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冠新材: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88560 公司简称:明冠新材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重大风险提示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和分析” 之“四、风险因素”。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22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898,278.52元;截止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607,285,696.46元。公司2022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时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0元(含税)。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201,301,918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6,234,345.24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34.54%,本年度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如在以上议案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以上方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及板块 |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明冠新材 | 688560 | 不适用 |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叶勇 | 邹明斌 |
办公地址 |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大道32号 |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大道32号 |
电话 | 0795-3666265 | 0795-3666265 |
电子信箱 | ir@mg-crown.com | ir@mg-crown.com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定位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主营业务为新型复合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背板、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铝塑膜、特种防护膜等。公司一贯专注于新型复合膜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技术和工艺技术体系。目前,公司已形成规模化应用的业务有: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背板、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等)、锂电池软包封装材料(动力与储能锂电池铝塑膜、3C数码锂电池铝塑膜等)、特种防护膜等复合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采购部负责采购事宜,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均通过采购部进行统一采购,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采购控制程序》和《供方控制程序》等规章制度。公司生产及物料控制部根据客户的订单或供货合同以及库存情况制定《物料需求计划表》提交给采购部,由采购部负责具体采购。采购前,采购部按规定在《合格供方名录》的范围内对供货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制成《采购比较表》后提交给相关负责人审批后向供方下达《采购订单》。
公司品质部负责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品质部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检验标准和公司有关规定对的采购原材料进行检验,经专人按既定检验程序完成检验后完成相关原材料的入库流程。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组织生产。为满足客户快速、及时的要求,公司每月根据市场通用规格及历史客户通用规格需求预备一定的库存,以便在接到通用规格订单后,可以迅速的组织发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迅速地占领主动权。对通用规格之外的产品,公司会根据订单要求再组织生产。
公司自主生产产品流程及其主要环节如下:(1)订单接收;(2)订单评审;(3)生产计划的组织实施;(4)生产实施和质量控制;(5)产品的运输和发货。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公司营销中心下设市场部、销售部和客服部,其中市场部主要
负责公司产品与市场推广和公司战略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包括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环境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参与战略研讨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公司长短期的营销发展规划制定等;销售部主要负责客户的开发与维护,包括销售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产品销售全流程管理、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分析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客服部主要负责向客户了解产品后续使用等信息,以便持续改进,不断满足客户新的要求。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光伏组件企业和锂电池制造企业,其市场开拓方式包括新客户开发和存量客户订单增量维护两类。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2022年,全球面临气候变化、欧洲地缘政治导致的能源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各国能源转型加速,为国内光伏产业制造端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欧洲和中国将进入旺季,而美国可能会在关税豁免后看到需求回升。我国光伏行业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光伏发电逐渐进入平价上网时代,以其低碳、低成本、广泛性等诸多优势,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力军。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光伏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如:2022年1月国家工信部等多部门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2年8月, 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2022年10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述相关光伏产业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国内光伏产业链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增长。从长期需求来看,中国、欧洲和美国将在能源转型中加速全球光伏发电需求增长。
