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786 北新建材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纸面和装饰石膏板、轻钢龙骨等制造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轻质建材(行业) 175.98亿 68.15 57.04亿 73.93 32.41
防水建材(行业) 46.31亿 17.94 8.61亿 11.17 18.60
涂料建材(行业) 35.91亿 13.91 11.50亿 14.90 32.01
─────────────────────────────────────────────────
石膏板(产品) 131.07亿 50.76 50.47亿 65.42 38.51
涂料(产品) 41.41亿 16.04 13.23亿 17.15 31.94
防水卷材(产品) 33.22亿 12.86 5.67亿 7.35 17.07
其他(产品) 25.53亿 9.89 3.02亿 3.91 11.82
龙骨(产品) 22.87亿 8.86 4.34亿 5.62 18.98
防水工程(产品) 4.11亿 1.59 4255.48万 0.55 10.34
─────────────────────────────────────────────────
境内销售:南方地区(地区) 126.29亿 48.91 37.00亿 47.96 29.30
境内销售:北方地区(地区) 82.35亿 31.89 25.27亿 32.76 30.69
境内销售:西部地区(地区) 45.39亿 17.58 13.88亿 17.99 30.57
境外销售(地区) 4.17亿 1.62 --- --- ---
─────────────────────────────────────────────────
经销(销售模式) 226.23亿 87.61 67.97亿 88.10 30.04
直销(销售模式) 31.98亿 12.39 9.18亿 11.90 28.7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轻质建材(行业) 97.46亿 71.68 32.59亿 77.45 33.44
其他建材(行业) 38.51亿 28.32 9.49亿 22.55 24.64
─────────────────────────────────────────────────
石膏板(产品) 73.03亿 53.71 28.93亿 68.76 39.62
涂料(产品) 17.83亿 13.11 5.58亿 13.26 31.28
防水卷材(产品) 17.09亿 12.57 3.30亿 7.84 19.31
其他(产品) 13.21亿 9.71 1.33亿 3.17 10.11
龙骨(产品) 12.73亿 9.36 2.70亿 6.42 21.22
防水工程(产品) 2.09亿 1.53 2293.89万 0.55 11.00
─────────────────────────────────────────────────
国内销售:南方地区(地区) 61.37亿 45.14 17.55亿 41.70 28.59
国内销售:北方地区(地区) 47.92亿 35.25 16.74亿 39.79 34.93
国内销售:西部地区(地区) 24.76亿 18.21 7.40亿 17.58 29.87
国外销售(地区) 1.92亿 1.41 3916.38万 0.93 20.42
─────────────────────────────────────────────────
轻质建材分部(业务) 97.46亿 71.68 32.59亿 77.45 33.44
防水建材分部(业务) 23.53亿 17.31 4.77亿 11.35 20.29
涂料建材分部(业务) 14.98亿 11.02 4.72亿 11.21 31.4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轻质建材(行业) 181.29亿 80.84 58.41亿 87.16 32.22
防水建材(行业) 39.03亿 17.41 7.46亿 11.14 19.12
涂料建材(行业) 3.94亿 1.76 1.14亿 1.70 28.91
─────────────────────────────────────────────────
石膏板(产品) 137.66亿 61.38 52.99亿 79.07 38.49
防水卷材(产品) 27.86亿 12.42 5.21亿 7.78 18.72
龙骨(产品) 22.90亿 10.21 4.28亿 6.39 18.70
其他(产品) 21.70亿 9.67 1.38亿 2.06 6.36
涂料(产品) 9.68亿 4.31 2.83亿 4.22 29.22
防水工程(产品) 4.48亿 2.00 3196.48万 0.48 7.14
─────────────────────────────────────────────────
国内销售:南方地区(地区) 93.02亿 41.48 27.86亿 41.58 29.95
国内销售:北方地区(地区) 88.99亿 39.68 26.31亿 39.26 29.56
国内销售:西部地区(地区) 40.02亿 17.85 12.40亿 18.51 30.99
国外销售(地区) 2.22亿 0.99 4365.77万 0.65 19.62
─────────────────────────────────────────────────
经销(销售模式) 202.31亿 90.21 63.72亿 95.09 31.50
直销(销售模式) 21.95亿 9.79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轻质建材(行业) 94.38亿 82.78 30.64亿 88.97 32.46
防水建材(行业) 19.64亿 17.22 3.80亿 11.03 19.34
─────────────────────────────────────────────────
石膏板(产品) 70.18亿 61.56 26.98亿 78.34 38.44
防水卷材(产品) 12.91亿 11.32 2.69亿 7.81 20.82
龙骨(产品) 12.23亿 10.73 2.42亿 7.01 19.74
其他(产品) 11.34亿 9.95 --- --- ---
防水涂料(产品) 2.78亿 2.44 --- --- ---
防水工程(产品) 2.47亿 2.17 --- --- ---
工业及建筑涂料(产品) 2.09亿 1.83 --- --- ---
─────────────────────────────────────────────────
南方地区(地区) 46.52亿 40.81 14.48亿 42.04 31.11
北方地区(地区) 46.47亿 40.75 13.74亿 39.89 29.56
西部地区(地区) 20.07亿 17.60 6.07亿 17.62 30.23
国外销售(地区) 9557.63万 0.8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0942.94│ 0.42│
│客户2 │ 8095.60│ 0.31│
│客户3 │ 7734.92│ 0.30│
│客户4 │ 7523.22│ 0.29│
│客户5 │ 7171.30│ 0.28│
│合计 │ 41467.98│ 1.6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0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54076.42│ 3.31│
│供应商2 │ 40012.33│ 2.45│
│供应商3 │ 37385.71│ 2.29│
│供应商4 │ 33069.44│ 2.02│
│供应商5 │ 31522.80│ 1.93│
│合计 │ 196066.70│ 12.0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
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房地产开发投
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下降10.5%;办公楼投资4,160亿元,下降9%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944亿元,下降13.9%。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下降12.9%。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的研究和数据统计,截止2024年末,全国纸面石膏板行业产能约
