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881 中广核技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远洋运输、房地产开发、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合作、远洋渔业和进出口贸易及线缆用改性高分子材料
、改性工程塑料、电子加速器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辐照加工业务等核技术应用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 48.56亿 78.72 4.77亿 60.71 9.83
其他(行业) 6.02亿 9.75 1.07亿 13.57 17.74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行业) 5.19亿 8.41 1.43亿 18.20 27.59
远洋运输(行业) 1.45亿 2.34 4553.14万 5.79 31.49
进出口贸易(行业) 4813.10万 0.78 1356.92万 1.73 28.19
─────────────────────────────────────────────────
新材料(产品) 48.56亿 78.72 4.77亿 60.71 9.83
其他(产品) 6.02亿 9.75 1.07亿 13.57 17.74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产品) 5.19亿 8.41 1.43亿 18.20 27.59
远洋运输(产品) 1.45亿 2.34 4553.14万 5.79 31.49
进出口贸易(产品) 4813.10万 0.78 1356.92万 1.73 28.19
─────────────────────────────────────────────────
中国境内(地区) 59.09亿 95.80 7.17亿 91.25 12.14
中国境外(地区) 2.59亿 4.20 6881.74万 8.75 26.55
─────────────────────────────────────────────────
直销(销售模式) 61.68亿 100.00 7.86亿 100.00 12.7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 22.82亿 80.69 2.15亿 60.74 9.44
其他(行业) 2.18亿 7.71 4067.71万 11.47 18.65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行业) 1.86亿 6.58 5846.00万 16.49 31.44
远洋运输(行业) 1.04亿 3.68 3277.05万 9.24 31.51
进出口贸易(行业) 3801.70万 1.34 727.32万 2.05 19.13
─────────────────────────────────────────────────
新材料(产品) 22.82亿 80.69 2.15亿 60.74 9.44
其他(产品) 2.18亿 7.71 4067.71万 11.47 18.65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产品) 1.86亿 6.58 5846.00万 16.49 31.44
远洋运输(产品) 1.04亿 3.68 3277.05万 9.24 31.51
进出口贸易(产品) 3801.70万 1.34 727.32万 2.05 19.13
─────────────────────────────────────────────────
中国境内(地区) 26.74亿 94.58 3.15亿 88.95 11.79
中国境外(地区) 1.53亿 5.42 3919.11万 11.05 25.5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 48.99亿 77.13 5.21亿 67.95 10.64
其他(行业) 5.17亿 8.14 3970.40万 5.17 7.68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行业) 4.21亿 6.63 1.45亿 18.94 34.50
进出口贸易(行业) 3.06亿 4.82 3987.90万 5.20 13.03
远洋运输(行业) 2.09亿 3.29 2100.61万 2.74 10.05
─────────────────────────────────────────────────
新材料(产品) 48.99亿 77.13 5.21亿 67.95 10.64
其他(产品) 5.17亿 8.14 3970.40万 5.17 7.68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产品) 4.21亿 6.63 1.45亿 18.94 34.50
进出口贸易(产品) 3.06亿 4.82 3987.90万 5.20 13.03
远洋运输(产品) 2.09亿 3.29 2100.61万 2.74 10.05
─────────────────────────────────────────────────
中国境内(地区) 60.47亿 95.19 7.27亿 94.75 12.02
中国境外(地区) 3.06亿 4.81 4026.30万 5.25 13.17
─────────────────────────────────────────────────
直销(销售模式) 63.53亿 100.00 7.67亿 100.00 12.0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 21.73亿 75.88 2.64亿 69.68 12.14
其他(行业) 2.89亿 10.08 3444.40万 9.10 11.93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行业) 1.57亿 5.49 5465.66万 14.44 34.78
进出口贸易(行业) 1.35亿 4.72 1391.17万 3.68 10.28
远洋运输(行业) 1.10亿 3.83 1177.64万 3.11 10.75
─────────────────────────────────────────────────
新材料(产品) 21.73亿 75.88 2.64亿 69.68 12.14
其他(产品) 2.89亿 10.08 3444.40万 9.10 11.93
电子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产品) 1.57亿 5.49 5465.66万 14.44 34.78
进出口贸易(产品) 1.35亿 4.72 1391.17万 3.68 10.28
远洋运输(产品) 1.10亿 3.83 1177.64万 3.11 10.75
─────────────────────────────────────────────────
中国境内(地区) 27.12亿 94.71 3.58亿 94.70 13.22
中国境外(地区) 1.51亿 5.29 2006.05万 5.30 13.2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5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2825.70│ 3.70│
│客户二 │ 14543.76│ 2.36│
│客户三 │ 13010.77│ 2.11│
│客户四 │ 8155.88│ 1.32│
│客户五 │ 6346.58│ 1.03│
│合计 │ 64882.68│ 10.5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5436.55│ 3.42│
│供应商二 │ 14297.70│ 3.17│
│供应商三 │ 13729.53│ 3.04│
