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584 *ST工智 更新日期:2025-05-1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智能制造业务,房地产销售、租赁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制造业(行业) 19.36亿 100.00 2.45亿 100.00 12.67
─────────────────────────────────────────────────
高端装备制造(产品) 19.36亿 99.99 2.45亿 99.94 12.66
机器人一站式平台(产品) 14.36万 0.01 13.86万 0.06 96.52
─────────────────────────────────────────────────
华东(地区) 11.40亿 58.90 1.84亿 75.04 16.14
华北(地区) 3.30亿 17.03 1724.40万 7.03 5.23
境外(地区) 1.33亿 6.88 1872.10万 7.63 14.05
华中(地区) 1.24亿 6.39 940.49万 3.83 7.61
西南(地区) 8615.94万 4.45 2339.82万 9.54 27.16
东北(地区) 6628.42万 3.42 -1464.98万 -5.97 -22.10
华南(地区) 5669.81万 2.93 709.05万 2.89 12.5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制造业(行业) 9.13亿 100.00 1.15亿 100.00 12.55
─────────────────────────────────────────────────
高端装备制造(产品) 8.97亿 98.21 1.14亿 99.19 12.68
机器人一站式平台(产品) 1633.53万 1.79 92.50万 0.81 5.66
─────────────────────────────────────────────────
华东(地区) 4.23亿 46.28 5113.19万 44.60 12.10
华北(地区) 1.71亿 18.71 1084.83万 9.46 6.35
东北(地区) 1.10亿 12.01 2182.27万 19.04 19.89
境外(地区) 8638.10万 9.46 1888.02万 16.47 21.86
西南(地区) 5644.83万 6.18 339.38万 2.96 6.01
华中(地区) 3503.77万 3.84 395.93万 3.45 11.30
华南(地区) 3218.07万 3.52 460.18万 4.01 14.3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制造业(行业) 21.88亿 100.00 2.44亿 100.00 11.15
─────────────────────────────────────────────────
高端装备制造(产品) 21.53亿 98.43 2.42亿 99.06 11.22
机器人一站式平台(产品) 3445.74万 1.57 229.61万 0.94 6.66
─────────────────────────────────────────────────
华东(地区) 10.37亿 47.40 1.28亿 52.41 12.33
华北(地区) 5.58亿 25.49 5316.04万 21.79 9.53
西南(地区) 2.04亿 9.34 1404.60万 5.76 6.87
境外(地区) 1.43亿 6.53 2501.85万 10.26 17.51
华中(地区) 1.21亿 5.54 274.32万 1.12 2.26
华南(地区) 9841.84万 4.50 1477.32万 6.06 15.01
东北(地区) 2645.65万 1.21 634.96万 2.60 24.0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制造业(行业) 9.65亿 100.00 1.14亿 100.00 11.77
─────────────────────────────────────────────────
高端装备制造(产品) 9.45亿 97.92 1.12亿 98.72 11.87
机器人一站式平台(产品) 2011.25万 2.08 145.00万 1.28 7.21
─────────────────────────────────────────────────
华中(地区) 3.17亿 32.89 3439.57万 30.26 10.83
华东(地区) 2.99亿 30.99 3484.36万 30.66 11.65
华北(地区) 1.70亿 17.61 980.70万 8.63 5.77
华南(地区) 4914.48万 5.09 785.02万 6.91 15.97
境外(地区) 4728.42万 4.90 1626.20万 14.31 34.39
西南(地区) 4592.00万 4.76 272.28万 2.40 5.93
东北(地区) 3635.32万 3.77 778.21万 6.85 21.4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6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2192.39│ 21.79│
│第二名 │ 13177.32│ 6.81│
│第三名 │ 11720.97│ 6.05│
│第四名 │ 10231.35│ 5.28│
│第五名 │ 7266.47│ 3.75│
│合计 │ 84588.50│ 43.6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2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4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7414.69│ 11.45│
│第二名 │ 4350.56│ 2.86│
│第三名 │ 4172.99│ 2.74│
│第四名 │ 3384.32│ 2.22│
│第五名 │ 3232.96│ 2.13│
│合计 │ 32555.52│ 21.4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2021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所属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C35),
具体细分领域则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工业机器人关键结构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
本体制造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业机器人关键结构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
、传感器等;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实现了机器人的结构和功能;工业机器人的下游主要面向市场及用户,目
前最大的应用领域为汽车制造业,相关业务类型包括系统集成、销售及售后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如下:
1、国外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自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Unimate于195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工业机器人经过6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五金机械、食品饮料、医疗、军工等行业。从产业格局角度,目前工业机器人行
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德国库卡KUKA)
为主导品牌、欧系与日系并肩发展的行业格局。从全球角度来看,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AB
B、库卡(KUKA)、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四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50%。而由于中国、日本和印
度等国家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和雇主。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
