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766 通化金马 更新日期:2025-04-2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中西成药及相关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13.23亿 100.00 9.91亿 100.00 74.93
─────────────────────────────────────────────────
生化药(产品) 8.73亿 65.99 7.44亿 75.12 85.29
中成药(产品) 4.37亿 33.07 2.40亿 24.21 54.85
原料药(产品) 1183.60万 0.89 --- --- ---
其他(产品) 49.90万 0.04 5.93万 0.01 11.88
─────────────────────────────────────────────────
华东地区(地区) 5.93亿 44.80 4.80亿 48.42 80.98
华北地区(地区) 2.20亿 16.60 1.64亿 16.53 74.64
西南地区(地区) 1.67亿 12.66 1.14亿 11.47 67.87
华中地区(地区) 1.20亿 9.08 --- --- ---
华南地区(地区) 9842.78万 7.44 --- --- ---
东北地区(地区) 7448.71万 5.63 --- --- ---
西北地区(地区) 5005.82万 3.78 --- --- ---
─────────────────────────────────────────────────
自营销售(销售模式) 12.90亿 97.52 9.72亿 98.04 75.33
其他销售(销售模式) 3279.21万 2.48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6.49亿 100.00 4.88亿 100.00 75.23
─────────────────────────────────────────────────
生化药(产品) 4.27亿 65.73 3.66亿 74.89 85.72
中成药(产品) 2.16亿 33.26 1.19亿 24.39 55.18
原料药(产品) 606.31万 0.93 --- --- ---
其他(产品) 53.88万 0.08 27.44万 0.06 50.93
─────────────────────────────────────────────────
华东地区(地区) 2.85亿 43.95 2.30亿 47.16 80.73
华北地区(地区) 9712.94万 14.96 7001.04万 14.33 72.08
西南地区(地区) 8983.35万 13.84 6348.95万 13.00 70.67
华中地区(地区) 7196.82万 11.09 5421.42万 11.10 75.33
华南地区(地区) 4368.92万 6.73 --- --- ---
东北地区(地区) 3471.93万 5.35 --- --- ---
西北地区(地区) 2654.78万 4.09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14.73亿 100.00 10.94亿 100.00 74.27
─────────────────────────────────────────────────
生化药(产品) 8.82亿 59.87 7.42亿 67.82 84.12
中成药(产品) 5.79亿 39.28 3.44亿 31.39 59.36
原料药(产品) 892.88万 0.61 --- --- ---
其他(产品) 356.75万 0.24 316.72万 0.29 88.78
─────────────────────────────────────────────────
华东地区(地区) 5.79亿 39.33 4.58亿 41.88 79.08
华北地区(地区) 2.55亿 17.30 1.94亿 17.74 76.18
西南地区(地区) 1.97亿 13.40 1.40亿 12.81 71.01
华中地区(地区) 1.76亿 11.93 1.24亿 11.36 70.73
华南地区(地区) 1.05亿 7.10 --- --- ---
东北地区(地区) 8457.66万 5.74 --- --- ---
西北地区(地区) 7682.18万 5.21 --- --- ---
─────────────────────────────────────────────────
自营销售(销售模式) 14.44亿 97.99 10.75亿 98.27 74.48
其他销售(销售模式) 2967.32万 2.01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7.28亿 100.00 5.44亿 100.00 74.67
─────────────────────────────────────────────────
化学药(产品) 4.39亿 60.30 3.74亿 68.68 85.05
中成药(产品) 2.85亿 39.08 1.68亿 30.95 59.13
原料药(产品) 399.78万 0.55 --- --- ---
其他(产品) 49.05万 0.07 11.73万 0.02 23.93
─────────────────────────────────────────────────
华东地区(地区) 2.87亿 39.38 2.26亿 41.50 78.70
华北地区(地区) 1.26亿 17.24 9892.09万 18.18 78.75
西南地区(地区) 1.15亿 15.80 8007.80万 14.72 69.59
华中地区(地区) 7632.45万 10.48 5453.31万 10.02 71.45
华南地区(地区) 5498.23万 7.55 --- --- ---
西北地区(地区) 3586.84万 4.92 --- --- ---
东北地区(地区) 3373.50万 4.63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5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1203.86│ 7.97│
│客户2 │ 4807.52│ 3.42│
│客户3 │ 3318.03│ 2.36│
│客户4 │ 2691.48│ 1.91│
│客户5 │ 2614.28│ 1.86│
│合计 │ 24635.17│ 17.5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1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104.43│ 6.93│
│供应商2 │ 1872.17│ 6.17│
│供应商3 │ 1730.09│ 5.70│
│供应商4 │ 1724.89│ 5.68│
│供应商5 │ 1710.87│ 5.64│
│合计 │ 9142.44│ 30.1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同时,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
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等特征。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发展经久不衰、文化源
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更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
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
医药战略地位跃上新高度。国家大力鼓励医药行业发展,不断出台医药产业政策与配套措施,逐步推动医药
行业朝着高质量、创新方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强总理作《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同时再次提及中医药,强调要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1、国家政策助力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活力
2024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适用范围包括中药
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药品标准管理。围绕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将药品
标准的通用性要求与中药自身特点相结合,针对中药标准管理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从政策、技术层面予
以明确。该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展。
2024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24年中医医政工作要点》,提出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