│供应商四 │ 10564.77│ 2.34│
│供应商五 │ 8301.24│ 1.84│
│合计 │ 62329.80│ 13.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开展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辐照加工服务、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新材料研发与制造以及医
疗健康业务。
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
电子加速器是辐照加工产业的基础设备,也是非动力核技术工业应用的主要射线来源之一。现阶段电子
加速器主要用于食品保鲜、消毒灭菌、材料改性、无损检测、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国内电子加速
器市场受下游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材料改性用电子加速器的市场存在下降趋势。但随着辐照技术在食品、
医疗以及环保等行业的运用,未来对于电子加速器的需求预计将会稳步增加。
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
目前,利用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已验证可用于印染废水、医疗污水与固废、抗生素菌渣、垃圾渗滤
液、危废浓液、城镇污水、制药废水、化工园区污水、焦化废水、油气田废水、酿酒废水等场景。但相比于
臭氧、芬顿等传统处理方法,电子束处理难降解污水和特种废物的应用仍属于市场引入阶段。
辐照加工服务
辐照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与涉及国计民生的众多行业紧密相关,发展空间大,市场已进入扩张期。
在工业方面,辐照加工是全球核技术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规模最大的领域。电子加速器创新应用成长迅速
,其中材料辐照改性已扩展到交联线缆、热缩与发泡材料、各类基材涂层固化与各类功能薄膜改性、半导体
加工、轮胎预硫化、医用水凝胶制备、宝石着色等;辐照消毒中的医疗用品增量明显,包括医疗器械、药品
、化妆品等;辐照保鲜服务可应用于食品保存、宠物食品灭菌、包装材料灭菌及农产品保鲜等。
新材料研发与制造
改性高分子材料是指经过化学或物理途径以增强其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如强度、耐久性、导电性和其他
性能,并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的新型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上游是石化行业,供给相对充足,但
价格易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游则是被广泛使用的各种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电器、办公设备、精密仪
器、工程建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当前,国内改性材料的增速放缓,
行业表现出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的特点。国内改性高分子材料产业作为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将由产
量大国向技术强国突破,中高端改性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国内的产业链也将日趋完整。同时,
“双碳”战略为高端特种材料、高新性能材料、可降解可循环材料等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医疗健康
核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的尖端产业。质子治疗是利用高能质子射线
轰击肿瘤细胞,利用特有的“布拉格峰效应”,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基础上,降低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
的辐射损伤,相比传统放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肿瘤放疗尖端技术。国际上质
子放射治疗系统的技术、产品及产业发展已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与之相比,国内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的临床
配置及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质子治疗以及与之相似的重离子治疗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稀缺医疗资源,结
合国内市场情况及国际离子治疗联合会(PTCOG)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在运质子中心115个、重离子9
个、质子重离子6个;国内在运质子10个(大陆5个、香港1个、台湾4个)、重离子2个(大陆1个、台湾1个
)、质子重离子1个(大陆1个)。国家卫健委2023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出
,“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的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为41台。2024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调整“十
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规划新增配置8台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国
内质子治疗设备市场存在较高进入壁垒,包括资本资源投入大、监管严格、专业人员稀缺、品牌认知度高、
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等。
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诊断或治疗目的的特殊药物,由放射性同位素与靶向药物
组合而成。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可用于识别和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近年来,
随着放射性化学、核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放射性药物已经成为全球药品研发的
热门领域。国内目前的治疗类放射性同位素药品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内核医学的进步、国家和公众对于放
射性药物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内放射性同位素药物产业也迅速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国家发布《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2023年国务院审
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
