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国风塑业(000859)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0859 国风新材 更新日期:2025-04-0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塑料建材、门窗、BOPP和PE塑料薄膜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加工制造业(行业) 23.14亿 100.00 1.06亿 100.00 4.57 ───────────────────────────────────────────────── 薄膜材料(产品) 13.62亿 58.84 3796.81万 35.86 2.79 其他(产品) 4.29亿 18.54 1525.80万 14.41 3.56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产品) 4.09亿 17.69 2820.37万 26.64 6.89 新型木塑材料(产品) 1.14亿 4.94 2444.46万 23.09 21.40 ───────────────────────────────────────────────── 国内(地区) 19.99亿 86.36 5042.89万 47.63 2.52 国外(地区) 3.16亿 13.64 5544.54万 52.37 17.57 ───────────────────────────────────────────────── 直销(销售模式) 19.49亿 84.23 --- --- --- 经销(销售模式) 3.65亿 15.77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加工制造业(行业) 10.52亿 100.00 4238.09万 100.00 4.03 ───────────────────────────────────────────────── 薄膜材料(产品) 6.50亿 61.74 1461.11万 34.48 2.25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产品) 1.75亿 16.62 953.68万 22.50 5.45 其他(产品) 1.68亿 16.01 675.92万 15.95 4.01 新型木塑材料(产品) 5925.91万 5.63 1147.39万 27.07 19.36 ───────────────────────────────────────────────── 国内(地区) 9.03亿 85.77 1691.10万 39.90 1.87 国外(地区) 1.50亿 14.23 2546.99万 60.10 17.0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加工制造业(行业) 22.35亿 100.00 1.23亿 100.00 5.52 ───────────────────────────────────────────────── 薄膜材料(产品) 13.46亿 60.23 5294.09万 42.88 3.93 其他(产品) 5.05亿 22.62 1783.03万 14.44 3.53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产品) 2.93亿 13.12 3233.57万 26.19 11.02 新型木塑材料(产品) 9013.86万 4.03 2035.59万 16.49 22.58 ───────────────────────────────────────────────── 国内(地区) 19.89亿 88.99 7607.23万 61.62 3.82 国外(地区) 2.46亿 11.01 4739.06万 38.38 19.26 ───────────────────────────────────────────────── 直销(销售模式) 16.25亿 72.69 --- --- --- 经销(销售模式) 6.10亿 27.31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加工制造业(行业) 10.82亿 100.00 5774.83万 100.00 5.34 ───────────────────────────────────────────────── 薄膜材料(产品) 6.55亿 60.52 4123.73万 71.41 6.30 其他(产品) 2.64亿 24.38 474.71万 8.22 1.80 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产品) 1.10亿 10.14 78.41万 1.36 0.71 新型木塑材料(产品) 5364.53万 4.96 1097.98万 19.01 20.47 ───────────────────────────────────────────────── 国内(地区) 9.47亿 87.50 3115.64万 53.95 3.29 国外(地区) 1.35亿 12.50 2659.18万 46.05 19.6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4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9436.88│ 8.40│ │客户二 │ 7447.84│ 3.22│ │客户三 │ 6262.26│ 2.71│ │客户四 │ 5442.52│ 2.35│ │客户五 │ 4067.51│ 1.76│ │合计 │ 42657.01│ 18.4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4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7874.43│ 8.63│ │供应商二 │ 12375.21│ 3.83│ │供应商三 │ 8465.31│ 2.62│ │供应商四 │ 7384.83│ 2.29│ │供应商五 │ 6775.30│ 2.10│ │合计 │ 62875.07│ 19.4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中国薄膜行业近年来呈现"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行"的发展态势。在电子、光电、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需 求驱动下,形成覆盖原料供应、设备制造、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但中低端领域存在显著的结构性 矛盾,仍处于供需失衡状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传统薄膜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白热化,另一方面 高性能、特种薄膜仍依赖进口,产业层级亟待提升。随着平板显示领域、半导体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平板 显示用光学级聚酯薄膜、晶圆制造所需的聚酰亚胺薄膜等产品国产替代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厚度均匀性和高机械强度等性能,在包 括绝缘材料、挠性覆铜板以及消费电子、柔性显示、新能源、通信、芯片封装等多个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 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全球PI薄膜的产业化进程看,PI薄膜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和地区,我国PI薄膜起步较晚,产业化进程发展较慢,在高性能PI薄膜应用邻域产业化能力较弱,主流市场 仍较为依赖进口。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因各种“卡脖子”技术短板问题凸显,国内厂商快速推进高性 能聚酰亚胺薄膜研发及产业化进程,行业发展中心快速向国内转移,国产替代速度正在呈加速态势,市场前 景良好。 光学级聚酯基膜作为高端功能膜材料,因对其透光率、平整度等特殊性能要求极高,技术壁垒和产品附 加值高,行业发展空间大。光学级聚酯基膜可广泛应用于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产 业,随着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光学级聚酯基膜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 域日益扩大。目前,我国高附加值或特殊用途产品用光学级聚酯基膜仍较为依赖进口,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加 速,国家关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以及新型显示等光电产业迅猛发展,为 光学级聚酯基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发附加值高的高性能薄膜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 方向。 