容、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医药系统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十三条工作要点,以
推进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推动中医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改良型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有效推动中药改良型新
药的研发、提高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加强医改组织
领导、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中医药方面,提出
健全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审评审批,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等具
体任务。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系列创新性举措推动
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为中药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推动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
特点的标准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药品价格治理持续加强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4年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发挥药品价格治理效能”,要求推进挂网药品价格专
项治理,探索药品价格形成新机制,加大价格招采信用评价披露力度。
2024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
》,针对“四同药品”即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进行全面的梳理挂网监测排查,3月底前
基本消除“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行为。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举办的医药价格工
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零售药店、网络药店等不同渠道价格发现功能,推进治理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
,引导企业自主合理制定价格,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决定
开展专项行动,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网络售药平台药品“即送价”等当日同城即时配送模式价格,以
此作为锚点比对其他渠道药品价格。
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注射剂挂网工作的通知》,纵深推进“三同注射剂”价格治理
,推动医药企业挂网行为更加规范,注射剂价格更加透明,减少因包装数量、转换比差异形成的不公平价格
问题。
3、支持创新药发展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全链条支持创新
药发展,加快创新药、罕见病治疗药物、临床急需药品等审评审批;明确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建
设,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提出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试点。
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
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
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
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4、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
2024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在有能力、
有条件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试点工作,现阶段,以化学药品为重点,试点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提前
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为辖区内药品重大变更申报前提供前置指导、核查、检验
和立卷服务。
2024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在具备条件的省(
区、市)开展试点,试点项目范围为1类创新药(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疫苗产品等除外)临床试验申请。
目的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探索建立全面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效率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
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
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
同质化竞争严重,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经历多年发展,获得行业认可,2019年公司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荣获“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
企业”、2015年度最具资本利企业奖、2017创新中国十大发展潜力企业、“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
百强”、2023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等称号。子公司圣泰生物2022年荣获“哈尔滨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24年荣获“黑龙江省质量标杆”、“哈尔滨市民营科技创新企业30强”、“哈尔滨市民营制造业企业50
强”等称号。子公司永康制药2024年荣获“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及子公司产品涵盖抗肿瘤、
微生物、心脑血管、清热解毒、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妇科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母公司的主导
产品主要包括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风湿祛痛胶囊、清肝健脾口服液、芩石利咽口服液等。子公司圣泰生物经
营的品种主要集中在骨多肽类、脑保护剂化学药、心脑血管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以及儿童呼吸系统中成药等
五类药品领域,在同类产品零售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主要产品为骨瓜提取物制剂、转移因子口服溶
液、清开灵片及小儿热速清颗粒等。子公司永康制药生产的药品种类主要系中成药,用于治疗腺体增生、炎
性疾病、骨外伤及软组织损伤等相关疾病,主要产品包括小金丸、天然麝香小金丸、消咳喘胶囊、九味羌活
颗粒、熊胆粉、温胃舒片等。子公司源首生物主导产品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为治疗
用生物活菌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肠炎、腹泻、婴幼儿腹泻及肠功能紊乱。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原辅材料及包材等生产性物资采购采取“以产定购”的模式,严格遵循GMP、行业法规等要求,根
