集资金检查过程中发现公司募集资金理财账户存在向公司一般户及供应商转账并退回的情况,公司解释系相关人员误操作所致。上述发生的误操作均已及时退回,且涉及金额有限,合计为1,392.10万元,不存在改

变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形,保荐机构特此提醒公司加强募集资金相关账户的内控管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梅县支行4418*****4218账户自2023年3月14日被指定为募集资金理财产品的专用结算账户,该账户于2023年3月21日、27日将在指定为募集资金理财产品专用结算账户之前存放自有资金产生的利息用于支付供应商款项,并向自有账户转账,涉及金额合计5.28万元。该部分利息是指定为专用结算账户之前的自有资金存放产生的利息,能与募集资金分别核算,不属于改变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形。此外,该账户于2023年3月27日收到非募集资金用途的信用证贴现放款684.89万元,并于当日转出至公司自有资金账户,根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梅县支行出具的说明,上述操作系银行柜台误操作所致。

(四)募集资金票据及信用证置换操作流程与公告流程存在差异根据公司《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111),“公司先行以自有资金履行银行承兑汇票所需资金的支付,并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从募集资金账户中等额转入公司一般账户”。保荐机构在检查中发现,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之前,公司已提前使用募集资金置换了自有资金所支付的保证金。

根据公司《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信用证方式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08),“公司及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开具信用证支付募投项目的款项,按募集资金支付的有关审批流程,在审核、批准后进行支付,在信用证支付后从募集资金专户中将等额募集资金转入公司一般账户进行置换”。保荐机构在检查中发现,公司存在未先使用自有资金,而是直接将募集资金转到自有账户,并开具信用证用于支付募集资金款项的情况。同时,公司于2023年2月11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上述《关于使用信用证方式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但保荐机构在检查中发现公司在上述审议之前即存在用募集资金置换自有资金先行垫付款项的情况。

上述操作不涉及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形,但与披露的流程不一致,且

存在审议程序不及时的情况。保荐机构特此督促公司遵守披露的流程进行置换操作,健全内部控制。针对上述理财账户操作、募集资金置换流程事项,公司董事会获悉此事项后高度重视,及时核实了相关情况。公司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募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已进行了深刻自查和反省,公司主要拟采取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管理、完善募集资金相关业务流程控制、完善募集资金内部审批流程等整改措施,确保后续募集资金的规范使用。

(五)日常关联交易超过预计额度

2023年内嘉元隆源委托隆源铜业提供加工服务的费用为1,080.64万元(含税,下同),较公司已审议的预计额度864万元超出216.64万元;2023年内嘉元隆源向隆源铜业销售铜线的金额为600.12万元;2024年1-4月嘉元隆源委托隆源铜业提供加工服务的费用为862.56万元,合计金额为1,679.32万元。上述关联交易超出公司原预计的关联交易金额,已经公司2024年5月14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补充审议确认,尚待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六)前期披露投资项目及新业务的信息披露

公司2021年11月披露与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签订《年产5万吨高端铜箔建设项目投资意向书》,尚无最新进展;公司2022年10月披露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高端锂电铜箔采购合作意向备忘录》,实际履行情况不如预期。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开展光伏发电、储能、新材料和高精密铜线业务,但截止本报告出具日,拟开展储能业务的广东嘉元海纳绿信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嘉元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已注销;以深圳嘉元新材料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的围绕铜、黄金等金属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型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作已暂停,以嘉元(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的电解法生产金箔研发活动正常开展。上述信息披露存在延迟的情况。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3.05万元,同比下降

96.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82.25万元,同比下降105.40%。因报告内新能源汽车降价行为引发了包括燃油车在内的全行业降价潮,终端产品销售降价压力不断向上游产业链传导,同时铜箔行业进入者增加、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加工费出现下滑,公司营业收入虽呈增长态势,且公司在费用支出上进行谨慎控制,但利润仍下滑较大,若铜箔行业产能继续释放增加,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价格降低或市场份额下降,加工费持续下降,将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业绩存在继续下滑甚至产生亏损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对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公司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新产品。如果相关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使得客户减少或限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将影响公司产品技术开发。公司面临技术与产品开发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准确地把握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开发方向或程度的决策上发生失误,或不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于产品开发并实现产业化,可能使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随着铜箔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铜箔的质量及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如果在研发竞争中,公司的技术研发效果未达预期,或者在技术研发换代时出现延误,将对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生产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经过长期发展,在生产工艺、核心技术方面积累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公司拥有稳定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拥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果未来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的产

