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788 北大医药 更新日期:2025-08-3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制造、销售原料药及制剂。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品流通业(行业) 6.27亿 65.53 7551.22万 30.54 12.04
药品制造业及其他(行业) 3.30亿 34.47 1.72亿 69.46 52.05
─────────────────────────────────────────────────
药品(产品) 3.32亿 34.68 2188.53万 8.84 6.59
制剂药(产品) 3.29亿 34.34 1.71亿 69.18 52.09
医药器械及试剂(产品) 2.95亿 30.82 5386.42万 21.76 18.2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22.87万 0.13 51.91万 0.21 42.24
商品及材料销售(产品) 26.93万 0.03 --- --- ---
─────────────────────────────────────────────────
国内(地区) 9.57亿 100.00 2.47亿 100.00 25.8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品流通业(行业) 14.37亿 69.75 1.94亿 35.05 13.48
药品制造业及其他(行业) 6.23亿 30.25 3.59亿 64.95 57.58
─────────────────────────────────────────────────
药品(产品) 7.56亿 36.71 5256.96万 9.52 6.95
医药器械及试剂(产品) 6.79亿 32.95 1.41亿 25.51 20.76
制剂药(产品) 6.18亿 29.99 3.55亿 64.26 57.4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42.72万 0.26 380.77万 0.69 70.16
商品及材料销售(产品) 181.50万 0.09 14.79万 0.03 8.15
─────────────────────────────────────────────────
国内(地区) 20.60亿 100.00 5.52亿 100.00 26.82
─────────────────────────────────────────────────
国内(销售模式) 20.60亿 100.00 5.52亿 100.00 26.8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品流通业(行业) 6.75亿 67.00 8979.49万 30.83 13.29
药品制造业及其他(行业) 3.33亿 33.00 --- --- ---
─────────────────────────────────────────────────
药品(产品) 3.52亿 34.91 2518.88万 8.65 7.16
制剂药(产品) 3.29亿 32.66 1.99亿 68.24 60.37
医药器械及试剂(产品) 3.24亿 32.09 6460.60万 22.18 19.9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44.40万 0.34 272.08万 0.93 79.00
─────────────────────────────────────────────────
国内(地区) 10.08亿 100.00 2.91亿 100.00 28.8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品流通业(行业) 14.26亿 64.99 1.84亿 25.88 12.92
药品制造业及其他(行业) 7.68亿 35.01 5.28亿 74.12 68.71
─────────────────────────────────────────────────
药品(产品) 8.18亿 37.28 6096.49万 8.56 7.45
制剂药(产品) 7.63亿 34.79 5.24亿 73.66 68.70
医药器械及试剂(产品) 6.06亿 27.64 1.23亿 17.30 20.3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468.28万 0.21 326.06万 0.46 69.63
商品及材料销售(产品) 162.26万 0.07 13.50万 0.02 8.32
─────────────────────────────────────────────────
国内(地区) 21.94亿 100.00 7.12亿 100.00 32.45
─────────────────────────────────────────────────
国内(销售模式) 21.94亿 100.00 7.12亿 100.00 32.4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2.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0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0350.70│ 48.71│
│第二名 │ 6888.99│ 3.34│
│第三名 │ 5853.72│ 2.84│
│第四名 │ 4519.70│ 2.19│
│第五名 │ 4014.44│ 1.95│
│合计 │ 121627.56│ 59.0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6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8046.36│ 5.47│
│第二名 │ 5513.60│ 3.75│
│第三名 │ 4960.61│ 3.37│
│第四名 │ 4011.46│ 2.72│
│第五名 │ 3860.63│ 2.62│
│合计 │ 26392.67│ 17.9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公司所处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根据中国
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制造业”中的“27·医药制造业”。
(二)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基本情况
医药制造是指原料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的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规定,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
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
造。按照产业链划分,医药制造业主要由医药材料(上游)、生产制造(中游)、流通环节(下游)组成。
2025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
6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为1766.9亿元,同比
下滑2.8%。行业在收入端面临一定压力,而利润端则因受到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整体盈利水平
依然处于下降趋势。
由于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从长远来看,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及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需求的增加以及医药技术的进步,
尤其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医药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当前,医药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量级跃升,更深层次的是发展模式
的根本转变--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引领,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驱动下,中国
的医药产业加速向创新化、高端化迈进。
2、行业周期性特点
由于药品消费的刚需性,医药制造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行业整体未呈现明显周期性特征,
属于弱周期性行业,具有较强的抗御风险能力。
3、行业政策趋势
2025年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密集出台多项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
键政策,核心聚焦创新驱动、全链条支持与支付体系优化,在医保机制完善、集采常态化推进及监管优化等
维度形成系统性布局,对行业发展格局及公司经营策略具有深远影响。2025年行业重点政策简要梳理如下:
(1)创新药领域政策持续加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025年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
研发导向、支付保障、终端准入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在研发端,政策明确依托全国医保信息平台的疾病谱
及临床用药需求数据,为企业差异化创新提供精准指引,将推动行业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在支付端
,政策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保障范围,与基本医保形成互补,预计将加速创新药的市场渗透。在终
端准入方面,创新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的举措,将缩短产品进入医疗机构的周期。
(2)医保制度改革深化,多层次保障体系逐步成型
2025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启动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编制工作,聚焦暂未纳入基本医保但临床价值突出的
创新药品,为商业健康保险提供明确保障标的。同时,医保跨省共济范围扩大及门诊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优
化,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带动相关治疗领域用药需求稳步增长。
(3)集采政策常态化推进,行业竞争逻辑加速重构
2025年上半年,第11批药品集采顺利开展,政策延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核心机制,覆盖品种数
量及采购规模保持稳定增长,集采政策从单纯降费向“提质降价”转变,具备成本优势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企
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4)监管政策优化调整,平衡规范与发展关系
2025年初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
指出,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药监局同意后,在部分地区开展优化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2025年6月16日,国家药
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为进一步支持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提高临床研发质效,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
成审评审批。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30日通道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鼓励全球早期同步研发和国际多
