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88567 公司简称:孚能科技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
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本公司已在本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的相关内容。公司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如下风险:
本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上年同期亏损926,988,810.79元扩大至亏损1,867,747.324.2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由上年同期亏损1,001,943,032.06元扩大至亏损1,740,889,972.98元。亏损扩大主要原因系:第一,高价库存导致毛利下滑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第二,加大研发投入;第三,承担投资损失;第四,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其他因素。具体内容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针对上述亏损,公司拟采取如下经营计划减亏:第一,吸取经验教训,改善组织架构,拉通供产销,责任落实到人;第二,发挥SPS柔性产线和成本优势,抓好产品落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发挥SPS产品优势,积极开拓客户,同时发力新兴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第四,整合海内外优势资源,把握全球市场优势机遇。具体内容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
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人民币普通股(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孚能科技 | 688567 | 无 |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张峰 | 陈颢元 |
办公地址 |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西路北侧彩蝶路西侧 |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西路北侧彩蝶路西侧 |
电话 | 0797-7329849 | 0797-7329849 |
电子信箱 | farasisIR@farasisenergy.com.cn | farasisIR@farasisenergy.com.cn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国内外交通网提供绿色动力,并积极研发储能技术。公司聚焦于先进大软包叠片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建成了通用度高、兼容性强的柔性制造平台,具备三元、铁锂、钠离子等多类型电池的交付能力,具有固态电池研发和半固态电池量产能力。公司已成功进入国内众多知名整车品牌的供应链,技术实力雄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主要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实现销售收入。
1、研发模式。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坚定自主研发、
中外结合,以公司中、美、德三地研发中心为创新主体,同时与全球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长期战略合作,保持技术持续领先。公司研发领域覆盖了电池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前瞻性技术开发、产品技术开发、产品回收等动力电池全链条、全周期环节。产品开发战略上以面向未来的高能量、高倍率、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固态电池为研发目标,适时将其中的阶段性研发成果予以转化,形成了三元、铁锂、钠离子等产品体系。公司不仅布局了多种电极新材料、多种电池新形态、不同领域的新产品,还将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应用到产品开发和安全性能提升上,切实通过技术创新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部与研究院、质量部等组成供应商准入小组,经严格的调查、评估与考核后,供应商可以成为公司合格供应商。每年做年度过程审核、根据质量和交付目标进行考核并执行合格供应商清单维护。公司设有采购委员会针对大额采购事项进行讨论、分析及评估,做出合理的采购判断,并把控所有采购支出事项。采购部与合格供应商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付款协议、联合技术开发协议等,达到公司材料和设备锁价、成本最优、保供和质量性能最佳的状态。
3、生产模式。在2023年度公司对生产运营进行了整合,推进制造体系的标准化、可扩展化。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公司市场部门来联动各环节进行统筹,各生产基地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客户具体交付时间制定每月生产计划,物控部门根据月度计划采购相应原材料与辅助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日计划进行生产;在制造过程中,由制造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对制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与检控。其中,奔驰驻厂团队与公司镇江基地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加强生产计划、质量控制以及物流交付环节的管理工作。
4、销售模式。2023年中,在公司管理层改组后,公司总经理成为公司业绩的第一责任人,亲自负责公司销售战略的制定和重要客户的拜访沟通工作。公司对客户的服务由销售、研发、生产三部门组成的交付小组构成,小组成员从客户意向接触阶段开始深度介入,充分获取客户的真实、准确、完整需求,确保客户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意向客户经过对公司走访、考察、测试、审核认证、商务谈判后,正式确定公司为其供应商,并通过具体项目(车型项目、新业务项目)技术要求,确定供货产品、型号、价格、质量等事项,签署框架协议、技术协议、价格协议、质量协议和保密协议等。公司与客户建立供应合作关系后,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及签署的具体销售合同,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及特点
动力电池行业继续高速增长。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达到705.5GWh,同比增长38.6%,其中中国装车量达386.1GWh,同比增长34.9%;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1.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3年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300.9万辆,同比增长16.2%,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3.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2023年,受供给端新建产能释放和需求端电池厂商去库存的影响,锂电池上游原材料经历了从供应紧张到产能过剩的转变,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价格均出现下行,全年价格降幅明显,有效缓解了电池行业的成本压力。铁锂电池成为行业主流产品。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26.2GWh,占总装车量32.6%,累计同比增长14.3%;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61.0GWh,占总装车量67.3%,累计同比增长42.1%,进一步挤压三元电池市场。
类别 | 2023年 | 2022年 | 占比变动情况 | ||
国内装车量(GWh) | 占比 | 国内装车量(GWh) | 占比 | ||
三元电池 | 126.20 | 32.60% | 110.4 | 37.50% | -4.90% |
铁锂电池 | 261.00 | 67.30% | 183.8 | 62.40% | 4.90% |
其他 | 0.0001 | 0.10% | 0.40 | 0.10% | 0.00% |
合计 | 387.20 | 100.00% | 294.6 | 100% |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排名前3、前5、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05.5GWh、338.6GWh和375.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8.8%、87.4%和96.8%,分别上涨了0.63个百分点、2.04个百分点、1.86个百分点。
(2)主要技术门槛
动力电池行业具有迭代快、发展快的特征,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和高倍率
超充技术是当下技术发展方向,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高硅比例硅碳负极材料、复合集流体、LiSFI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是对应技术热点,构成本行业最主要的技术门槛。技术降本日益构成行业重要技术门槛,一是通过运用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单位成本的下降;二是运用AI、仿真模拟等技术辅助产品开发,加快进度减少成本;三是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和锂电池回收技术不仅能实现技术降本,对于缓解国内锂资源缺乏局面也具有战略安全意义。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2023年公司行业排名平稳,位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8名,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9名,国内动力电池出口量第3名。公司已多年位居全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3名,并连续7年蝉联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1名。公司在国内三元电池装车量中排名国内第4名,市占率4.71%,市占率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