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及原材料市场情况进行采购。采购部门遵守招标、比价采购原则,严格控制中药材、
原辅料、包材质量,积极维护供应商关系,深入了解价格信息,降低采购成本,动态把握物料的库存量与调
配,按时完成各类物品的供应,以保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2、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生产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严格按照国家GMP规定组织生产。每年初,生产部门根据各
销售部门制订的年度销售计划并结合库存周转及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生产部门每
月根据各销售部门汇总的销售计划并结合库存数量等制订下月各周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在执行生产计划过
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通过上报审批可以适当调整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
程管理;质量保证部对关键生产环节的中间产品、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监控;质量控制部对产成品按国家
药品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本部主要采取直营模式与代理招商模式。公司的直营模式主要采取专业学术推广。公司自建销售队
伍,进行学术推广,成立高端市场、基层市场、民营市场、第三终端市场销售团队,依靠专业学术推广队伍
,通过专业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各种层级、各种形式的学术推广活动,把产品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传递给
各级医疗机构目标医生与从业人员,从而提高公司医药产品的知名度和医生的认可度。招商代理模式是专业
学术推广的补充销售模式,主要是针对公司部分产品,为了实现快速的市场覆盖,形成市场规模,在全国进
行精细化招商,由经销商为公司提供分销配送服务,公司为经销商提供学术支持、监管考核,双方在互利共
赢的基础上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子公司圣泰生物根据医药行业政策的发展变化,设临床销售事业部和行销销售事业部,激活组织、激活
队员、激活产品、激活市场。(1)市场区域管理:根据各省区医药市场规模,对各省区负责人公开竞聘上
岗,并由省经理负责其管辖区域内圣泰生物品种的销售和管理。(2)加强管理与管控:圣泰生物销售服务
部、财务部、审计监察部,直接对市场进行管理,销售服务部统一销售数据和费用及应收帐款的监控管理;
审计监查部对市场秩序进行管理。专业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战略规划、专业的学术推广和专家及品牌构建、销
售行为的学术引导和指导进行有效管理。(3)增强市场管理的灵活性:在保障基地及职能部室的管理权和
管控权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特性,加大各省区销售人员对区域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市场管理权。对各省区进行
独立的销售业绩指标、利润指标核算,以短平快的管理,增强一线主体的决策权和应变市场的灵活性。
子公司永康制药主要以直营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的销售模式。在直营模式下,永康制药借助组织开
展学术推广会和临床科室推介会,提升医生对药品认识度和熟悉度,促进相关药品在医院的推广使用,再通
过与相关配送商签订合同将药品最终销售给终端。在经销模式下,永康制药负责药品销售市场所在省级区域
的政府网上集中采购工作,在产品中标后,永康制药通过招商寻找合适的经销商,通过签订合同,约定经销
范围、药品品种及规格,价格信息等。
4、研发模式
公司以总部作为研发项目的立项和监督执行管理单位,各生产基地依据各自生产特点,产品特点和市场
布局,作为主体承接并实质开展有关公司立项的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现有产品的研发(包括质量标准提升
、工艺优化、临床有效性研究等),以及创新药及仿制药的研发。研发过程中,依据具体研发项目的实际情
况,确定依托基地研发部门或外部委托研发。
(三)报告期内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医药行业的不利环境和竞争压力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公司管理团队保持战
略定力,着眼长远发展,紧紧围绕“转换思想、领悟核心、尽职担当”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保基本盘稳健发
展,聚焦主业引领发展,知变适变创新发展为重点,攻坚克难,外抓市场,内抓管理,不断进行创新突破,
推动公司立足当期、持续向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产品优势。公司药品剂型比较齐全,涵盖抗肿瘤、微生物、心脑血管、清热解毒、消化系统、骨骼
肌肉系统、妇科领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公司母公司生产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
,改善人体机能;生产的风湿祛痛胶囊是风湿骨病用药中虫类药的代表,在国内风湿骨病中成药用药中排名
居于前位,对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生产的乳酸亚铁口服液具有补铁迅速、疗效显著的
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老少皆宜,尤其适合女性和儿
童服用。全资子公司圣泰生物经营的品种主要集中在骨多肽类、脑保护剂化学药、心脑血管中成药、清热解
毒类以及儿童呼吸系统中成药等五类药品领域,主要产品为骨瓜提取物制剂、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清开灵片
及小儿热速清颗粒。全资子公司永康制药核心产品小金丸采用超微粉碎技术,溶散时间短,发挥药效快,具
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全资子公司源首生物主导产品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为治疗用
生物活菌微生态制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在国内为独家剂型,较目前上市的其他微生态制剂具有效期长
、运输和储存成本低的特点。
2、技术优势。公司非常重视专利技术的开发和获得,通过专利保护构建核心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确保公司产品的市场优势。公司及子公司共有44项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已被
受理发明专利10项,已被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项。
3、产业布局优势。公司目前形成了本部、圣泰生物、永康制药和源首生物等组成的业务单元集群。同
时,百分之百控股了处于新药注册申报阶段的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研发公司长春华洋高科技有
限公司,参股了以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为主要治疗领域的单抗研发公司上海诗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化药CR
O企业北京民康百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巩固提升了原有中成药制造优势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化学
药、生物药和创新药的研发生产体系。
4、团队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多学科背景、高凝聚力的专家型管理团队。管理层不仅具有长
期丰富的行业积累及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度、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实践经验、清晰的战略规划
和发展思路。公司在多年生产经营中,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
的管理机制,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保证了较高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在采购、生产、销售、质控、研发
