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锂科: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关于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查股网  2024-05-22  长远锂科(688779)公司公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

关于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证券”,与中信证券合称“保荐人”)作为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远锂科”或“公司”或“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于2024年4月25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非工作日除外)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查阅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3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文件;

(3)查阅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明细及相关内部审议文件、信息披露文件,查阅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关于2023年度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

(4)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6)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7)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业绩大幅下滑及持续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2,903.62万元,同比下降4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46.80万元,同比下降108.36%。2023年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同时下游企业去库存,需求放缓,公司产品销量与售价下降,叠加存货跌价影响,利润下降。若后续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原材料价格、市场竞争等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未在研发技术实力、客户开拓、产品布局保持竞争优势,将可能存在业绩进一步下滑及持续亏损的风险。

保荐人特别提示:公司2023年由盈转亏,构成重大风险,提请投资者关注。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风险

由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存在一定的研发风险。公司目前主要在研项目的技术目标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存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一旦出现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情形,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形,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发人员流失风险

研发团队的技术实力与稳定性是公司持续科技创新的基石。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存在研发团队人员流失的风险。一旦公司研发人员发生大量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关键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赖于核心技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关键技术流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镍、碳酸锂、三元前驱体、硫酸钴、四氧化三钴等直接材料,报告期内公司各类主要产品中,直接材料占成本的比例较高。受有关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会出现一定波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及突发性事件等可能对原材料价格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发生主要原材料供需变化、价格大幅波动等情况,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产业链,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均面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正极材料市场在发展初期处于供不应求局面,业内企业利润水平可观,由此不断吸引新进入者参与行业竞争。近年来,大量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正极材料市场。现有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亦纷纷加快多元化产能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国内现有正极材料主要竞争者近年来均进行产能扩张或有比较明确的产能扩产计划。伴随着国内正极材料行业整体产能扩张加剧,如果下游需求无法跟上,公司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3、产能扩张与产能利用率下跌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和“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

项目”建设。项目达产后,公司的正极材料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果未来市场发展未能达到公司预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市场开拓未能达到预期等,导致新增的产能无法完全消化,公司将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面临扩产后产能利用率下跌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

产品销售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05%,同比减少10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供给持续增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攀升导致议价能力减弱,不断侵蚀中游材料端的利润空间。因此,若未来出现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市场需求放缓、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不利变化等负面事件,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五)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制造业务,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3C、储能等领域。如未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而锂电池技术也可细分为多种技术方向。以正极材料来划分,目前市场上形成规模化应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包括NCM和NCA)。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迅速,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新的技术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制造业务,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3C、储能等领域,受到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包括产业政策因素、宏观经济与行业因素等。产业政策因素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对市场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宏观经济与行业因素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阶段,GDP增速逐渐回归,消费需求逐年回落。上述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对公

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主管部门认定的构成重大违规事项。公司子公司金驰材料存在按照税务局要求自查补税事项,详见本报告“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所述。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10,729,036,201.2317,975,397,896.10-40.31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10,606,753,636.6917,909,130,529.51-40.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468,037.901,489,498,713.16-108.3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0,925,084.091,437,405,787.13-112.5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104,836.11303,085,419.12-64.99
2023年末2022年末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550,153,627.338,121,257,510.24-7.03
总资产14,156,607,899.4817,657,209,773.98-19.83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60.77-107.7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60.76-107.8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90.75-112.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820.69减少22.27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119.97减少22.28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513.67减少0.16个百分点

(三)主要变动情况分析

2023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变动如下所示: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变动比例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40.31%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公司产品销售单价下降;同时下游需求放缓,公司订单量减少,营业收入下降。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40.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36%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公司产品销量与售价同比下降,叠加存货减值影响,利润下降。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5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07.7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07.8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12.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99%主要系公司给予下游客户一定的付款信用期,而主材供应商整体付款信用期较短,由于上下游收付款信用周期的差异,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出大幅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减少。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司2023年报披露,公司核心竞争力如下:

1、技术积累与研发能力优势

公司科研实力雄厚,掌握先进的前驱体合成、正极材料制备、废旧电池回收等技术,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取得了141项有效专利。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公司产品符合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单晶三元、高镍材料在行业内享誉盛名,产品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子公司金驰材料获评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绿色工厂,并进入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此外,公司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可持续研发体系与创新机制,重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公司鼓励技术创新,对新产品开发项目、工艺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专利文章、科技项目等进行专项奖励。

2、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优势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其粒度分布、均一性、纯度品质对后续加工成的三元正极材料的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此外,三元前驱体包含镍、钴、锰等关键金属元素,在三元正极材料总成本中占据比例较高。因此优质、稳定、价格合适的三元前驱体供应是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

公司基于全资子公司金驰材料的三元前驱体核心技术与产能,实现了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全面掌握了产业链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价值分割与产业链话语权上占据优势;对产品质量形成更为稳定可控的保证。公司全资子公司金驰材料是三元前驱体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具备NCM523、NCM622、NCM811、NCA等前驱体的量产能力。报告期内,金驰材料生产的三元前驱体主要供公司连续生产三元正极材料。

