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科技: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证券”或“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对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元科技”或“公司”)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 工作内容 | 持续督导情况 |
1 |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 保荐人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
2 |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 保荐人已与双元科技签订保荐协议,已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已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
3 |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 双元科技在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期间未发生按相关规定须保荐人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
4 |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自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 双元科技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内未发生其他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
5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 保荐人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及不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双元科技业务经营情况,对双元科技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
6 |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的各项承诺 |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督导双元科技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作出的各项承诺 |
7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 保荐人督促双元科技依照相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
8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 保荐人对双元科技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查,双元科技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
9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 保荐人督促双元科技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审阅其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
10 |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保荐人对双元科技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或事后的及时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
11 |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双元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上述事项的情况 |
12 |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双元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
13 |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经保荐人核查,双元科技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
14 |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双元科技未发生前述情况 |
15 |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 保荐人已完成2024年度对双元科技的现场检查 |
16 | 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荐人、保荐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人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双元科技不存在前述情形 |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风险随着下游行业生产质量要求提高,公司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如果公司未来无法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无法及时根据下游用户日益复杂的检测及控制需求提供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将会削弱公司的技术竞争能力,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2、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公司重视底层技术的研发,搭建从核心部件到智能测控装备系列产品的布局,并实现新能源电池、薄膜等多个行业推广应用。技术人员需要积累不同应用场景的实践经验,才能总结提炼核心共性的技术问题,提升核心部件和新产品方案的研发能力。因此,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若关键研发技术人员流失,将对高精度系列传感器的研发、AI技术应用研发等项目的进展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公司新产品的推出受阻和市场竞争力削弱,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鉴于锂电池产业链中锂电池及其原材料的产能较为集中的行业格局,公司未来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客户主体仍以产业链中的知名企业为主。若新能源电池竞争格局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客户出现经营困难,或公司的产品不能持续得到蜂巢能源等大客户的认可,公司经营将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由于公司产品类别及应用领域相对较多,不同类别产品和不同应用领域的同类
产品的单价、成本及毛利率存在差异,通常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的毛利率相对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较高,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毛利率相对其他应用领域较低,因此产品类别和应用领域的结构变化会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若未来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以及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占比持续增加,则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可能出现下降的风险。
2、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较大及无法及时回收的风险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及新能源电池领域营业收入占比继续上升,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可能继续增长,进而导致应收账款余额进一步增加。若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个别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困难,将有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出现坏账损失。如若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发生,则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的风险。
3、存货跌价和周转周期较长的风险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若存货管理能力未能及时跟进,发行人的存货跌价风险将进一步增加。由于公司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设计,且需要在客户现场完成安装调试后才可验收,存货周转较慢,其中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产品验收周期较其他行业相对较长,随着新能源电池的订单持续增多,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现阶段,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薄膜、无纺布及卫材和造纸领域。由于设备投资的周期性及产能释放的滞后性,未来随着各大锂电池厂商和光伏厂商扩产规划的新增产能落地,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风险,进而导致各相关厂商周期性放缓投资进度。