孚能科技乘用车动力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 9 | 8 | 6 | 7 | 7 | 5 |
孚能科技乘用车软包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孚能科技乘用车软包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 1 | 1 | 1 | 1 | 1 | 1 |
孚能科技乘用车三元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 | 4 | 4 | 5 | 4 | 4 | 3 |
孚能科技乘用车全球装机量市场排名
孚能科技乘用车全球装机量市场排名 | 8 | 10 | 14 | - | - | - |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17-2023中国汽车上险量、2023EV-volumes公布数据、2023韩国SNE Research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产能过剩挤压毛利
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达到
705.5GWh。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3年仅国内电池产能就已达1860GWh,行业产能过剩,电池企业有部分产线被闲置,进而导致利润被挤压。
(2)下游客户需求倒逼极致成本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实现了盈利,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处于亏损状态。随着汽车行业价格战的深入,新能源车企成本压力向上游供应链进一步传导,倒逼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加快技术创新来实现极致降本。
(3)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推动行业再次变革
随着报告期内AI技术的快速进步,国内多地已出台政策加速自动驾驶场景规模化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有望加速实现,届时车辆行驶时间不再受驾驶员精力和体力的约束,超长续航具备实现可能和应用价值,催生更大电量电池需求。自动驾驶所需的各类传感、计算和数据传输设备,和车辆新增的移动办公、娱乐、生活、差旅等功能,同样需要更大电量电池支持。上述需求将推动电池行业再次变革。
(4)新兴市场带来电池行业新增需求
在报告期内,动力电池新兴市场增长迅猛:在商用重卡市场,动力电池渗透率已超过10%;在二轮车市场,由于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性能相对先进且对充电设施基础要求较低,将在国内、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取代铅酸电池的应用;在低空经济市场,eVTOL和无人送货机备受关注。因此,以上新兴市场的发展对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的需求或将大幅上升。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 | 2022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1年 | |
总资产 | 30,144,679,215.99 | 32,127,174,742.43 | -6.17 | 20,936,433,959.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0,384,616,385.45 | 12,016,564,604.85 | -13.58 | 9,274,103,713.07 |
营业收入 | 16,436,419,118.50 | 11,588,096,737.96 | 41.84 | 3,500,076,221.91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 | 15,428,976,035.61 | 10,716,868,519.67 | 43.97 | 3,376,828,78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867,747,324.24 | -926,988,810.79 | 不适用 | -952,720,292.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740,889,972.98 | -1,001,943,032.06 | 不适用 | -1,262,789,805.7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64,030,601.12 | -1,747,092,191.30 | 不适用 | 233,241,842.7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6.81 | -10.05 | 减少6.76个百分点 | -9.88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53 | -0.86 | 不适用 | -0.89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1.53 | -0.86 | 不适用 | -0.8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4.56 | 5.16 | 减少0.60个百分点 | 15.47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 | 第二季度 (4-6月份) | 第三季度 (7-9月份) |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3,734,755,437.14 | 3,249,835,558.54 | 4,247,065,363.82 | 5,204,762,759.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51,598,174.42 | -445,507,844.78 | -766,070,208.75 | -304,571,096.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365,046,529.55 | -448,464,395.24 | -667,618,959.47 | -259,760,088.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96,086,236.93 | 647,359,590.06 | 90,629,040.37 | 322,128,207.62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22,009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22,294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0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 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 性质 | |
股份 状态 | 数量 | |||||||
Farasis Energy(Asia Pacific)Limited | 242,874,025 | 19.94 | 无 | 境外法人 | ||||
国新风险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161,769,650 | 13.28 | 无 | 其他 | ||||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49,409,282 | 4.06 | 无 | 国有法人 | ||||
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46,455,696 | 3.81 | 无 | 国有法人 | ||||
广州创兴新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4,135,022 | 3.62 | 无 | 其他 | ||||
浙江耀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42,800,000 | 3.51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东兴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杭兴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36,413,791 | 2.99 | 无 | 其他 | ||||
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32,120,091 | 2.64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上海宏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兰溪宏鹰新润新能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3,012,431 | 30,740,064 | 2.52 | 无 | 其他 | |||
江西裕润立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立达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 20,674,487 | 1.70 | 无 | 其他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上述股东中,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创兴新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具有一致行动关系,为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扩大,资产、负债、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公司期末资产总额3,014,467.92万元,较期初下滑6.17%,负债总额1,976,006.28万元,较期初下滑1.74%。
本年度公司实现收入1,643,641.91万元,同比增加41.84%;亏损扩大至-186,774.73万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