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630 铜陵有色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铜、铁、硫金矿采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贸易收入(行业) 1406.22亿 96.63 103.49亿 100.34 7.36
贸易收入(行业) 49.10亿 3.37 -3518.82万 -0.34 -0.72
─────────────────────────────────────────────────
铜产品(产品) 1230.65亿 84.56 53.87亿 52.23 4.38
黄金等副产品(产品) 192.73亿 13.24 36.99亿 35.87 19.19
化工及其他产品(产品) 22.93亿 1.58 11.35亿 11.00 49.49
其他业务(产品) 9.00亿 0.62 9290.91万 0.90 10.32
─────────────────────────────────────────────────
华东地区(地区) 1085.66亿 74.60 95.56亿 92.65 8.80
其他地区(地区) 369.66亿 25.40 7.58亿 7.35 2.05
─────────────────────────────────────────────────
直销(销售模式) 1455.31亿 100.00 103.14亿 100.00 7.0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贸易收入(行业) 680.22亿 95.12 60.84亿 99.74 8.94
贸易收入(行业) 34.88亿 4.88 1592.53万 0.26 0.46
─────────────────────────────────────────────────
铜产品(产品) 605.21亿 84.63 47.17亿 77.32 7.79
黄金等副产品(产品) 87.24亿 12.20 9.79亿 16.05 11.22
化工及其他产品(产品) 17.23亿 2.41 2.76亿 4.52 15.99
其他业务(产品) 5.41亿 0.76 1.29亿 2.12 23.91
─────────────────────────────────────────────────
华东地区(地区) 512.48亿 71.67 55.55亿 91.06 10.84
其他地区(地区) 202.61亿 28.33 5.46亿 8.94 2.6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贸易收入(行业) 1283.25亿 93.36 99.57亿 99.83 7.76
贸易收入(行业) 91.29亿 6.64 1731.05万 0.17 0.19
─────────────────────────────────────────────────
铜产品(产品) 1192.21亿 86.74 67.36亿 67.53 5.65
黄金等副产品(产品) 146.93亿 10.69 27.22亿 27.29 18.53
化工及其他产品(产品) 25.10亿 1.83 3.72亿 3.73 14.84
其他业务(产品) 10.30亿 0.75 1.44亿 1.44 13.98
─────────────────────────────────────────────────
华东地区(地区) 1063.57亿 77.38 88.99亿 89.21 8.37
其他地区(地区) 310.97亿 22.62 10.76亿 10.79 3.46
─────────────────────────────────────────────────
直销(销售模式) 1374.54亿 100.00 99.75亿 100.00 7.2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贸易收入(行业) 637.09亿 92.60 33.69亿 97.28 5.29
贸易收入(行业) 50.88亿 7.40 9417.12万 2.72 1.85
─────────────────────────────────────────────────
铜产品(产品) 595.30亿 86.53 22.00亿 63.53 3.70
黄金等副产品(产品) 72.63亿 10.56 10.56亿 30.50 14.54
化工及其他产品(产品) 15.88亿 2.31 6894.67万 1.99 4.34
其他业务(产品) 4.15亿 0.60 1.38亿 3.98 33.20
─────────────────────────────────────────────────
华东地区(地区) 453.73亿 65.95 26.76亿 77.27 5.90
其他地区(地区) 234.24亿 34.05 7.87亿 22.73 3.3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11.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2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1051654.64│ 7.23│
│单位二 │ 975489.06│ 6.70│
│单位三 │ 884782.29│ 6.08│
│单位四 │ 695611.92│ 4.78│
│单位五 │ 505883.09│ 3.48│
│合计 │ 4113421.01│ 28.2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11.3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2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1069728.45│ 7.98│
│单位二 │ 805249.13│ 6.00│
│单位三 │ 422816.51│ 3.15│
│单位四 │ 414078.48│ 3.09│
│单位五 │ 401290.22│ 2.99│
│合计 │ 3113162.79│ 23.2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铜消费维持高景气度,铜价高位波动
2024年铜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据ICSG统计,2024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增速为2.9%,中国仍是全球铜消费
的核心驱动者。
电力行业是国内铜消费的主力,主要受益于特高压输电、电网改造的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
增长成为铜消费领域最大的增量,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均超34%,进一
步拉动铜箔、铜线等细分品类需求。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中用铜需求持
续攀升。
与地产建材相关的用铜需求持续低迷,但2024年地产领域下行压力减弱,拖累效应有所缓解。家电领域
受益于消费补贴政策及出口回暖,铜材需求保持韧性。
2024年,铜价经历了较剧烈的波动,上半年铜价突破历史新高,随后冲高回落,整体中枢价格同比抬升。
全年铜价在67,830元/吨到88,940元/吨之间波动,现货均价为74,904元/吨,同比上涨9.7%。
(二)铜矿供应偏紧,冶炼现货加工费大幅下滑
根据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铜产量为2,300万吨,同比增长1.77%,总体相对平
稳。但全球铜冶炼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以外的地区,如印度、印尼和刚果等多个国家启动或增加了新的
铜冶炼产能,使全球冶炼产能增加160万吨。相对于冶炼产能的增长,铜矿供应偏紧,导致冶炼厂铜精矿现
货加工费大幅下跌。
(三)铜材加工稳中有进,供需呈现结构性波动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铜加工材综合产量为2,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
%。行业结构性调整显著,传统黄铜产品需求因地产建材领域低迷而萎缩,而紫铜类产品(如紫铜带、铜箔
)因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电力电子等新兴领域需求激增,形成“黄减紫增”格局。技术创新成为关键
