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901 航天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1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航天应用产品、汽车电子产品、车联网及工业物联网、石油仪器设备、电力设备。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电子制造业(行业) 57.30亿 83.07 9.67亿 79.21 16.87
航天制造业(行业) 7.84亿 11.37 1.32亿 10.80 16.81
其他制造业(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 4.06亿 5.89 1.15亿 9.45 28.36
术服务业)(行业)
其他业务收入/成本(行业) 2544.01万 0.37 1812.81万 1.49 71.26
抵销(行业) -4827.60万 -0.70 -1157.03万 -0.95 23.97
─────────────────────────────────────────────────
汽车电子产品(产品) 57.30亿 83.07 9.67亿 79.21 16.87
航天应用产品(产品) 7.84亿 11.37 1.32亿 10.80 16.81
其他产品(平台软件及感知设备)(产 4.06亿 5.89 1.15亿 9.45 28.36
品)
其他业务收入/成本(产品) 2544.01万 0.37 1812.81万 1.49 71.26
抵销(产品) -4827.60万 -0.70 -1157.03万 -0.95 23.97
─────────────────────────────────────────────────
境外(地区) 52.48亿 76.08 8.30亿 68.01 15.82
境内(地区) 16.98亿 24.62 4.02亿 32.93 23.66
抵销(地区) -4827.60万 -0.70 -1157.03万 -0.95 23.97
─────────────────────────────────────────────────
直销(销售模式) 68.98亿 100.00 12.20亿 100.00 17.6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电子制造业(行业) 28.88亿 87.07 4.45亿 78.21 15.42
航天制造业(行业) 2.73亿 8.23 4305.92万 7.56 15.77
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业(行 1.61亿 4.86 7492.26万 13.16 46.52
业)
其他业务(行业) 1235.50万 0.37 951.10万 1.67 76.98
内部抵销(行业) -1752.19万 -0.53 -346.40万 -0.61 19.77
─────────────────────────────────────────────────
汽车电子(产品) 28.88亿 87.07 4.45亿 78.21 15.42
航天应用产品(产品) 2.73亿 8.23 4305.92万 7.56 15.77
平台软件及感知设备(产品) 1.61亿 4.86 7492.26万 13.16 46.52
其他业务(产品) 1235.50万 0.37 951.10万 1.67 76.98
内部抵销(产品) -1752.19万 -0.53 -346.40万 -0.61 19.77
─────────────────────────────────────────────────
境外(地区) 24.88亿 75.01 4.01亿 70.49 16.13
境内(地区) 8.46亿 25.52 1.71亿 30.12 20.26
内部抵销(地区) -1752.19万 -0.53 -346.40万 -0.61 19.77
─────────────────────────────────────────────────
直销(销售模式) 33.17亿 100.00 5.69亿 100.00 17.1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电子制造业(行业) 54.64亿 80.30 8.47亿 75.96 15.49
航天制造业(行业) 7.02亿 10.32 5188.07万 4.66 7.39
其他制造业(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 6.45亿 9.48 2.15亿 19.33 33.38
术服务业)(行业)
其他业务收入/成本(行业) 2673.20万 0.39 1838.84万 1.65 68.79
抵消(行业) -3380.33万 -0.50 -1779.55万 -1.60 52.64
─────────────────────────────────────────────────
汽车电子产品(产品) 54.64亿 80.30 8.47亿 75.96 15.49
航天应用产品(产品) 7.02亿 10.32 5188.07万 4.66 7.39
其他产品(平台软件及感知设备)(产 6.45亿 9.48 2.15亿 19.33 33.38
品)
其他业务收入/成本(产品) 2673.20万 0.39 1838.84万 1.65 68.79
抵消(产品) -3380.33万 -0.50 -1779.55万 -1.60 52.64
─────────────────────────────────────────────────
境外(地区) 49.01亿 72.02 7.58亿 68.04 15.47
境内(地区) 19.38亿 28.48 3.74亿 33.56 19.30
抵消(地区) -3380.33万 -0.50 -1779.55万 -1.60 52.64
─────────────────────────────────────────────────
直销(销售模式) 68.05亿 100.00 11.14亿 100.00 16.3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电子制造业(行业) 26.49亿 86.04 3.97亿 71.45 14.98
航天制造业(行业) 2.28亿 7.41 6486.09万 11.68 28.43
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业(行 1.96亿 6.37 8797.16万 15.84 44.88
业)
其他业务(行业) 1141.92万 0.37 826.96万 1.49 72.42
内部抵销(行业) -587.25万 -0.19 -254.95万 -0.46 43.41
─────────────────────────────────────────────────
汽车电子(产品) 26.49亿 86.04 3.97亿 71.45 14.98
航天应用产品(产品) 2.28亿 7.41 6486.09万 11.68 28.43
平台软件及感知设备(产品) 1.96亿 6.37 8797.16万 15.84 44.88
其他业务(产品) 1141.92万 0.37 826.96万 1.49 72.42
内部抵销(产品) -587.25万 -0.19 -254.95万 -0.46 43.41
─────────────────────────────────────────────────
境外(地区) 23.67亿 76.90 3.67亿 66.07 15.50
境内(地区) 7.17亿 23.29 1.91亿 34.39 26.64
内部抵销(地区) -587.25万 -0.19 -254.95万 -0.46 43.41
─────────────────────────────────────────────────
直销(销售模式) 30.78亿 100.00 5.55亿 100.00 18.0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0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64352.93│ 9.33│