(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历史新高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光伏发电作为现阶段最具有广泛、低成本、安全可靠三大优势的可再生能源,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得到了全球各国的普遍认可和重视。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 230GW,同比增长 35%,再创历史新高。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 280-330GW。在全球多国“碳中和”、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目标的推动下,预计 2022-2027 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300GW,其中分布式年均新增170GW。2011-2022 年国内光伏年度新增装机规模以及2023-2030 年新增规模预测(单位:GW)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量保持世界第一
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87.41GW,为历年最高,同比增加59.3%,年度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其中,大型地面电站占比为41.5%,分布式电站占比为58.5%,分布式占比超过集中式, 其中户用光伏可以占到分布式市场的49.4%。本报告期末,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392.6GW,连续8 年位居全球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95-120GW,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由于供应链价格持续高企,集中式装机不及预期。随着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3 年新增装机中,大型地面电站的装机占比将重新超过分布式;分布式市场方面,整县推进及其他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光伏建设将继续支撑 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虽然占比下降,但装机总量仍将呈现上升态势。随着光伏发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叠加“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以及大 基地的开发模式,集中式光伏电站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2022年-2030年分布式光伏电站与集中式地面电站占比趋势如下图: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3)不同组件封装材料的市场需求
目前,光伏组件封装用背板主要包括双面涂覆型、复合型、玻璃及共挤型背板。2022年,双面涂覆型背板及玻璃背板合计占比均超过35%,复合型背板市场占比约27%。2022年,双面发电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因此未来几年双面发电组件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提升,玻璃背板和透明有机背板占比将随之增长。2022-2030年不同背板材料市场占比变化趋势如下图: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公司作为光伏组件封装材料企业,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组件背板、封装用胶膜、锂电池铝塑膜等。2022年,公司生产的BO型无氟背板销售8118万平米,占背板年度总出货量比例为78.3%。根据2022-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路线图所述2022年国内组件产量为288.7GW测算,2022年,国内背板市场需求预计为14亿平米以上,其中不含氟有机背板占比接近10%,2022年无氟有机背板市场需求量约1.4亿平米。在2023年全国组件产量继续保持50%左右增幅前提下,无氟背板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预测,2021-2030年无氟背板与玻璃背板等不同背板材料未来市场占比变化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22年,在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方面,单玻组件封装材料仍以透明 EVA 胶膜为主,约占 42%的市场份额;POE 胶膜和共挤型 EPE 胶膜合计市场占比提升至35%。未来,随着 TOPCon 组件及双玻组件市场占比的提升,其市场占比将进一步增大。2022 年,公司已经形成年产1亿平米胶膜产能并已批量出货,主要胶膜产品有POE胶膜、EPE胶膜、EVA胶膜。
(4)行业发展特点
目前,光伏行业已经跨入了单晶时代,为了降低光伏发电单位度电成本,光伏组件企业处于向大组件和高效组件齐头并进发展的特点。2022年,光伏组件市场呈现大尺寸电池片组件畅销局
面,其中,小尺寸166mm电池片组件占比由2021 年的36%降至15.5%,且未来市场占比将进一步减少;而182mm 和 210mm 尺寸合计占比由 2021 年的 45%迅速增长至 82.8%,未来其占比仍将快速扩大。采用 182mm尺寸72 片TOPCon 单晶电池组件功率达到 570W;采用 210mm 大尺寸 66片异质结电池组件功率达到 690W。