25年)》,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等12部委联合发布《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
6)》等政策文件,有效促进和指导了国内核医疗装备产业和同位素药物产业发展。
测控装备
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等12部委联合发布《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在重点任务部署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攻关”,要“实现硅光电倍增管、专用集成电路
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自主化研发及核信号自动化采集系统开发与工程化应用,耐辐照能力、可靠性、环境适应
性等满足工程应用需求。”为硅光电倍增器业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科技创新
2024年,公司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
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抓紧推进。在“A+”战略的基础,2024年公司围绕科
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创新、科技攻关、新业务孵化等方向持续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其中,公司完成了基本科技创新顶层制度体系建设,牵引和推动各子公司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
能力,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重点项目任务推进总体顺利。工作推进过程中,筑建基本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升版科技管理程序,发布实施科研投入加回和重点科研项目奖励办法;以项目
牵引促发展,获批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需求项目2项,重点科研
项目基本覆盖公司主要业务领域;管理赋能建品牌,医疗科技公司成功入选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贝谷公司
与上海俊尔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成俊尔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申报,提升公司品
牌效益;协调资源促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建设专题培训,支持质子专项实施;引导成果产出
与产品转化,首次开展存量科研项目后评价工作,基本达到成果转化率80%。重点科研项目方面,公司继续
围绕质子治疗设备自主化国产化供应及创新开发,加速器制备医用同位素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工作。“质子治
疗装备”入选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由公司自主生产测试的首台质子加速器于2024年11月完
成下线;锗镓发生器研制项目顺利完成攻关,突破了加速器辐照靶件制备、锗﹣68分离纯化及锗镓发生器柱
填料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制造出50mCi锗镓发生器样机,样机性能参数符合预期,为项目产业化奠定
了基础。
在加速器与辐照领域,公司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S波段10MeV/32kW大功率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突破了
国内S波段工业直线加速器的最高运行记录;公司与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研发的“电离辐射技术处理抗生素
废水及菌渣”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无害化处理处置抗生素废水及菌渣提供了新途径;由北京市科
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评审,达胜公司与达胜科技研制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废
水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相关技术已首次应用
于国内知名酒企的废水处理环节。
在新材料领域自主研制的国产化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荣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颁
发的鉴定证书,填补国内空白,创行业第一,助力公司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再上新台阶,2024年实现小批
量销售。
此外,在加速器业务微焦点X射线源、新材料辐照改性尼龙等新产品领域加强产业化示范应用,与北师
大硅光电倍增器团队加强产业化合作,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的力度。
截至目前,公司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
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以“A+”战略为引领,积极延伸“A+”战略内涵,一是加速器与辐照应用板块坚持“A+”战略
中的“加速器Accelerator+”战略,沿着加速器这一主战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业务范围。二是医疗健
康板块坚持“A+”战略中“原子Atom+”战略,积极探索并做强做优做大非动力核技术中以质子医疗为代表
的各类射线源及其应用场景。三是新材料板块及公司整体层面锚定“A+”战略中的“先进的Advanced+”战
略,以核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协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谋求更广阔的产业布局和更深
入的产业技术研究。
公司坚持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路径,“内生+外延”双轮
驱动,持续更好地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产业控制、科技创新、安全支撑作用。
内生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沿着“技术到产品、产品到商品”路径,持续做好产业化工作;外延方面以资
本运作为抓手,发挥上市平台功能,多措并举做好产业递进式延伸。
市场地位
在加速器领域,达胜公司是国际辐照联合会(IIA)的会员单位,也是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电子束技
术环境应用)研发中心;达胜公司目前拥有4个电子加速器生产基地,电子加速器设计产能达到90台/年,是
国内最大的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内电子加速器细分领域内唯一一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