│客户二 │ 57595.04│ 8.35│
│客户三 │ 43447.63│ 6.30│
│客户四 │ 14184.74│ 2.06│
│客户五 │ 13934.11│ 2.02│
│合计 │ 193514.44│ 28.0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4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8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0637.32│ 1.87│
│供应商二 │ 10629.41│ 1.87│
│供应商三 │ 8479.83│ 1.49│
│供应商四 │ 7661.49│ 1.35│
│供应商五 │ 7278.33│ 1.28│
│合计 │ 44686.38│ 7.8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航天应用
航天应用业务指军工业务,军工即军事工业,广义军工泛指国防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国家战略性产业
,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航天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经过60余年的
努力,已经由最初的单纯仿制逐步发展到目前自行研制为主,而且逐步向低成本、快速反应制造的方向发展
,在一些领域实现了相当数量关键工艺技术的突破。我国航天应用产业包括航天器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设
施、国防武器装备、卫星及航天应用服务等,部分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部署,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专门
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系统部署。2024年,航天应用受行业订
单普遍延迟及装备低成本化要求影响,市场形势较为严峻,但公司航天应用业务在报告期内积极开拓、稳步
发展,逐步走出上年同期洪涝灾害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该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双增长。
(二)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是汽车相关的配套产业,是安装在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的总称,是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助力,也
是国家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目前,汽车电子行业实行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遵
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目前在汽车
上已经使用的电子控制装置品种已发展到了上百种,它们由品种繁多的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微
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执行机构、显示器和设计软件集合而成。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9060万辆,同比增长2%。在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
下,各主要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与蓬勃的中国汽车市
场相比,欧洲本土需求疲软以及电动车(EV)采用率增长缓慢。大众、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保时
捷等主要制造商发布了利润预警,市场形势严峻。相关分析指出,高额的技术投资、较低的电动车利润率以
及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将延长欧洲汽车行业的低迷期。
中国汽车市场方面,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
增长3.7%和4.5%。由于投资减弱加之当前运价依然偏低,终端市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中国国内商用车市场
表现相对疲软,全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整体来看,20
24年重卡市场呈现“高开低走”态势,我国重卡市场整体销量90.2万辆,同比下滑1%,较2023年全年的91.1
1万辆下降1%,净减少接近1万辆。
(三)物联网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
,是目前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持续竞争力的先
导。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产业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前者主要包括个人及家用物联网,后者则包括工业物联网、商业物联网、智慧城
市、智慧交通及车联网等。在消费物联网领域,主要产品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智能硬件。
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工信部陆续出台与物联网相关发展指导意见和通知,推动相关领
域和行业加速发展。引导物联网业务聚焦企业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培育高水平
“小快轻准”产品;推动“链式”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随着未来政策推动的不断增加,行业
市场规模仍然可观。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航天应用
公司航天应用产品主要以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为主要业务方向。公司加
速度传感器等惯性器件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航天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加速
度传感器以其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以往的二十多年中,都是惯性导航
系统主选产品,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近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学进步奖
并取得多项专利。生产精密制造涉及舵机、伺服机构,生产发动机及舵机零、部件、伺服系统等产品。航天
辅材主要从事各型压接型、灌封型、焊接型、扁平编织型等多型航天电缆、电装的设计及生产。测试测控业
务包括满足飞航产品的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以及电气控制盒、地面测试设备、信息处理台等业务。公司加速
