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880 潍柴重机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开发、制造和销售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市场用30-12000马力的发动机、发电机组及动力集成系统,提供全
系列船用主推、电推、发电设备、泵用动力发动机等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27.46亿 100.00 2.90亿 100.00 10.55
─────────────────────────────────────────────────
发电机组(产品) 14.17亿 51.61 9313.88万 32.13 6.57
发动机(产品) 9.31亿 33.89 1.57亿 54.13 16.86
后市场及其他(产品) 2.00亿 7.28 3880.57万 13.39 19.41
配件及加工劳务(产品) 1.99亿 7.23 101.31万 0.35 0.51
─────────────────────────────────────────────────
国内(地区) 20.88亿 76.01 2.46亿 84.77 11.77
国外(地区) 6.59亿 23.99 4414.30万 15.23 6.70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40.02亿 100.00 4.53亿 100.00 11.32
─────────────────────────────────────────────────
发动机(产品) 18.11亿 45.25 2.50亿 55.24 13.82
发电机组(产品) 15.06亿 37.63 1.14亿 25.12 7.56
配件及加工劳务(产品) 3.69亿 9.22 113.14万 0.25 0.31
后市场及其他(产品) 3.16亿 7.90 8786.03万 19.39 27.78
─────────────────────────────────────────────────
国内(地区) 29.27亿 73.14 3.64亿 80.28 12.43
国外(地区) 10.75亿 26.86 8937.35万 19.72 8.31
─────────────────────────────────────────────────
直销(销售模式) 40.02亿 100.00 4.53亿 100.00 11.3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19.08亿 100.00 2.49亿 100.00 13.07
─────────────────────────────────────────────────
发动机(产品) 9.30亿 48.71 1.46亿 58.47 15.69
发电机组(产品) 6.02亿 31.54 5544.17万 22.23 9.21
材料及其他(产品) 1.98亿 10.36 4663.68万 18.70 23.60
配件及加工劳务(产品) 1.79亿 9.40 --- --- ---
─────────────────────────────────────────────────
国内(地区) 15.02亿 78.70 2.11亿 84.58 14.05
国外(地区) 4.07亿 21.30 3846.93万 15.42 9.4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37.62亿 100.00 4.56亿 100.00 12.11
─────────────────────────────────────────────────
发动机(产品) 19.73亿 52.45 2.97亿 65.26 15.07
发电机组(产品) 10.88亿 28.92 8761.29万 19.23 8.05
材料及其他(产品) 3.82亿 10.15 6411.55万 14.07 16.79
配件及加工劳务(产品) 3.19亿 8.48 655.70万 1.44 2.05
─────────────────────────────────────────────────
国内(地区) 31.62亿 84.05 3.97亿 87.15 12.56
国外(地区) 6.00亿 15.95 5856.42万 12.85 9.76
─────────────────────────────────────────────────
直销(销售模式) 37.62亿 100.00 4.56亿 100.00 12.1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1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18231.42│ 29.55│
│客户2 │ 20005.34│ 5.00│
│客户3 │ 15392.82│ 3.85│
│客户4 │ 15163.49│ 3.79│
│客户5 │ 12008.49│ 3.00│
│合计 │ 180801.57│ 45.1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5.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4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30724.04│ 35.81│
│供应商2 │ 13452.20│ 3.68│
│供应商3 │ 5522.38│ 1.51│
│供应商4 │ 4773.45│ 1.31│
│供应商5 │ 4290.75│ 1.18│
│合计 │ 158762.83│ 43.4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溢加剧供应链风险,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引发全球不确定性上升
,全球经济在“高冲突、高壁垒、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增长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
外环境,我国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等
举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韧劲。
1.船舶行业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在周期规律、绿色转型、关税政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正处
于长周期复苏与短期波动并存的阶段,全球新船订单同比出现明显下滑。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
虽然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但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
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依旧保持全球领先。
2025年上半年,虽然国内航运运价继续在低位运行,但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及船舶绿色化、大型化
进程加速,我国内河、沿海及渔船船舶市场景气度同比有所改善,其中在内河领域,多个LNG或甲醇绿色船
舶项目落地或交付,反映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今年以来,为促进内河航运绿色
、智能、高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三大纲领文件:《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
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新能源船舶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与支持,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实施内河
