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723 美锦能源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焦化厂、煤矿、煤层气的开发、投资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焦化行业(行业) 182.39亿 95.84 13.07亿 113.85 7.16
氢能行业(行业) 7.92亿 4.16 -1.59亿 -13.85 -20.07
─────────────────────────────────────────────────
煤焦化产品及副产品(产品) 182.39亿 95.84 13.07亿 113.85 7.16
新能源车辆及运营(产品) 7.92亿 4.16 -1.59亿 -13.85 -20.07
─────────────────────────────────────────────────
国内-华北地区(地区) 136.21亿 71.57 --- --- ---
国内-华东地区(地区) 24.32亿 12.78 --- --- ---
国内-华南地区(地区) 9.84亿 5.17 --- --- ---
国内-华中地区(地区) 8.06亿 4.23 --- --- ---
国内-西北地区(地区) 5.28亿 2.77 --- --- ---
国内-西南地区(地区) 4.23亿 2.22 --- --- ---
国内-东北地区(地区) 2.35亿 1.24 --- --- ---
国外(地区) 200.00万 0.01 42.59万 0.04 21.30
─────────────────────────────────────────────────
直销(销售模式) 190.31亿 100.00 11.48亿 100.00 6.0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焦化行业(行业) 82.57亿 93.67 1.20亿 140.41 1.45
氢能行业(行业) 5.58亿 6.33 -3445.56万 -40.41 -6.18
─────────────────────────────────────────────────
煤焦化产品及副产品(产品) 82.57亿 93.67 1.20亿 140.41 1.45
新能源车辆及运营(产品) 5.58亿 6.33 -3445.56万 -40.41 -6.18
─────────────────────────────────────────────────
华北地区(地区) 66.45亿 75.39 1.33亿 155.47 1.99
华东地区(地区) 11.59亿 13.15 -3348.33万 -39.27 -2.89
华南地区(地区) 3.65亿 4.15 -1080.58万 -12.67 -2.96
华中地区(地区) 2.37亿 2.69 -557.29万 -6.54 -2.35
西北地区(地区) 2.37亿 2.69 742.38万 8.71 3.13
东北地区(地区) 1.51亿 1.72 -416.40万 -4.88 -2.75
西南地区(地区) 1912.54万 0.22 -69.01万 -0.81 -3.6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焦化行业(行业) 203.77亿 97.91 23.64亿 98.97 11.60
其他行业(行业) 4.34亿 2.09 2451.20万 1.03 5.65
─────────────────────────────────────────────────
焦化产品及副产品(产品) 203.77亿 97.91 23.64亿 98.97 11.60
其他产品(产品) 4.34亿 2.09 2451.20万 1.03 5.65
─────────────────────────────────────────────────
华北地区(地区) 159.64亿 76.71 --- --- ---
华东地区(地区) 24.83亿 11.93 --- --- ---
华中地区(地区) 7.61亿 3.66 --- --- ---
华南地区(地区) 5.89亿 2.83 --- --- ---
西北地区(地区) 5.16亿 2.48 2.32亿 9.72 45.02
东北地区(地区) 4.97亿 2.39 4334.43万 1.81 8.71
─────────────────────────────────────────────────
直销(销售模式) 208.11亿 100.00 23.89亿 100.00 11.4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焦化行业(行业) 95.72亿 98.29 14.50亿 99.47 15.15
其他行业(行业) 1.67亿 1.71 --- --- ---
─────────────────────────────────────────────────
焦化产品及副产品(产品) 95.72亿 98.29 14.50亿 99.47 15.15
其他(产品) 1.67亿 1.71 --- --- ---
─────────────────────────────────────────────────
华北地区(地区) 74.96亿 76.96 --- --- ---
华东地区(地区) 12.74亿 13.08 1.02亿 7.03 8.04
华中地区(地区) 3.92亿 4.03 4177.31万 2.87 10.65
西北地区(地区) 2.76亿 2.84 9088.55万 6.23 32.88
东北地区(地区) 1.82亿 1.87 1944.37万 1.33 10.68
华南地区(地区) 1.10亿 1.13 1124.63万 0.77 10.19
西南地区(地区) 860.70万 0.09 85.32万 0.06 9.9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1.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0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天津中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65392.17│ 8.69│
│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 │ 108024.20│ 5.68│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 │ 92396.96│ 4.86│
│华升石墨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78121.61│ 4.11│
│唐山世辅贸易有限公司 │ 70895.39│ 3.73│
│合计 │ 514830.33│ 27.0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7.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1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山西长宏洗煤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 │ 205166.79│ 13.37│
│山西衡峰实业有限公司 │ 79840.36│ 5.20│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 70560.70│ 4.60│
│西安联易得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 63256.92│ 4.12│
│天津建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 │ 59446.87│ 3.87│