同时,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均采用 PERC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采用 PERC 技术的多晶黑硅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1.1%;N型TOPCon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N型单晶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6%;N型单晶XBC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也达到 24.5%,今后随着技术发展,TBC、HBC 等电池技术也可能会不断取得进步。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电池将会成为电池技术的主流方向,从而带动封装胶膜市场需求的增长。目前,锂电池铝塑膜在满足现有三元软包电池和刀片电池对铝塑膜的外,随着锂电池向半固态和固态化发展,锂电池铝塑膜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于新能源复合膜材料产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满足不同组件封装用材料的需求。公司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电池背板、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胶膜、锂电池封装用铝塑膜等新型复合膜材料。
2022年,公司按照年初预定的生产经营计划,继续大幅度调整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的产销结构,加大盈利能力较突出的BO背板产销占比,继续保持BO型背板行业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公司继续推进锂电池铝塑膜原材料国产化和自主化生产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太阳能电池背板产品在行业内居于年产销“ 1亿平米”级的第一梯队,战略客户订单保持增长且市场份额稳定。
(1)丰富背板产品,满足市场对不同背板材料需求
2022年,公司销售太阳能电池背板1.037亿平米,其中公司特有的BO型背板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当年实现销售出货8118万平米,同比增幅达149%;2022年因PVDF膜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且持续位于高价位,为达到背板产品持续降本和提升盈利水平,公司及时调整K系列/T系列背板产品的销售政策,K系列/T系列含氟复合背板当年共计销售出货2248万平米,同比下降60%。
2023年,公司将向市场继续推广BO型背板的运用,扩大其市场占有率。首先要服务好维护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中节能等核心客户,提升战略客户的订单份额;再是积极开发潜在大型组件客户对BO背板的份额;同时开发一批国内财务状况较好的中小客户和印度、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
2023年2月17日,公司与合肥市肥东县签署《太阳能背板及功能性膜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建设年产3亿平米太阳能背板和2亿平米功能性膜项目,承担实施此项目的全资子公司明冠新材料(合肥)有限公司已设立,首期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2)提升胶膜产能,扩大胶膜出货量。
2022 年,公司年产1.2亿平米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项目处于在建阶段并已批量出货,主要胶膜产品有POE、EPE、EVA胶膜。其中,POE/EPE胶膜出货占比28%,POE胶膜用于N型组件TOPCON和HJT封装;EVA胶膜出货占比为72%。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生产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胶膜2396万平米,累计销售2329万平米,各型号胶膜累计销量同比增幅为163%。
2023年,根据公司年产1.2亿平米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募投项目建设和子公司越南明冠年产1亿平米胶膜项目建设进展及投产产线产能释放情况,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产能将大幅度提升到2.2亿平米以上。
(3)提升铝塑膜品质,保持市场稳中有增
报告期内,年产1000万平米锂电池铝塑膜项目产线处于正常正产,主要用于国产材料导入试产,产能逐步释放。2022年,公司在铝塑膜原材料国产化和自主化供应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实现了铝箔、胶黏剂、尼龙、PET、CPP等国产原材料的成功导入和部分材料自主化生产目标,在保证铝塑膜产品质量稳定的同时,铝塑膜原材料供应链得到稳定,也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了客户交货周期。
2022年累计生产锂电池铝塑膜757万平米,累计销售铝塑膜716万平米,产销率为94.5%,各型号铝塑膜累计销量同比增幅为22%,老客户订单保持增长的同时新客户订单逐步释放。报告期,公司动力/储能电池类铝塑膜销量占比为79%,3C数码电池类铝塑膜销量占比为21%。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建立了“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新产品研发管理机制,在薄膜基材和胶粘剂制备、材料表面处理以及涂布复合工艺方面形成公司的关键技术以及技术延伸拓展能力,增强了公司的行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022年,公司以下一代新型高效组件封装材料为研发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N型TOPCON单晶组件、异质结单晶组件、XBC组件等高效组件封装材料的量产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壁垒,提升公司新能源领域新型复合膜材料的科技创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6833.66万元。2022年,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77人(含博创宏远1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10.20%。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授权专利 15 项,累计授权专利13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5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获授权专利年年递增,为公司保持研发与技术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近三年的研发经费投入与研发成果如下图: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和铝塑膜行业人才的引进,扩大封装胶膜和铝塑膜的研发与工艺技术队伍。2022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用POE封装胶膜研发团队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助剂快速吸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筛选出适合于封装胶膜的助剂,通过优化助剂吸收过程,确保助剂分散均匀的情况下减少预混料时间,保证所制得封装胶膜的稳定挤出生产工艺及长期可靠性;通过高截止型异质结组件用封装POE胶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增加高效紫外功能助剂,改善胶膜的紫外截止波长。2022年,公司主要研发项目取得突破及其研发成果如下:
1、太阳能电池背板方面
(1)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用透明网格背板的开发。该型号透明背板的开发,通过两面涂布优异耐候性材料,保证透光率和产品可靠性;电池面通过丝网印刷高反射率网格结构,提升组件的发电效率。该新产品项目投产后能显著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总体利润率,适应行业高端产品的发展需求,提升产品市场定位。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2)HJT太阳能电池组件用智能网栅薄膜的研发与应用。该智能网栅薄膜的成功开发,满足了与常规市场销售的HJT电池剥离力大于40N/cm,透光率≥85%,满足客户端组件成型工艺;可减少组件段电池片银浆使用,加快推进无主栅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的推广应用,能够降低国内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成本,延长电站的使用寿命,促进光伏发电的发展,加速清洁能源的发展与推广。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网栅膜国内领先应用。
(3)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用透明背板薄膜的研究与开发。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可显著提高背板阻水性能,水汽透过率远优于行业水平,能够满足异质结电池对于水蒸气敏感性的严苛要求,性能可靠性满足行业要求。项目投产后能显著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总体利润率,适应行业高端产品的发展需求,迅速提升公司产品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比。
2、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方面
(1)太阳能电池组件用POE封装胶膜的研发。针对行业现有EVA胶膜透水率高、老化长效性保持率低、电绝缘性能难改善等缺陷,故在满足封装胶膜其他性能条件下,开发新型POE胶膜来改善胶膜交联反应性能,提高组件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样式的多样化。通过该研发成果的应用,可以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产品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优势 ,封装材料对光伏组件的保护能力将得到加强,使光伏电站的应用地区得到拓展,更好的普及绿色能源,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助剂快速吸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调整预混粒子配方及预混工艺,增加助剂的分散性及POE对助剂的吸收性能,以保证制得封装胶膜的可靠性。该新工艺的成功应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促进光伏发电的发展,加速清洁能源的发展与推广,为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普及,为早日普及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推进节能降耗起到积极的影响。
(3)高截止型异质结组件用封装POE胶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常规胶膜的紫外截止波长是360nm附近,满足了异质结胶膜控制要求,减少紫外光对TCO层的影响,提升体胶膜与TCO镀层的初始剥离强度。通过该项目的研发,可以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产品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优势,封装材料对光伏组件的保护能力将得到加强,使光伏电站的应用地区得到拓展,更好的普及绿色能源,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4)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封装胶膜接枝造粒的研究与开发。针对行业现有POE树脂与助剂的匹配性差、老化长效性保持率低、电绝缘性能难改善等缺陷,故在满足封装胶膜其他性能条件下,开发封装胶膜接枝造粒的方法来改善胶膜基础性能,提高组件的可靠性,以及生产的良率。该工艺技术的成功开发,可以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产品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优势 ,封装材料对光伏组件的保护能力将得到加强,使光伏电站的应用地区得到拓展,更好的普及绿色能源,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3、功能薄膜方面
(1)耐UV400KWH聚烯烃薄膜及其背板的研究与开发。选用高效光稳剂,充分发挥多种老化体系协调复配获得高耐候性。该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光伏组件应用领域全覆盖,满足光照Ⅰ类地区的组件封装需求,兼顾绿色环保和可靠性双重要求。可拓宽组件厂对超耐紫外的光伏组件背板的选材窗口。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2)一种新型高结构强度的聚烯烃薄膜及其背板的研究与开发。运用共挤出技术和配方增容技术制备高结构强度的聚烯烃薄膜。该项目完成后,可提升组件层压工艺窗口温度、提升层压良
率,获得较佳的背板结构强度,对组件起到更强的支撑保护作用。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4、锂电池封装材料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铝塑膜研发团队加大对高端3C数码锂电池专用黑色铝塑膜、铝塑膜用胶粘剂、铝塑膜集成化工艺技术、大宽幅铝塑膜生产工艺技术等项目的开发力度。公司研发的88um黑膜和113um黑膜,可以满足高端数码市场需求,而113um高冲深银膜,适用于电子烟、TWS耳机等对铝塑膜冲深要求较高的电子产品。
2022年,公司铝塑膜产品研发与创新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PAT一体化动力电池铝塑膜的研发。采用一体化工艺,把PA/PET、铝箔、CPP及胶黏剂及钝化集合成一条线上。该项目完成后,可优化产品工序,显著提高良率和产品性能一致性。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2)高冲深大容量动力电池用铝塑膜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新开发的尼龙、铝箔、尼龙层胶黏剂相互搭配,使其在冲壳时保持韧性,获取更高冲壳深度。此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处于在研阶段。