品研发和制造将受到不利影响,使公司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

3、锂电铜箔核心技术迭代的风险

锂电铜箔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锂电铜箔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抗拉强度、延伸率、粗糙度、抗氧化性等技术指标,其中厚度对产品生产的影响为厚度越薄,负荷率越低、成品率越低、开工率越低和工艺成本越高,为解决上述生产工艺上的难题,需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具备较强的工艺技术和研发实力。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如公司不能持续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升技术能力与产品性能,公司的锂电铜箔产品的经营及其市场竞争地位将受到影响。

(三)经营风险

1、营业规模扩大而导致的管理风险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施了多项产能扩大投资建设项目,预计公司经营规模将逐步扩大,这对公司的人才储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品牌推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架构、管理团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管理层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

2、加工费波动及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随着行业内生产电解铜箔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较大且竞争较为充分,同行业公司目前正纷纷扩产以寻求规模扩张和技术迭代升级,同时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也可能存在调整,使得铜箔产品的加工费有所下滑。若行业竞争持续加剧、行业地位被竞争对手赶超、新能源补贴政策再次退坡从而导致铜箔行业景气度下滑等相关因素,均可能对公司产品加工费产生不利影响。

3、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87%。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客户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知名厂商,而锂离子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且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公司下游企业对原材料供应要求十分严格,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有各自的原材料认证体系,

为避免出现质量波动风险,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但如果主要客户出于市场战略、原材料供应、产品技术等原因而终止与公司合作,或对方自身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降低,而公司无法及时拓展新客户,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公司未来产能过剩导致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公司目前拥有多个在建铜箔生产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规模将相应扩大,有助于提升公司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充分消化新增产能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若未来出现铜箔行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下游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公司核心客户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或无法继续覆盖核心客户,其他同行业参与者或大量新进入者纷纷加速扩产导致供需市场变化等情形,公司将面临产品销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致使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将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5、环保相关的风险

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排放物和噪声,因此公司自成立以来建立了系统的污染物处理管理制度和设备体系,对每一项新建或技改项目都要经过严密论证,使公司的“三废”排放达到了环保规定的标准。但若出现环保方面的意外事件、对环境造成污染、触犯环保方面法律法规,则会对公司的声誉及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环保方面的要求日趋提高,未来将更加全面、细致,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颁布更多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并不断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环保要求,这都将导致公司的环保成本增加,从而对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6、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采用了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建立了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体系。但是,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完全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生产设备使用不当及其他原因等导致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风险。

7、公司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电铜箔产品,为发行人主要收入来源,发行人锂电铜箔产品目前直接下游客户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厂商,终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公司已积极拓展标准铜箔及其他新业务,但如果锂电铜箔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更迭或新竞争者进入等因素的影响有所下滑,将会对发行人的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8、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

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廖平元先生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能够控制发行人

21.19%的股份和表决权,如果实际控制人通过行使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经营、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实施不当控制,将损害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

(四)财务风险

1、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公司所处的铜箔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下游客户不断向动力电池企业集中,超薄锂电成为龙头企业竞争布局重点,而锂电铜箔行业供应商市场份额愈发集中。公司各细分产品毛利率的变动是销售单价和单位成本变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尤其对于公司主要产品锂电铜箔,由于其毛利率水平受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客户及产品结构、技术开发难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如果未来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的经营规模、客户资源、产品售价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动,或者公司不能在创新、技术等方面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受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升、用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将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电解铜箔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铜、硫酸等,其中铜材是公司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公司铜箔产品定价采用“铜价+加工费”的模式,同时采用“以销定采”的生产模式使得产品价格尽可能及时根据铜材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公司采购铜材点价时点与销售铜箔定价时间并不能做到完全匹配,在铜材市场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如公司不能及时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至下游客户或不能有效的制定应对措施和保持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则可能导致公司业

绩下滑,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同时,铜属于大宗商品,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较高,若铜材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亦会导致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上升。

3、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55,620.96万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9.87%,应收账款前五名合计占比为27.83%。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与主要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密切相关。公司主要客户信誉较好,历史回款情况较好,但如果未来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变动,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此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4、存货跌价及固定资产减值风险