业。达胜公司的产品覆盖低、中、高能区,也是国内拥有电子加速器类型、结构形式、型号较全的公司,实
现了电子加速器在辐照加工、材料改性、消毒灭菌、核农学、核环保以及无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产品远销
土耳其、韩国、泰国、越南、柬埔寨、孟加拉、波兰等15个国家。在辐照业务方面,公司在国内拥有辐照中
心18座,在运电子加速器62台,总功率超过5160千瓦;在业务布局上,公司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中心,
向周边地区拓展,形成了华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南等区域运营中心布局,完成了业务战略卡位,为公
司辐照加工业务的后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材料领域,公司深耕改性材料行业三十多年,品牌影响力较强,在线缆料领域稳居行业前三位,其中
光通信材料居国内龙头地位,汽车密封条、建筑用防水卷材料、航天航空用线缆料等材料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是中国工业电器用高性能尼龙等系列材料的重要供应商,中高端车用改性塑料主流供应商,行业内细
分领域传统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传统产品技术优势领先,如低压电器、LED照明材料等,在辐照交联尼龙
产品领域则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医疗健康方面,公司进军核技术应用高端医学领域,引进全球先进的质子治疗肿瘤技术,致力于实现
国内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并布局中能回旋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项目。下属企业医疗科技公司入选国
务院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公司质子治疗系统被纳入工信部《首台套目录(2024版)》,华西项目获得国家
药监局前置审评重点项目,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公司后续开展生产交付、市场开拓和注册工作奠定基
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公司打基础利长远,夯实发展根基的关键一年。全体干部员工保持“A+”战略定力,坚持“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坚持抓公司经营发展,顶住外部压力
、克服内部困难,夯实发展根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承压,实现营业收入61.6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
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
公司下属达胜公司是集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是公司践行A+战略的重
要平台。
2024年,达胜公司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电子加速器市场,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
激烈的形势,加速器销售再创新高,海外加速器签单14台,首次出口欧盟市场;售后收入同比2023年增加12
.95%。公司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S波段10MeV/32kW大功率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高频高压加速器固态电源
技术”取得突破,成功将电源转化效率显著提升;5MeV+X大功率转靶研发工作稳步推进;固态调制器首次应
用。达胜公司保持国内传统应用场景的加速器销售总量的基础上,在“三新”市场(指新行业市场、新项目
市场、新产品市场)也取得销售突破,其中DZ电子加速器在育种领域首次应用;120keV电子帘加速器顺利完
成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有力支撑了公司未来电子加速器的增量市场拓展。
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
随着国内政策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减污减排等领域的推
进力度,对利用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的行业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公司旗下子公司达胜科技,是一家拥
有环保及市政设计乙级资质、环保承包贰级资质、机电及市政承包二级资质、水污染治理甲级资质、大气污
染治理丙级资质、环保运营二级资质,集环境工程和环保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管理
、总承包、投资运营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公司,是公司打造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业务的重要平台
。项目建设方面,公司早期在十大应用领域的示范项目已陆续建成并正式交付,为进一步加快推广应用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辐照加工服务
公司下属辐照技术公司主要开展辐照加工业务,目前在国内拥有辐照中心18座,在运电子加速器62台,
总功率超过5160千瓦;在业务布局上,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拓展,形成了华南、华中
、华东、华北、西南等区域运营中心布局,完成了业务战略卡位,为公司辐照加工业务的后续稳定发展打下
坚实基础。公司重点提供医疗保健产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药品包装、食品及宠物饲料等消毒灭菌、保
鲜加工服务,以及电线电缆、片材、热缩材料、半导体等辐照材料改性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扩大了华中地区产业规模,完成宁乡二期和平江项目建设投运;强化市场开发和区域业
务协同,全年新增客户630余家,累计新客户销售收入近1610万元;公司新投运的长沙二期项目从投产到80%
开机率仅用了15天;平江项目在试运行阶段仅用32天实现开机率突破80%;公司与西藏甘露医药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在拉萨合资设立西藏中广核甘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4081.63万人民币,合作建设高原综合
灭菌中心。
新材料研发与制造
高新核材、俊尔公司是公司发展新材料业务的两大平台,涵盖七大板块,各类产品近百种,共2000多个
牌号,下游应用覆盖多个领域。
2024年,公司全面推进新材料业务的转型升级,积极调整新材料业务的产品结构。
高新核材生产的聚丙烯绝缘料产品已实现多种用途,覆盖多种电压等级,8.7/15kV中压聚丙烯绝缘电缆
已在南方电网安全并网运行1年;26/35kV海缆用聚丙烯绝缘料已安全运行1年;公司正在进行中高压设备用
往复机螺杆改造,将增加聚丙烯绝缘料(PP)工艺性能。尼龙线缆料月均销售量提升2倍至150吨;阻燃PE和
31247电缆料全年销量保持持续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6%和31%。35KV化学交联料首次实现自主批量生产,实