度传感器成功助力神舟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巩固了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在载人
航天工程领域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扩大精密加工产业纵深布局、提高航天应用板块产
能、提升过程设计开发能力,促进公司航天产品业务“两地两中心”区域战略布局的落地,更深入地践行了
“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为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和地方经济蓬勃
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电源电路产品助力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等多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
工程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加速度计在载人航天领域应用的主导地位。该业务的生产、研发位于涿州工业园,
2023年8月华北地区洪涝灾害,导致该工业园生产设备、物资器材、基础设施等财产受损。经公司积极推进
应急能力恢复、科研生产能力重建等相关工作,2024年6月,公司涿州工业园区的生产能力实现了水灾后的
全面恢复。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等其他航天应用业务生产能力均有所提
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精益生产管理、加强费用管控,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航天应用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地面试验与测试设备等。原材
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大额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
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生产模式:在航天应用产品领域,公司采取“生产+研制”相结合的模式为主。研制任务是根据单个客
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试生产,业务以独立项目的形式管理;生产任务则以提前备产、统筹均衡生产的
模式,保障不同用户需求。
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其航天应用产品。公司直接与最终用户签订销售合同或服务合同,按
合同的约定向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依托特定设备型号的牵引,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共同搭建大战略共赢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汽车电子
公司境外汽车电子业务的核心产品为车载座舱内传感器,主要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安全、舒适和自动
驾驶。当前的核心产品为车载座舱内传感器,主要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安全、舒适和自动驾驶。主营产品
包括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SBR)、乘员分级系统、生命感知传感器和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HOD)。近年来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积极把握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机遇,SBR和HOD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24年,公司汽车安全传感器产品收入实现超过3.2亿欧元。
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主要以商用车为主,借助多年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经验,横向推广汽车仪表、
车载显示终端、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载逆变器五大系列产品,开启公司产品多
元化发展的方向。2024年,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牢牢守住业务基本盘,不断扩
大产品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荣获一汽解放“核心供应商”资质、“70周年
解放首批供应伙伴风雨同舟奖”等多项殊荣。随着技术发展,公司紧密与一汽解放等客户需求相结合,向着
智能座舱域控方向迭代研发新产品。
采购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化学塑料产品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
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购的主要内容为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电器元件、电缆线、基垫、银、石墨和粘合剂等
,主要采购和原材料供应由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统一的全球采购合同,统一采购价格。
生产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以主要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主机厂生产计划制订合理的生
产预测与生产计划,采用ERP系统对产品的生产、采购进行统一规划。公司传感器类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
模式,客户定期将其需求计划提供给公司,公司根据客户的预计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分配至下
属工厂。
销售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公司与主机厂签订配套供货协议,约定配套车型及配
套份额,并按照主机厂整车销售计划提供配套产品,完成产品交付。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用客户经理(KAM
)模式,对每个客户都有相应的客户经理与之进行对接服务,客户经理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深入全面地了
解客户各种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三)物联网
公司建设的AIRIOT物联网平台,是一个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标准建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代
码物联网平台软件,提供综合性的物联网软件解决方案,为客户以及集成商提供最低成本,最高效的物联平
台服务,目前已在油气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煤矿、水务、热力、电力、城市热能管理等领域成熟应用,