中心临床试验,服务临床急需和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医保信用评价制度及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整治
政策的强化,推动行业合规门槛提升。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政策以“鼓励创新、规范发展、提升效率”为核心导向,既为企业带
来研发加速、市场扩容的机遇,也对成本控制、合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三)公司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简要情况
如下:1、药品研发:公司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
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并将逐渐形成以自主开发为主,同时重视合作
研发。在研产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多个领域。
2、制剂业务:目前制剂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上市的制剂产品主要覆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
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此外,公司拥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并能够合法、有效开展
药品销售活动。
3、流通业务:通过北医医药、武汉叶开泰两家全资子公司从事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
、医院集采、药房托管等业务。
4、医疗服务:主要是公司参股的肿瘤医院管理公司控股的迦南门诊从事的肿瘤筛查、健康管理及诊疗
等服务。
(五)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简述如下:
1、研发模式
技术中心为公司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设有合成药物研究所、制
剂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药品注册办公室等,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
地。技术中心可独立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研发全流程,也可开展创新药的药学部分研究工作。技
术中心项目开发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随着研发团队的建立与成长,将逐渐形成以自主开发为
主,同时重视合作研发,共同助推公司品种补充。
2、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以销定产”原则,综合市场行情、销售计划、库存情况等制定生产
计划,并严格按照GMP、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批准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质量管理部
制定严格的内控标准,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
全。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驻地化精细营销管理,通过组建专业学术团队,积极推动专家体系
建设,利用学术推广模式进行处方药销售,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医院终端市场。公司同时顺应形势,探索渠
道合作等多种模式,与线上电商平台成功建立合作关系,有序推动营销渠道下沉,将生产与销售终端紧密结
合,在公司营销空白市场寻得突破。
(六)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
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制造业百强企业。公司
秉承“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核心价值观,以“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为战略定位,
围绕“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三大核心领域重点发展医药工业,拥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拥有注射剂
、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丰富的生产线。公司已建立起创新药、改良型创新药、仿制药为一体的
技术体系,已开展研发项目10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市级科技计划等多项
重点项目,为公司新产品、新工艺、一致性评价项目等研究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从药品销售
、医药流通、医院集采到供应链托管等覆盖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未来,北大医药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
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成为在中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上市公司。
(七)公司主要业绩变动因素及经营工作分析
2025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
6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为1766.9亿元,同比
下滑2.8%。行业在收入端面临一定压力,而利润端则因受到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整体盈利水平
依然处于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
.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1%。公司在董事会、经营班子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产品盈利结构持续
改善,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工业板块重点产品收入结构变动,重点
产品销售提升及降本增效带动盈利能力同比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成果及工作汇报如下:
1、产品端,紧密围绕发展战略,坚定聚焦核心领域,持续加强产品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既定发展战略,秉承“临床为本补产品”的核心工作思路,以“低成本、广覆
盖、上规模”为方向,聚焦于“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三大核心领域,持续加强产品储备。2025年上半
年,公司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盐酸昂丹司琼片分别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表明公司一致性评价工作已迈向
成熟阶段,是公司研发实力与技术优势的有力体现,彰显了公司持续推进仿制药提质升级的研发实力。目前
,公司在抗感染类领域已形成多品种、全梯队的产品矩阵,在消化道和代谢方面的药物产品结构也有所完善
。此外,公司仍有20余项高潜力品种在推进研发进程中,将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2、市场端,加速拓展院外市场,积极探索营销新模式,推动销售再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为加速拓展院外市场,成功与西南地区一家重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公司
以镇痛类核心产品为切入点,与该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共同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双方将深度融合资源优势,积
极探索“产品+学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精准服务零售终端患者需求。此次战略合作,是公司应对
行业变革,探索营销新模式的主动布局,更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深度实践。目前,公司OTC营销
已全面启航,在连锁药房、诊所等终端多点发力,力争推动销售再突破。
3、治理端,严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规范运作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严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规范运作,依法合规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并及时完成董监高
的补选,确保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公司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化解投资者顾虑
,客观宣传公司投资价值,吸引中长期投资者进驻,始终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保持了公司在二级市
场的稳定运行。
未来,公司将顺应政策导向,优化战略布局,聚力优势资源,以原料制剂一体化为战略,全力深化“三
补”工作,加强新品牌塑造及文化融合,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并力争以更优
异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以上涉及未来计划等的前瞻性陈述,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现主要以制剂研发、生产、销售及医药流通业务为主。
(一)研发优势
公司设立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
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可独立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研发全流程,也可开展创新药的药
学部分研究工作。项目开发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现已形成丰富的在研产品梯队,将有力保障
后续产品供应,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二)营销优势
成熟的营销团队和营销网络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非常重视市场拓展和销售渠道的建
设,制剂营销网络现已基本覆盖全国,并能在新政策形势下顺利进行合规运营;与此同时,公司还拥有分别
以北京、湖北地区为核心的医药商业流通中心,其深度分销和配送服务已积蓄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网络,形
成了成熟的盈利模式。
(三)企业文化优势
“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核心导向,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
用,公司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