58亿㎡。本集团石膏板业务增速平稳,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情况相匹配。
(二)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
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30年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到2035年,制造业绿
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
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
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
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
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
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
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
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提出制定出台面向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对获得绿色产
品认证或符合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的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扩大政府采购
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由48个城市(市辖区)扩大到100个城市(市辖区),加强
对政策实施城市的考核督导。
2024年7月,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
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2024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到,推进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
改造和加固工程。因地制宜实施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等。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
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
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会议之后,国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
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发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务院提出“加
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
2024年12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
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财库[2024]36号),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101个市
(市辖区)实施该政策。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项目包括医院、学校、办公楼等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政府采购
工程项目使用的建材属于《需求标准》“必选类”的,应全部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绿色建材;“可选
类”的选用种类不低于建筑项目所涉及建材种类的40%。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源头削减、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
加强总量控制和业务结构优化,推动原料燃料替代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绿色建材生产和应
用。
(三)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本集团主营业务所在行业属于轻质建材行业的子行业石膏板行业,为充分竞争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
场竞争格局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产高档产品,生产装备、技术研发、产品质量都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
公司;第二类是生产中档产品的中型企业;第三类是生产低档产品的小企业。本集团成功覆盖第一类和第二
类市场,目前市场份额国内石膏板行业排名第一。作为中国石膏板行业的开创者,本集团在品牌影响力、重
点工程覆盖率、工厂及渠道分布等方面相对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本集团旗下“龙牌”“泰山”和“梦牌
”等石膏板可满足客户不同层次需求。
(四)区域性与季节性
由于工业副产石膏目前为石膏板生产的主要原料,石膏板生产的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即主要聚集在能
生产出工业副产石膏且更加贴近市场的城市大型火电厂附近,合理运输半径约为300-500公里。石膏板主要
应用于商业和公共建筑装修及家居装修,受春节假期及气候影响,石膏板销售存在一定季节性,通常一季度
为淡季。
(五)产销模式
公司石膏板产品以销定产,公司石膏板产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高效的渠道销售模式,营销网
络已覆盖国内各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县乡城市。凭借密集的经销商网络和扁平化的高效管理,公司与房
地产开发商、公共装修公司及家居装饰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全方位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对终端市场的精准把握
和有效布局。通过这一系列策略,公司不断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在石膏板行业的
市场领先地位。报告期内,石膏板产量21.6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4%;石膏板销量21.71亿平米,比上
年降低0.05%;石膏板库存量2.28亿平米,比上年降低2.24%;石膏板毛利率为38.51%,比上年增长0.02个百
分点。
(六)产能利用率和建设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以合并报表范围内石膏板产量折标后产能利用率66.52%;轻钢龙骨产能47.13万吨,产
能利用率76.13%;防水卷材产能4.75亿平米,产能利用率49.89%;涂料产能132.66万吨,产能利用率51.88%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推动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报告期内具体项目及建设情况详见公司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
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七)原材料和能源情况
公司主产品所需主要原燃材料供应充足且稳定,不存在严重依赖少数供应商或单个供应商采购的情况,