会(IFR)发布的《2022年全球机器人报告》,2021年全球工厂新安装了517,385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31
%,比2018年高出22%,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全球运行中的机器人存量约为350万台,亦创下了新的纪录。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超过
2018年达到的历史最高值165亿美元,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8.7万台,同比增长27%。预计至2022年,
工业机器人市场进一步增长,将达到195亿美元。(数据来源:IFR统计数据)。根据《世界机器人2023报告
》记录,全球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达到了553,052台,到2022年同比增长率为5%。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
,2022年的表现非常突出。2022年,290,258台的年安装量以5%的增长取代了2021年的前记录。随着市场需
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机器人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
加。到2023年,全球机器人装机量预计将增长7%,达到59万台以上。预计全球经济放缓将在2024年体现在机
器人安装上,但预计2025年增长率将略有加快,2026年将更加强劲。预计2024年将达到60万台,2026年将突
破70万台。(数据来源:《世界机器人2023报告》)根据《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全球工厂中运行的工业
机器人数量已攀升至惊人的4,281,585台,同比增长10%。在这股热潮中,中国市场以1,755,132台的庞大体
量,稳稳占据了四成多的份额,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机器人2023年年度安装量高达541,30
2台,已连续第三个年度突破50万台大关,彰显出自动化生产的强劲势头。从地域分布来看,亚洲地区成为
了机器人部署的“热土”,2023年新安装的机器人中有七成落户于此,欧洲和美洲则分别以17%和10%的比例
紧随其后。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自动化生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到2027年,全
球机器人安装量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而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无疑将为这一趋势提供有力的支撑。(数据
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2、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21世纪后随着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2年的5673台增长至2021年的36.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
达58.88%,并于2013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国电子
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74亿美元,其中工业
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7亿美元,占50%;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65亿美元,占37.4%,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为22亿美元,占总市场规模的12.6%。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以外资品牌为主,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简称CRIA)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简称IFR)统计,四大家族等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近
些年保持在60%以上,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虽然近年来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有所
放缓,但在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预计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仍具备较大潜力
,同时也面临较强竞争。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仍以外资品牌机器人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机
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与外资品牌机器人的差距在逐步缩
小。智能化及柔性化是未来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目前依赖于数学描
述和优化算法的“智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功能需求。因此机器人关联、多目标协作、资源调
度与共享逐渐成为业界的研究重点。此外,工业机器人目前已经能够代替人类从事简单的生产线操作和装配
,但尚无法很好地实现一些复杂且精密的操作,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行业实际应用的发展,将逐渐向
更复杂、更苛刻的应用场景演进,这也是对机器人的体积、重量、灵活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福证券
彭元立《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深度报告:成长与周期共振,加速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截至2022年,中
国不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且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45%的份额,市场规模达到609亿元人民
币。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地位。(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市场,无
疑是这场机器人革命中的佼佼者。2023年,中国不仅以276,288台的年度安装量领跑全球,更在国内市场上
实现了本土机器人制造商的强势崛起,市场份额飙升到47%。与此同时,国际机器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安
装量则相应下滑了2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运营存量已逼近180万台大关,成为全球
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庞大规模机器人存量的国家。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升级,预计到2027年
,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以每年5-10%的速度稳步增长。(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哈工智能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市企业,拥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和较为深厚的产业积累,不断提
升自主研发能力,积极通过内部精益管理和外部资源整合,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业绩,助力我国