公司顺应市场形势,扩大业务规模和产能,存货和固定资产规模逐年增加。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95,415.31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34,127.72万元。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损失。同时,若行业变动,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存在固定资产减值风险。

5、固定资产折旧导致利润下滑风险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595,204.71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46.50%。随着相关在建工程的建成,公司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如果行业环境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公司存在因为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五)行业风险

1、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及所带来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利润来源于锂电铜箔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之一锂电铜箔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产业。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不断普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急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锂离子

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而带动了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锂电铜箔需求的快速增长。但自2023年初,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叠加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品牌的降价行为引发了包括燃油车市场在内的全行业降价潮,终端销售降价压力不断向上游产业链传导,同时下游电池企业在碳酸锂价格剧烈下跌行情下持续去库存,综合导致公司铜箔销售不及预期及加工费大幅下调。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大幅波动、下游市场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快速下跌、自身产品结构升级不及预期等情形,将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无法维持增长趋势、产能利用率不足及毛利率大幅下降,进而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铜箔行业在我国已发展了数十年,虽然行业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但目前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快速发展,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行业自身的持续技术进步,锂电铜箔面临着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原有的锂电铜箔企业在报告期内不断扩大产能,部分标准铜箔企业相继进入锂电铜箔领域,通过对原有PCB用标准铜箔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或者新建产线来提升锂电铜箔产能,加剧了锂电铜箔市场的竞争。同时,部分其他产业的资金相继涌入锂电铜箔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锂电铜箔行业的竞争。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或正确应对市场竞争状况出现的变化,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开拓新的市场、有效控制成本,则可能导致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经营业绩等均会受到不利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领先地位,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因新能源电池技术路线发展导致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公司主要产品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为主。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上,而由于纯电动汽车易出现续航能力弱和能量补给慢等问题,而近年来,新能源电池技术路线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热稳定性好和低温

性能等优势,氢燃料电池具备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等优势,上述重要技术路线正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新能源电池技术的革新仍然处在发展进程中,如果未来公司的锂电铜箔产品不能应用于主流的电池技术,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等多个领域。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储能市场、电子产品等的需求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下游厂商对铜箔需求的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六)宏观环境风险

1、宏观经济变化导致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内经济恢复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预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同时,公司生产少量PCB用标准铜箔产品。下游行业主要为锂离子电池行业和印制线路行业,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3C数码产品等。下游应用领域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经济运行周期变动较为敏感。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动,且公司未能及时对行业需求进行合理预期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其他重大风险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已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可行性论证是基于对市场环境、产品价格、技术发展趋势、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预期所作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化、技术方向变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成本增加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实施,或实施效果

与预期值产生偏离。公司将紧跟政策、技术、市场发展趋势,严格做好募投项目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保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期实施。

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市场需求预测、公司技术研发能力等因素提出,公司经审慎测算后认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良好。但是考虑未来的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环境等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项目实施风险(成本增加、进度延迟、市场变化、技术方向变化、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和人员工资可能上升等因素,有可能产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3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对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上证科创公监函[2023]0002号),对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暨实际控制人廖平元、时任财务负责人黄勇、时任董事会秘书叶敬敏予以监管警示。该处罚涉及事项为广东证监局2022年的现场检查内容,不涉及新增违规事项,公司在2022年收到广东证监局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后已整改并公告了相关事项的整改报告。

除上述事项外,本持续督导期间,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公开网站查询结果等,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根据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496,859.72464,084.547.0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3.0552,050.44-96.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82.2551,557.55-105.4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650.33-53,760.16不适用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末2022年末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16,516.76728,628.75-1.66
总资产1,280,115.721,079,577.2018.58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41.51-97.35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41.51-97.3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71.5-104.6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2612.1减少11.84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3911.98减少12.3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744.94减少0.20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06%,主要系较上年同期产能扩大、产品销售量增加所致。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96.34%、105.40%,主要系受市场竞争加剧、加工费下降、供需关系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整体经济形势变化及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毛利率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所致。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加,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采购过程中使用承兑汇票代替现金支付所致。2023年,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增加18.58%,主要在于2023年公司新增房屋建筑物、电力设施等固定资产所致。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97.35%、97.35%、104.67%,主要系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所致。