前五大供应商中不存在公司关联方。公司积极开发新的供应商资源,构建了多元化的采购渠道,优化了供应
链效率;通过加强协同和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在技术研发方面,不断探索新工艺
、新技术,以扩大原燃材料的适用范围和可替代材料的选用范围,并与关键供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提
升可持续竞争优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集团以“绿色科技品质生活”为使命,推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的绿色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
动建筑节能和装配式建筑,从原料、生产、产品、建造、应用、回收等环节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产业
链。实施“一体两翼、全球布局”发展战略,做强做优做大石膏板和石膏板+业务,加快做强做大防水、涂
料业务,布局新兴国际市场,加速向消费类建材综合制造商和服务商转型。
(二)行业发展趋势
本集团石膏板广泛应用在写字楼、酒店、宾馆、体育场馆、工业厂房以及住宅等商业和公共建筑领域各
种建筑物的建造和装修。2005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有关建筑节能、发展环境友
好型产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了国内石膏板行业的持续发展。虽然我国石膏板市场平稳发展,但相对于成
熟的美国、欧洲等市场,甚至是世界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国现阶段,商业和公共建筑装饰装
修领域为石膏板主要消费市场(占比约65%),石膏板在住宅领域应用还处于推广发展阶段(占比约35%)。
我国石膏板约70%集中于吊顶领域,于隔墙领域应用尚少,而参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石膏板有约80%应
用于墙体建设。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贯彻实施和装配化产业发展,我国石膏板在隔墙领域应用将有广阔提
升空间。未来石膏板从商业和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向住宅装饰装修领域的推广、从吊顶装饰向隔墙装饰应用的
推广,将推动石膏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
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石膏板具有节能环保、耐火、隔声、轻质及经济等优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代替
传统材料,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耕地、节约资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
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既有建筑改造翻新、二次装修过程中对石膏板的使用比例将不断提高。
目前本集团石膏板产品市场份额在国内石膏板行业排名第一。多年以来,本集团作为国内新型建材行业
的领军企业,在品牌、质量、技术、规模和效益等方面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公司石膏板产品以销定产,主要
采用渠道销售模式,营销网络现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发达地区县乡城市。通过密集的经销商销售网络和扁
平化的管理,并开展与地产开发商、装饰公司和家装公司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了对市场的全面覆盖,公
司旗下“龙牌”、“泰山”、“梦牌”等石膏板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系统配套能力强,可提供全系列产品
和应用解决方案。
本集团防水产品涵盖自粘类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
水辅材等五大类百余项产品系列,一站式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筑、交通工程、住宅商业地产、工
业建筑、城市更新及修缮、民用建材等领域。国内防水材料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生态有
待改善。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通用规范构建了全新的行业准
入门槛,有利于推动低质防水材料加速退出,促进防水行业的产业升级,推动防水材料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
提升。2024年,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家出台一系列指导政策,在支持行业创新的同时
,对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进行限制,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本集团涂料业务涵盖内外墙建筑涂料、工业涂料、艺术涂料、地坪材料、石艺漆、树脂、装修辅料、油
墨和涂装服务等领域,在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涂料解决方案,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在建筑装饰涂料、
家具涂料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当前中国涂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与国外产品水平
、产业体系存在差距,国内涂料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2024
年中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较上年同期同比降低1.60%,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56%,利润总额
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9.34%。2024年,行业竞争加剧,促使行业进入整合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规模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形成投放市场的石膏板有效产能合计35.63亿平方米,持续巩固石膏板产业
领先优势,增强轻钢龙骨产业优势,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石板轻钢龙骨产业集团领先地位。
2、品牌优势
本集团拥有中国著名自主品牌“龙牌”“泰山”,同时拥有“禹王”“蜀羊”“灯塔”“嘉宝莉”“梦
牌”等多个知名品牌,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地标性建筑和现代家居生活,获得国家级建筑工程奖
的建筑90%都使用了本集团的绿色环保产品体系。曾两次荣获全球石膏行业突出贡献奖并三次荣获最佳年度
公司,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绿效企业最佳典
范奖”等多项荣誉,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016年荣获中国工业大奖;2022年通过全国质量奖企业确认评审
。2024年北新建材品牌价值达1185.96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70位。
3、技术优势
一方面,本集团创新平台优势明显,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