绿色环保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是由木、竹、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粉末和环保材料组成的 复合材料,实现了生物质材料循环再利用,在多种应用领域替代实木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特点,是节材代 木的环境友好型绿色材料。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 国建设,木塑材料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受到了国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目前我国木塑产品约70 %出口国外,中国引领木塑技术发展的趋势正在加速。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态势迅猛且多元。从市场层面看,销量增长一马当先,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 销量迈入千万辆级,出口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反映出新能源汽车愈发受消费者青睐。 技术领域,智能驾驶落地步伐加快,自主车企纷纷发力;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为行业发展筑牢 根基。产业竞争上,品牌与价格竞争激烈,高端市场成为自主品牌攻坚方向,传统车企转型也增添了竞争变 数。政策方面,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及产业规划持续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产业链发展成果显著,自主可控能 力增强,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产业生态愈发完善。 近年来,公司着力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升级,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与多家知名高校合 作,设立多个研发分中心及中心实验室,打造开放式研发平台,持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开发,提质发展现 有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配套功能材料产业,重点培育聚酰亚胺材料和光学级聚酯基膜 两个产业,积极谋划未来产业,提升公司新材料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4年宏观经济环境依旧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重重困难。需求增长有限,导致行业供需错配 问题仍旧突出,经营形势仍具较大压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深度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 化材料五大产业,是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完整体系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期间,国 风新材抢抓发展窗口,乘着我国聚力发展战新产业和合肥市奋力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 链的机遇,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薄膜材料 向功能化、高端化、环保化发展,从传统包装膜向高端包装膜和电子信息用膜材料方向发展,公司明确向新 材料产业转型的战略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薄膜)产品主要分为BOPP亮光系列、BOPP消光系列、BOPP热 封系列、BOPP环保预涂膜系列等。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 定性好、印刷性能良好、透明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中高端印刷包装、电子电器离型保护、建筑节能等领域 。 公司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产品主要分为BOPET印刷及复合膜、BOPET热封膜、BOPET烫金转移 基膜、BOPET电气绝缘薄膜、BOPET热转移色带用基膜、BOPET映射膜、新能源电池集流体复合膜等。双向拉 伸聚酯薄膜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耐高温,耐穿刺,耐摩擦,易印刷,耐化学腐蚀,阻隔性、阻湿性 良好等特点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印刷、复合、涂布、镀铝、热转移碳带、烫金 转移、镭射、电气绝缘、医药包装、建筑等领域。 公司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集成电路、芯片柔性封装、5G通信、新能源汽车、电气 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基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驱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 膜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公司目前已批量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主要产品为FCCL用聚酰亚胺黄色基膜、遮蔽用聚 酰亚胺黑膜、聚酰亚胺碳基膜和芯片封装用聚酰亚胺薄膜。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热塑性聚酰亚胺多层 复合膜产品、低价电损耗聚酰亚胺薄膜(MPI)产品、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产品、光敏聚酰亚胺(PSPI )光刻胶产品处于在研阶段,产品种类逐步增多。 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新型绿色环保木塑材料,主要应用于园林景观、 建筑装饰、户外地板、家居装饰等领域。 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配套外饰件,是新 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 (三)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生产,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即根据产品订单情况制订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2、原材料采购模式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和聚丙烯等都属于石油化工行业下游产品,公司均采用大型化工厂家产品, 并选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功能母料。公司设立有供应链中心,对公司供应链进行全流程统一管理,原材料主 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市场价格和库存情况等多渠道自主采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 ,并根据相关内控制度对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具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 3、销售模式 目前,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销为主。主要产品薄膜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公司的 包装材料和电子信息用基材制造商,公司与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 体系,产品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信誉。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竞争优势 (1)公司聚酰亚胺产业目前建成及在建生产线共计12条、中试试验线1条,其设备配置均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其中6条热法生产线稳定运行生产,5条处于设备调试阶段(其中一条线自主独立设计),1条化学法 生产线处于安装调试阶段,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1500余吨/年,跃居国内前列。