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631 顺发恒能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房地产经营开发。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源行业(行业) 1.58亿 65.54 --- --- ---
物业管理服务(行业) 4199.94万 17.42 906.48万 12.32 21.58
其他业务(行业) 2341.25万 9.71 706.49万 9.60 30.18
食堂餐饮服务(行业) 909.35万 3.77 --- --- ---
房地产开发(行业) 860.81万 3.57 --- --- ---
─────────────────────────────────────────────────
天然气发电(产品) 1.22亿 50.53 3833.19万 52.11 31.46
物业管理服务(产品) 4199.94万 17.42 906.48万 12.32 21.58
风力发电(产品) 2847.72万 11.81 1112.35万 15.12 39.06
其他业务(产品) 2341.25万 9.71 706.49万 9.60 30.18
食堂餐饮服务(产品) 909.35万 3.77 --- --- ---
房地产开发(产品) 860.81万 3.57 --- --- ---
天然气供热(产品) 349.57万 1.45 --- --- ---
光伏发电(产品) 241.85万 1.00 --- --- ---
储能业务(产品) 114.04万 0.47 --- --- ---
综合能源服务(产品) 67.02万 0.28 --- --- ---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物业管理服务(行业) 8275.35万 26.42 1419.12万 13.86 17.15
房地产开发(行业) 7929.56万 25.32 1736.18万 16.96 21.90
其他业务(行业) 7393.71万 23.61 3820.97万 37.33 51.68
风力发电(行业) 5534.70万 17.67 2417.46万 23.62 43.68
食堂餐饮服务(行业) 2086.11万 6.66 820.66万 8.02 39.34
综合能源服务(行业) 102.22万 0.33 22.27万 0.22 21.78
─────────────────────────────────────────────────
物业管理服务(产品) 8275.35万 26.42 1419.12万 13.86 17.15
房地产开发(产品) 7929.56万 25.32 1736.18万 16.96 21.90
其他业务(产品) 7393.71万 23.61 3820.97万 37.33 51.68
风力发电(产品) 5534.70万 17.67 2417.46万 23.62 43.68
食堂餐饮服务(产品) 2086.11万 6.66 820.66万 8.02 39.34
综合能源服务(产品) 102.22万 0.33 22.27万 0.22 21.7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房地产开发(行业) 7304.59万 41.33 1530.48万 29.57 20.95
物业管理服务(行业) 4067.52万 23.01 817.69万 15.80 20.10
其他业务(行业) 2895.67万 16.38 --- --- ---
风力发电(行业) 2408.61万 13.63 761.10万 14.71 31.60
食堂餐饮服务(行业) 999.08万 5.65 --- --- ---
─────────────────────────────────────────────────
房地产开发(产品) 7304.59万 41.33 1530.48万 29.57 20.95
物业管理服务(产品) 4067.52万 23.01 817.69万 15.80 20.10
其他业务(产品) 2895.67万 16.38 --- --- ---
风力发电(产品) 2408.61万 13.63 761.10万 14.71 31.60
食堂餐饮服务(产品) 999.08万 5.65 --- --- ---
─────────────────────────────────────────────────
浙江省(地区) 1.76亿 99.81 --- --- ---
其他地区(地区) 33.88万 0.19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房地产开发(行业) 20.13亿 89.98 3.32亿 80.06 16.49
物业管理服务(行业) 7552.07万 3.38 597.90万 1.44 7.92
其他业务(行业) 6960.82万 3.11 4287.52万 10.34 61.60
风力发电(行业) 5672.84万 2.54 2499.75万 6.03 44.07
食堂餐饮服务(行业) 2216.93万 0.99 879.58万 2.12 39.68
─────────────────────────────────────────────────
房地产开发(产品) 20.13亿 89.98 3.32亿 80.06 16.49
物业管理服务(产品) 7552.07万 3.38 597.90万 1.44 7.92
其他业务(产品) 6960.82万 3.11 4287.52万 10.34 61.60
风力发电(产品) 5672.84万 2.54 2499.75万 6.03 44.07
食堂餐饮服务(产品) 2216.93万 0.99 879.58万 2.12 39.68
─────────────────────────────────────────────────
浙江省(地区) 22.37亿 99.99 --- --- ---
安徽省(地区) 12.30万 0.01 4.75万 0.01 38.6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5-06-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0.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美颂城 │ 859.44│ 3.56│
│润泽园 │ 1.37│ 0.01│
│合计 │ 860.81│ 3.5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7.3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6873.07│ 29.65│
│供应商二 │ 3157.85│ 13.62│
│供应商三 │ 1834.86│ 7.92│
│供应商四 │ 742.47│ 3.20│
│供应商五 │ 681.51│ 2.94│
│合计 │ 13289.75│ 57.3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
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经营模式:将风能、太阳能转换为绿电后销售;主要产品:电力。公司目前主要运营
燃气发电项目、风力发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及储能项目,主要分布在浙江。
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经营模式:为企业提供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获取收益分成;主要产品:节能服务。项目
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
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经营模式:房产销售,并自持部分物业运营,以及提供物业服务。公司目前项目主要
分布在浙江杭州。
(二)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清洁能源电力行业
2025年上半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2025年
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
”基础规则体系中的核心政策之一,与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规则共同构成电力市场基本规则体系的三大支
柱,为新型电力系统下多元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开
启新的发展进程。同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全国风电总装
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2025年5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解决高比例新能
源消纳难题,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1)风电
在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国内“双碳”目标背景下,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并已形成具有国
际顶尖水平的风电产业体系。随着政策不断优化和技术加速突破,我国风电行业逐渐进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5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发电量显著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约99%,其中新增陆上风电4890万千瓦,海上
风电249万千瓦。截止202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
电5.28亿千瓦,海上风电0.442亿千瓦。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
,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为93.2%,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政策方面,我国加速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交易,深化“风电+”综合开发,海上风电发展持续提速。202
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6
月1日为节点划分新能源存量和增量项目。其中,存量项目可继续享受现行价格政策过渡;增量项目则通过