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材苏州防水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全级次50%以上企业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另一方面,在一体两翼业务领域的产品研发、关键工艺装备技术开发和集
功能装饰一体化产品应用技术上,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研发团队,授权专利达7,214件。近年来,公司获得
建材行业、循环经济行业、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4、营销优势
本集团营销网络密集,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现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发达地区县级市。
5、管理优势
本集团坚持价值经营、九宫格管理法,不断强化目标管理、对标管理、三精管理,提质降耗实施“一毛
钱”成本节约计划,向管理要效益。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在公司董事会的科学决策下,公司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坚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稳中求进,
战略有为、协同共进,扎实推进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管理整合、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形成“一体稳固、
两翼齐飞”格局。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82,112.44万元,同比增长15.14%;营业利润397,441.78万元,同比
增长2.43%;利润总额395,018.48万元,同比增长4.82%;净利润372,600.08万元,同比增长4.82%;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694.25万元,同比增长3.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
润355,801.16万元,同比增长1.80%;主营业务收入2,569,343.19万元,同比增长15.24%;主营业务成本1,8
07,105.27万元,同比增长15.47%;销售费用144,253.24万元,同比增长51.84%;管理费用112,813.04万元
,同比增长38.49%;财务费用7,381.01万元,同比下降13.45%;研发费用105,799.40万元,同比增长11.1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3,446.55万元,同比增长8.45%;基本每股收益2.159元/股,同比增长3.5
0%。
2024年本集团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强化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基础稳固
1、“拓增量”夯实发展基础
(1)拓品类,满足多元需求
坚定实施“价本利”策略,大力推动新产品创新研发,加速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深
挖客户潜在需求,实施“龙牌腾飞、泰山攀登”计划,拓展“石膏板+”新品类,推出鲁班万能板、凤凰高
定花纹板、MF板、GL板、“国之大者”“印象泰山”系列等创新产品,内部协同整合涂料、防水产品,推出
涵盖水电木瓦油的家装全产品应用体系,服务更多零售端客户。
(2)拓市场,推进全球布局
聚焦东南亚、中亚、中东、环地中海和欧洲四大区域,海外项目梯队推进。以全业务“走出去”分阶段
实施,抢先布局优势产业石膏板,跟进防水、涂料产业布局,坦桑尼亚生产基地满产满销,乌兹别克斯坦生
产基地盈利,泰国石膏板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并推进波黑石膏板项目、坦桑尼亚石膏板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
、坦桑尼亚10万吨粉料项目及乌兹别克斯坦10万吨粉料项目。
(3)拓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内生”增长聚焦核心
赛道,并购驱动外延业务增长,2024年初完成嘉宝莉重组,公司涂料业务产能布局由华北地区扩展至全国;
年末重组大桥油漆,进一步丰富工业涂料产品体系,拓展了华东市场。
2、“优存量”提升运营效率
(1)成本控制,深化精益管理
继续深化“三精管理”,精准合理管控成本目标,力争采购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优化;严格控制生产成
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2)协同赋能,提升规模效益
板块协同走深走实,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品协同营销中心,着力打造一体化营销的“北新雨燕工坊
”,形成“总部、城市、基地”及区域经销联动,更好触达客户;强化数据对标和资源协同赋能,不断增强
品牌影响力。
3、“抓变量”坚持创新驱动
(1)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研体系建设,以“揭榜挂帅”等重大项目为抓手,通过持续创新形成支持核心竞
争力提升和产业创新转型的系统解决方案,不断引领产业升级。
(2)模式创新,拓展市场空间
坚定不移推进“四个转变”,进一步推动向消费类建材制造服务商转型。加快“全屋涂装,一站解决”
战略落地,推出嘉宝莉“焕新家”服务模式,加大终端覆盖。防水业务推出北新修缮业务体系,通过“运营
中心与+服务站”模式,聚焦旧改与翻新改造。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县乡市场覆盖率,2024年公司产品
家装和县乡市场销量分别增长17%、21%。
4、“强质量”提升整体效益
强化极致生产管理供应能力,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和销售环节,进一步提升公司
整体运营效率。坚持打造精益生产供应优势,严把产品质量生命线,将技术突破作为打造生产交付竞争力的
发展引擎。
(二)全力推进转型,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巩固
1、“绿色化转型”增动能
坚持绿色制造,持续推进先进节能环保设备设施改造,截至2024年底,本集团42家企业实现“近零排放
”;3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加强ESG管理,编制公司《可持续发展战
略框架》,梳理跟踪ESG关键绩效指标,持续提升ESG绩效管理。
2、“高端化转型”强韧性
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与中国建材总院、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开展联合研发。推进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初见成效。加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及海外专利布局,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截
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9,985件,授权总量7,214件,总有效专利5,253件;申请国际专利160件,其
中授权42件。
3、“数字化转型”激活力
推动生产运营智能化,提升项目建设效率,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生产线智能化
水平迈上新台阶;试点推动全产品体系电商销售,打通面向个体消费者的线上销售渠道。
(三)持续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彰显
1、持续深化改革
进一步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限制性股票激励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