驱动力,如高精度无氧铜带、极低轮廓电子铜箔等技术突破,推动高端应用领域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集铜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全产业链铜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涵
盖阴极铜、硫酸、黄金、白银、铜箔及铜板带等。公司在铜矿采选、铜冶炼及铜箔加工等领域有着深厚
的技术积累、领先的行业地位和显著的竞争优势。
1、采购模式
公司铜原料采购包括国内和国外采购铜精矿。原材料的采购定价方式上,进口铜精矿的基准定价方式为
LME铜价扣减加工费之后金额计价结算。国内铜精矿(以含铜品位18%或20%为基准)、粗铜及冰铜等原材料
的基准定价方式均以上海期交所当月阴极铜结算价加权平均价乘以系数,或上海期交所当月阴极铜结算价加
权平均扣减一定金额(大致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计价结算。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铜加工材,以及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黄金、白银、硫酸等产品。阴极铜的生产
销售是公司目前的主导业务,其经营方式有以下两种:
(1)自产矿采矿、冶炼方式
该经营方式即公司自产铜矿经洗选、冶炼加工成阴极铜后对外销售。该类业务涉及铜矿开采(铜矿石)
——洗选(铜精矿)——粗炼(粗铜)——精炼(阴极铜)整个采炼流程。该类业务生产成本相对固定,盈
利能力直接受阴极铜销售价格波动的影响。
(2)外购铜原料冶炼方式
该经营方式下,公司通过外购铜精矿经粗炼、精炼成阴极铜后对外销售,或通过外购粗铜经精炼成阴极
铜后对外销售。公司外购铜精矿和粗铜(即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是根据阴极铜市场价格扣除议定加工费的方
式确定。在该经营方式下,公司一般只获取议定的加工费,为公司主要的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
2024年,公司投入勘查资金约7,650万元;施工探矿钻孔66,774米,其中地质探矿钻孔30,744米;实施
矿产勘查项目20余项。新增推断级以上铜资源金属量6万吨。截止2024年末,铜资源金属量721.81万吨,其
中:米拉多铜矿70%权益保有铜资源金属量456万吨,铜平均品位0.49%。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规模和技术优势。公司为国内主要阴极铜生产企业和铜箔生产企业,在铜矿采选、铜冶炼及铜箔
加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阴极铜生产企业之一,阴极铜年产能超170万吨,同时
具备年产各类高精度电子铜箔产能8万吨。自主研发的耐高温无氧铜带、HVLP系列铜箔,打破国外技术和产
品双向垄断。以硒、碲等冶炼伴生稀散金属回收、高值化利用为攻关核心,先后开发出6N级高纯碲、高纯铟
等17种新产品。
(二)科技与人才优势。紧跟国际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瞄准世界领先水平,聚焦铜基新材料、新能源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24年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
奖5项、二等奖1项;发布行业标准4项。同时,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科技人才
梯队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科技创新工作,为公司科技工作者创造公平、有序、富有朝气和较强竞
争力的科研工作环境。
(三)交通和区位优势。公司地处华东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江海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等交通网络
畅达。从国外进口铜精砂到南通港等沿江港口卸货后沿长江水运到公司,运输成本处于相对优势。华东地区
经济总量大,铜消费量占全国用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公司在销售市场具有较强的区域经济优势。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四)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公司铜产业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于一体,体系完整,信息技术等现代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链得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行业无序竞争和扩张加剧,公司上下积极应对铜价
高位波动、现货加工费下跌、厄瓜多尔电力供应短缺等困难和挑战,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紧紧围绕年度方
针目标,科学组织生产经营,深入开展增产增效活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自产铜精矿含铜15.52万吨;阴极铜176.80万吨;铜加工材41.58万吨;硫酸535.96万
吨;黄金22.91吨;白银547.67吨;铁精矿39.36万吨;硫精矿44.73万吨,较好完成全年生产任务。重点项
目建设、科技创新、国企改革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安全零工亡,环保零事件”的工作目标。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531,399,282.95元,比上年增加8,077,551,717.13元,同比增长5.88%
;实现营业成本135,217,194,767.56元,比上年增加7,737,929,849.65元,同比增长6.07%。
●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铜需求预期短期扰动不改长期增长趋势
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工业金属之一,其市场需求与全球经济周期密切相关。2025年4月美国关税政策直
接冲击全球市场,增加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受遏制的担忧。作为关键工业原材料的铜,如果全球贸易疲软
与经济增速预期放缓导致工业需求降低,其需求亦将随之降低。
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25年GDP增速目标为5.0%左右,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下游需求预期相对稳定。
在未来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下,随着铜的应用愈发广泛,铜市场仍存在较大增长潜力。首先是
数据中心建设。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
急剧上升,大量的铜用于电力传输、存储和散热系统。其次是可再生能源领域。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推
进,清洁能源技术,如风电、光伏、储能等,正在迅速发展,不断推升铜的消费量。最后,新能源汽车的快
速发展也成为铜需求的重要驱动力。根据国际铜业协会研究数据,传统燃油车平均耗铜量为20公斤左右,而
新能源汽车的单车耗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以上。中汽协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冲击1600万辆
,同比增长24.4%。
2.铜精矿供应紧张,进口矿加工费下行压力大
全球铜矿品位下降、资源限制、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使得铜矿稀缺性逐渐凸显,铜精矿供应较为紧张。
尽管随着技术进步和勘探能力的提升,新矿源的发现和开发速度也在加快,能够有效缓解潜在的供给瓶颈,
但短时间内全球铜精矿供应预计增量有限。