市场化竞价确定机制电价。同时,要求各地要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能源企业转型升级
。鼓励传统民营能源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在煤矿、电厂等智能化改造中发挥更
大作用。鼓励民营企业推进风电场、光伏电站构网型技术改造,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高出力预
测精度、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培育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同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
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用地、用海等资源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
前提下,鼓励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周边未利用地和存量用地开发清洁能源。加强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设
计,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享共用通道、管廊、杆塔等资源。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鼓励新增海上风电项目用海采用“风电+”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实现“一
海多用”。
(2)光伏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2.12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07%,其中
新增集中式光伏约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13亿千瓦。截止202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1亿
千瓦,同比增长54.1%,其中集中式光伏6.06亿千瓦,分布式光伏4.93亿千瓦。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累
计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为94%,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政策方面,2025年1月,国家能源局修订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在上网模式、备案
调整以及政策衔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旨在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件提到,一般工
商业可选择自发自用或余电上网;大型工商业原则上全部自发自用,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可采用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现货市场。同时,实施新老划断,对于文件发布之日前已备案且于2025年5月1日
前并网投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仍按原有政策执行。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
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6月1日为节点划分新能源存量和增量项目。其中
,存量项目可继续享受现行价格政策过渡;增量项目则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机制电价。2025年6月,国家林
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
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3)天然气
天然气作为一种相对清洁、低碳排放且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经济低碳发展
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过渡性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发电是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主要电源,2023
年全球天然气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22.5%。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发电项目,尤其在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取得了显著增长,然而,尽管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受到资源禀赋和成本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全国新增气电装机容量1899万
千瓦,同比增长85.2%。截至2024年底,全国气电累计装机容量14367万千瓦,同比增加14.4%,占比全国电
力总装机的4.3%。2024年,全国天然气发电量为31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7%。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大规
模投产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天然气发电将凭借其启停灵活、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广、可靠性
高等特点,逐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技术与业务模式创新方面,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化突破,为我国天然气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技术支撑。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随机性电源的快速发展,灵活性电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天然气发电的灵
活调峰特性使其能够迅速响应风光电源的发电波动,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天然气发电与风电、光伏等
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趋势。
(4)水力
受益于水资源利用率高、水电站运行灵活、投运后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等优势,我国水电行业持续稳步发
展,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电力结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优质水电
资源的开发接近饱和,剩余未开发资源的开发难度和成本有所提高。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快速
发展,使得水电装机容量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393
万千瓦,同比下降约21%,其中新增常规水电110万千瓦,抽水蓄能283万千瓦。截止2025年6月底,全国水电
累计装机容量达4.4亿千瓦,同比增长3%,其中常规水电3.79亿千瓦,抽水蓄能6129万千瓦。2025年上半年
,全国规模以上水电累计发电量53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占比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的11.9%。全
国规模以上水电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377小时。
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方面,我国水电行业在联合调度、高效能水轮发电技术、智能运维等关键技术方面
取得显著进展,推动水电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自主研制的抽水蓄能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高效运行和规模应用提供支持。此外,针对中小水电站,行业加大了
绿色改造力度,引入生态流量调度技术,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政策方面,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提出加强抽
水蓄能电站的规划与管理,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抽水蓄能项目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促进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
源发电深度融合,提高系统调度能力。2025年3月,水利部印发《2025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提出深
入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加强小水电集控中心监管,强化小水电集群安全生产、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智能调
度等应用;巩固小水电分类整改成果,探索建立和生态流量泄放相挂钩的电价政策;推进小水电智能化改造
、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同时,提出扎实开展农村水利水电数字化孪生建设,加强小水电智能化建设,