并在其他工业场景也有相关应用。公司软件产品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组态(低代码平台
)向行业模板、行业案例、行业画面、行业咨询等多个领域扩展。不断升级优化AIRIOT4.0版本,推动AIRIO
T与AI深度融合,赋能各行业业务落地实施。AIRIOT借力政策,面向传统工厂推出“低成本轻量化”中小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以及配套的AIRIMP全厂智能管控平台产品,真正实现“小快轻准”快速落地。
公司车联网业务在综合性智能化的“航天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包括北斗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等车联网服务软件。基于北斗大数据研发的“危
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实现了山东省多部门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的“联网监管、精准监
管、高效监管、协同监管”的大监管格局,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基础。车联网业务在山东、贵州、江
西、宁夏市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云南、四川、新疆、湖北、安徽等省份进行布局。报告期内,公司
承担的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实施科技部“北斗星动能”项目示范推广
。
采购模式:公司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建设平台所需的软硬件产品、电力电工材料、电子工
业产品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
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生产模式:公司主要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是以定制化业务模式为主,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协助用户分析其
具体的系统应用需求,设计具体项目方案(包括项目实施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施工方案和采购计划等)。公
司生产流程包括项目现场实施(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软件部署配置等);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
程验收、系统开通;售后服务。
销售模式:物联网业务由于生产工艺和监测要求的不同,公司需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
特殊要求,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为主,短期项目合作和长期战略合作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车联网销售包括
平台系统服务销售、平台建设服务、终端产品销售。平台系统服务销售主要采取收取年费的收费形式,每年
向公司运营管理的营运车辆收取一定额度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公司未来也将向营运车辆提供增值服务,收取
增值服务费用。平台建设服务主要是直接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等机构,提供移动或固定目标管理
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独立项目定制化设计并建设,收取开发费用。北斗车载终端产品销售主要是
将车载终端销售给“两客一危”等营运车辆,收取设备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零部件销售模式
公司汽车仪表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公司与主机厂签订配套供货协议,约定配套车型及配套份额,
并按照主机厂整车销售计划提供配套产品,完成产品交付。配套供货模式包括约定配套车型与配套份额、价
格谈判、供货订单传递和确认、产品交付、销售回款等主要环节。
公司汽车电子传感器类产品及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采用客户经理(KAM)模式,对每个客户都有相应的
客户经理与之进行对接服务,客户经理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各种需求,并及时作出反
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与整合,目前已经形成以航天应用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物联网为主要业务板块,公
司在各业务板块中形成的优势如下所述:
(1)党建优势
公司坚定不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以钉钉子精神将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落地,确保企业发
展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网格化”管党治党责任,筑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为上市公
司合规经营,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取得资本市场表现向好、生产经营平稳有序,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
织保证,强化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领导作用,持续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了公司党委依照规定
讨论和决定公司重大事项。公司党委围绕经营发展目标与任务,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深化组织与作风建设,
积极推动航天科技高质量发展。
(2)技术优势
公司在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具有成熟的技术、较强的研发团队以及领先的市场地位。报
告期内,公司承担的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完成科技部“北斗星动能”
项目实施及示范推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等项目顺利结题
验收。“高压组合电器多尺寸现场试验与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各业务板块均积累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具体情况如下:
在航天应用领域,公司研制的惯导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家首个动调陀螺平台惯导系统、全国产化激光捷联
惯导系统,为多个系列产品实现远程精确自主导航奠定了基础。报告期内,该板块公司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