现销售超过3600吨。
俊尔公司主营产品在电表行业、电动工具行业、汽车行业均实现出色的市场成绩;通过深挖电子电器与
传统燃油汽车存量市场增量业务,成功开发战略大客户,实现销售增量近万吨;成为罗格朗低压电器领域主
流供应商,并实现批量供应;成功导入施耐德低压电器PCR项目,并顺利通过供应商资格准入和工厂审核,
为未来公司在PCR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增量市场开发更上新台阶,实现销量同比增幅43.8%,其
中低速出行业务实现销量突破两万吨,同比增长128%;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实现规模量产,光伏背板材
料实现3家客户批量,全年销量突破10万片,创下历史新高,为公司带来增量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智能卫浴
业务与全球知名品牌松下达成合作,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卫浴材料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医疗健康
2020年公司引进IBA质子治疗技术,并在四川绵阳建设质子医疗装备制造基地和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
全面推进该技术的国产化和自主化进程。医疗健康业务目前由公司下属医疗科技和同位素科技承载。
2024年是公司发展医疗健康事业的第四年,但总体仍处于产业的起步阶段,外部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国
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质子重离子配置规划显著增加,各地配置证申报竞争激
烈。报告期内,质子产业园完成建设并投产,全面开展质子治疗系统生产、组装、测试、总装、集成等工作
,顺利完成国产首台质子加速器生产下线;同位素产业园完成办公区建设并入驻使用,生产厂房完成一系列
变更及审批工作,建设进展正常,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报告期内,质子研发项目完成了质子治疗各大子系
统详细设计、完成质子系统部分国产化关键部件性能测试、开展小型质子治疗系统详细设计和紧凑型质子治
疗系统关键技术开发等技术攻关;顺利完成锗镓发生器项目研发任务,完成50mCi锗镓发生器样机研发,实
验室测试68Ge漏穿率、68Ga淋洗效率较好;全年专利受理12项(其中发明4项),发表论文6篇,参与国家标
准2项、企业标准1项。同位素药物领域,持续开展同位素贸易业务,全年实现锕-225、锗镓发生器、氧-18
水以及科研用同位素等产品销售,为公司自产产品销售奠定市场基础。
测控装备
2023年,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新器件实验室(NDL)科研团队、北京师大合创科技平台运营集团有限公
司共同设立中广核京师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展以硅光电倍增器(SiPM)技术为核心的半导
体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其主流产品SiPM器件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弱光探测器,相
较于传统光电倍增管(PMT)具有探测效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工作电压低、体积小、便于集成及高可靠性
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核医学诊疗、核辐射探测、荧光检测及前沿科学研究等领域。
2024年,公司与多家科研单位进行交流对接,初步开始SiPM在大科学装置应用的可行性测试与验证。此
外,公司在分子影像领域全力开拓,与多家国产分子影像厂商就核心部件国产化进行探讨,明确技术要求方
向,并就部分规格产品开展了测试。辐射探测领域成功筑基,公司顺利研发出EQR20系列产品,微单元尺寸
更大,性能更优,进一步拓宽了公司产品市场;研发出4040-SN封装产品,完成一系列针对4mm器件的工艺更
新,同步进行可靠性验证和不断反馈优化,给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提供了更适合的尺寸,实现更低成本的替代
。
●未来展望:
2025年经营计划
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深入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狠抓经营及发展,以创新添
动力,以改革激活力,提升安全发展及党建引领能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精,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
基础。
2025年,公司将全面落实年度科技创新任务,全面推动核技术产业高端化转型。巩固电子加速器与辐照
加工存量业务,推进新机型与新场景研究,做实大客户开发,挖掘新应用场景与市场,尽快实现应用突破;
推进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业务经验总结,加快业务核心能力建设,推进重点项目签约;推动新材料业务产品
结构优化及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升级;做好质子设备研发,推进新型同位素制备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质子设备
市场开拓和自产同位素销售布局,大力推进同位素产业园建设投产,加快医疗健康事业产业化运营;硅光电
倍增器业务完成产品定型,基本建成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产品一致性、可靠性,提升产线良率。
可能面对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1.经营效益风险
风险描述:行业竞争激烈且存量业务盈利水平不足,加之新业务尚未形成利润贡献,实现年度经营目标
面临较大挑战。
应对举措:一是围绕2025年经营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确定经营攻坚行动,全力提升经营水平。二是聚
焦经营下滑、亏损公司开展经营督导,同题共答,制定提升经营有效举措;对标优秀同行,以外促内,扎实
推进各业务效益提升。三是开展成本费用压降工作,专项推动新材料业务材料成本及管理成本、辐照业务运
营成本、医疗科技等新业务成本定额等压降工作。四是提升新材料业务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高于15%的产
品销量占比;加速器业务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开发新应用场景。辐照业务积极探索“辐照+产品”转型;达
胜科技上半年完成新签合同额目标。医疗健康实现质子设备销售目标。
2.科技创新难以支撑经营发展的风险
风险描述:(1)对科技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公司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规划不明确,有效投入
不足,科研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不完善,未有效形成“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理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