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小水电站探索开展数字孪生试点,构建基础物联网平台,完善防洪调度、电力优化调度
、安全应急管理、生态保障等应用功能。
2、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行业
(1)新型储能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
机规模达到9497万千瓦/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57%/124.11%;平均储能时长2.34小时,相较于去年同
期提高0.11小时。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技术类型方面,锂离子电池装机占比94.5%
,液流电池占比3.3%,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4%,钠离子电池占比0.5%;应用场景方面,电源侧装机占比44.3
%,电网侧占比46.6%,用户侧占比9.1%。电源侧中,新能源配储项目装机占比94.5%。
政策方面,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
发展的通知》,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2025年4月,国
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首次把储能企业纳入辅助服务市场,
明确储能可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在传统收益模式下拓展市场化收入。同月,国家发展改革
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加快电力现货
市场建设,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
(2)能源科技及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为能源产业注入新的动能。近年来,我
国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能源科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为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
传统能源领域,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正在推动油气全产业链的升级;
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取得多项成果。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向多元化、高效化、
规模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如风电、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产业链降本增效。此外,储能技术、
氢能技术、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不断成熟,推动了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深度融合。这些科技创新不仅
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还加速了能源转型进程。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数智化技术正成
为驱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数智化技术赋能传统能源产业,推动其向更加高效、智能、
绿色的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
(3)零碳城市
零碳城市(Net-zerocarboncity),也称“生态城市”,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环保
型城市。实现零碳城市的途径:一是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碳信用等形式抵消城市碳排放来实现零碳
;二是城市运行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等
城市功能系统的“零碳”,实现城市区域内整体的零碳排放。企业在参与零碳城市打造过程中,可通过“零
碳园区”、“负碳农业”等生产模式的实施,在发电源侧、用电侧相关电力生产、产品制造、物流仓储等产
业领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国际许多城市在零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国尚处于零碳城市建设初期,国家政策的
积极推进,为城市的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2024年以来,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相继出台了相关实
施方案,涵盖零碳能源、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多个领域,推动零碳城市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这些城市将
作为零碳行动的示范试点,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经验。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
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顶
层设计的方向和战略指引。2025年3月,“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为零碳城市建设注入
新的动能。这些技术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城市提供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智慧城
市技术的应用,能够精准监控能源消耗、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降低碳排放。零碳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
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还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
入新的动力。随着低碳产业和绿色技术的不断发展,零碳城市有望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企业提
供更多的参与空间和市场机会。
(4)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能源用户,提供电、热、冷、气等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智
能控制服务平台实现主体能源的梯级利用,各类能源的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和
互动。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推动各种能源终
端利用的优化耦合,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能够满足多种用能需求、高效和先进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智慧化
”是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最显著的特征,强调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为能源发展赋能,这也成为应对
能源挑战的全球性共识。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新能源的大规模入市将使得电力市场供应侧更加多元化,促使电力市场交
易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为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也会对传统电力市场提出更
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
此外,通过引入绿电、绿证交易和碳交易,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得到优化。据国家能源
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1-6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13.71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全国交易绿
证3.48亿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07亿个。截止2025年6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63.26亿个,其中可交
易绿证43.37亿个;全国累计交易绿证9.01亿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3.45亿个。碳市场作为一种减排机
制,同样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
、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交易量显著提升。根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3862.49万吨,成交额28.96亿
元。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起步,2025年3月首批CCER顺利完成登记并开展交易,截止2
025年上半年,全国自愿减排项目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29%。
3、房地产行业