(3)一种用于低表面能铝塑膜层间粘接胶黏剂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在基体树脂上选择极性较强的接枝物,经过接枝后的基体树脂极性增加,使得界面的分子间作用力得到加强,改善了低表面能材料和金属铝箔材料之间的有效粘接。可以大幅度提升CPP与铝箔之间的粘接力,高于常规30%的剥离性能,同时具有极佳的耐候性,高温高湿条件下,粘接性能稳定。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年 增减(%) | 2020年 | |
总资产 | 3,749,275,141.50 | 1,984,588,142.03 | 88.92 | 1,739,023,376.0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3,136,833,159.44 | 1,415,734,281.88 | 121.57 | 1,325,751,208.84 |
营业收入 | 1,741,534,018.57 | 1,289,068,858.97 | 35.10 | 918,629,999.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04,898,278.52 | 122,924,268.25 | -14.66 | 105,489,244.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95,844,118.86 | 94,179,903.30 | 1.77 | 71,330,713.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82,984,174.48 | -93,255,130.82 | 不适用 | 33,622,169.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6.63 | 8.99 | 减少2.36个百分点 | 15.07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63 | 0.75 | -16.00 | 0.86 |
稀释每股收益 | 0.63 | 0.75 | -16.00 | 0.86 |
(元/股)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3.92 | 4.08 | 减少0.16个百分点 | 4.04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 | 第一季度 (1-3月份) | 第二季度 (4-6月份) | 第三季度 (7-9月份) |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
营业收入 | 383,319,305.98 | 532,764,496.36 | 449,608,652.28 | 375,841,563.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3,400,626.47 | 60,803,544.24 | 40,408,425.90 | -29,714,318.0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31,943,481.67 | 59,945,381.86 | 38,092,605.96 | -34,137,350.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7,967,291.31 | -34,701,216.20 | 73,408,203.40 | 62,244,478.59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8,19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11,597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 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 性质 | |
股份 状态 | 数量 | |||||||
闫洪嘉 | 0 | 51,000,000 | 25.34 | 51,000,000 | 51,000,000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上海博强投资有限公司 | 0 | 21,250,000 | 10.56 | 21,250,000 | 21,250,000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文菁华 | 0 | 6,066,621 | 3.01 | 0 | 冻结 | 6,066,621 | 境内自然人 | |
魏巍 | 5,553,087 | 5,553,087 | 2.76 | 5,553,087 | 5,553,087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2,607,956 | 2,629,456 | 1.31 | 2,487,783 | 2,487,783 | 无 | 国有法人 |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富通改革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2,525,606 | 2,525,606 | 1.25 | 1,776,988 | 1,776,988 | 无 | 其他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高端装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2,378,854 | 2,378,854 | 1.18 | 0 | 无 | 其他 | |||
济南江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2,221,235 | 2,221,235 | 1.10 | 2,221,235 | 2,221,235 | 无 | 其他 | ||
诺德基金-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诺德基金浦江120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 2,221,235 | 2,221,235 | 1.10 | 2,221,235 | 2,221,235 | 无 | 其他 | ||
UBS AG | 2,072,425 | 2,146,779 | 1.07 | 1,243,891 | 1,243,891 | 无 | 境外法人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1、上述股东中,闫洪嘉、上海博强投资有限公司构成一致行动关系。2、广发证券资管-工商银行-广发原驰?明冠新材战略配售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参与公司战略配售所成立的专项资管计划。3、除此以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关系。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无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4,153.40 万元,同比上升 35.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66,245.31万元,同比增长3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89.83 万元,同比下降 14.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9,584.41 万元,同比增长 1.77%。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