相对于铜冶炼产能的增长,铜精矿供应面临较大缺口,冶炼厂竞争加剧,进口矿加工费下行压力大,冶
炼厂利润承压。
3.铜材加工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制造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国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强调,通过做精高端材料产业链、推动供给端结构性升级、强
化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等举措,实现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行业头
部企业正加快实施工艺革新与智能制造改造,推动产品结构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化方向升级,市场份
额将进一步向技术领先、绿色生产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集中。
(二)2025年生产计划安排
自产铜精矿含铜19.49万吨,阴极铜189.6万吨(其中拟安排分公司金新铜业生产阴极铜18.6万吨,其具
体生产安排依据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产业园一体化项目具体投产情况而定),铜加工材43.05万吨,黄金19.
13吨,白银542吨,硫酸596.1万吨,铁精矿(60%)35.3万吨,硫精矿(35%)30.5万吨。
(三)2025年董事会工作计划
2025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耕主业,巩固夯实存量业务,努力突破增量业务,克服外部环境
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挑战,努力促进公司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5年,董事会将重点
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公司治理
一是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不断优化提升企业党建模式,促进公司发展
持续健康;二是持续深化董事会建设,全面落实好董事会职权,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
作用。积极为董事履职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与经营层的紧密联系、沟通协
调,形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贯彻落实新《公司法》在上市公司治理层面的实施,修订完善《公
司章程》,改革审计委员会职责定位,优化制度流程,防范经营风险,为公司的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2.坚持固本强基,巩固主业优势
2025年公司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经营策略,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在传统产业和新兴
产业“两端发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矿山开采方面,统筹境内外下属公司矿产资源,乘势而为,开展矿铜创高产劳赛活动,抢抓铜价处于相
对高位的有利机遇,开足马力、多干多超,为公司发展多作贡献。一是米拉多铜矿要高效组织生产,确保一
期工程满产多产,二期工程尽早建成投产,力争全年生产铜精矿含铜超15万吨,发挥稳增长顶梁柱作用;二
是冬瓜山铜矿、庐江矿业、安庆铜矿等国内主力矿山,要克服困难、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超额完成生产任
务;三是激发组织活力,以动态激励机制推动高效能团队建设。
冶炼方面,围绕“成本领先”战略,深化推进“提质增效、降本挖潜”,着力提升运营效率与成本管控
能力,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金隆铜业、金冠铜业、金通铜业等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加工费大幅下降
的市场巨变,深入降本增效,提升先进工艺技术和绿色工艺水平,稳定做好阴极铜等主产品生产和资源综合
回收,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密切关注硫酸市场价格走势,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在价格波动中
保持稳定的生产经营。三是瞄准智改数转,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打造“黑灯工厂”、智
能工厂。
铜材加工方面,以新技术、新兴市场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以铜基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
价值链向高端化跃升。一是各单位要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产成品品质,满足客户新需求,多创效益;二是在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资源集约配置,提升生产运营效能;三是继续围绕新技术、新兴市场
等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出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新产品,巩固扩大市场份额。
3.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组织建设和基础管理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合理设置机构、岗位,确保组织健全、运行高效;二是加强团队建设。加大人
才引进力度,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完善绩效评定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强化预算和资金统筹管理,提升业财一体化程度,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四是强化海外资产管理,定期开
展境外资产安全评估,重点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五是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合
规风险;六是加强安全与环保管理,深化ESG治理,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履行生态
保护责任,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4.坚持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做好市值管理工作
一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业务整合,持续做好主业,实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为提升市值奠定
基础;二是落实国家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战略,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机遇,实施矿产资源发展战略,盘活
存量资源,扩大增量资源,努力摆脱发展瓶颈,增强业绩增长动力;三是结合公司业绩及经营需要,做好合
理的分红规划,努力回报投资者;四是持续落实股份回购工作,积极维护公司价值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五
是严守市值管理红线底线,强化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防范各类风险。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