2023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较上年同期减少11.84个百分点、12.37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核心竞争力情况如下: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建立了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铜箔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同时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已建成了铜箔中试车间,购置了行业先进的研究检测设备,为公司和各产学研合作单位开展铜箔技术研发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嘉元科技始终坚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理念,同时与下游客户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根据下游客户的应用需求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报告期内,公司中强锂电铜箔和PCB用超薄铜箔(UTF)已批量生产;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复合铜箔、微孔铜箔和单晶铜箔等前沿新技术研发,极大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并在多个高端电解铜箔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展现了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

2、产能规模优势

高性能铜箔制造作为高端制造行业,持续稳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较强的品质管控能力、大量实践经验。报告期内,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加快投资实现产能扩张,规划建设年产能25万吨,目前已建成六个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吨。公司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锂电铜箔行业第一梯队。

3、生产工艺管控优势

公司核心团队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通过高性能电解铜箔添加剂技术、溶铜电解液控制技术、铜箔生产一体化集成技术、生箔制造工艺研究、表面防氧化控制技术、分切和除铜粉技术,导入自动控制技术、在线测控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上下游供应链全链条整合优势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在白渡基地建成了年产两万吨的高洁净度铜线加工中心,为公司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原材料保障;同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进入海外市场。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以下事项: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3.05万元,同比下降96.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82.25万元,同比下降105.40%。因报告内新能源汽车降价行为引发了包括燃油车在内的全行业降价潮,终端产品销售降价压力不断向上游产业链传导,同时铜箔行业进入者增加、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加工费出现较大程度下滑。

2、随着公司所处的铜箔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下游客户不断向动力电池企业集中,超薄锂电成为龙头企业竞争布局重点,而锂电铜箔行业供应商市场份额愈发集中,对公司毛利率形成较大挤压,公司2023年实现毛利率5.83%,相较于上一年(19.85%)存在较大降幅。

3、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终端最终应用于纯电汽车。近年来,新能源电池技术路线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热稳定性好和低温性能等优势,氢燃料电池具备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等优势,上述重要技术路线正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新能源电池技术的革新仍然处在发展进程中,如果未来公司的锂电铜箔产品不能应用于主流的电池技术,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保荐机构提醒投资者关注公司上述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风险。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单位:万元

项目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23,529.0422,945.592.54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23,529.0422,945.592.54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744.94减少0.20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二)研发进展

公司2023年度各项在研项目正常开展,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公司高强高延双面光5微米铜箔、超高强双面光5微米铜箔等部分产品已批量供应或客户试用中。公司入选广东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种普强型锂离子电池用极薄电解铜箔的制备方法”获得广东省专利奖金奖。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经查阅公司公告,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开展光伏发电、储能、新材料和高精密铜线业务。经查阅相关子公司收入、新业务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经营场所等,本持续督导期间,相关新业务与前期信息披露不一致的情况有:

1、公司2023年7月25日披露了《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暨开展新业务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49),披露拟与江西力源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广东嘉元力源绿电储能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的光伏和储能业务。公司与江西力源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于2023年9月22日共同设立广东嘉元海纳绿信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对外设立深圳嘉元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27日成立)。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广东嘉元海纳绿信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嘉元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已注销。

2、公司2023年7月25日披露了《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孙公司暨开展新业务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50),披露拟设立深圳嘉元新材料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围绕铜、黄金等金属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型材

料,开展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作。同时,新公司将在其他金基材料、铜基材料方向开展相关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和产业服务等业务。公司目前以深圳嘉元新材料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的黄金相关新材料业务已暂停。但以嘉元(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的金基新材料研发活动仍正常开展。保荐机构特此提醒投资者关注上述新业务开展的风险。除上述情况外,未发现公司新增业务进展与前期信息披露存在重大不一致的情形。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实地查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存在现金管理超期、理财账户操作不规范、募集资金票据及信用证置换操作流程与公告流程存在差异等问题(详见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但上述事项不涉及改变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形。此外,公司“铜箔表面处理系统及相关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电解铜项目”等项目存在较大延期或变更的风险。保荐机构后续将跟踪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公司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此外,公司存在募集资金投资增加实施主体、实施地点的情况。公司于2023年6月21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及地点并延期的议案》,同意公司对募投项目“铜箔表面处理系统及相关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进行延期,同时增加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嘉元作为实施主体,将本项目已购置的铜箔表面处理设备调配至江西嘉元使用。该事项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存在变相改