│合计 │ 478271.65│ 31.1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公司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公司领导
团队高瞻远瞩的引领与精细入微的管理之下,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灵活的应对策略,企业发展稳步向前,
各项业务有条不紊地推进,2024年公司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观,坚定不移向清洁能源转型
。2024年公司总资产450.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4.51亿元,较上年
末减少3.53%;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0.31亿元,同比减少8.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
亿元,同比减少495.31%。
(一)煤焦行业
1、行业概况
(1)行业发展情况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受房地产投资下滑
和下游钢铁行业“控产量”等多方面的影响,煤焦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和价格重心下移趋势。2022年我国
明确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背景下,我国正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将进一
步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优质产能,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市场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为加大能源领域
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推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山西省能源局于2024年印发《山西省能源领域2024—
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计划》,明确深入实施能源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绿色
开发和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燃煤发电提效降碳。
(2)行业转型情况
2024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文件指出“坚持系
统提升,协同增效、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四大
基本原则,提出有组织排放控制指标、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和清洁运输要求,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序
推进现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推进焦化行业协同减污降碳和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环境管理的重点任务。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
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
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公司应对措施
公司持续巩固提升煤炭产业,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推动煤炭开采向智能化、集约化转变;持
续做精做强煤焦化工产业,瞄准新能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通过技术创
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优化煤焦化产品结构,发挥园区资源共享优势,深挖降
本增效潜力。目前公司焦炉均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装备;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推进,贵州
美锦一期于2024年6月转固投产,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近零排放”,目前已
发展成为全国示范循环经济标杆,实现了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与社会环境的健
康和谐发展,进一步落实“双碳”政策。
(4)市场地位
公司当前拥有895万吨/年焦炭在产产能,主要为标准一级焦炭。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独立商品焦生产商之
一,是山西省焦炭生产商中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优质顶装一级冶金焦。2024年公司全焦产量669.89万吨,
比上年增加14.79%;已投产国内最先进的JNX3-7.65-18型顶装7.65米焦炉。公司现有焦炉产能、炉型、工艺
装备、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公司已由传统能源向氢能源转型升级,氢能产业与煤焦化产业协同发展
,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公司副产品焦炉煤气中富含氢气55%左右,是目前低成本大规模制氢的重要途
径之一。公司目前拥有四座煤矿,经核准产能630万吨/年,报告期内洗精煤产量363.39万吨,其中汾西太岳
112.56万吨、东于煤业146.08万吨、锦富煤业104.75万吨。
2、主要产品基本情况
(1)采购模式
外购的精煤主要包括主焦精煤及贫瘦精煤(含瘦精煤)等。公司采购来源地主要包括山西的吕梁市、晋
中市等市和河北、陕西等地。由于公司所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公司采用“以销定采”的采购模式,在采购
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价格优势。
(2)生产模式
公司焦炭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策略,焦炭和煤炭都是在综合考虑上一年度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市场分
析情况等相关因素后,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根据季节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状况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化分解,
由公司专业团队负责相关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并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公司依据国家的
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程、制度,全面落实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管理制度。
(3)销售模式