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要客户(直接/间接)包括一汽集团、奇瑞捷豹路虎、长安福
特、沃尔沃汽车集团、蔚来汽车、上海大众、广汽本田、长安汽车、华为汽车、理想汽车、东风柳州汽车、
北汽集团、江淮汽车、北京奔驰、卡斯马、海斯坦普、法国雷诺汽车(RENAULT)、法国标致汽车(PEUGEOT
)、理想汽车、比亚迪、汇想新能源、春风动力、得壹新能源等国际国内一线汽车制造厂商、汽车零部件供
应商及新能源工业厂商,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号召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智能制造业务。
根据公司的战略调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主要为围绕工业机器人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涵盖高端智能
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控股)、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和销售(工业机器人本体、参股)两个子板块
。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公司专注于智能自动化装备、焊接/连接机器人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相
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专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工业、数字化工厂、机械装备、医疗设备等行业客
户提供先进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是高端智能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供应商。公司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务主要
由下属天津福臻、上海奥特博格、瑞弗机电(已于2024年9月出表)、哈工易科、柯灵实业等子公司实施。
公司的智能装备业务主要为汽车、新能源等工业企业提供智能柔性总拼、装配系统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其中:(1)全资子公司天津福臻、上海奥特博格主要从事工业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焊接/连
接系统应用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并自主研发了完整体系的数字化工厂平台,结合物联网、大数据、
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引领客户进行智慧化转型,帮助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并助力客户批
量生产高度定制化的产品。汽车车身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作为基础,以结构化的智能总线技
术、自动化控制管理技术、电子检测传感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等为纽带,将原本相互隔离独立的硬件设备
、软件控制信息系统和彼此独立的应用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融合优化与系统集成,形成彼此关联、智能控制
、协同作业的有机整体,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并从客户需求出发,优化设计定制,可以帮助客
户更为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可以有效实现优化车身生产线的数据采集、多任务混产、自动检测故障
等目标,有利于客户生产的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发展,天津福臻在智能柔性总拼、高速传输和
柔性切换系统、夹具高速柔性切换技术、激光技术、包边技术、冲铆技术、车身轻量化技术及机器人门盖自
动智能装配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汽车电池模组pack装配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作
为基础,以各种柔性输送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检测传感及视觉应用技术等为纽带,将硬件、软件和MES
信息系统有效进行有机结合、融合优化与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并从客户需
求出发,从方案规划、前期方案验证、后期项目各个职能有效协同,可以有效实现优化电池装配工艺及生产
线的数据采集、多配方多品种兼容混线生产等目标。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天津福臻在模组堆叠、连接片焊
接、激光处理技术、电测试技术、气密测试技术、电池包轻量化技术、装配测试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
争力。目前,天津福臻、上海奥特博格的主要客户(直接/间接)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奇瑞捷豹路虎汽
车、长安福特汽车、沃尔沃汽车集团、蔚来汽车、华为汽车、理想汽车、上海大众、广汽本田、华晨宝马、
长安汽车、东风柳州、北京汽车、江淮汽车、北京奔驰、汇想新能源、春风动力、得壹新能源等国内外众多
知名汽车制造厂商、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新能源工业厂商及卡斯马、海斯坦普等国际一线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号召力。(2)2024年9月出表的控股公司瑞弗机电专注于白车身焊装主线、
地板线、侧围线等自动化要求高的工业机器人焊接/连接系统应用装备制造和服务领域。在汽车领域,瑞弗
机电主要提供汽车研发同步工程技术服务,工业机器人焊装设备在汽车白车身领域的设计与制造,白车身质
量保证技术咨询服务等,以实现汽车白车身焊接总成及各分总成的焊接定位、夹紧及工位间的输送等功能。
基于客户产品多样化、设备投入经济性的要求,瑞弗机电提供柔性工艺设备,多车种共线的项目是瑞弗机电
的特长与研发重心。此外,基于成熟的机器人焊接/连接系统应用技术与经验,瑞弗机电亦致力于工业机器
人焊接/连接系统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各类技术应用/自动化装备的研发,参与多种技术改造项目。瑞弗
机电主要客户包括法国雷诺汽车(RENAULT)、法国标致汽车(PEUGEOT)、吉利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等
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制造厂商。(3)控股公司哈工易科则致力于为一般工业领域客户提供机器人自动焊接
综合解决方案,其已为特殊车辆、医疗设备、工程机械、船舶、压力容器、钢结构、新能源、制药装备、农
用机械、光热发电新能源领域等行业客户提供服务,主要客户有合力叉车、楚天科技、国风塑业、徐工集团
、南通勺海车辆部件有限公司、山东安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等。哈工易科坚持以中厚
板焊接自动化为主,通过持续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快速离线编程技术和焊接技术,有效提升了公司技术水平
,围绕一般工业领域开拓了特变电工、中联农机、三一重工、惠生海工、中驰集团等国内优质企业客户。(
4)全资子公司柯灵实业是国内领先的清洗机解决方案提供者,为客户特别是汽车行业及其配套供应商定制
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客户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变速器壳体、一般工业装备、
军用零部件等产品的机加工、装配生产中,对产品的清洁度、颗粒度方面的要求,保障及提升产品质量。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高端装备制造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依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采购,最终产品的零部件需求差异较大。因此,公司主要根据客户订