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公司独立董事对本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对本次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及地点并延期事项出具了核查意见。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如下:

姓名职务2023年初持股数2023年末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是否存在股份质押、冻结的情况
廖平元董事长000-不适用
杨剑文董事、总裁(总经理)000不适用
刘少华董事、联席总裁000-不适用
杨锋源董事、执行总裁000-不适用
李建国董事、常务副总裁000-不适用
赖仕昌董事8,789,14512,304,8033,515,658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不存在
董全峰董事(离任)000-不适用
廖朝理独立董事000-不适用
张展源独立董事000-不适用
施志聪独立董事000-不适用
郭东兰独立董事(离任)000-不适用
刘磊独立董事(离任)000-不适用
孙世民独立董事(离任)000-不适用
潘文俊监事会主席000-不适用
李战华监事1,465,8002,052,120586,320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不存在
李永根监事000-不适用
李海明董事会秘书000-不适用
王俊锋总工程师000-不适用
姓名职务2023年初持股数2023年末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是否存在股份质押、冻结的情况
叶铭副总裁000-不适用
肖建斌副总裁000-不适用
叶敬敏副总裁000-不适用
叶成林副总裁000-不适用
黄勇副总裁(离任)000-不适用
钟丹副总裁(离任)000-不适用
廖国颂财务负责人000-不适用
合计-10,254,94514,356,9234,101,978--

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如下:

名称2023年初持股数2023年末持股数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增减变动原因是否存在股份质押、冻结的情况
山东嘉沅实业投资有限公司73,633,67890,300,27016,666,592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增加29,453,472股,因自身资金需求减持12,786,880股,合计增加16,666,592股。不存在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综上所述,保荐机构提醒上市公司及投资者注意如下事项:

1、公司存在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超期、理财账户操作不规范、募集资金票据及信用证置换操作流程与公告流程存在差异等问题,保荐机构特此提醒公司加强募集资金相关的内部控制,持续提高募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此外,公司“铜箔表面处理系统及相关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铜项目”等项目存在较大延期或变更的风险。保荐机构后续将跟踪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公司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2、2023年,公司董监高团队发生一定变化,杨锋源辞去董事、执行总裁职务,在深圳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任职;李海明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仍在公司任职;原财务负责人黄勇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并从公司离职;钟丹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仍在公司任职;施志聪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特此提醒关注公司高级管理团队变动对公司经营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3、公司2021年11月披露与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签订《年产5万吨高端铜箔建设项目投资意向书》,尚无最新进展;公司2022年10月披露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高端锂电铜箔采购合作意向备忘录》,实际履行情况不如预期。特此提醒公司及投资者关注前期战略协议、备忘录等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4、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859.72万元,同比增长7.06%;实现利润总额2,464.35万元,同比减少96.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03.05万元,同比减少96.34%;2023年度公司毛利率为5.83%,较上一年19.85%有较大幅度下滑。公司2023年经营数据下滑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市场竞争加剧、加工费下降、供需关系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整体经济形势变化及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同时,新能源电池技术路线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如果未来公司的锂电铜箔产品不能应用于主流的电池技术,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保荐机构特此提醒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业绩下滑及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经营风险。

5、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开展光伏发电、储能、新材料和高精密铜线业务,但截止本报告出具日,拟开展储能业务的广东嘉元海纳绿信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嘉元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已注销;以深圳嘉元新材料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的围绕铜、黄金等金属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型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作已暂停,以嘉元(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的电解法生产金箔研发活动正常开展。保荐机构特此提醒公司审慎开展新业务。

6、公司日常关联交易存在超出预计额度的情况,2023年内嘉元隆源委托隆源铜业提供加工服务的费用为1,080.64万元(含税,下同),较公司已审议的预计额度864万元超出216.64万元;2023年内嘉元隆源向隆源铜业销售铜线的金额为600.12万元;2024年1-4月嘉元隆源委托隆源铜业提供加工服务的费用为

862.56万元,合计金额为1,679.32万元。上述关联交易超出公司原预计的关联交易金额,已经公司2024年5月14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补充审议确认,尚待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特此提醒公司及时汇总报告并审议关联交易,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工作。

除上述事项外,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字盖章页)

保荐代表人:

郭伟健吴曦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