公司对外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焦炭及相关化工产品,产品的销售从计划安排、价格管理、货款回收等方
面实行统一管理;负责销售的部门根据市场变化与客户协商确定签订销售合同,进行销售。
(二)氢能行业
1、行业发展情况
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氢能产业正加速向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渗透,全球
各国氢能布局从规划示范阶段,加速迈向规模化、商业化阶段。2024年,全球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投
资规模与项目数量均显著增长。根据国际氢能理事会(HydrogenCouncil)与麦肯锡联合发布的《氢能洞察2
024》报告,全球清洁氢能项目投资额从2020年的100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750亿美元,增长超7倍。而其中
我国氢能产业更是进入加速发展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氢能技术持续突破,正在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
体系。
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2024年氢能产业延续了自2023年以来的强劲发展势头,技术创新始终是产业升级
的主旋律。《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在氢制取环节,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氢气供应
的主要增量,基于可再生电力的水电解制氢技术是主要发展方向,我国电解槽生产制作正向自动化、智能化
与柔性生产转型。氢储运产业呈现技术路线从单一气态向气液固多相拓展、国产化能力从系统层面向材料与
零部件延伸、储运规模从近程批次供应向长途稳定供应过渡的发展态势。在氢加注环节,我国加氢站建设稳
步推进,未来将呈现气液并行的发展态势,数智技术实现加氢站智能化和无人化运营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氢
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应用场景从城市公交、物流等领域向长途运输、工程机械等多场景拓展,工业领域用氢
需求逐步从灰氢向绿氢过渡。依托“制储运加用”全链条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氢能产业正加速构建清洁低
碳能源体系核心支撑力,推动我国氢能产业由示范应用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跃迁。从政策支持层面来看,氢
能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审议通过,我国能源领域基础性、统领性
法律落地,氢能首次被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在地方层面,全国已有29个省级行政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专
项规划,因地制宜构建起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报告期内,山东、四川、湖北、河南、吉林、陕西、山西吕
梁、内蒙古鄂尔多斯等8个地区施行氢能车辆免收高速通行费政策,多地政策联动有望促进跨区域氢能运输
网络形成,加速氢能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发展。
尽管氢能产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行业仍面临多重制约因素,影响市场
规模化进程与商业化发展。政策延续性层面,五部委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奖励政策”是否延续
的不确定性使各市场主体转向观望状态。此前政策的阶段性扶持虽激发了产业活力,但后续政策衔接与长效
机制缺失,企业难以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同时使得资本投入趋于保守,创新研发与产能扩张受限,延缓了
产业从区域试点向全域推广的过渡步伐。资金周转层面,现行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奖励政策”要求
参与示范的联合体先购置车辆、参与示范,再申请奖励,由专家组验收后发放奖金,导致产业链各环节资金
回笼效率普遍偏低,行业应收账款周期长,企业资金压力大,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与技术创新投入。与此同时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制氢成本居高不下形成双向掣肘。加氢站布局分布失衡,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
规模化推广与应用,制约了商业化应用场景的拓展。此外,制氢环节的经济性矛盾仍未突破,可再生能源制
绿氢的综合成本相较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仍缺乏竞争力。
总体而言,氢能产业仍需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基建配套,系统性破解成本、技术与应
用推广障碍,方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2、市场地位
作为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依托焦化主业副产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制氢
-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产业生态。凭借在氢能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成果的体系化突破,报告期内,公
司荣获上海气候周2024“气候灯塔”年度领航奖,彭博绿金“中国ESG50最值得关注榜”–杰出项目。截至2
024年底,公司已累计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3591辆,安全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16
.8万吨。控股子公司飞驰科技连续三年保持国内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市占率达18%。2024
年飞驰科技凭借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成功入选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年广东省制
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2024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同时飞驰科技持续深耕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获得“2024年汽车行业ESG菁英奖-绿色创新产品奖”。公司参股的鸿基创能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氢燃
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的企业,2021-2024年连续四年为国内第三方膜电极供应商市场占有率首位。尽管氢能