无纺布及卫材、造纸等传统行业发展相对稳定,相关产品使用寿命、客户更新改造周期相对较长,未来市场需求增长较为有限。如果未来新能源电池行业和光伏行业客户出现设备投资周期性放缓,且公司未能成功将业务大规模拓展至新能源电池和光伏领域的非片材检测场景或其他应用领域,将无法把握其他细分市场扩张带来的发展机遇,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无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五)宏观环境风险公司自研核心部件智能图像处理板卡、工业线阵相机和高速数据处理模块等需要使用外采的FPGA芯片、传感器芯片、MCU芯片等,公司产品片材在线测控系统需要使用从德国进口β放射源,报告期内,上述芯片和β放射源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取得。虽然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发国产芯片的应用方案,在芯片使用上已具备替代相关进口芯片的能力,但由于公司对芯片、β放射源的采购金额总体较大,同时,受市场供求关系、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影响,芯片、β放射源的采购价格波动较大,如果未来市场供求关系持续紧张,价格上涨,公司可能面临芯片和β放射源供应不足、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的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3-2024年,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 2024年 | 2023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 | 386,233,327.78 | 429,211,706.79 | -10.0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6,862,060.95 | 133,460,572.01 | -34.9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69,391,704.16 | 121,325,000.37 | -42.8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6,734,959.85 | 101,149,786.75 | -53.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2,126,542,243.65 | 2,178,450,105.23 | -2.38 |
总资产 | 2,667,166,083.78 | 2,775,941,756.82 | -3.92 |
2023-2024年,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增减变动幅度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48 | 2.58 | -42.64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1.48 | 2.58 | -42.6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18 | 2.34 | -49.5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4.04 | 10.44 | 减少6.40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 | 3.23 | 9.49 | 减少6.26个百分点 |
产收益率(%)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10.75 | 7.43 | 增加3.32个百分点 |
2024年,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变动的原因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23.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0.01%。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新能源行业投资放缓,公司相关设备制造业务承接订单减少,同时客户设备验收推进速度也相应放缓。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86.2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939.1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2.81%,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所致,同时受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新能源行业产品毛利率有所降低;另外,公司下游新能源行业客户回款进度放缓,导致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73.5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3.90%,主要系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以及公司下游新能源行业客户回款进度放缓所致。
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为
1.4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2.64%;稀释每股收益
1.4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1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9.57%;前述主要财务指标的下降主要系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表现如下:
(一)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的技术涵盖了核物理、微波技术、嵌入式数据处理、电子测量技术等领域,是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公司通过不断自主研发,在射线传感器、微波水分传感器、高速数据处理模块、闭环控制软件算法等核心部件和软件算法的研发设计上形成多项核心技术成果。
公司机器视觉系统的智能图像处理板卡、光源、恒流控制器、软件算法等核心部件和软件均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自主研发的工业线阵相机,已于2021年大批量
投入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以FPGA为核心处理器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图像信息处理能力和边缘计算能力等方面具备突出的技术优势,尤其在铜箔、铝箔、极片、薄膜、无纺布、纸张等高速、宽幅生产场景下,优势明显。
上述核心部件及软件算法构筑了公司产品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壁垒。公司技术水平受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流延薄膜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造纸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充分认可,2022年获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技术和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可拓展性强
公司成立以来,重视研发资源的投入,积累了传感器技术、闭环控制技术、高速线扫描相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在线测控技术和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两大技术平台。在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两大核心产品的协同并进下,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从造纸逐渐渗透至无纺布及卫材、薄膜、新能源电池、玻纤、印刷和食品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系列产品和多个应用领域的项目经验。凭借公司多个应用行业的技术积累和跨领域应用能力,充分了解下游用户需求和用户工艺后,基于两大技术平台做产品应用层面的迁移,向更多领域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和控制拓展。
(三)具备提供测控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与传统的纯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解决方案商或者纯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解决方案商有所不同,公司通过将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和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融合使用,能够为客户提供产品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和控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各系统间信息的交汇,还可有效节省客户的沟通成本,减少客户因设备故障等待不同供应商提供维修服务产生的停工时间损失,促进自动化生产线上不同设备的配合控制,减少客户后期运维服务的支出等。
目前,仙鹤股份、延江股份等客户采用了公司提供的一体化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和控制解决方案。比如锂电池行业中对锂电池极片的涂布面密度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共同使用,同时完成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控制和涂布对齐度视觉检测;造纸行业中对纸张的定量、水分和灰分的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和纸张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系统共同使用;薄膜行业中对薄膜的涂布量、厚度的在线
自动化测控系统和薄膜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系统共同使用等。
