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605 渤海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原水开发供应、区域间调水、粗质水、自来水生产及输送、优质地下水高附加值经营、直饮水、水环境治
理、城镇集中式供水、水务新技术研发应用、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污水处理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供热(行业) 7.15亿 40.58 1.12亿 23.51 15.60
原水(行业) 3.89亿 22.11 7371.99万 15.54 18.93
自来水(行业) 3.65亿 20.73 1.40亿 29.46 38.28
环境治理(行业) 2.32亿 13.15 1.12亿 23.62 48.37
其他业务(行业) 6050.94万 3.44 3726.98万 7.86 61.59
─────────────────────────────────────────────────
供热(产品) 7.15亿 40.58 1.12亿 23.51 15.60
原水(产品) 3.89亿 22.11 7371.99万 15.54 18.93
自来水(产品) 3.65亿 20.73 1.40亿 29.46 38.28
环境治理(产品) 2.32亿 13.15 1.12亿 23.62 48.37
其他业务(产品) 6050.94万 3.44 3726.98万 7.86 61.59
─────────────────────────────────────────────────
天津地区(地区) 12.93亿 73.42 3.63亿 76.49 28.06
河北地区(地区) 4.60亿 26.11 1.11亿 23.46 24.20
其他地区(地区) 825.97万 0.47 23.61万 0.05 2.8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7.61亿 100.00 4.74亿 100.00 26.9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供热(行业) 4.13亿 44.83 5988.72万 26.01 14.49
原水(行业) 1.85亿 20.10 4553.56万 19.78 24.57
自来水(行业) 1.75亿 19.03 5119.00万 22.23 29.18
环境治理(行业) 1.27亿 13.81 6485.76万 28.17 50.94
其他(行业) 2057.33万 2.23 876.66万 3.81 42.61
─────────────────────────────────────────────────
供热(产品) 4.13亿 44.83 5988.72万 26.01 14.49
原水(产品) 1.85亿 20.10 4553.56万 19.78 24.57
自来水(产品) 1.75亿 19.03 5119.00万 22.23 29.18
环境治理(产品) 1.27亿 13.81 6485.76万 28.17 50.94
其他(产品) 2057.33万 2.23 876.66万 3.81 42.61
─────────────────────────────────────────────────
天津(地区) 6.50亿 70.48 1.68亿 73.12 25.91
河北(地区) 2.67亿 28.94 6166.63万 26.78 23.11
其他省(地区) 528.78万 0.57 21.82万 0.09 4.1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供热(行业) 6.88亿 37.28 1.02亿 22.33 14.86
原水(行业) 4.09亿 22.18 1.04亿 22.74 25.43
自来水(行业) 3.72亿 20.14 1.17亿 25.48 31.38
环境治理(行业) 3.02亿 16.37 1.24亿 27.05 40.99
其他(行业) 7440.86万 4.03 1095.10万 2.39 14.72
─────────────────────────────────────────────────
供热(产品) 6.88亿 37.28 1.02亿 22.33 14.86
原水(产品) 4.09亿 22.18 1.04亿 22.74 25.43
自来水(产品) 3.72亿 20.14 1.17亿 25.48 31.38
环境治理(产品) 3.02亿 16.37 1.24亿 27.05 40.99
其他(产品) 7440.86万 4.03 1095.10万 2.39 14.72
─────────────────────────────────────────────────
天津(地区) 13.65亿 74.02 3.52亿 76.83 25.81
河北(地区) 4.71亿 25.52 1.06亿 23.17 22.59
其他省(地区) 861.19万 0.47 --- --- ---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8.45亿 100.00 4.58亿 100.00 24.8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供热(行业) 3.91亿 44.25 6565.71万 34.35 16.78
原水(行业) 2.27亿 25.71 4128.82万 21.60 18.16
自来水(行业) 1.71亿 19.33 4522.95万 23.66 26.46
环境治理(行业) 7533.56万 8.52 3002.56万 15.71 39.86
其他(行业) 1945.96万 2.20 895.09万 4.68 46.00
─────────────────────────────────────────────────
供热(产品) 3.91亿 44.25 6565.71万 34.35 16.78
原水(产品) 2.27亿 25.71 4128.82万 21.60 18.16
自来水(产品) 1.71亿 19.33 4522.95万 23.66 26.46
环境治理(产品) 7533.56万 8.52 3002.56万 15.71 39.86
其他(产品) 1945.96万 2.20 895.09万 4.68 46.00
─────────────────────────────────────────────────
天津(地区) 6.46亿 73.06 1.33亿 69.67 20.61
河北(地区) 2.36亿 26.65 5749.28万 30.08 24.39
其他(地区) 249.36万 0.28 49.23万 0.26 19.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8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商A │ 20554.05│ 11.67│
│客商B │ 8098.02│ 4.60│
│客商C │ 6734.94│ 3.82│
│客商D │ 5077.80│ 2.88│
│客商E │ 5049.21│ 2.87│
│合计 │ 45514.02│ 25.8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8.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5.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41269.29│ 33.39│
│供应商B │ 21606.43│ 17.48│
│供应商C │ 7567.24│ 6.12│
│供应商D │ 5922.98│ 4.19│
│供应商E │ 5183.51│ 4.79│
│合计 │ 81549.46│ 65.9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供水领域
根据水利部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用水总量继续保持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与2014年相比,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约45%、58%,这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在用水效率和效益方面的
显著提升。
近年来在水资源问题上,国家水利部门持续深化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
设。尽管我国水价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但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供水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在节水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提质增效、降低漏损率以及推广智慧水务等措施,
进一步提升了用水效率和效益。
2024年随着水务定价机制的逐步完善,自来水价格上调周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国家政策的持续
支持下,水务行业预计将保持稳定且缓步上涨的发展态势。这些措施和趋势将共同推动我国水资源管理向更
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供热能源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对清洁能源供热的支持,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行业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中国热力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226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
3024亿元,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7.55%。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市场规模已达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
达到10.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未来,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