为了快速推进高端聚酰 亚胺薄膜研发工作,公司新材料研究院统筹负责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研发,构建了以中心实验室、先基实验 室、研发实验室、产线质检室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研发-分析体系,全方位支撑聚酰亚胺亚胺产品的研发,中 试,量产全过程。 (2)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国风公司凭借"以塑代钢"核心技术,技术研发依托省级技术中心持续创新, 研发团队年均推出多项产业化成果。产品线覆盖整车外饰件全品类,通过20余年构建的严苛质量体系,从原 料筛选到成品检测实现全流程管控,累计为奇瑞、江淮等车企供货超400万套。公司拥有省内领先的2条自动 化喷涂产线,兼具环保与高效优势,在满足自产需求的同时拓展代工业务,形成"技术+产能+市场"三位一体 的核心竞争力。 (3)公司全资子公司国风木塑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绿色环保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企业之一,公 司木塑产品先后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国际级重大项目 建设,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国风木塑公司 在低膨胀木塑地板成果转换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行业较早开发出低收缩率木塑地板,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 先水平。公司将持续推进木塑新产品开发,推进以塑代木、以竹代塑,将自然资源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稳步提升在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 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生活。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专注于高端薄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20余年,是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 业,安徽省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企业,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速推进安徽省先进聚酰亚胺材料工 程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博士后引进入站工作,引进PI化学线专业技术团队,与中科大联合推进先进聚酰亚胺 材料研发与场景示范应用,与哈工大联合开展光学级功能聚酯原材料研发,推动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 。持续构建“1+3+4+N”研发体系,利用国风新材料研究院打造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持续 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开发,深入产线、贴近客户,增强研发能力,加速新品产业化落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 对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专利449项,其中发明专利159项,获安徽省 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05项,主持制定6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 3、市场与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稳定的工厂类客户,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赢得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端用户的青睐,国风 品牌薄膜材料产品依靠多年的高品质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成为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 限公司,顶正包材有限公司,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安姆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LeonhardKurzSt iftung&Co.KG,韩国ITWSPECIALTYFILM,LLC,法国ARMORS.A.S.等国内和国际知名公司的包装材料和电子信 息用基材主供应商。聚酰亚胺薄膜投入市场后在较短时间内即完成客户认证,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部分产 品已通过下游客户进入部分市场主流品牌智能手机、电子设备产业链。公司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欧洲、 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国外客户需求稳定,出口额在同行业名列前茅。公司产业发展与合肥市近年来大力推进 的“芯屏汽合”战略高度契合,公司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机遇,深入结合合肥市产业发展布局 ,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加速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速度。 4、企业文化优势 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过硬的政治领导力为统领,坚持党纪学习教育与“四个 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加强“五融”党建品牌建设,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树立事不 避难、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的踏实本色,克服惯性反驳、固步自封的守旧习惯,革除 事不关已、顺其自然的自保心态,弘扬国风正能量企业文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高执行力,深化“改突 重”活动,倡导“清单法”闭环管理,持续推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突破、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转变、工作 效能和工作业绩提升,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宏观经济环境依旧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重重困难。在严峻的经营背景下,公司董事会 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强化行业趋势的研判与预测,谋划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新动能。同时,公司董事会着力加 速战略调整、力推新产业新项目的实施,完善董事会建设以提升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强化治理体系,完善董事会建设 2024年,公司持续完善董事会建设,推进法人治理体系相关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强化制度优化调整,修 订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 制度》《投资管理办法》等;修订印发《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健全完善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修订《公司章程》,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与市场法规要求同步升级。2024年,董事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运行,确保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做好与监管部门沟通工 作;顺利完成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工作,保持董事会科学决策延续性;持续督导子公司董事会规范运行,完善 法人治理,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机制。 (二)谋划并购整合,培育增长新动能 2024年,公司董事会密切关注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发展趋势与行业特点,锚定新材料战略方向,深入推进 产业链协同整合。在自建项目的同时,公司董事会积极谋划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拟 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控股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对金张科技的产业整合,在生产能力、 市场布局、产品结构等方面实现协同优势,有效推动公司与金张科技在新材料领域构建产业链优势互补、价 值链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提升公司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助力公司整体战略布局和实 施,加快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 (三)加快战略转型,创新驱动新产业落地发展 2024年,公司对重大项目投资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及行业发展趋势,完成“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价与调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进行必 要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锚定战略转型方向。同时,公司加快新产业新项目落地,年产3.8万吨高端功能性 薄膜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年产10亿平米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G1、G2线进入设备基础施工及前期设备安装 阶段;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及新型柔性电子用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按计划推进。公司持续投入资源, 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编制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建设省级原创技术策源地,在高层次研发平台建设、产学研 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等重点环节协同聚力。与中科大、哈工大、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联合开展 产学研合作课题研究,加快推进芯片封装用PI薄膜、PI浆料等新产品导入工作。 (四)聚力党建引领,合规提效促发展 2024年,公司董事会持续完善党建引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公司合规提效提供坚强政治领导力 。发布《合规管理手册》,确保合规政策透明性和易于理解性,强化合规意识。强化专业协同,梳理更新合 规数据库与风险控制清单,严控经营风险,筑牢合规防线。聚焦公司经营重点领域,开展审计监督,进一步 强化资金、库存风险预警机制,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全年无坏账损失、安全无重大事故、环保无重大风险 。公司始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坚持诚信经营,全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开展消费惠农 活动,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和职工权益,不断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投入以积极推进节能低碳、践行绿色发展理 念,矢志追求公司与社会协同发展。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公司未来将力争成为战略性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在 基础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业务板块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公司将 坚持实施“1+3+N”企业发展战略,围绕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规划,加速向战略性新材 料产业方向转型,迈入高质量发展之旅。2025年,公司将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向目标,因地制 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持续推动生产提质、市场扩量、技术赋能、人才强企、管理 增效,全力追求“有效益的投资、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全面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核心竞争 力和风险抵御力,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推动国风新材高质量发展。 (二)2025年度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董事会将以深化战略引领与产业协同、筑牢治理根基与合规生态、激活创新动能与价值创 造为核心方向,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与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深化战略引领与产业协同 2025年,公司董事会将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期评估与动态调整,进一步明确公司在新材料领域产 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以 并购重组为契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业务板块深度融合,形成产业生态闭环。同时,深化与科研 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化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资本运作层 面,董事会将强化市值管理目标导向,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通过精准信息披露与市场沟通,增强投资 者对公司战略价值的认可,推动产融结合向纵深发展,为战略落地提供资本保障。 2、筑牢治理根基与合规生态 董事会将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依据《公司法》及最新监管要求修订《公司章程》及配套制度,细化 决策流程与权责边界,强化独立董事履职机制,确保治理架构科学高效。以风险防控为核心,董事会将系统 提升内控能力,加强合规培训与法律审查,确保经营决策合法合规。在信息披露方面,严格遵循真实性、准 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原则,提升透明度与市场公信力。同时,董事会将坚决落实股东大会决议, 优化利润分配机制,平衡股东短期回报与公司长期发展需求,切实维护股东合法权益,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 度根基。 3、激活创新动能与价值创造 公司董事会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市场猎聘招才、职能通道育才,并优化 激励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新材料研究院为主体,搭建产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平 台,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应用,培育高附加值产品线,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价值创造层面,董事会将优 化资产配置效率,积极探索战略新兴产业,拓展多元化盈利增长点。同时,深化ESG实践,将环境、社会与 公司治理纳入战略决策框架,提升企业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创新动能驱动长期价值增长。 2025年,董事会将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履行核心职责,坚守勤勉义务,确保战略规划、治理优化与创新 实践高效落地,为股东创造可持续回报,推动公司不断向技术引领、治理卓越、价值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前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