单安排及相关技术要求,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螺柱焊机、工业机器
人本体、焊枪、涂胶设备等标准设备,其他采购原材料包括电气元件、钢材及外协件等。具体采购流程中,
采购部门根据项目使用方的最终需求制作采购需求订单,审核并确认无误后生成请购单,经审批后对外采购
原材料,原材料经验收后入库。
为减少因原材料供货不及时或质量、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对公司正常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建立了一套
科学规范的采购管理模式。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已逐步建立了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及完善的合格供应商
名录。其中一类为客户指定的供应商,对于此类供应商,公司直接将其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另一种为新进
供应商,公司会从产品质量、技术参数、产品价格等多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初选和评价,符合条件的进入合
格供应商名录。供应商采购方面,若客户已指定特定供应商及产品,公司按照客户的要求直接进行采购;若
客户未指定原材料及外购件的品牌或型号,采购部门会根据需求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
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进行比价,并将比价结果上报总经理进行审批。供应商管理方面,采购部将会定期对供
应商进行评审,组织生产、采购、质量管理等部门对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供货时间、产品价格和
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实时对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更新。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多车型柔性车身生产解决方案和汽车白车身焊装自动化装备。由于客户需求不同产品
差异化较大,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据客户销售合同或订单的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开发、生产、装配与
调试。
(3)销售模式
白车身焊装自动化装备为非标产品,对供应商在产品技术、质量、工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此类客
户采购的单个产品金额较大,往往采取招标方式为特定生产项目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因此公司一般通过参与
客户招标的方式来获取销售合同或订单。汽车整车厂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具备长期合作关系、
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完善、严格遵守交货周期的供应商。因此,技术实力强劲、项目经验丰富的供应商方
能符合上述客户的选择标准并最终获得项目订单。
公司一般由子公司项目运营部收集潜在项目信息,对于潜在的投标项目,公司组织研发、采购、销售等
部门对招标产品进行可行性评审,评估通过后按照项目和客户实际情况安排相关部门进行客户需求和技术指
标等问题的前期交流。前期交流完成后,公司制作投标资料,期间持续与客户保持沟通,根据客户的修改意
见不断完善方案。整车厂经过技术评审和价格评定并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开发周期等因
素后,确定中标供应商。中标后,公司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议评审,签订技术协议,项目运营部负责签
订合同。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下属核心业务的子公司均设有研发部门,负责现有业务关键环节的技术升级以及内部核心产品的研
发。目前,在汽车生产及装配领域的优势,公司采用全数字化制造技术、车身轻量化技术、机器人门盖智能
装配技术等,实现了高精度柔性定位、监控、检测、诊断、维护、预报等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具备了完整的
车身智能柔性生产、车身轻量化生产、机器人门盖智能装配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推动了车身装备向柔性化
、节能化、智能化发展,可适应客户多产品、共线生产等各类需求。在中厚板焊接领域的优势,通过采用激
光跟踪、双机协调、快速离线编程、焊接仿真预编程技术,可实现不锈钢材料以及厚板的一级焊缝自动焊接
、板层焊接零变形、板层平面度及粗糙度自动检测、焊缝柔性打磨。可满足客户焊接过程中焊接工件的自动
上下料、打标、转运、焊接、打磨,同时具有扩容柔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陶瓷的焊缝、清洗和校
平,砂光机焊接的自动化集成,不同规格的板层柔性焊接。与此同时,2018年下半年,公司还组建了AI研发
团队,提出了AI+ROBOT”的理念,利用规则推理算法、案例推理算法、快速随机搜索树算法、深度学习算法
、视觉算法等技术,解决企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业智能设计、机器人视觉引导、机器人视觉识别
等问题。目前,公司通过机器人应用、离线仿真、整线模拟、虚拟调试等技术,在轻量化车身连接、机器人
门盖自动智能装配、冻干机层板机器人自动焊接、AI算法方面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基于上述技术和客户资源的积累,近年来公司也成功将机器人清洗技术、采血穿刺机器人技术、工业智
能设计软件技术进行了转化,分别孵化了“柯灵”、“设序科技”、“磅客策”三家智能制造相关的公司,
并已获得了险峰、高榕、联想创投、字节跳动、深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进一步体现了市场对哈工智
能研发能力的认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授权知识产权469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87件、发明专
利31件、外观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141件。公司未来几年将围绕主营业务及战略发展规划持续研发投入,
为公司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持续创新动力,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优势
通过八年多内生式及外延式业务发展,公司围绕工业机器人进行了深度布局,初步形成了涵盖上游工业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及下游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工业机器
人应用业务是公司的基本业务,最贴近市场、下游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在机器人应用领域仍是以汽车、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主,工程机械、船舶、压力容器、钢结构、新能源等行业为辅,同时亦在医疗设备行业有
技术突破,完成了国内首条冻干机层板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本体有望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业
务的自制化率、拓展/推广下游的机器人应用,改善公司的现金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工业机器人服务