(四)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因不同客户或同一客户不同生产线的配置差异,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在安装和售后服务过程中,需要工程师对系统不断调试和磨合以解决与客户生产线的其他设备之间的适配性、兼容性等问题。
公司从事在线测控和机器视觉检测业务十多年,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项目管理经验,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安装和运维的工程师团队,能够有效应对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各项系统按照技术协议和客户要求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五)终端客户资源丰富,与知名头部企业合作关系深厚
公司深耕自动化过程控制和机器视觉技术领域十余年,公司产品已拓展到多个下游领域,成为新能源电池、薄膜、无纺布及卫材、造纸等相关行业内一流企业的供应商,与上述行业的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蜂巢能源、欣旺达(300207)、亿纬锂能(300014)、青山控股、赢合科技(300457)、科恒股份(300340)、嘉元科技(688388)和诺德股份(600110)等,薄膜行业的福斯特(603806)、金韦尔机械等;无纺布及卫材行业的诺邦股份(603238)和延江股份(300658)等;造纸行业的仙鹤股份(603733)和再升科技(603601)等,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知名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以及公司持续加大客户开拓力度,为公司近年以及未来的经营业绩提供坚实的客户基础。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4,151.48 | 3,189.97 | 30.14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 - | - |
研发投入合计 | 4,151.48 | 3,189.97 | 30.1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10.75 | 7.43 | 增加3.32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 | - |
2024年度公司研发投入为4,151.48万元,较2023年度研发投入3,189.97万元增长了
30.14%;2024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0.75%,主要系公司2024年较上年同期加大研发投入所致,其中新增研发人员9名,同时新增面向半导体制程的光学测厚和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等多个研发项目,导致研发支出的人员薪酬及研发材料消耗增加。
(二)研发进展公司目前研发项目进展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1 | AI缺陷分类技术在FPGA上实现的研发 | 200.00 | 200.88 | 425.97 | 试产阶段 | 在FPGA上实现AI分类算法。在原WIS缺陷检测后实时进行板级AI分类,分类结果再上传计算机,分类速度不低于200个缺陷/秒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 |
2 | 基于CMOS视觉传感-光学透镜-信息处理融合技术的高精度系列传感器开发 | 300.00 | 228.90 | 557.60 | 试产阶段 | 依托现有公司强大的CMOS视觉技术积淀,结合光学透镜技术,开发显微视觉检测、激光位移传感器、智能3D相机等系列部件 | 接近国际同业水平 |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 |
3 | 新能源电池极片涂布干燥工艺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研发 | 300.00 | 150.84 | 455.58 | 试产阶段 | 电池极片AB面独立涂布,A面要经过二次干燥的特点,通过对极片干燥后溶剂残留量的检测和干燥闭环控制来实现极片干燥过程的优化,避免极片过干燥和欠干燥现象的发生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锂电极片的在线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与控制 |
4 | 锂电池极片新型面密度系统的研究 | 400.00 | 475.95 | 988.72 | 试产阶段 | 通过新型射线传感器应用技术,替代传统检测接收元件,提高检测精度同时还可以扩展检测范围目标:实现锂电极片在线生产过程中,面密度实时全检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锂电极片在线面密度实时全检 |
5 | 工业CT检测技术的研发 | 300.00 | 415.17 | 800.53 | 试产阶段 | 研究电芯在线CT成像技术与重建算法,获得清晰、可用于检测的截面图像,完成在线对图像识别判断功能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电芯在线CT检测 |
6 | 机器视觉AI平台的研发 | 200.00 | 475.50 | 749.85 | 试产阶段 | 研发设计自主标注工具,集成训练及验证工具,可适用于多类型图像检测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适用于多类型图像检测任务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任务,无需编码一键完成AI布署,用于更多场景的缺陷检测,获取缺陷特征数据,同时减少检测时间,大幅增强图像对比度,去除图像噪点,增强暗部显示 | ||||||||
7 | PCS7双元自定义模块研发及复杂性制浆设备逻辑控制编程研发 | 100.00 | 260.35 | 360.12 | 研发阶段 | 基于PCS7的双元造纸自动化自定义模块研发 | 达到国内同业水平 | 造纸行业DCS控制 |
8 | 面向半导体制程的光学测厚和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 | 280.00 | 157.66 | 157.66 | 研发阶段 | 通过对晶圆特定光学成像的计算分析,实现晶圆表面颗粒污染、机械划痕、图像缺陷等的缺陷检测;通过对晶圆表面反射光的光强、偏振等光学参数的分析计算,实现对晶圆薄膜厚度、关键尺寸、表面形貌等物理性参数的量测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半导体行业量检测 |
9 | 高速、高精度工业线阵相机及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 400.00 | 609.66 | 609.66 | 研发阶段 | 通过万兆网、PCIe、CXP12等高速通讯接口协议以及TDI-CCD高响应速度光电传感器的技术应用,从物理层、应用层实现工业线阵相机的迭代升级,满足高速、高精度机器视觉应用场景的需求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 |
10 |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研究 | 300.00 | 291.06 | 291.06 | 研发阶段 | 根据检测需求,控制超声相控阵中各超声发射单元的发射时间和强度,生成可控声束角度和聚焦深度的超声波波束去扫描试件(特别是复杂工件),对接收到的超声回波信号通过放大、滤波、数字化处理后,通过算法和电脑处理生成检测图像,进而实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工业无损检测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现对试件的高速、全方位、多角度、高分辨率的无损检测 | ||||||||
11 | 汽车总装线智能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 | 300.00 | 319.94 | 319.94 | 试产阶段 | 针对汽车总装车间生产线中人工视检存在工作效率低且精度不高等问题,开发整车视觉检测系统,对整车外观零件是否存在错漏装、整车间隙面差、整车跑偏隐患、整车漆面缺陷等进行检测。该视觉检测系统运用计算机三维视觉、机器人柔性控制、点云匹配等技术,为汽车总装线提供智能自动化检测方案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汽车总装检测 |
12 | 晶圆缺陷检测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 1,722.00 | 424.00 | 424.00 | 研发阶段 | 以TDI相机配合X/Y弓形扫描为架构基础,设计具有高分辨率、多通道(大视场)、可调谐、多模态的DUV光学系统,结合精确光学建模、多源误差融合量化、自适应误差补偿技术构建纳米级运动误差补偿系统,开发低对比度图像增强技术、高信噪比光电采集系统,融合图卷积网络等深度学习模型的特征识别能力,推动光学建模、误差补偿、晶圆缺陷识别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深入应用。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半导体行业量检测 |
合计 | / | 4,802.00 | 4,009.91 | 6,140.69 | / | / | / | / |
注1、由于四舍五入原因,上表中分项之和与合计项之间可能存在尾差。注2、根据行业及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经营策略,公司将根据项目研发进展情况对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持续评估并进行合理的调整。注3、第8项“面向半导体制程的光学测厚和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从2024年7月1日起结转至第12项“晶圆缺陷检测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继续研发。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实地查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予以执行,募集资金使用已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程序,募集资金进度与原计划基本一致,基于前述检查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况。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本页无正文,为《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字盖章页)
保荐代表人: | |||
王艺霖 | 袁莉敏 |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