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修复、政策托底”的总体特征。政策方面,4月政治局会议提
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6月国常会强调“更大力度推动止跌回稳”,明确“稳定预期、激活
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四大方向。核心举措包括:①需求端: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5月起降至2
.60%)、推动降低商业贷款利率(5年期LPR降至3.50%);②供给端: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扩大
“保交楼”白名单(已审批贷款6.7万亿元,支持1600万套住房交付);③长效机制:5月实施“好房子”国
家标准,推动住宅品质升级。地方政策密集落地,全国约170个省县市出台政策超340条,聚焦激活需求与优
化供给两大方向。
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上涨24.5%-27.5%,其中TOP20城市占比达66%-68%,民企拿地占比回
升至21%。新房市场总体表现为“分化中趋稳,改善型需求上升”: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杭州
、成都等)韧性突出,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4%-30%,三四线城市持续低迷。现房销售占比升至35.6%(同比
上涨4.8%),90-144㎡改善户型成交占比超70%,120㎡以上大户型需求显著提升,市场从“刚需主导”转向
“刚改双驱动”。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分流新房: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10%-30%,但价格累计下跌
2.88%-3.60%。二手房对新房分流效应加剧,重点城市找房人数占比达67%(较2024年升5个百分点),三四
线城市分流强度达36%。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在政策托底下初现“止跌回稳”迹象,核心城市新房销售整体保持修复态势,但二
季度边际有所转弱,市场仍面临压力,下半年市场仍依赖核心城市改善需求与政策落地效能,全面企稳需供
需两端协同发力。
4、物业服务行业
2025年上半年,物业服务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背景下,进入存量主导的转型阶段。政策引导呈现
新趋势,“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
优化物业服务,催生“好服务”新要求。《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城市一刻钟便
民生活圈”,提升社区的物业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增加居民和物业服务企业间的黏性
,结合城市更新进一步扩展了物业服务新动向。多地开展物业乱象专项整治,聚焦服务履约、公共收益等问
题,通过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辖区内物业管理的重大问题,有效化解物业管理活动中的矛
盾纠纷。政策环境持续完善,整体呈现出规范行业发展和提升服务品质并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放缓,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二十城物业服务价格指数整体持稳,均
价为2.72元/平方米/月,与2024年末持平。区域差异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物业服务价格指数环比均上
涨,涨幅分别为0.02%和0.06%;杭州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物业费均价约2.99元/平方米/月,维持稳态。不
同星级物业服务价格指数呈现差异化趋势。2025年6月,二十城三星级物业服务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01%,同
比持平;四星级物业服务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13%,同比下跌0.14%;五星级物业服务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22
%,同比下跌0.46%。
从物业服务水平来看,二十城物业服务水平以高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项目为主,其中四星级项目占
比46.99%,五星级项目占比13.27%,五星级项目数量占比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提升成为行业共识,企业纷纷
探索"好服务"的实践路径。行业正加速构建"基础服务筑底、增值服务增收、智慧平台提效"的三层架构,以
应对新周期市场格局与客户诉求的变化。技术应用在物业管理中加速渗透,AI技术深度赋能运营效率,AI技
术应用从工具属性向"主动服务"进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在政策规范、技术革新和市场调整中
稳步发展,行业正通过规范治理、模式创新与技术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物业服务将成为房
地产价值重构的核心枢纽,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公司主营业务所在市场分析
1、清洁能源电力市场分析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是我国重要的电力负荷
中心。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华东能源监管局、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和各省市政府有
关部门、发电企业协同推进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构建“电力互济、错峰互补、容量互备、供需互动”的省
市间电力互济市场化机制。
浙江省属于资源小省,用能大省,三分之一的用电量需要依靠省外输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浙江
省持续增强电力供给能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其清洁、可再生、发展速度
快的优势,正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主要贡献力量。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6月底,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
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2.01%。2025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
工作若干举措》,提出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到2030年底,全省
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达到8000万千瓦、1800万千瓦。科学布局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到2025年底、2030年
底全省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分别不少于988万千瓦、2400万千瓦。
(1)风电
在风电布局上,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围绕重点区域开展风电项目。一方面加快推进存量风电项目的
升级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优质风电资源的收并
购工作,加快扩大风电装机规模。政策方面,浙江省目前可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滩涂、工业园区、火电厂区空
地、抽水蓄能上水库附近等区域,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分散式风电项目,同时试点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研究点对点电源直供模式。重点开展单机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机组技改升级,促进风电产业提质增效
和循环发展。对分散式风电实施“能接尽接、就近接入”原则,确保项目并网消纳。浙江省地形以低山丘陵
为主,海上风电资源丰富,而陆上风电资源相对匮乏,浙江省海上风电规划建设属“十四五”期间风电领域
主要拓展方向。2025年4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5年
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表》,共有19个海上风电项目列入项目清单,规模共计约7.9GW。2025年上半年
,浙江省规模以上风电累计发电量为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浙江省风电发电平均利用率为100%。
(2)光伏
浙江省作为分布式光伏大省,在政策和产业方面持续发力。2025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光伏+”行动,有序推进
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方面,浙江省的光伏产业不
断完善升级,智能光伏作为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形成以嘉兴、金华为引领
,杭州、宁波、湖州、衢州等地协同发展的格局。公司在光伏布局上坚持“新建+并购”并举、“集中式+分
布式”并举,围绕重点区域,积极探索“光伏+”项目,探索通过“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茶光互补”
等创新模式,将光伏发电与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