、财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且不断优化完善,实现各部门之间高效配合、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5、集团管控优势。公司以集团母公司为战略中心,对子公司的发展模式、资本运作、产品管线布局进
行部署,推进集团业务整合;以集团母公司为决策中心,通过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子公司风
险管控能力,促进集团整体规范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紧紧围
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带领全体员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紧密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开展生产组织、产品营销、科研创新等核心工作,推动公司稳步发展。公司2024年
主要经营管理情况如下: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2,557,724.02元,同比下降10.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56,437,325.61元,同比增长28.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974,38
8.91元,同比增长63.04%。
生产管理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构建零风险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从生产源头抓起,强化全员质量
意识,根据GMP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加强设备优化和安全环保管理,打造效率显著、保障有力
的生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公司建立透明、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结合实际供货情况
,各部门紧密协同,全力保障药品生产供应。
销售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营销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调整销售策略,继续做好销售指标的细
化分解及跟踪落实。规范营销管理,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构建合理管理体系;加强学术
推广投入力度,继续做好产品专业知识培训,依托各级医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提高产
品认知度,树立公司学术品牌形象。
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药研发、产品二次开发及质量标准研究与提升、生产工艺验证、技术创
新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效工作,不断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1.1
类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琥珀八氢氨吖啶上市申请登记的《受理通知书》
。目前,公司正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有关法律、法规及指导原则开展新药上市申请有
关工作。
公司治理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运作,不
断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组织架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公司不断加强信息披露事务
管理,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
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医药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
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持续动态调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也面
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独特资源,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
深以及广大群众对医疗保健的持续追求,加快推动医药行业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转型。2024年,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国家药监局等发布了一系列医药行业相关政策,为中药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支持,推动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为员工实现理想、为股东增值财富、为人类呵护健康、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使命,以“知时
局、揽全局、见终局、应变局”战略思维为指引,坚持“全心立己,全力利企、利己”的新企业精神,以“
保基本盘、稳健发展;聚焦主业、引领发展;知变求变、创新发展”三大发展战略,依托“传统筑基、创新
领航”双轮驱动,以创新药研发为引领、生态产业链为支撑、前沿技术并购为突破,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中
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实质性地再上新台阶。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公司向创新型企业正式迈出的关键一年,公司上下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进公司各项业务
持续稳健运行。
1、围绕三大攻坚点实施转型升级。一是创新药攻坚提速:将琥珀八氢氨吖啶片注册上市、商业化开好
局列为“优先工程”,实行日跟踪、周调度、月攻坚项目管理机制,推动早日获取新药批文。二是传统产品
价值重塑:紧紧围绕以健康为中心的市场需求,主动启动相关产品专项研究和二次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是产业链生态构建:永康制药养麝基地实施倒计时攻坚,尽快完成现代化繁育场主体及配套设施建设,依
托科研院所种源优选技术,启动优质种源引进工作,与科研机构紧密联合,为传统中成药提供可持续原料保
障。
2、加强营销管理,促进产品销售。我们要深入学习行业政策,抓住发展机遇,持续整合营销平台,紧
抓覆盖、上量两个关键指标,从存量、增量两个方向加强销售市场拓展工作,深挖市场增长潜力,锁定销售
发展目标,聚焦规模核心市场、打造优势重点品种、扎实销售管控行为,同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实现
销售稳步发展。
3、持续完善质量体系,严抓内部管控。不断扩大质量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做好日常现场管理和检验管
理。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加强对已上市产品工艺质量管理,提升员工对问题识别和风险预判能力
,提升公司质量形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管理提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持续不断推进绩效管理,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制度管理为依
据,以强化执行为基础,多措并举夯实公司及各子公司基础管理。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确保在规范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风险管控方面取得实效,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5、不断健全和完善治理体系。公司将持续以合规经营为前提,不断加强规范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