3、稳固的客户渠道优势

正极材料企业与下游电池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往往要经过需求对接、送样、验证、调试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这一过程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且一旦客户确定了合格供应商之后,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稳固的客户渠道对于正极材料企业至关重要。长远锂科以优秀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流客户的认可,目前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长远锂科与其长期深度的业务合作保证了正极材料出货量的稳定增长。

4、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

长远锂科的实际控制人是中国五矿。是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65位。中国五矿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境外矿山遍及亚洲、大洋洲、南美和非洲等地,拥有巴新瑞木镍钴矿等全球一流矿山,在金属矿产领域具有一流的国际影响力。

长远锂科是中国五矿旗下新能源材料板块的支柱企业,中国五矿提供的信誉背书为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重要助力。公司依托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有望获得更为快速、长远的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公司在本持续督导期内出现大幅业绩下滑,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同行业企业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目前,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已经趋于市场预期底部,在上游锂盐厂商的成本

压力下,降价空间有限,因此相关影响不具有持续性,不会导致核心竞争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未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单位:元

项目本年度上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376,598,307.53660,520,171.85-42.98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376,598,307.53660,520,171.85-42.98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513.67减少0.16个百分点

公司研发投入减少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下滑,研发材料投入金额减少。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基本稳定。

(二)研发进展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废三元电池极粉的优先提锂技术开发2,750274.132,007.75中试量产国内领先废旧动力电池回收
2废旧动力电池极粉浸出石墨渣的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开发3,290137.641,937.63中试量产国内领先废旧动力电池回收
34.4V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开发5,3001,093.913,186.79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44.4V+高能量密度镍钴锰正极材料开发4,500407.172,636.11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5长续航型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开发2,780158.76158.76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6成本型HEV用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开发4,930217.36217.36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7功率型高镍9系循环改善型前驱体及其正极材料开发2,780372.24372.24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8xHEV用多孔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开发1,500205.64205.64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9新一代中镍低钴前驱体及正极材料开发4,6103,563.813,563.81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10退役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1,801112.68112.68小试量产国内领先废旧动力电池回收
11LC230钴酸锂产品开发2,5001,055.431,389.16中试量产国内领先电动工具:数码
12下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开发5,5002,040.672,040.67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13215代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开发2,700236.02236.02小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144.4V中镍高电压产品6,3003,335.843,335.84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15新一代动力型三元正极材料3,100659.54659.54小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16LF23压实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开发1,500126.06126.06中试量产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
合计/55,84113,996.922,186.06////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研发费用明细、大额研发支出凭证、研发项目进展相关资料,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了解公司研发支出及研发进展情况。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实地查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予以执行,募集资金使用已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程序,募集资金进度与原计划基本一致,基于前述检查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如下:

单位:万股

股东名称身份直接持股数量间接持股数量合计持股数量
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33,110.2633,110.2666,220.52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84,222.5584,222.55

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身份直接持股数量间接持股数量合计持股数量
胡柳泉董事长-803.22803.22
张臻董事、总经理-224.90224.90
覃世彪董事---
杜维吾董事---
熊小兵董事0.75-0.75
冯戟董事---
唐有根独立董事---
邓超独立董事---
丁亭亭独立董事---
吴世忠监事会主席---
高云川监事---
赵增山监事---
戴维职工代表监事---
张娉婷职工代表监事---
周友元副总经理-319.75319.75
刘海松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法律顾问-353.42353.42
胡泽星副总经理-159.04159.04
何敏副总经理-144.58144.58
曾科董事会秘书-76.1576.15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0.3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8.3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2.59%。针对上述事项,保荐人实地查看了公司经营情况,查阅了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查阅公司主要往来科目明细、收入成本明细、期间费用明细、银行日记账等资料,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年审会计师,取得了年审会计师往来询证函、银行询证函、盘点资料并复核。基于前述核查工作,保荐人特别提示:公司2023年由盈转亏,构成重大风险,提请投资者关注。

公司于2024年5月15日披露公告:公司子公司金驰材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税务局稽查局出具的《税务事项通知书》(长税稽通[2024]80号)要求并经自查,需补缴2021年至2023年期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各项税费共计6,025.77万元,需缴纳滞纳金共计1,180.30万元,合计需缴纳7,206.07万元。前述事项预计将影响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3.77万元,以最终审计数据为准。截至本报告出具日,金驰材料已按要求将上述税款及滞纳金缴纳完毕,主管税务部门未对该事项给予处罚。就上述事项,保荐人对发行人管理层进行专项访谈,并取得相应补税凭证。保荐人特别提示:该补税事项对于公司2024年度业绩预计存在一定不利影响,提请投资者关注。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关于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署页)

保荐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乔 端 施 伟

五矿证券有限公司

2024年5月22日


附件: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