供热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4年,全国能源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
转型,能源各领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了基础。
(三)环境治理领域
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及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
印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
和水平将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
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以上,全国城镇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和规模将显著提升,危险废物
处置能力得到充分保障,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
,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等一大批重要政策
和文件。水污染治理行业在未来预计仍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在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领域,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
(2023-2025年)》指出,到2025年,通过国家技术中心、6个区域技术中心和20个区域处置中心建设,提升
危险废物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利用处置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管理决策技术支撑能力,为全国
危险废物特别是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提供托底保障与引领示范。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原水开发供应,区域间调水,粗质水,自来水生产及输送,优质地下水高附加值经营
,直饮水,城镇集中式供水,水务新技术研发应用,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市政及
园区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及总承包,固废危废处置及资源再利用,清洁能源供暖业务。在供水领域,公司是
天津市滨海新区原水的主要供应商以及部分区域的自来水供应商。在供热能源领域,公司采用热电联产、相
变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提供市政清洁能源供暖服务。在环境治理领域,公司可提供城市环境治理的投资建
设和运营管理等服务,同时公司立足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提供固废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公司业务涵盖原水供应、分质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中水回用,固
废危废,以及供热、清洁能源等领域;在综合盈利能力、市场拓展及后端实施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
(二)市场布局优势。公司是滨海新区引滦原水的唯一供应商和部分区域的自来水供应商,具备稳定的
市场份额和多年培育运营服务品牌。公司立足现有服务区域进行供水、污水业务供排一体化深度挖潜,提质
增效,安全服务;并结合环保政策调整和市场整合、竞争加剧等变化,在稳健经营污水处理业务的基础上,
向具有一定技术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的环保节能、固废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拓展,同时致力于发展供
热能源业务,因地制宜推进供热服务、清洁能源与多能互补,提升业务规模和竞争力,储备和积累用户资源
。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顺势而为,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和国家雄安新区战略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进一步巩
固开拓京津冀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业布局,确保业务规模及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三)运营管理经验优势。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实践创新,公司已经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
和模式,拥有高素质的长期从事水务、环保和固废危废、清洁能源相关业务管理的运营团队,以及技术实力
雄厚的专业化团队,为公司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经营业绩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资本运作优势。依托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优势,充分发挥资本运作的效能,实施外延式扩张,延
伸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整合各类优势资源,不断拓展产业上下游业务领域,
扩大企业规模,确保公司保持持续、健康、高质、快速的发展态势,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公司跨越
式发展。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紧紧围绕总体发展战略,以“水业为本、产业协同、技术当家、行业领先”为愿景,深耕水务、供
热、环境治理等领域,运作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及业务的协同增值服务,加快建设行业一
流的产业投资集团。推动实施“3223”战略,即以“绿色化、高端化、科技化”为战略引领,实施“产业经
营+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发展,以“优存量+育增量”为业务组合,打造“产业协同、科技创新、资本运作”
三大功能平台。
(二)经营计划
一是聚力提质强能,构建“双主业”协同发展新局面。围绕供水、供热双主业发展战略,坚决落实“双
保”任务和民心工程,在扛起城市服务保障职责的同时,挖掘客户需求,优化协同区域与上下游合作,推进
项目储备、产业链延伸与价格策略调整;推动清洁能源与多能互补,强化产业协同与轻资产运营,扩大营收
规模。
二是聚力“三量”工作,促动高质量发展提速提效。继续大力盘活存量,动态调整“一资一策”方案,
加速处置闲置资产,优化股权结构。继续积极培育增量,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围绕主业拓展优质资源,加快
重点项目建设投产。继续着力提升质量,壮大绿色低碳业务,推进三标体系认证业务板块全覆盖。依法依规
开展市值管理工作,推动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是聚力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数智化转型,扩大智慧服务
平台覆盖范围,试点建立智慧水厂模型。加速新技术研发利用,实现供热业务多能互补,提升经济与社会效
益。持续推进组织革新,提升考核精准度。推进新型人才引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四是聚力强基固本,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力,加强党建与业务融合,
建立目标同向、同频共振、同步考核的运行机制,使党建工作成为公司发展的“红色引擎”,为高质量发展
蓄足力量源泉。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公司所开展的相关业务对国家宏观政策依赖度较高,在市场拓展和行业发展上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
大。目前相关行业政策环境利好,但如果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将可能为公司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重大行业政策等变化,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不断增强公
司整体前瞻性和战略意识,积极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及时优化公司结构调整。
2、投资风险
公司所处相关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但是行业具有前期投入较大、项目周期及投资
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均为项目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项目投资前须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充分的了解项目
的地域行业特点,审慎进行投资。
3、竞争风险
由于公司目前开展的相关业务国家产业政策利好,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且行业门槛不高、竞争不规范
,新的竞争对手不断进入行业;同时,各大城市的大中型项目几乎被业内公认的知名企业垄断,而且有向中
小城市及小城镇、农村市场发展的趋势。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应对措施:公司将利用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优势,巩固市场份额,发挥协同作用,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