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旨在提升船舶标准化水平、运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
质量发展的意见》则重点推动绿色船舶动力研发及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构建。
2.发电机组行业
根据工信部《2025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通信业运行基本平稳。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
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
势。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AI的共同驱动下,全球与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同步扩张,尤其是智算中心呈现出爆发
式增长带动了数据中心等细分市场发电机组销量大幅增长。
(二)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开发、制造和销售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市场用30-13600马力的发动机及动力集成系统、发电机
组及电力集成系统,兼顾经营柴油机零部件、船用齿轮箱配套等产品,并具有提供整套动力解决方案及电力
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业务覆盖远洋、近海、内河和发电四个领域,船用发动机在内河和近海运输船、渔船
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发电机组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通讯、数据中心、油田、医疗等行业。
(三)报告期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的重点任务和经营目标,实现新一轮高质量
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各类发动机或发电机组1.21万台,同比提升8%,其中船用中速机0.25万台,发电
机组0.60万台;实现营业收入27.46亿元,同比提升44%,其中国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实现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53%。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再次实现历史同期新高,销量、
收入、利润延续高质量增长态势,行业优势地位持续巩固。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完成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聚焦“船舶动力+发电机组”的双主业模式,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政策+技术双驱动,在船舶动力方面抢抓内河船舶“设备更新”政策释放的存量替
代需求机遇,实现LNG动力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凭借产品技术水平优势和快速服务网络优势,持续突破浮吊
船、铺缆船等高附加值细分市场。通过不断分析市场需求,实现WH20/WH25重油机组系列化开发及配套,WH2
8远洋渔船、海工平台等战略细分市场配套,船机行业优势地位持续巩固。在发电机组领域,通过优化提升
销售结构,实现了发电机组业务高质量发展,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发电机组业务在数据中心市场取
得重大突破,2025年上半年在数据中心领域实现销量、收入大幅增长;三大运营商集采准入,并在头部互联
网企业实现了质的突破,打破了进口品牌的垄断,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另外在油气田
设备、电源车等细分市场也实现了突破,凭借高可靠性、高经济性、高适应性等优势,发电机组产品在油田
主发市场实现大规模应用。
2.全面布局替代燃料产品,市场份额持续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布局替代燃料市场,构建“LNG+甲醇+生物燃料”多元技术体系,全系列替代燃料
产品取得CCS证书,WH20微喷引燃发动机成功配套长江万吨货船并累计运行超11000小时,助力长江航运绿色
化、智能化发展;6WH17机型在甲醇动力实现商业化应用。
3.战略产品稳步推进,配套市场逐步深化
报告期内,公司在推进系统业务方面,圆满完成“36米高速客船集成项目”和“长航货运散货船集成项
目”交付后系统调试工作,满足客户需求;自主研发产品方面,完成喷水推进器工程验证;“高速艇+表面
桨+控制系统”总成“一站式”供货能力显著提升,单机功率涵盖400kW-1500kW;推进系统集成业务在国外
市场取得突破;后市场业务方面,TCO业务在船机、发电机组等细分市场实现全面渗透,针对内河船舶、远
洋船机客户推出定制化套餐,绑定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提升客户黏性和产品利润率。
4.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基础管理能力再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风险管控能力、产品交付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修订完善公司三重一大管理办法,党委
会、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了决策层级和标准,各项决策更符合公司实际运营情况;通过产能提升攻坚、创
新生产管控与供应链精准调控,大机产品交付效能跨越式提升,满足客户订单交付期;通过构建覆盖产品全
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获工信部认证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打造海洋装备民族品牌为战略引领,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船舶动力系统及能源电力系统解决方
案。重点围绕产品、客户、市场、人才、盈利五方面,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船舶动力方面,公司持续开发全新平台产品、优化老平台产品,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完成火花塞点火、
微喷引燃、高压直喷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天然气发动机及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和应用,并且完成甲醇发动机产
品开发布局,在船用发动机节能减排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通过发挥新老平台产品、中高端平台产品的组合
优势,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能源电力方面,公司发电机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表现优异,品牌影响力、
市场布局、服务网络优势明显。
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贴心服务,赢得客户满意和信赖。通过加强细分市场
研究和突破,优化业务结构,巩固市场优势。通过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引领
智造赋能。通过对产业链的全价值流程分析,深挖提质降本增效潜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