业务除了可以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客户提供无忧一站式可循环式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售后服务之外,也作
为内部的集中采购平台发挥其作用。通过充分发挥每个业务板块之间的业务协同,公司具备从引导客户需求
开始,依托公司在工业机器人上中下游领域的完整产业链,综合论证独立实施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一体化
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凭借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集成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已成功构建起现代数字制造与计
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数字化工厂,为国内外诸多汽车厂家提供了数百条整车焊接生产线,此外公司“51ROBOT
”机器人应用服务一站式平台亦与国内外知名系统集成厂商及汽车零部件厂商在机器人本体及周边配套设备
、机器人工作站的销售及维护保养等领域建立起了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已直接或间接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
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法国雷诺(RENAULT)、法国标致(PEUGEOT)、长安福特汽车有限
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集团、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理想汽车、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
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汽车、理想汽车、南宁宁达新能源汽车、吉利PM
A、宇通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汇想新能源、春风动力、得壹新能源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制造厂商、新
能源汽车制造厂商、新能源工业厂商,卡斯马、海斯坦普等海外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上海ABB、广州明珞
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楚天科技、中驰集团、安徽合叉集团、上海斯特克沃森重工设备
有限公司、美祥实业、埃斯顿、山东安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北人、宁波
旭升、特变电工、中联农机、三一重工、惠生海工等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与客户进行
充分的技术方案交流,能够最大程度地通过技术手段展现并实现客户的构思与需求,秉承工匠精神,严格控
制产品工艺质量,完善售后技术服务,得到了业内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
4、人才优势
公司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综合性强等特点,即企业需具备有高知识
密集、高人才密集等特征。哈工智能通过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项
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年龄结构合理、行业经验丰富、创新
意识和凝聚力较强的优秀人才团队,研发人员覆盖深度算法软件、机械设计、软件控制、电气控制、嵌入式
控制、仿真、方案、工艺等多个专业,保障了公司的高效运作以及未来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悲观的情绪依然在汽车行业蔓延。2024年1-10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904.6万辆,比上年
同期减少233.2万辆,同比下降20.5%;今年1-10月,汽车销量排名三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74.9万辆,
同比下滑1.4%。(数据来源:BusinessCars)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为应对艰难环境,一方面公司各业务板块克服了上游行业不景气、行业竞争激烈
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夹缝中求生存;二方面积极克服因公司退市风险警示所带来的融资难和资金压力,力
保每一个项目的交付;三方面继续降本增效,严格控制成本和降低负债规模;四、积极化解公司的诉讼风险
,通过处置资产,债务重组等方式偿还负债,积极降低风险。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低迷,同时叠加现金流紧张
,对上市公司现有业务的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596.35万元,同比下降11.51%,但是经营质量呈现结构性改善:毛利
率提升至12.67%;利润总额亏损收窄至21,022.40万元,同比减亏49.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508.73万元,同比减亏46.54%。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好转。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
效策略,精简人员、裁减长期亏损的业务线人员及增加一线技术人员等措施体现了良好成效。本报告期内,
公司继续压缩各项费用支出,相应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相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3,249.66万元,主要系政府补助收入、持有待售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
失及股权处置收益。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99.70万元。
2024年,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工业机器人应用板块经营层面整体转好
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应用板块整体上经营层面趋势转好,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积极寻求业务模式转型。
天津福臻和瑞弗机电均践行“走出去”的业务模式,重点争取利润率更好的海外订单和成本较低的供应链,
2023年后海外项目毛利率有所回升。经全公司不断努力,报告期内执行的订单质量明显较好。
报告期内,天津福臻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312.59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为3,759.01万元,盈利进一步向好,主要增长的原因是执行了以前年度签订的毛利率较高的订单。行业竞
争加剧,天津福臻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和维护客户关系,对销售团队进行了优化。在
瑞典设立了子公司,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成功获得了VOLVO比利时根特工厂等的海外订单,标志着公司在欧
洲市场,特别是高端汽车制造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和客户认可。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能力、数字化与IT信息化
团队建设。但由于资金流紧张,导致天津福臻被动放弃对部分项目的投标。截至目前,天津福臻在手订单约
19亿元。
2024年1-9月间,面对融资困难导致经营现金流极其紧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困难,瑞弗机电经
营团队依据其凝聚力,通过管理层投入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