业务营收占比仍较小,但其全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未来依托焦化副产氢的低成本优势及技术突破,有望进
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3、主要产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飞驰科技与青岛美锦的采购模式是需求部门根据需求在ERP上创建采购申请单,采购部根据采购申请单
进行寻源、定点、谈判和启动采购。根据标准采购周期,结合需求的目标时间,动态协调产品交期,有效满
足客户需求,支撑公司运营。
(2)生产模式
整车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件、焊装、涂装、总装环节
1>制件
制件主要包括车身的构件和覆盖件的制作,车身对其构件及覆盖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高,构
件及覆盖件的质量是客车车身制造质量的基础。
2>焊装
焊装是将制件生产的构件及覆盖件通过焊装而形成车身总成,车身焊装工艺将车身零部件焊装为合件。
再将若干合件和零部件焊装为分总成,最后将分总成、合件、零件装焊成白车身。车身焊装过程中,使用专
用的装焊夹具将其零件进行定位、夹紧,装焊夹具和焊接设备是焊装的主要生产要素。
3>涂装
涂装是对零部件和车身表面处理的工艺,对装饰性、耐候性、耐腐蚀性要求很高。焊装白车身及零部件
转运到涂装电泳线后,经过脱脂、水洗、纯水洗、镐化、阴极电泳、UF洗、电泳烘干等工序完成整车及零部
件电泳作业;电泳完毕的车身经过中涂喷涂、面漆喷涂、图案喷涂、烘干等工序完成整车的涂装作业。
4>总装
总装是全部制造工艺过程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经检验合格的各种底盘零件、内外饰零件、氢系统部件等
配送至装配车间,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整车。总装配完工后进行整车检测和调试,并经
严格的检测工序,确认其是否合格的生产工艺过程。
(3)销售模式
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焦化、天然气、化产品、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的生产销售,拥
有储量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具备“煤-焦-气-化-氢”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
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拥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完善的环保设施。公司目前拥有四座煤矿,经核准产能630万
吨/年,公司生产的焦炭品质稳定优良,主要为标准一级焦炭。报告期公司全焦产量669.89万吨,比上年增
加14.79%;报告期内洗精煤产量363.39万吨,其中汾西太岳112.56万吨、东于煤业146.08万吨、锦富煤业10
4.75万吨。炼焦过程中释放的焦炉煤气含有大量副产氢气,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稳健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
,公司紧跟国家和行业政策导向,抓住国家发展氢能源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广泛投资布
局。秉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综合能源供给商。
(一)公司与纵横钢铁、本钢、河北鑫达、山西建龙、燕钢、河北敬业、河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长
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市场变化。公司所在的山西省,作
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公司所生产的煤炭主要作为公司炼焦的原料自用
。公司作为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煤焦气化联合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汾西太岳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000002014121210136705,批准开采1#、2#煤层,核定生产能力210万吨/
年,批准开采标高为800~400m,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目前开采2号煤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区累
计查明资源储量115535.8千吨,保有资源储量为95963.4千吨。
东于煤业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6804,批准开采03#-9#煤层,核定生产能力150万吨/年
,批准开采标高830~400m,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目前开采03#、2#、4#煤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
区获得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221605.2千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99019.9千吨。
锦富煤业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1782,批准开采03#-09#煤层,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目前开采2#、5#煤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区累计查明资源量209916.4千吨
,保有资源储量为200681.2千吨。
锦辉煤业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2011220128687,批准开采2#~9#煤层,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目前开采8#煤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54433千吨,保有
资源储量为127851千吨。
(二)氢气制取公司在制氢领域持续发力,清徐美锦华盛2000Nm3/h高纯氢项目于2021年7月建成,有力
支撑太原、吕梁及周边车辆用氢需求。公司目前已启动华盛高纯氢项目二期建设,项目建成后高纯氢产能将
达到12000Nm3/h,另有滦州美锦14000Nm3/h高纯氢项目及贵州美锦5000Nm3/h高纯氢项目在建。在绿氢制取
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推进分布式绿电制氢项目示范,依托青岛、佛山氢能基地屋顶光
伏资源,打造“绿电+绿氢+绿色交通”一体化工程,构建源网荷储氢协同的闭环系统,形成可复制的绿氢商
业化应用模型,为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提供实践样板。
(三)整车制造公司的整车制造板块产品品种丰富,覆盖公路客车、城市公交车、货车、环卫车等,涉
及氢能源、纯电动、柴油等多种动力形式。其中,氢能产品包括8.6m、11m、12m燃料电池城市公交车,8m、