攻关,高精度加速度计技术、国产化电源模块、高精度通用标准化IF转换电路、生产现场在线监测系统、通
用测试设备平台、多参数地热远程动态监测系统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在汽车传感器细分领域里经过多年质和量的积累,在全球汽车行业被动安全领域
,多个产品的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与政府、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积极申请扶持项目,在前瞻技术领域培
育发展新动能,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卢森堡大学有科研合作项目。同时掌握以下核心技术:微型步进
电机驱动、液晶显示器驱动、北斗/GPS双模定位、高清视频采集播放、嵌入式Linux和Android操作系统、车
载蓝牙、WIFI通讯、地图导航、手机互联、人机交互、终端数据采集、平台大数据处理架构等技术。
在物联网领域,公司搭建了航天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北斗车辆指挥调度监控系统、智慧畜牧监控
服务平台、车联网智能监控云平台、无车承运人平台、北斗数据分中心、第三方监控平台等多个平台,实现
了基于平台功能的运营服务、数据传输、存储等相关技术,掌握了基于4G视频监控的图像识别、驾驶行为分
析等关键技术。公司建设的AIRIOT物联网平台是一个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标准建设、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的低代码物联网平台工具,AIRIOT将各个行业领域积累的经验输出为丰富的行业模板。
(3)市场优势
公司凭借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可靠的品质保障、及时的产品交付、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
综合的解决方案。公司客户包括现代起亚、大众、戴姆勒、宝马、雷诺等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国内的上汽
、一汽、东风、吉利、理想等。以及国内各大电力研究院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相关企业。公司
在国内高电压试验检测设备行业中,已经成为领军企业,主要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
地区,遍布全球五大洲;在国内市场上的客户包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电力和
央企集团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被ABB、ALSTOM、AREVA、SIEMENS、TOSHIBA等国际著名的高电压
厂商所采用。公司其他业务涉及的各行业均积累了较多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耕上述重要客户,持续获得大份额订单,并填补了部分车型配
套的空白。
(4)股东优势
航天科工集团系国家级、战略性、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集团,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
近年来以军工技术为基础,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发展与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
力并形成众多军用和民用高技术产品;航天三院承接航天科工集团企业使命,以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和产业化
发展能力为突破口,近年来在飞航事业领域亦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三院作为国家战略
产业和基础工业的重要支柱性力量,技术实力雄厚,已在品牌、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独具
科工特色的竞争优势,并形成较大规模优质资产。大股东的政府协调能力、品牌影响、技术实力、市场资源
、管理经验能够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公司将以发展规划为指导,采用精品策略和低成本策略相结合的方式
,借助公司本身的军工血缘,通过提供贴身式的快速响应优质服务,发挥系统内的先进优势,取得技术支持
,不断巩固强化现有配套业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拓展航天应用配套业务市场。
(5)品牌优势
航天工业资金密集、技术复杂、高度综合、广泛协作,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
基础产业,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航天精
神亦是国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公司发展历程中,一直将航天品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经过
多年的不断积累,公司打造的“高科技、高质量”等品牌内涵,为公司在多个项目的市场拓展中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公司坚定不移落实“两
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始终将业务建设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工程,坚定信心
,守正创新,以进促稳,坚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各项业务建设。报告期内,在航天应用
领域,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电源电路产品助力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等多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
月工程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加速度计在载人航天领域应用的主导地位。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
等其他航天应用业务生产能力均有所提升。汽车电子业务领域,境外业务积极把握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机遇
,大力拓展以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等为主的新产品市场;境内业务顶住国内商用车市场激烈竞争压力,牢牢
守住大客户基本盘、积极拓展新市场。物联网业务领域,公司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锋作用,深度融入
国内统一大市场,立足于服务国计民生,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车联网业务地区局部优势得以进一步巩固;
安全监测市场进军多个省市,应用领域得以拓展,新签合同同比增长。
综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98亿元,增幅1.37%,净利润0.24亿元,经营业绩整体盈利;资产负债率48
.78%,下降1.10%;经营活动净流量为4.02亿元,较上年同
|