12m燃料电池公路客车,12T、18T燃料电池物流车,4.5T、8.3T燃料电池冷藏车,31T燃料电池自卸车、49T
燃料电池牵引车及18T环卫车等。
市场布局方面,国内包括环渤海、京津冀、广东、内蒙、宁夏、浙江、山西、海南等地区;国外包括东
南亚、中东、南美洲、欧洲等海外地区。目标客户涵盖公交公司、客运公司、旅游公司、物流运输公司、矿
山企业、港口运输企业、钢厂企业等。
示范推广方面,飞驰科技2024年持续深化氢能交通产业布局,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多维零碳物流网络:先
后贯通成渝氢走廊、沈大高速氢走廊等标志性干线,完成鲁苏跨省、冀鲁晋豫四省联运及京冀鲁苏沪五省市
零碳运输任务,对于我国氢能高速公路零碳绿色应用有典型示范意义。同步推动多元化场景创新,助力太原
、任丘等地落地首条氢能公交线路;自主研发的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成功出口南美,实现中国氢能重卡海外
商业化突破;全球首款氢能大巴批量进入以色列及欧洲市场,并签订百台订单;创新产品亮相香港首座加氢
站,加速氢能交通国际化进程。公司坚持探索多元化场景应用,在绿色交通网络构建、氢能全场景应用及全
球化拓展中形成显著示范效应,巩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领军地位。
(四)车辆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共持有各类型燃料电池商用车1100余台,主要投放于京津冀、山西、山
东等区域,并以此为扩展,初步构建跨城、跨省区域氢能干线。
在市场推广方面,报告期内,运营平台公司协同合作伙伴,分别试点北京-上海、津晋冀闭环场景,单
次运营路线超1500公里。在京津冀区域运营平台与京东、蜀海、新发地、祥龙、日邮等国内领先城配物流企
业建立有效合作,保障北京市区及周边各地配送;在河北邯郸,以武安为核心启动邯郸市氢能示范项目,携
手多家企业扩大氢能生态链建设。山西区域,除山西周边的煤焦化运输业务,运营平台在吕梁市开通了310
路和301路氢燃料公交车示范线路,在太原市开通了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路线908路;还与邮政等
大型企业建立长期车辆租赁业务合作,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各个交通领域的应用,协助降低交通行业
碳排放。
(五)加氢站建设运营公司通过产业协同构建高效加氢网络,已在山西、北京、河北、贵州、山东、广
东、浙江等战略区域形成初具规模的加氢站网络。公司运用“场景适配型”运营模式,在选址建设阶段即深
度结合当地氢能物流车、重卡及公交车辆的运力需求,同步配套自有运营平台开展氢车投放与线路规划,确
保加氢站投运即实现车辆匹配、供需联动,有效规避设施闲置风险。基于模块化智能设计,集成多级压缩与
复合储氢技术,其已投运加氢能力达6260kg/12h,在建加氢能力合计14500kg/12h,实现35MPa至70MPa全压
力等级覆盖。依托“制氢-储运-加注”全产业链协同构建区域氢源网络,通过氢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动态
优化设备能效,集成设备监测-环境预警-应急响应的数字化安全闭环,支撑氢能交通规模化发展,加速实现
氢能商业化场景落地。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循环经济优势:公司拥有了“煤-焦-气-化-氢”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优势,可以
有效应对行业波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助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优化资金结构
,降低综合成本。公司在炼焦行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趋于前列。
(二)氢能优势:公司以传统能源产业为根基,通过前瞻性战略卡位与生态化布局,构建起“低成本氢
源+场景深耕+区域协同+技术壁垒”四位一体的氢能核心竞争力体系,实现从传统焦化巨头向氢能生态领军
者的跨越式转型。
1、资源禀赋与循环经济深度融合
依托“煤-焦-气-化-氢”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开创了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耦合范式。焦化主业产
生的焦炉煤气作为低成本氢源,不仅支撑规模化制氢能力,更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形成“
焦炭保供-煤气制氢-碳减排”的产业闭环。这种资源协同模式突破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瓶颈,将碳排放压力转
化为氢能发展势能,构建起难以复制的资源护城河。
2、场景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聚焦氢能重卡、氢能高速等战略场景,公司开创“车辆+能源+服务”三位一体商业范式。通过绑定物流
干线、港口枢纽、钢铁园区等高耗能场景,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向锁定机制。其构建的“氢能走廊”网
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氢能资源调配,并通过氢能交易平台、碳资产运营平台等数字化生产力工具创
新,推动氢能价值从生产端向服务端延伸,建立全生命周期价值捕获能力。
3、技术生态与产业集群共振
通过投资纽带整合气体扩散层、膜电极、电堆系统等核心环节技术龙头,构建起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
技术矩阵”。这种“参控股+研发联盟”的生态化布局,既保障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又通过产业集群效应
加速技术迭代。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七大区域打造的氢能产业集群,形成“研发-中试-量产”协同创
新载体,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无缝衔接,持续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4、政策红利捕捉与生态闭环构建
精准把握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群政策机遇,以“链主企业”身份主导区域氢能生态建设。通过布局制
氢基地、加氢网络、应用场景的循环架构,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发展模板。同时,创新性开发绿色氢氨醇项目
、生物质制氢等多元化路径,将氢能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业脱碳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构建政策支持与市场
拓展的双向增强回路。
(三)资源优势:公司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煤种均为优质的炼焦煤或炼焦配煤,并逐步
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旗下有汾西太岳、东于煤业、锦富煤业、锦辉煤业四大煤矿,核定总产能630
万吨/年。
(四)客户和区位优势:公司拥有显著的客户资源与区位优势。在客户合作方面,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
与服务,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